张巡镇守睢阳,打到最后,弹尽粮绝,被迫杀妾室、婢女,最后是城中百姓做军粮,有人说残忍至极,可是他不这样做,睢阳被贡献,江南还没有组织起有效抵抗,上百万的汉人百姓同样要面临屠刀。到那时无知圣母们是在叛军刀下做亡魂,还是军营大锅里面做军粮,一切都不好说。
不过呢,为了守城拿人做军粮也确实残忍,归根结底问题是战斗太被动了。谁让战斗如此被动,谁就该为此买单,那是谁让战争变得如此被动呢?表面看,第一责任人是杨国忠。
杨国忠这个人呢,有心机没本事,这种人是对集体破坏力最大的存在,凡是英明的领导最该警惕的就是这种人,这种***力越大,集体崩盘的危险就越大。唐玄宗明显不够聪明,被杨国忠的妹妹的美色迷惑的失去了慧眼,让杨国忠做了丞相。杨国忠与安禄山为了权力的争夺最终反目。论权谋,安禄山未必玩得过杨国忠,但是安禄山军权在握,人家有掀桌子的本钱。从安禄山造反,到他生病,到最终被儿子杀死,安禄山的造反都不是太坚决,一遇到困境,安禄山的第一反应是向众人抱怨:“你们都说造反万无一失,必然成功,怎么出现今天这种困境......。”可以说,没有杨国忠,安禄山八成不会造反。
安禄山造反了,但是遇到了一个人就灭了一个国家的精通兵法的高仙芝,高仙芝深知叛军势力庞大但是人心不齐,死守潼关,安禄山拿不下潼关,自然军心涣散,不攻而破,到那时再收拾残局十拿九稳。当时的形式,就连杨国忠这个军事外行都看出来这样下去,叛军必败。可是杨国忠的心机婊病症发作了:你安禄山怎么这么没用?打不下潼关你回家了,到时候再向皇帝认个错,没准误会解除屁事没有。这怎么行?再说叛乱就这样被高仙芝平息了,我这个丞相没有发挥作用啊!不行,要打啊!只要主动出击,安禄山没有认错的机会,评判也等于是我指挥的!潼关已经聚集了20万大军,消灭15万人心不齐的叛军,还有名将率领,那绝对是没问题的。
杨国忠是军事外行,高仙芝可不是。知道潼关守军是临时征集来的军队,让他们守城没问题,真去野战,根本打不过身经百战的叛军骑兵,打仗也不是简单的比大小的问题。高仙芝不出站,被杨国忠不断强逼,最终高仙芝以尸谏这种惨烈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忠心,希望能唤醒皇帝,只可惜陷入温柔乡的唐明皇并没有当回事,看到形式大好,选择相信杨国忠。高仙芝死了,大唐的一根最重要的支柱倒了。杨国忠又找到了大唐第二个守将:哥舒翰。哥舒翰是个异族美男子,能征惯战,百战百胜,是个了不起的军事人才。应该说杨国忠的眼光还是不错的。只不过哥舒翰因为女人玩多了,有点中风。对于潼关战事,哥舒翰心里也是清楚的,出战八成回不来,死守必胜。只可惜在杨国忠的一再催促下,哥舒翰不得不出战。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虎老威风在,哥舒翰昔日征服外族的骁勇也是有威慑力的,即便是现在有点中风。只可惜,他面对的叛军并不含糊,最后哥舒翰的军队陷入叛军骑兵包围,临时招募的军队面对战斗经验丰富的骑兵,崩溃是早晚的事情。哥舒翰兵败被俘,在昔日他根本瞧不起的安禄山面前痛哭求饶。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叛军拿下潼关,势如破竹。唐明皇狼奔鼠突,逃亡川中。在马嵬驿发生兵谏,杨氏一族被屠杀殆尽,杨氏美人香消玉殒,也算是为忠臣良将高仙芝报了仇。杨国忠被愤怒的军士乱刀剁成肉酱,不过也是万死难赎其罪。在这种情况下,才发生了张巡孤胆惨烈守睢阳的事情。
如果从表面看,杨国忠应该为睢阳的惨剧买单,但是向深处看却不完全是这样。要知道大唐以鞍马立国,唐太宗征服四方,蛮夷拜服,万国来朝,被成为天可汗。可惜后代并没有他的能力,李治是个不错的守国之君,武则天能力不错,但毕竟是女流,并没有女皇延续。到了唐玄宗,内斗能力卓越,外战却不行,大唐为了保持天国上朝梦,采用了以夷制夷的策略。于是像安禄山,以及后来的李克用这些胡人将领带领的胡人武装力量崛起,他们的战斗力伴随和外族征战而迅速提升,慢慢的超过了汉族武装力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总是借助外族的力量维持自己的盛世,最终只有败亡之道!女贞、蒙古、大明,乃至后来的大清朝,由盛转衰,乃至亡国都有这个原因。就算当时安禄山没有造反,照样保不起还有其他兵强马壮的异族节度使造反,到时候汉军还是打不过。睢阳惨剧还会重演!
汉族人口最多,结果却经常被人欺负,并且经常被异族制造各种惨剧,究其原因就是聪明人太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