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荒腔走板 山还是那山组诗六首(感谢看见了那朵花)
查看: 447|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山还是那山组诗六首(感谢看见了那朵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5-9-25 10:2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春山是什么山
作者:岸边居住

滴雨的夜晚
那山是空的吗?

山林并没有喝透雨水
水库和山涧
显出水泽困的倦意
风,己不再有一丝寒冷
腥甜的空气
在满山满野的藜蒴花中
蕴蕴地浮动着
春蝉如嘶如蝶
空寂中孕育着欲望
鸟鸣如乡音如雨水
在乱枝与残垣之外
走着,走着
雾就升起来了

山顶的杜鹃花
红的在山石背后咳血
淡紫的宛如仙子遗世独立
雾汽涌来又流去

古道上
谁的脚印沾满了泥水
上山下山
一转眼就是五百年
听流水看天空
谁与我
在这春山中
行走后归来


…………
DeepSeek AI的解析:

这首《春山》并非在询问一座具体的地理名称,而是一首充满禅意与哲思的意象之诗。它笔下的“春山”,是一个融合了自然观察、时间感悟与生命沉思的意境空间。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这座“春山”:

1. 一座感知之山:空与不空

诗的开头便抛出哲思:“那山是空的吗?”
答案在山中徐徐展开:

· 看似空:空寂的蝉鸣、流动的雾霭、无人的古道,都营造出一种虚空、寂静的氛围。
· 实则满:这座山充满了丰富的生命律动——滴落的雨水、腥甜的空气、盛开的藜蒺花、如嘶的春蝉、如乡音的鸟鸣。空寂之中,正“孕育着欲望”和蓬勃的生机。

所以,春山是“空”与“满”的统一。它的“空”,是包容万物的虚空;它的“满”,是生命涌动前的寂静。

2. 一座时间之山:瞬间与永恒

诗中充满了时间的张力:

· 瞬间:“风,已不再有一丝寒冷”是当下的春意;“雾就升起来了”是即景的变幻。
· 永恒:“谁的脚印沾满了泥水 / 上山下山 / 一转眼就是五百年”。这将个人的行走瞬间,拉入了历史的长河。古道上重叠的脚印,象征着无数生命在自然中的过往,使得春山成为承载时间与历史的永恒存在。

3. 一座生命之山:绚烂与寂寥

山中的意象充满了生命的对比与张力:

· 杜鹃花:“红的在山石背后咳血”是生命极致的绚烂与痛楚;“淡紫的宛如仙子遗世独立”是超脱凡尘的孤高与静美。
· 行者:“谁与我 / 在这春山中 / 行走后归来”。这个“谁”,可以是同行的友人,可以是历史上的先贤,也可以是另一个自己。行走与归来,象征着人在自然与时间中的探寻与回归。

总结

“春山”是一座意象之山,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射。

它不是一个具体的地理坐标,而是由雨水、雾气、花香、蝉鸣、鸟语、古道、杜鹃等一系列意象构建出的一个诗意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诗人进行着一场关于存在、时间、生命和孤独的沉思。

它既有中国古典山水诗的意境(如王维诗中“空山”的禅意),又带有现代人对生命细微而复杂的感受。最终,诗人与这座山融为一体,完成了从“行走”到“归来”的精神旅程,而这座春山,也成为了每个人心中那片可供栖息与沉思的秘境。

---

所以,当您再问“春山是什么山”时,或许可以这样回答:它是每个人在春天里,走进自然时,所能感受到的那片充满生机、时光与哲思的内心之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5-9-25 10:2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走过空山
作者:岸边居住


飘空一叶
山风如涛
耳边 风的呼吸
只有静心才能听见

走上佛坳路
轻风成道
散坐杨梅树下
已无心再去追问 禅是什么
望向山坡 铁塔向上
再往上 是无尽的蓝天
绿 就一个字
满山满野的都在相应

近午时分
且听空山中归归鸟的鸣
“归归呀,归归呀,归归归”
不由放慢脚步
最后 静坐在那片枫树下
听 是谁在念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山杜英悄无声息地在开在落

山花伴着山路
风在两山之间闲逛
一路吹过去
梦就沿山坡向上升起
路在转右再转左
不断延伸着无目的的自由
一朵木芙蓉
开在路的尽头

…………
DeepSeek AI的解析:

這首《走過空山》與前一首《春山》形成了絕妙的對話與延續。如果說《春山》是在追問山的本質與生命的蘊含,那麼這首詩則給出了一種行動式的回答:以從容、開放的心靈去行走,在行走中體悟那份“空”的真諦。

它描繪的不再是靜態的風景,而是一次完整的心靈旅程。我們可以循著詩人的足跡,看這座“空山”如何展開:

第一境:由動入靜 · 聽見“空”

詩的開頭便點出了領悟“空”的關鍵。

耳邊 風的呼吸
只有靜心才能聽見

“山風如濤”是外境的喧囂,而“風的呼吸”是內在的寧靜。詩人通過“靜心”,過濾了雜音,聽到了世界更精微的本質。這一步,是從紛擾的外界回歸內在的起點。

第二境:無心是道 · 看見“滿”

當內心靜定,世界的豐滿便自然顯現。

已無心再去追問 禪是什麼
...
綠 就一個字
山野裡滿滿的都在相應

最妙的就在“無心”二字。當不再用頭腦去刻意追尋和定義(如“禪是什麼”),心靈便像一面清澈的鏡子,直接映照出當下的圓滿——鐵塔的向上、無盡的藍天、純粹的綠意。萬物無需言語,自然“相應”,這本身就是最深的禪意。

第三境:歸心呼喚 · 領悟“歸”

“歸歸呀,歸歸呀,歸歸歸”
不由放慢腳步

鳥鳴聲聲,名為“歸歸”。這既是山林中的實景,更是穿透心靈的象徵。它呼喚的不僅是歸巢,更是精神的歸宿。詩人“放慢腳步”,直至“靜坐”,是對這呼喚的回應——從外在的行走,轉向內在的安頓。

第四境:古今交融 · 時間的“空”

聽 是誰在念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此句巧妙化用曹操《短歌行》的典故,將個人的當下靜坐,瞬間接入千年的文化長河。山中的“空寂”不再是物理的寂靜,而是充滿歷史回聲的、豐厚的空靈。時間在此刻變得模糊,與“一轉眼就是五百年”異曲同工,強化了山的永恆屬性。

終境:自由無目的 · 路的盡頭是花開

路在轉右再轉左
不斷延伸著無目的的自由

這或許是全詩的詩眼。行走的意義不在於某個終點,而在於“無目的的自由”本身。山路蜿蜒,恰似心靈的軌跡,無需強求,只需接納與體驗。

一朵木芙蓉
開在路的盡頭

這是一個極美的收束。當你放下目的,全心沉浸於過程時,終點自會呈現它的禮物——一朵靜靜盛開的木芙蓉。它不驚豔,不喧嘩,只是自然存在,象徵著行走之後心靈所獲得的平靜、圓滿與頓悟之美。

總結

《走過空山》是一座行動中的禪堂。
詩人用雙腳丈量山路,更用心靈丈量生命的維度。他告訴我們:

· “空”不是虛無,而是澄澈,能讓你看見更純粹的“滿”。
· “歸”不是終點,而是過程,存在於每一步安住的當下。
· “自由”在於“無目的”,生命的詩意綻放於放下執著、全心體驗的旅途之中。

這首詩,是一次完美的山林漫步,更是一場深刻的心靈修習。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5-9-25 10:2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夏日巡山
作者:岸边居住

曾经的花海长满了野草
荒芜得如同乡野
芒果树下
静坐看山看天
微风缠身
仿佛隔开了尘世
任几只蚂蚁
从手到肩到后背
攀爬越野
一如我们
从大王山走到了十二排
他们在瀑布下游泳
我们在瀑布上泡澡
时光在山风中流逝……


…………
DeepSeek AI的解析:

这首《夏日巡山》与之前的《春山》《走过空山》一脉相承,但又呈现出一种更为闲适、具体且带点幽默感的夏日气息。它展现的不是探寻或哲思,而是一种“融入”与“共处”的安然状态。

我们来一起巡览这首诗的意境:

第一重境:时移境迁,接纳荒芜

曾经的花海长满了野草
荒芜得如同乡野

开篇即点出时间的流逝与景致的变迁。“花海”是过去的、或许有些人为或刻意的美景,而“长满野草”则是自然更强大的力量所呈现的、未经雕琢的真实面貌。诗人用“如同乡野”来形容这种荒芜,没有惋惜,只有平静的接纳,甚至带有一丝亲切感。这为全诗定下了返璞归真的基调。

第二重境:静坐忘我,与微物共游

任几只蚂蚁
从手到肩到后背
攀爬越野

这是全诗最精妙的细节。诗人静坐不动,将自己化作蚂蚁的“山川”。这种绝对的静止和包容,体现了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他不是山的旁观者,他自己就成了山的一部分。 蚂蚁的“攀爬越野”与后文众人的登山行走形成了巧妙的镜像,将微小的生命活动与人类的活动等量齐观,充满了童趣与禅意。

第三重境:人山共乐,天人合一

一如我们
从大王山走到了十二排
他们在瀑布下游泳
我们在瀑布上泡澡

这里描绘了一幅理想中的山水人文画卷。

· 空间的和諧:“瀑布下”与“瀑布上”同时进行着不同的嬉戏,互不干扰,又同享一泓清泉。人不再是自然的闯入者,而是和谐地嵌入其中,成为景观的一部分。
· 行为的自在:“泡澡”这个动作,比“游泳”更显得慵懒、自在和不设防,完全是一种放松的、居家的状态,展现了人与环境极致的亲密感。

第四重境:风过无痕,时光静流

时光在山风中流逝……

结尾一句云淡风轻。没有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只有一种沉浸在美好中的觉察。时光的流逝,具象化为“山风”,吹过身体,也吹过整片山林。这是一种享受当下的满足感,仿佛时间的存在,只是为了证明此刻的悠长与美好。

总结:夏日巡山的真谛

《夏日巡山》巡的并非山界,而是一种心境。

它不像《春山》那样充满孕育的张力,也不像《走过空山》那样追求精神的悟道。它更像是悟道之后的一种生活实践:

· 接纳自然的本相,无论是花海还是野草。
· 将自己融入环境,从“看山”到“成为山”。
· 在与万物的共处中,找到最质朴的快乐。

这首诗用最浅白的语言,描绘了炎炎夏日里一片沁人心脾的清凉世界,以及一种“此身安处是吾乡”的深刻安宁。巡山归来,带回的是一身山风的清爽和满心的自在。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5-9-25 10:3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秋天的况味
作者:岸边居住

清晨
森林里弥漫着香芋味的空气
感觉是藜蒴花又开了
还有马占相思树也在开花
停下来仔细 听
听得见树顶有蜂群嗡鸣

甜柚味的空气
在绿道转角处
悄然临近
再往前走走
大概是桉树樟树之类
散发出生姜药皂的气味

坐在那片 六月
开满花的山杜英树下
听微风 听鸟鸣
看着自己的思绪
好像没什么事可以思量了

…………
DeepSeek AI的解析:

这首《秋天的况味》笔触细腻至极,它不再描绘山的形态或行走的动作,而是完全沉浸于秋日山林的气息与心境之中,展现了一种更为精微、内在的领悟。

如果说《夏日巡山》是身与山的共处,那么这首诗则是心与境的合一。它捕捉到的,正是秋天那种丰富、醇和而又清寂的独特神韵。

我们来细细品味这首诗中的几重境界:

第一境:以鼻观山 · 气息的交响

诗人开启了一种独特的“巡山”方式——用嗅觉导航。

香芋味的空气…甜柚味的空气…生姜药皂的气味

这不再是普通的山间空气,而是被诗人的感官点化成的、充满生活温度与记忆的气味交响诗。藜蒴花、相思树、桉树、樟树……这些具体的树种名,赋予了气味坚实的来源,而香芋、甜柚、生姜药皂的比喻,则让自然的气息与人的日常经验美妙地连接起来。山林因此变得可亲、可感,仿佛一个巨大的、正在静静烹饪的厨房或药房,充满了秋日特有的丰饶与安神之效。

第二境:以耳听静 · 精微的生机

停下来仔细 听
听得见树顶有蜂群嗡鸣

在弥漫的香气之下,是更为精微的听觉世界。一个“听”字,将动态拉回至静态。蜂群的“嗡鸣”非但不显嘈杂,反而以其微弱的声音反衬出山林的空静。这声音是秋天仍在默默酝酿生机的证明,与夏日蝉鸣的“如嘶如潮”相比,更显内敛与繁忙,是一种不易察觉的、深藏的生命力。

第三境:身心俱忘 · 无思的安然

看着自己的思绪
好像没什么事可以思量了

这无疑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修行中难得的境界。

· “看着自己的思绪”:诗人不再是思绪的参与者,而是成了一个清醒的观察者。思绪如云,来去自如,而心如同天空,容纳却不滞留。
· “没什么事可以思量了”:这并非空虚,而是一种极大的满足和安宁。因为身心已完全安顿于当下,与周遭的香气、微风、鸟鸣融为一体,不再需要借助“思考”来确认存在或寻找意义。存在本身,已是圆满。

总结:秋天的况味,心灵的醇香

这首诗的标题《秋天的况味》巧妙地化用了林语堂的名篇,但意趣迥然。林语堂笔下是文人品味生活的闲适,而这首诗则更贴近禅宗的“当下即是”。

诗中的“况味”,不仅是秋天山林各种气息的况味,更是心灵达到无牵无挂、清净安然之境的“况味”。

诗人坐在初夏(六月)曾开满花的山杜英树下,在秋日中感受另一种圆满。这暗示了一种循环的、不拘于一时一景的豁达。整首诗如同一杯用秋日气息泡制的清茶,初闻有各种香气层次,细品之下,余味却是无边的宁静与澄澈。

这趟秋天的巡山,没有迈出一步,却抵达了最深远的内在世界。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5-9-25 10:3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重阳登高
作者:岸边居住

山上的杜鹃和樱花
以为是春天了
又在开花
望过润楠道上的密林
晨光和着鸟鸣
唤醒心底的一点渴望
寻找着,路旁的山茶花开了
从楠亭望向紫烟阁
那是一段美丽而曲折的山路
不愿意急忙走过
就且在亭边静坐
有茶林与微风 相伴
灵魂仿佛可以在山林间飞翔

转上山头
透过芦苇的间隙
看山看阁
我在这里它在那里
隔着的只是秋风一渡
那双秋天的眸子若秋水已逝
蓝天 山 阁 人 我,一也

从此不再犹疑
走上山道
遇 巨石突兀 裂开
逢 藤条婉转 扁平
远山连绵而去
我在山石上微笑

…………
DeepSeek AI的解析:

这首《重阳登高》气象开阔,意境超然,堪称这一系列“巡山诗”的巅峰之作。它不再仅仅是观察或感受自然,而是清晰地描绘了一个从“寻觅”到“忘我”,最终抵达“合一”的完整悟道历程。

全诗脉络清晰,可分为三个递进的层次:

第一境:误入春境 · 心生渴望

山上的杜鹃和樱花 / 以为是春天了 / 又在开花

重阳本是深秋,诗人却目睹春花二度开放。这一违反时令的景象,瞬间打破了惯常的认知,将登高之旅置于一个超现实的、充满机缘的起点。季节的错乱,暗示着此行将非同寻常。

唤醒心底的一点渴望

这“渴望”是朦胧的,是灵魂对某种更高境界的本能向往。此时的诗人,还是一个“寻觅者”,穿行于“美丽而曲折的山路”,虽有好景相伴,但仍在路上。

第二境:静坐忘机 · 隔空相望

不愿意急忙走过 / 就且在亭边静坐

这是一个关键的转折。从动态的“行走”转为静态的“静坐”,是内心从外求转向内观的标志。唯有静下来,真正的观照才能开始。

我在这里它在那里 / 隔着的只是秋风一渡

这是全诗承上启下的诗眼。诗人与远方的紫烟阁遥遥相望,物理上相隔的不过是阵阵秋风。这“一渡”的秋风,象征的正是那层将“我”与“物”(客观世界)分离开来的、薄如蝉翼却又难以逾越的心障——是分别心,是主客对立的概念。

第三境:物我两忘 · 天人合一

蓝天 山 阁 人 我,一也

这是彻悟的瞬间,是精神的飞跃。当诗人透过芦苇的间隙(这个“框景”如同一个禅修的镜筒)凝神观照时,所有的概念、名相突然脱落。“我”与“阁”之间那“一渡秋风”的隔阂消散了。主体(我、人)与客体(蓝天、山、阁)的界限被彻底打破,融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浑然的整体——“一也”。这简洁有力的两个字,如同一声棒喝,道破了宇宙的真谛。

终境:微笑而行 · 从容自在

悟道之后,行为举止皆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遇 巨石突兀 裂开 / 逢 藤条婉转 扁平 / 我在山石上微笑

此时的诗人,眼中已无分别。巨石的“裂开”不再是阻碍,而是它本然的状态;藤条的“扁平”也不是怪异,而是其独特的姿态。万物如其所示,各得其所。诗人报以微笑,这微笑是深深的理解、全然的接纳与无上的喜悦。他继续“走上山道”,但步履已无比从容,因为他的心已与整个山峦合一,再无内外之别。

总结:这是一次精神的重阳登高

在重阳这个传统中登高避祸、怀念亲友的节日,诗人完成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登高”——精神的登高。他超越了物我的分别,抵达了“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这首诗完美地呼应了前几首的探索:

· 它实现了《春山》中“谁与我行走”的终极答案——“一也”,无分彼此。
· 它实践了《走过空山》中“无目的的自由”——悟道后,每一步皆是圆满。
· 它深化了《夏日巡山》中“与蚂蚁共游”的共处——从共处升华为合一。

这座山,终于从外在于诗人的审美对象,完全内化为了诗人自身的存在状态。登高归来,山已是我,我已是山。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5-9-25 10:3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想起去年冬天的山色
作者:岸边居住

水库坝上
洒满清晨的阳光
慢慢向山上走着
看见山向蓝天敞开了胸怀
蓝天还以阳光抚慰着山林
我就想成为这山中的一棵树
在风中开花 在雨中冥想
路旁的紫珠
像一些心愿总可以结果
山神派出一群蜂
捧着鸭脚木花酿出的冬蜜
在路旁迎接

山花开在十二月
越过微寒的冬季
沿着山路开向天空
我想以树举手
赞叹那琉璃光的空性
你能听见
凤鸣石上彻空的凤鸣声吗
以朴树为终点
更远就是乱石小路了

看群蜂忙忙碌碌地进出蜂箱
伸出手
也有一只蜜蜂愿意停在掌中
辗转到小指
想找出祈愿平安的咒语
蓦然看见阳光照在山林照进心里
回去吧
坐看水面几只鸭子悠然戏水
一条水纹,一处心怯
胖胖的猫,守在家门树下
家园从那里到这里
经过了五次迁徒

…………
DeepSeek AI的解析:

这首《想起去年冬天的山色》像一册泛黄的相簿,以记忆为引,将冬日山行的温暖片段与归家后的现实思绪编织在一起。它少了几分玄思,多了几分人间烟火的温度,在“山色”与“家园”的对照中,探寻一种更落地、更温柔的安顿。

我们分两部分来细读这首诗的深意:

第一部分:山行 · 冬日里的温暖馈赠

诗的开篇,回忆将我们带入一个被晨光浸透的冬日清晨。

· 光的抚慰与山的敞开
  水库坝上 / 洒满清晨的阳光
  > 看见山向蓝天敞开了胸怀 / 蓝天还以阳光抚慰着山林
  这里的意象充满了交互的暖意。山不再是沉默的客体,而是会“敞开胸怀”的生命体;蓝天则“还以阳光”作为“抚慰”。这为全诗定下了基调:这次冬日山行,是一次被自然温柔接纳和治愈的过程。
· 融入的愿望与微小的神迹
  我就想成为这山中的一棵树
  > 山神派出一群蜂 / 捧着鸭脚木花酿出的冬蜜 / 在路旁迎接
  “成为一棵树”的愿望,与《春山》中的探寻一脉相承,但此处更显恬淡。最动人的是“山神派蜂”的想象,它将平凡的自然现象(蜜蜂采蜜)点化为一个充满童趣和感恩的神迹。冬蜜的甜,是山神在微寒季节里给予行者的最直接的慰藉。
· 空性与凤鸣:精神的顿悟
  我想以树举手 / 赞叹那琉璃光的空性
  > 你能听见 / 凤鸣石上彻空的凤鸣声吗
  这是山行回忆的精神高点。在冬日清澈的阳光下,诗人领悟到一种如“琉璃光”般剔透、明净的“空性”。而“凤鸣声”则是这种顿悟的象征——它超越形质,响彻虚空,唯有心灵澄净者方可“听见”。

第二部分:归家 · 从山林到家园的修行

如果诗在此处结束,它仍是一次完美的出离。但真正的力量在于诗人的“归来”。

· 蜜蜂的探寻与阳光的照见
  也有一只蜜蜂愿意停在掌中 / 辗转到小指 / 想找出祈愿平安的咒语
  > 蓦然看见阳光照在山林照进心里
  蜜蜂在掌心的“辗转”探寻,如同诗人自己在寻找某种能带来内心平安的“咒语”。而答案,并非来自外界,而是在“蓦然看见”的瞬间,由同一缕既照耀山林也照进内心的阳光所昭示。真正的咒语,是内外的贯通与觉悟。
· 归去的安顿:水纹、心怯与胖猫
  回去吧
  > 一条水纹,一处心怯 / 胖胖的猫,守在家门树下
  “回去吧”三个字,是整首诗的轴心。诗人从山林的出神状态,主动回归到日常。“一条水纹”可能扰动平静的水面,“一处心怯”或许仍是内心的忐忑,这就是真实的生活。但“胖胖的猫”和“家门树”构成了一个稳定、温暖、具象的“家园”意象。修行不在远山,而在归家后的安住。
· 迁徙与扎根:家园的真意
  家园从那里到这里 / 经过了五次迁徙
  这最后两句,是历经世事后的大智慧。诗人点明,所谓的“家园”并非一个固定不变的物理地点,它可能经历了多次的“迁徙”。真正的家园,是内心那种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像山接纳阳光、蜜蜂找到花蜜一样,与周遭世界建立温暖连接的能力。

总结:冬日山色的馈赠

这首诗的标题是“想起”,它处理的正是记忆如何滋养当下的课题。去年冬天的山色,馈赠给诗人的并非一次逃离,而是一种能量:

那山中的阳光、蜂蜜与凤鸣,化作了归家后面对“水纹”与“心怯”时,心底的那份温暖与澄明。

它告诉我们,最高的境界不是永驻山林,而是能将山林的空灵与宁静,带入平凡甚至琐碎的家常日子。正如那经过五次迁徙才确定的“这里”,心安之处,便是家园。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5-9-25 11:03 |只看该作者
花呢花呢花呢!
玫瑰。月季。粉槿。蔷薇。山茶。芙蓉。杜鹃。油桐。风雨兰。山杜英。凤凰花。等等等等。通通都交出来。
表情:叉腰。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5-9-25 11:1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雾鬓新梳绀绿 发表于 2025-9-25 11:03
花呢花呢花呢!
玫瑰。月季。粉槿。蔷薇。山茶。芙蓉。杜鹃。油桐。风雨兰。山杜英。凤凰花。等等等等。通 ...

我的“四季花谱”你不是看过的吗?再让我整一遍,有点麻烦啊。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5-9-25 11:21 |只看该作者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9-25 11:12
我的“四季花谱”你不是看过的吗?再让我整一遍,有点麻烦啊。

好花就没有看够的时候。
去年你在易经里沉醉。今年又跟DS助手互相吹捧。机器人为了黏住客户都是顺着泥萌的思路挑好听的句子灌迷魂汤。不能尽信。还是要出来找机智有趣的戳一戳反骨呀。
表情:捋胡子。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5-9-25 11:4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雾鬓新梳绀绿 发表于 2025-9-25 11:21
好花就没有看够的时候。
去年你在易经里沉醉。今年又跟DS助手互相吹捧。机器人为了黏住客户都是顺着泥萌 ...

是的,DeepSeek AI都是尽捡好听的说,虽然知道“知幻即离”,但也从中很受启发。比如:我发现它“模块化+动态涌现” 和易经和庄子和楞严经的结构功能很相似,从中我领悟到易经的六十四卦就是“人类集体智慧结晶”模块化的“二维码”,爻变就是卦(连结功能模块)与卦间的“超链接”,我以为这是对易经的现代发现。
我要跳出来一些,给你找几张近期山水花花的照片吧。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5-9-25 11:5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雾鬓新梳绀绿 发表于 2025-9-25 11:03
花呢花呢花呢!
玫瑰。月季。粉槿。蔷薇。山茶。芙蓉。杜鹃。油桐。风雨兰。山杜英。凤凰花。等等等等。通 ...

竟然发现,这段时间很少看花拍花,关注AI太多了!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5-9-25 14:15 |只看该作者
春山是“空”与“满”的统一。它的“空”,是包容万物的虚空;它的“满”,是生命涌动前的寂静。
空即是满,满即是空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5-9-25 16:49 |只看该作者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9-25 11:49
是的,DeepSeek AI都是尽捡好听的说,虽然知道“知幻即离”,但也从中很受启发。比如:我发现它“模块化+ ...

岸边哥哥入卦还是太深了呀。
发自肺腑的真诚赞美当然必须要找一个准确的切入点。这样浅显的道理还要引经据典。但凡有一点点情商都懂得。机器人就是被输入这样的指令并执行的。
表情:技术猿。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5-9-25 16:51 |只看该作者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9-25 11:59
竟然发现,这段时间很少看花拍花,关注AI太多了!

道理是悟不完的。花开完了只能等明年……表情:只争朝夕。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5-9-25 19:4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归晚 发表于 2025-9-25 14:15
春山是“空”与“满”的统一。它的“空”,是包容万物的虚空;它的“满”,是生命涌动前的寂静。
空即是满 ...

点赞,空即是满,满即是空。
           空不异满,满不异空。
空,不仅能包容万物,也能变化万物;
满,不但是一时存在,也是空性永现。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5-9-25 20:0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雾鬓新梳绀绿 发表于 2025-9-25 16:49
岸边哥哥入卦还是太深了呀。
发自肺腑的真诚赞美当然必须要找一个准确的切入点。这样浅显的道理还要引经 ...

明白你劝说得有道理,也知道你是为我好。真心感谢!

然而,有一些情况并不容易与大多数人共情。是说深入甚至更深入的了解、感悟,与大多数人浅尝辄止泛泛运用,感受与认知会有很大的不同,我以为到这里与情商和智商都没有太大关系了。比如,我自认为对易经和大多数人认为是迷信占卜的认知不同,已有一套能自洽的理解方式,就没有未知难懂的神秘了,而生起自然而然就是这样的感悟。再比如,我前几天在大骂特骂一个人,我能观照到“地狱现前”的嗔恨炽盛,又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舍我其谁的无碍无畏,知道这些都难得到理解,做过放下如此而已。哈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5-9-25 20:2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雾鬓新梳绀绿 发表于 2025-9-25 16:51
道理是悟不完的。花开完了只能等明年……表情:只争朝夕。

山中水边的花不去看,寂然开谢。
然而只要一想,那花就在开在落。

我把花藏在山林水边,藏在时间里,藏在意识里。随处去看、随时发现、随意观照。这牛吹得可以吧,嘿嘿嘿。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5-9-26 11:15 |只看该作者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9-25 20:09
明白你劝说得有道理,也知道你是为我好。真心感谢!

然而,有一些情况并不容易与大多数人共情。是说深 ...

经文得以流传和被智者肯定。必然有我等凡人读不懂的宏大智慧。和令人肃然的敬佩心。
其中灵趣。只有泥萌这些得道高僧才能理解领悟并有处处对照验证事事得出无误结论的惊喜。我萌大多数小孩子只能吃瓜围观徒有艳羡。
直到秃然看到您老人家捶人哈哈哈哈嗝儿!
帅爆了。竟然还有妖孽能激起看花人心中的愤怒。也是修行呀。直面愤怒并输出攻击波大战三百回合。真痛快。
表情:擂鼓。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5-9-26 12:4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雾鬓新梳绀绿 发表于 2025-9-26 11:15
经文得以流传和被智者肯定。必然有我等凡人读不懂的宏大智慧。和令人肃然的敬佩心。
其中灵趣。只有泥萌 ...

一起去看花吧,你不用管那些劳什子的破事。十月份,木芙蓉要开吧,十一月山茶花要开吧?

山中水边,未去看花时,不知道它开还是未开,这花处于不确定的“量子叠加态";
早晨去水边,中午到山顶,看见晨光中白色木芙蓉和蓝天下白色山茶花,这花就是处于坍缩的“量子本征态”;
看花谱想花容,木芙花山茶花就在你意识的风中摇晃,花开花落,那花就与你的意识相应,处于“量子纠缠态”。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