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四手 于 2025-9-30 21:30 编辑
看见大鹅写的高大上的祝福国庆节的文字,想到,国庆节,也应该写一点高大上的字,也应该唱红歌吧。
跟着学唱电影731的主题曲,那个最黑暗的时代过去,是多少人的牺牲换来了今天的盛世。
突然想起小时候。
我已记不清那些通往学校的高高低低的石梯,也记不起那时是怎样蹦蹦跳跳走过的身影,我已记不清学校的大门有没有飘着红旗,也记不起那天的天空晴朗还是多雨? 我只记住了那天的心情。 这么多年了,那些没有留在相片里的记忆像黑白底片上影影绰绰的剪影,从时光深处依稀浮现,我听见年轻的女老师轻轻柔柔的声音传来:红领巾是鲜血染红的。 新系上的红领巾像鲜血一样鲜艳夺目,7岁左右的我们扬起小小的脸,端端正正地敬礼,内心困惑又骄傲。 我一直记得那天的我,放学后一路小跑,家对面是消防队,倚着半开半合的大红铁门,忐忑地四下张望。那天,我有一个小小的秘密,想找一位解放军叔叔说说话。我想让他看看我新系上的红领巾,看看我是多么乖的小学生。我也想问问那些叔叔,红领巾真的是用鲜血染的而不是颜料? 天渐渐地黑了,那些进进出出的叔叔,没有一个人注意我,注意我的红领巾,放眼望去,满大街都是戴着红领巾的小朋友啊,当然,也没有一个人注意到我的天真。
过了不久,从书上我渐渐明白了鲜血染红的象征意义,很多年以后,一个一个从书本里歌曲里从电影里电视里走出的故事开始深深刻进我的脑海,历史的车轮碾过了一个世纪的苦难,一个国家的血雨腥风,一代几代人的流血牺牲,一代几代人的前赴后继地付出。那段共和国曲折走来的历史,那段被信仰和鲜血染红的历史,开始和高耸的英雄纪念碑一样,世世代代被铭记。 那是一个选择的年代,充满了迷茫,困苦,挣扎和坚信,那是一个牺牲的年代,充满了火,血,硝烟和死亡。 中国不仅是国旗捍卫队员,紧握捍卫神洲的 铮亮的枪尖上 那一颗颗灿烂的太阳 中国也是纪念碑上 那些环绕着人民英雄 环绕着革命烈士 环绕着仁者志士 流泪的花圈。
曾经看《恰同学少年》。看《大江大河》,看《无问西东》,我们知道了一群人和我们一样,有着迷茫激情的青春,然后是历史的大浪淘沙,风吹雨打。看《暗算》,我们知道了一群人,潜伏在特殊战线上,曾经默默无闻付出。看《集结号》,我们知道了还有更多的没有留下名字的鲜活的生命,为共和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甚至被遗忘被误解被冤屈,然后被历史淹没。 一直以来,英雄被制造成一个一个抽象的符号,他们从来是平面的而不是立体的。 今天,当我们沐浴和平的阳光,当我们重新审视人性和看待生命,所有的牺牲都应该得到尊重。 张艺谋的《红高粱》拍得唯美而血性,可是我不敢看莫言,不敢看《檀香刑》,那些写实而血腥的场面过分考验每个人的心理承受力。 而真实的历史更惨烈更残酷,这是《风声》的编剧说的。 事实如此。
当我们透过宣扬的光环,从史料里去看去了解,英雄于是变得有血有肉,也更让人肃然起敬。 一个女人,出身富贵,学业有成,美丽高雅,面对屠刀,从容坦然,她最后的时日里用行动感染了身边所有的人,包括日本军官。临行前留给儿子的信却那么母性和温暖。我们记住了她的名字叫赵一曼。 而她在狱中忍受了无法想象的酷刑,比如敌人一次有一次用刀割开她腿上的伤口。资料记载,还有像赵一曼那样的张溪兜,被敌人割了舌头,双乳,剁了手脚,戳瞎眼睛。像刘胡兰那样的解文卿,19岁,被敌人用剪刀一块一块剪开身上的肉,涂上盐,然后被活活烧死,还有更多的烈士,比如赵玉仙,王雪梅,杨素珍,被开膛破肚,被挑在刺刀尖上,被活埋。不计其数。
当痛快的死反而成了一种奢望,过于惨烈的真实让我们实在不敢想像不敢面对。 我们重新开始审视他们的选择,想象不出从容面对酷刑和死亡的英雄们该有怎样的钢铁般的意志,而支撑他们的信念,不过就是今天能够让我们,让更多的孩子永远沐浴在和平民主的阳光下,可以上学可以玩乐,可以自由自在地欣赏春花秋月,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东西啊。
今天,当我们的祖国步履蹒跚地走过她的76周年,当大地鲜花开放,孩子们露出笑脸,我开始记起了老师说过的话:红领巾是鲜血染红的。 今天,我们缅怀那些为共和国牺牲的先烈,不是为了记住那些惨烈,而是为了记住他们的流血牺牲,他们的付出,而是为了更好地珍惜我们今天的和平和幸福。 我们也明白了,很多道理其实很简单,那些坚持活在信仰的人,才能坚强面对最苦难的时刻,人性上升到我们仰视的高度。让我们最终透过历史的重重光环和迷雾,面对一个一个为了信仰从容赴死的年轻的生命,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我们也明白了, 在今天我们同样要面对的时代的困惑里 ,有信仰的人生其实是多么幸福啊。 这盛世,终于如他们所愿。 而迷茫如我们,因为他们有信仰,内心永远充满了羡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