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冬日,在香港薄扶林道附近山上的一座小洋楼里,一位中年男子神色悲怆的环顾空荡荡的房间,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毒药,含泪吞了下去,在猝然倒地的那一刻,两行清泪从他的眼眶中悄然滑落,碎成一地忧伤。 这位男子便是以写作《雨巷》一诗而闻名的现代诗人戴望舒,他选择服毒自杀的原因,是妻子穆丽娟突然写信给他,要求离婚。为了保全婚姻,戴望舒不惜以生命为赌注,想换得妻子的回头。 那么,他和她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以至于一对曾经相爱的亲密伴侣走到了如此决绝的地步? 戴望舒出生在江南古巷的富裕之家,由于父亲对教育的重视,使得他自幼便有机会接受文学的熏陶,并对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年纪轻轻便在圈内小有名气,之后因创作《雨巷》而被称为“雨巷诗人”,与徐志摩一起成为闪耀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诗坛的“双子星”。 遇见穆丽娟的时候,戴望舒正处于感情的低谷——初恋女友移情别恋,彼时他和她已经相恋了8年。她是他诗意的文字里面的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承载了他所有关于爱情的美好梦幻。她也是刻在他心头的一道永远无法淡去的伤疤,留给他的是永久的遗憾和难以磨灭的伤痛。 戴望舒一度萎靡不振,并产生了厌世的年头。好友穆时英在身旁开导,并将自己的妹妹介绍给他。 起初,他并没有对这次见面抱有期待。然而,当他第一眼看到穆丽娟时,便被她身上散发出来的典雅气质深深吸引,仿佛见到了雨巷中那个丁香姑娘从文字中跳脱出来,站到自己面前,盘亘在他心头许久的阴霾瞬间消散。 那一年,穆丽娟18岁,活泼大方,青春逼人。她对哥哥的这位好友早就有所耳闻,她是带着崇拜来和他见面的,能得到仰慕的人的垂青,对她来说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 他请她看电影、吃饭,邀她参加舞会,教她打桥牌,面对诗人的追求,她没有退缩,欣然赴约。她也常被他邀去租住的公寓里,帮他抄写稿件,随着交往时日的增长,彼此之间慢慢有了更多的了解。 少女情怀总是诗。不谙世事的她,用纯真的少女心思揣测着这份朦胧爱意,编织着紫色的灿若丁香般的美梦,幻想着有朝一日和他同撑一把油纸伞,彳亍在江南烟雨蒙蒙的古巷,情深深,意浓浓。 她盲目的爱着。与其说她爱上了他,不如说她爱上了自己幻想出来的爱情。 一个有情,一个有意,他很快便托朋友向穆家求婚。看着女儿沉浸在爱情中的幸福模样,父母爽快应允,并登报宣告了两个人订婚的信息。 1936年6月,上海四川路的新亚饭店,戴望舒和穆丽娟举行了隆重的结婚典礼。彼时他31岁,她19岁,这中间相隔的12载光阴在相爱的两人眼中,不过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已,丝毫不影响他们奔向未知的旅程的脚步。 年龄的差异和阅历的不同却给两人的婚姻埋下了悲情的种子。 新婚是甜密的。 婚后,戴望舒和穆丽娟搬到了上海亨利路永利村30号。最初的那段日子,每逢周末,戴望舒便会带穆丽娟到茶室与文友们饮茶,有时候也会一起出去跳舞。没过多久,他们的女儿朵朵,来到了人世间。 然而,新的生命的降临,并没有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新的惊喜。女儿出生后,他将精力全部投入于写作,很少与她闲聊和沟通,再也不暖语温存了。意料之外的冷落打破了她对婚姻的最初想象,原来在他心里写作是第一,家庭排在第二位。 孤寂的生活令她难以忍受,房间里除了孩子的哭闹声,基本上再没有其他的声音传出。他一心沉浸在文学世界里,无暇顾及妻子的感受。 她觉得,在他面前,她透明如空气。 她尝试着进行反抗,而他却认为她是在耍小孩脾气,依旧我行我素。他把她当孩子,凡事不与她商量,无论搬家或购物,皆由他自行安排。 她每日与孤独做伴,内心的怨恨一点一点加深。 婚后第三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上海沦为孤岛,戴望舒举家迁往香港避难。在香港,他们度过了一段短暂的幸福时光。 戴望舒把家安在了香港薄扶林道附近山上的一座小洋楼里,并起名“林泉居”。山间有瀑布,他和穆丽娟还在楼下的空地上开辟出一个小菜园子,种一些瓜果蔬菜。闲暇时,邀请一些同样赴港避难的上海文艺界朋友前来聚会,然而这样琴瑟相合的生活并没有维持多久,表面平静的家庭,早已暗流丛生。 在香港,没过多久戴望舒便成了文艺界的核心人物,主编《星岛日报》副刊,宣传抗日救亡活动。忙碌的工作使得本就少言寡语的他愈加沉默,整日书不离手,穆丽娟觉得戴望舒离自己越来越远,更加深了两人的情感裂痕。 在她心里,家如同冰水一样,清冷、寂寥,感受不到丝毫温暖。她曾对友人说:“他是他,我是我,我们谁也不管谁干什么,他什么时候出去,回来,我都不管,我出去,他也不管。” 与此同时,接连发生的两件悲剧终于使得两人5年的婚姻走向了决裂的边缘。 1940年6月,穆丽娟的哥哥穆时英在上海四马路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由于政见的不同,戴望舒不准穆丽娟回上海奔丧。半年后,也就是1940年的冬至,穆丽娟的母亲也在上海病逝,而戴望舒不愿她离开香港,扣下了从上海发来的报丧电报,没有告诉她。 知道这件事情时,穆丽娟正穿着大红色的旗袍和女儿玩闹,朋友取笑她为何母亲去世还穿得如此喜庆。这时,她才知道母亲去世了。穆丽娟悲痛欲绝,她无法原谅丈夫的自私做法,含恨带着女儿回到上海。 自此一去不回头。 回到上海,她身边出现了一位追求者,是在校大学生,每天给她送花,狂热且不懈。在他身上,她看到了爱情的另外一种模样。 不久,她寄来信件,提出离婚。他不愿相信。 他匆忙赶到上海,求她回家,她不肯。态度决绝。她说:“我自始就没有爱过你。” 他伤透了心,在上海仅仅住了3天,便匆匆返港。在一个深夜,他服毒自杀了,幸好被好友及时救下。 听到这个消息的穆丽娟,依旧不为所动。她去意已决,不肯回头。 双方协商后通过律师办理了为期半年的分居协议,这期间他仍坚持给她寄去生活费,他梦想着她有一天能回心转意。 他给穆丽娟寄去了两本日记以及30多张充满亲情的照片,并在相册的扉页上,他写道:“丽娟,看到了这些的时候,请你想到我和朵朵在等待你,等待你回到我们这里来,不要忘记我们。” 他一等再等,从未等到过她的回音。 他知道,无论怎样努力,他都无法修补好两人之间的裂痕,与其继续纠缠下去,不如给她想要的自由。1943年1月23日,他正式寄出了离婚契约。 这是他们结婚的第五个年头,他眼睁睁的看着这个家破碎,却无能为力。 1942年,穆丽娟和《宇宙风》主编周黎庵正式结婚。 1943年5月30日,戴望舒和一个小他二十一岁的女孩在香港举办了婚礼,7年后,因他的木讷寡言妻子出轨,协议离婚。 1950年2月28日,戴望舒因哮喘病去世,终年45岁。 不同的感情相同的结局,3个女人都选择了离他而去。在感情的旅程上,他一路磕磕绊绊,却始终不曾找到通往圆满的路途。幸福没有捷径,只有经营,美满的婚姻需要的不仅仅是当初一个简单的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