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暮雪 于 2012-2-19 12:16 编辑
在青海省的青海湖东面,有一片方圆1100平方公里的大草原,春天,这里很美,美得足以让你震颤;高山拱起的平原,让你感到蓝天和白云伸手可及;碧草如茵的草地,让你心胸开阔、怡然忘我。那天,蓝得醉人;那云,白得可心;那山,美得如画,那空气也甜得诱人。浮云般的羊群,棕黑相间的牦牛,星星点点地点缀在青草和野花丛中,也在享受大自然赋予的和谐、静谧和安然。
这里的人更美,他们满足自得、敦厚淳朴,由于笃信佛教,他们的眼睛充满善意却炯炯有神。在这里,他们供奉了15亿个绿度母,为每一位中国人祈愿祝福,保佑我们安康幸福,这其中就包括你和我。这就是金银滩,一首美丽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诞生的地方!
1939年春,著名导演郑君里带着一队人马来到金银滩,准备在这里拍一部反应抗日战争题材的电影,在这支队伍里,有一位即将蜚声国际歌坛的王子,王洛宾。这时的王洛宾年轻英俊,谦谦君子,骨子里却激情万丈,创作力勃发。
当地一位千户好好地招待了他们,晚上宴请郑君里一行的时候,听说他们要在当地找一位最美丽、最可爱的姑娘来做电影里的女主角,千户心动,招呼出自己的三个女儿,准备一试。三姐妹穿上漂亮的民族服装,配上简洁的服饰,头上插有格桑花,在灯火通明的大帐篷里,在当地清澈高远的音乐中,为来宾跳起了最富盛名的当地舞蹈。他们妩媚的身姿、灿烂的笑容,高雅的举止立即吸引了摄制组的眼球,尤其是17岁的三姑娘卓玛,带着白色的草帽,幸福的笑脸、多情地大眼睛、婀娜起舞、无拘无束、飘飘欲仙,更是深深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王洛宾在一踞角落里,也看在眼里,动在心头。
摄制组当下决定,女演员就选卓玛,王洛宾自报奋勇,要求当男演员。
卓玛有大草原的宽广、无拘无束,恰逢亲窦初开,一举手、一投足,不经意间已经风情万种;王洛宾彬彬有礼、开阖有据,一颗年轻驿动的心。一天拍摄下来,恰似干柴烈火,两颗心早就紧紧地贴在了一起。
两个人骑在一匹马上时,调皮的卓玛打了马匹一鞭子,他们离开了队伍。卓玛使劲抽马,骏马飞快地驰骋,洛宾不得不紧紧地抱住卓玛才不至于掉下来,肌肤的亲近,体温和气息的互递,他们的身体里都起了化学反应。
回家的路上卓玛骑一匹红马,洛宾骑一匹白马,两人语言不通,但是相爱的人是不需要语言的。他们慢慢地落在了后面。洛宾看着眼前的这位姑娘,迷人的曲线、风姿绰约、亭亭玉立、健康而又多情,心中不禁涌起一阵阵冲动。姑娘注意到身后火一般的眼睛,停下了脚步,回头用马鞭轻轻地抽打了一下小伙儿,羞涩地跑向远方。王洛宾一动不动,看着姑娘远去的身影,直到消失在茫茫大草原中,他被眼前的美震慑了!人美、草原美、心更美,一首旋律在心中慢慢升腾。
以后的日子两人已经形影不离,一起吃饭,一起拍电影,晚上还一起骑在马上看电影。
三天的拍摄一晃就过去了,他们走的时候姑娘送了他们很远很远。王洛宾一步一回头,看着大草原中渐渐远去的卓玛和藏族村落,曾经的旋律在心中越唱越响。
回到家以后,王洛宾立即投入了《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创造当中,三天以后,他拿出了这首作品,发表了出来,立即引起轰动。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她那粉红的笑脸,好像红太阳,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愿抛弃了财产,跟她去放羊;每天看着她迷人的眼睛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
这是一首曲调很短的歌曲,但是旋律却是那样安详平和,声声入耳,清澈高远。无论哪一位中国人都会喜欢这首歌曲。据说,世界上任何一所音乐学院都将其列入教学课程。这是中国的骄傲,这是青海的骄傲,这是金银滩高原大草原的骄傲,更是王洛宾和卓玛的骄傲。
一年以后,王洛宾又一次来到了西宁,他放马奔向金银滩,与卓玛回合在青海湖畔。王洛宾动情地为卓玛唱起了《在那遥远的地方》,卓玛心中明白,这是歌王专为自己而创作的歌曲,她移动身姿,再次翩翩起舞。歌王、舞神,在大草原上,在青海湖边倾情演绎,那动人的场面,盖过霓裳羽衣!
一次动人心魄的恋情,化为一首万年不朽的旋律,在这个星球上空,回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