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芳紫陌 于 2012-3-1 23:44 编辑
最近牙龈上火,两颗前两年包的假牙的牙根抽风抽得不敢张嘴。吃饭,生冷进嘴,牙根抽风,那滋味真要命!
去看医生,拿了消炎药吃着,一天没见效,两天没见效,三天依旧……
这两天“咬紧牙”,抿着嘴说话。半边腮“胖”了许多。
吃的那消炎药,拿的胃直犯恶心,又老爷子在,不想让他看到,跑出去呕。
给别人打电话,吱吱唔唔的吐字不清,对方老会错意,就先发制人,说人家过年把耳朵过厚了,不好使了,对方就赶紧道歉,自己偷偷笑,可耐的人啊~!
又给对方说实情,对方颇大度地劝慰:春天迟迟归,劝君稍安勿躁!哈哈哈……
老爷子从上海回来,来我家小住,三餐就不能含糊。早餐,打米糊,浸鸡蛋花,熬稀饭,热奶……;午餐,捡老爷子喜欢的做,蒸南瓜馒头,蒸烫面菜包,做红闷鱼,炖海带大骨汤……,顿顿不要少了老爸爱吃的打铁豆腐,花生米,还要和老爸喝两口;晚餐老爷子讲究养生,吃得少而简,米粥加青菜就行,可却有一个一天不在家只有晚餐在家吃的半大姑娘需加营养,还是不能少了鸡鸭鱼肉的。这样,为家人忙活的日子,变得充实而又质朴,寻常百姓家的烟火味,是最温暖人心的,愿一世这样安好宁静!
饭后,静谧的时光,陪老爸看电视,主要放在戏剧台和文艺频道,老爸年轻时也是比较“新潮”的“追星族”,记得上小学时就在父亲的办公室翻看《大众电影》,里面的大幅明星的宣传海报,比如王刚,秦怡,王玉梅,唐国强,刘晓庆,张瑜,郭凯敏……贴在老爸的值班室的墙上,令我也着迷人家的迷人风度,甚是模仿,简接的也“追星”了。老爸年轻时口琴吹得一绝,就是老爸太封建,自从有了我们这般兔崽子,就矜持地端坐沉稳地言行举止,为给我们一个好表率,不吹了!老爸好吕剧这一家乡剧种,和母亲,好的痴迷!我们也就深受影响,小时候被带着去戏台听,听着听着,到现在听着胡琴一拉,不由得就浑身舒坦。后来有了CD,DVD,功放,做儿女的不由分说,把所有的吕剧剧种能买到的碟全买回家,让他们一次看听个够!
再是闲谈。和老人谈天,谈得无非是家长里短,而和老爸谈,还要时事新闻,还要健康养生,还要品茶论道。这次因老爸在上海城隍庙买了茶圣陆羽的书《茶经》,又浸润了上海大都市的茶文化点皮毛,本就是一年四季喝茶注重养生的人,自然就边看书边与我探讨这方面的“学问”。至此老爸得出一句经典“茶经”:要喝茶就要喝好茶,要不就不要喝!
有老爸这一句话在那,搞得我在研究了这个季节应多喝红茶为好后,去给老爸买了一款顶级斯里兰卡红茶,回来赶紧殷勤给老爸泡上,恭恭敬敬双手端给老爸尝尝,口感如何,可过好茶一关?老爸品过后,抿了半天嘴,说挺香,挺厚墩的,不错,不像你哥给的那铁盒里包的红茶,一股齐鲁干烘味(那可是好茶啊,我的最爱。)我偷着乐,只要老爸说好喝就行了!于是,天天中午一泡醇厚馥郁的锡兰红茶,茶香袅绕中,开始了父女对话。
有两天忙,没顾得上老爸,黄昏回到家,看老爸偎在客厅的沙发里,假寐,电视开着,透过客厅窗户斜铺进来的余晖,把老爸的满头白发染成了斑斑点点的金色,老花镜落到鼻梁上,一脸落寞的倦容,听到我进屋慢慢回头打招呼,我赶紧递上在超市买的水果茶点,紧忙活着给老爸递这个递那个,让他尝尝我买的东西好不好吃,老爸替我倒了茶水,说不急不急,你先喝点茶水歇歇。
稍事休息,换下正装,赶紧进厨房做晚饭。老爸在客厅问:“今天外面暖不暖和?”一天没出屋,老爸对外面的冷暖不太了解,我说还是有些寒,您中午头可以出去溜达溜达。半晌,老爸说:老家应比这里暖和多了。我说也差不多吧。老爸说我想下周回去看看,我说回那么早干么,等三月下旬吧。老爸说,回去和老哥们们说说话。我心里清楚,老爸是渴盼回老家和老兄弟们聚在一起喝茶聊天的温情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