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六星书房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吗?
查看: 11497|回复: 8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2-6-12 00:2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一代文氓 于 2012-6-12 00:47 编辑

    当年老毛一句“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如圣旨钦封一般,一下子把鲁迅捧上了神坛,文革期间的鲁迅更是成了孙悟空手里的金箍棒,上下翻飞,肆意挥舞,挨着死,碰着亡。几十年来,政府对鲁迅一再拔高,大树特树,极尽美化之能事,以至于现在还有无数粉丝拥趸相信鲁迅就是这么一个有骨气的斗士。
  六星也不例外,烟云和芥末等人也人云亦云的附和,还故作老成持重忠厚长者来说教,意图给我等洗脑。
  
  烟云兄不是主张事实胜于雄辩吗?那咱就摆事实讲道理,看看鲁迅是骨头硬还是嘴硬?
  
  一、退出光复会
  
  1902年,鲁迅进入日本东京弘文学院,不久加入光复会。一次,光复会派鲁迅回国持行刺杀任务,鲁迅断然拒绝,随即退会。此前鲁迅还写诗,要“我以我血荐轩辕”云云,看来也不过纸上谈兵罢了。远不如所谓的汉奸汪精卫有气节。
  当然,我们也不苛求鲁迅非得做烈士,但后人硬要认为这诗是鲁迅一生战斗的开始,岂不是讽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2-6-12 00:2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莫冉 于 2012-6-12 05:59 编辑

二、弃医从文真相
  
  这个事件是套在鲁迅身上最神圣的光环。
  鲁迅自说:在日本留学期间,教室里播放日本电影,中国人作为苏联的间谍被砍头,看到麻木的东北民众,“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因此认为,强健民族体魄是无用的,医治心灵尤为重要,所以愤而退学,开始创作云云。
  “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这是鲁迅唤醒国民,改造国民精神的宣言。但让人奇怪的是,鲁迅并没有愤而回国从事他的文学“呐喊”,却莫名其妙的在日本又呆了五、六年。翻译了几本不咋地的外国文学作品,毫无影响,且与改造国民性的目的实在靠不上边。
  1909年回国后,鲁迅还是没有拿起他的“匕首和投枪”,而是一头扎进故纸堆,读佛经,抄写古碑贴,练起了书法。
  38岁鲁迅就自称“老头子”,以“枯坐终日,极无聊赖”来消磨时光,自己曾写道:
  “许多年,我便寓在这屋里钞古碑。客中少有人来,古碑中也遇不到什么问题和主义,而我的生命却居然暗暗的消去了,这也就是我惟一的愿望。夏夜,蚊子多了,便摇着蒲扇坐在槐树下,从密叶缝里看那一点一点的青天,晚出的槐蚕又每每冰冷的落在头颈上。”
  1918年,同在日本留学的老友钱玄同(中国物理学家钱三强的父亲),跑来看望鲁迅,此时钱玄同还是《新青年》杂志的编辑。看到他在家意志消沉,无所事事,旁边桌子上有一篇小文章,是该凡人打发时间发泄无聊的玩艺,作者看了觉得不错,就劝他说:既然你无事可作,不如写写文艺作品发表;鲁迅竟然还怀疑地说,“写作有用吗?”钱玄同就鼓励他一气,鲁迅答应了,不过仍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而不是出于十几年前,就定下的要拯救国民精神的豪情。这篇文字就是抄袭模仿的小说《狂人日记》,此时才诞生了所谓的文豪——鲁迅。
  按照时间推算,鲁迅在教育部任职时,已经是留学日本之后十几二十年了,鲁迅为何还没有专业写作?为何到现在还没有认识到写作的精神医治作用?还担心“有用吗?”何况就算鲁迅当时真受了电影刺激,要写作,也完全没有理由在丝毫没有写作基础和经验的基础上,忽然辍学专门写作!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6-12 00:3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代文氓 于 2012-6-12 00:40 编辑

  三、袁世凯时期的三件丑事
  
  
  袁世凯,一代枭雄,20郎当岁的时候,就监国朝鲜,行废立之事,除了搞了三房朝鲜姨太太以外,还把整个朝鲜王室和政府玩弄于掌股之上。当时,老袁只怕李中堂和日本人。慈禧、李鸿章和张之洞死后,多年的老袁熬成了婆,江山已经是袁家沸鼎里已经退了毛的鸭子了。
  鲁迅先生是在1912年12月19日见到的天颜,当时大总统集体会见了教育部处级以上官员。想必在这个河南人讲话的时候,绍兴人是认真做了笔记的。至于回去有没有给全处的同志们传达贯彻,并在黑板报上写学习心得,俺就不知道了。
  反正,接下来几年,在老袁的淫威下,鲁迅不仅没有表现出文人的硬骨头,反而是活得很好。难道是忍辱负重?
  1.祭孔。

     孔子是圣人,祭孔现在看当然没有什么,但是要知道,五四运动是反孔的,鲁迅可是砸烂孔家店的主力砖手。而老袁祭孔,其实也不是为了孔子,而是为了自己的帝位。祭祀就是告诉鲁迅这种有反骨的臣民:做人要厚道,要忠君,膝盖要软,该跪的时候千万不能含糊。鲁迅当然明白这其中的小九九,但是为了稻粮谋,他也只好三番五次地在老袁的孔子面前跪下来或者是弯下腰来。

  2.二十一条。
     老袁被迫签字支持日本亡俺中华的二十一条。袁世凯是个老江湖,签署二十一条前,他知道大伙都反对,但是为了推卸历史责任,要求全体公务员都签字支持,否则总统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我不知道鲁迅签字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或许很难受,但是没有拒绝。
  3.袁世凯称帝。

      这一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事件使全国十多个省份宣布独立,进步党和国民党同时武装起义,此时的鲁迅没有辞职,更没有像梁启超那样愤而出走,或者撰文揭露抨击,而是安心领取洪宪皇帝的俸禄。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6-12 00:45 |只看该作者
  四、张勋时期的鲁迅
  
  1917年7月1日凌晨,辫帅张勋把溥仪连拉带扯弄到太和殿,宣布恢复帝制。一时间,北京满城尽带黄龙旗,假辫子比文革时的毛选还畅销。那天是星期天,当天上午,鲁迅先生平静地走过挂满龙旗的街道,到琉璃厂买碑帖。第二天是星期一,他没有去上班,同事给他带来了3万元人民币的上月工资。这钱,显然已经带有一些皇家的气息,可是鲁迅先生也拿得心安理得。
  7月3日上午,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远在天津的段祺瑞在马厂誓师,准备带兵进京再造共和。而与此同时,经过两天的思考,鲁迅来到教育部,与同事话别。请注意,这个别,是暂时离职,而不是辞职,因为他并没有提交书面报告。经过五六年公务员生涯的煎炒烹炸,鲁迅已经很老练。他深知,这帝制是不好玩的,复辟多半与肾虚男人在床上的表现一样,其兴也勃焉,其软也忽焉。上次老袁的时候自己已经现眼,这次一定要做出样子来。果然,老张五千辫子兵挡不住老段的几万大军,7月12日,溥仪再次宣布退位。听听外面枪声已经逐渐稀少,7月16日星期一一大早,我们的鲁迅先生又回到了教育部办公室。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6-12 06:07 |只看该作者
鲁迅其实很可悲,不知不觉就沦为政治工具,还成为坚挺的金箍棒受人吹捧,他其实也是不愿意的吧?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6-12 06:09 |只看该作者
别的我不知道,但是就日本侵华战争时期,鲁迅未写过一个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文章,倒是拿着北洋政府的工资大骂段祺瑞,拿自己人开刀,人品啊!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6-12 06:17 |只看该作者
高中的时候我有一位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大骂鲁迅郭沫若等人,批评老毛,当时听着非常气愤,从此天天和这老师作对,觉得他不高尚,是个反动派。
后来想想,我们是从小就被洗脑了,已经没有了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还有最最重要的是非观,得来的知识全是书本上既定的东西,从来没有客观的审视过历史。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6-12 06:18 |只看该作者
后来我打听了一下该老师的近况,嘿嘿,他现在已经是校长了。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6-12 09:06 |只看该作者
五、淞沪会战时的鲁迅

  1932年1月28日,日军侵略上海——也就是凇沪抗战。鲁迅挟全家老小躲到外国租界日本人内山完造的书店里,中国军民浴血抗日,上海文化各界都在声援抗日,宋庆龄亲自上街头鼓励中国将士,鲁迅在干什么?在外国租界而且一躲就四四十九天,“青莲阁邀妓来坐,与以一元”——(鲁迅日记2月16日)以至于上海文艺界要靠登报发布“寻银启示”来找他。
  不管上海战事如何,不管军民死伤如何,不管民族命运如何,租界品茗、邀妓俺自逍遥,战事一结束,就又继续跳出来漫骂中国历史文化,痛斥各类抗日文艺团体以及中国国民性。
  上海事变,日本炮轰上海,日本浪人、民兵在上海大肆杀人放火,日本浪人潜入商务书馆所属东方图书馆纵火,东方图书馆的全部藏书46万册,包括善本古籍3700多种,共35000多册,全国最为齐备的各疙志2600多种,共25000册,全部烧毁,当时号称东亚第一的图书馆一夜之间突然消失,价值连城的善本孤本图书从此银间绝迹,这四中国近代史上的最令人痛心的文明悲剧之一,不亚于火烧圆明园。这期间,鲁迅在内山完造家里躲避了一个半月,竟然在他的所有文章、日记里,对此没有半句评语。鲁迅这样一个“民族魂”的日记记满了金钱的收入支出,细致入微到分厘,可谓是一本家庭收支流水帐,以至于几十年以后,人们都可以通过他的日记计散出他一生准确的收入。鲁迅日记里,甚至连洗几次脚都登录,惟独国家民族命运的事,只字未提。
  这是哪门子的“民族魂?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6-12 11:00 |只看该作者
此话出自1940年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原文如下: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2-6-12 11:00 |只看该作者
一个文人被领袖如此评价,鲁迅实为古今第一人。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2-6-12 11:1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醉笑陪君三千场 于 2012-6-12 11:14 编辑

在新文化运动中,鲁迅的确做出很多贡献,但有些事并不很真实,是后来人为的拔高。

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的痕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2-6-12 11:17 |只看该作者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干将,实李大钊,陈独秀和胡适,我们那些可敬的历史学家把鲁迅硬塞进去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2-6-12 11:24 |只看该作者
这样说的证据之一是:新文化运动的前期: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但这个时候鲁迅不在北京。

后期: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的先进分子不约而同地把眼光从西方转向俄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后期鲁迅虽然参与了《新青年》的工作,但鲁迅从来没有宣传过马克思主义。 

这里有个时间差,就是在新文化运动的前期,鲁迅没参与,到了后期,陈独秀胡适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了,鲁迅才赶来做前期的工作:反帝反封建,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2-6-12 11:27 |只看该作者
还有关于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几十年来我们一直被告知是鲁迅的《狂人日记》,这跟孔子编辑《诗三百》一样荒谬,不知道是哪位爷考证出来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2-6-12 11:28 |只看该作者
早在鲁迅发表《狂人日记》一年以前,中国留美女学生陈衡哲就在《留美学生季报》上发表了她的白话小说处女作《一日》。胡适曾评论说:“当我们还在讨论新文学问题的时候,莎菲(陈衡哲笔名)已开始用白话做文学了。《一日》便是文学革命讨论初期中的最早的作品。”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2-6-12 11:3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醉笑陪君三千场 于 2012-6-12 11:45 编辑

白话文是胡适最早提倡的,1917年胡适发表他《文学改良刍议》,打响了“五四”白话文运动的第一枪。
在胡适的号召下,1917年陈衡哲发表了《一日》。

1928年,胡适为陈的小说集《小雨点》作序说

“试想鲁迅先生的第一篇创作——《狂人日记》——是何时发表的,试想当年作白话文学的人怎样稀少,便可了解莎菲的这几篇小说在新文学史上的地位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2-6-12 11:39 |只看该作者
我想,七十年来大多数中国人都没看过胡适的这句话和莎菲的这篇小说。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2-6-12 11:42 |只看该作者
在管理干部学院的图书室里,我读过鲁迅的大部分文集,虽然没做过深入研究,也算是比较了解鲁迅和他的作品的。

我是很崇拜鲁迅的,我绝对无意贬低鲁迅先生。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2-6-12 11:45 |只看该作者
葱白鲁迅的原因之一,是读他的作品比较多。
原因之二,是读不到别的大文豪的作品。

就如天晴崇拜余秋雨,实在是因为读别的书太少了。这只是举例子 ,我无意讽刺天晴。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2-6-12 11:55 |只看该作者
学习盛唐诗歌的时候,要先把李白杜甫挑出来单列,剩下的分为两种风格:边塞诗派和山水田园诗派。
也就是说,不是第一和第二的关系,是“仙”,“圣”和“人”的关系。

当代中国,鲁迅也享受着这样的待遇。

我上学的时候,学现代文学史也是这样,先把鲁迅挑出来,单列,然后是其他作家作品。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2-6-12 11:58 |只看该作者
这是人为的把鲁迅“神话”了,鲁迅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神仙”和“圣人”。

这不是历史事实。

鲁迅的革命性,跟陈独秀不可同日而语。只不过陈独秀后来被定性为“反革命”,这是毛的逻辑。

在他之前,领导党和人民摸索革命道路的领袖都是反革命,无一例外。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2-6-12 11:59 |只看该作者
而从纯文学的角度看现代文学史,鲁迅最多算二流作家。

这是我个人观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2-6-12 12:01 |只看该作者
当代国人,无不熟知鲁迅。

从小学期,我们在课本里就开始学习鲁迅的诗歌,杂文和小说。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2-6-12 12:01 |只看该作者
这文盲知识细节挺清楚的吗。

真的假的我就不知道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2-6-12 12:06 |只看该作者
鲁迅是中国当代教育体制下,作品被选入课本最多的作家。

大概有几十篇。

而世界公认的那个时期的其他大文豪们,胡适,林语堂,梁实秋之流,别说见不到他们的文字,我们甚至连他们的名字都不知道。

我知道胡适的名字,中学课本里鲁迅的《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和《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之类的课文下面的注释里看到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2-6-12 12:07 |只看该作者
这就是意识形态的影响力。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2-6-12 12:23 |只看该作者
我下午有事,先说这么多。

明儿见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2-6-12 12:45 |只看该作者
其实对鲁迅的吹捧应该是毛时代吧,那时候是要推出死去的人来作为文化楷模,而不是活着的人,因为死无对证,所以后来的一切与真正的鲁迅无关,鲁迅就是那个时代的一个文人而已,那个时代百家争鸣,他的清醒良知是真的,他的软弱孤独也许也是真的,他的反抗的方式依然是有影响的,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2-6-12 13:01 |只看该作者
我一直想知道的是,鲁迅为什么不继续从事医学,你说的弃医从文的真相是不得不从文,既然这样,他为什么不继续从事医学呢,那时候,医学还是很有前途的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