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南南 于 2013-1-26 21:34 编辑
“粉虫”爬进我的心田 文/楠楠 歌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曾有名句:哪个男子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是的,豆蔻的年华谁都有一份刻骨铭心的记忆,记忆着自己第一次向他示爱或被他所爱,但爱的对象却有多种多样并且在启蒙中。 记得幼儿班读书时,老师说到什么是爱,忽然提问同学们你最爱什么?有的说爱祖国,有的说爱读书,有的说爱老师,而我当被点名提问,突想起韦阿婆亲手浇上些麻油、黄皮酱,酸笋,豉油,辣椒酱,再放上一小撮叉烧肉丝和葱花,可谓色、香、味俱全的,哪一小碟油光光玉嫩嫩的夹带红嘟嘟、黄灿灿三色组合的壮族小吃“粉虫”,竟毫无顾忌大声地说:我最爱吃!课堂上同学们“轰”地大笑喷开了窗户。 最爱吃有错吗?我抹抹伤心的泪花问接我回家的奶奶,奶奶抱起我摸摸我的脸颊,愤愤不平:“哼,人自打出生第一天起,哪一个不是最爱吃?” 回家路过邻居韦阿婆经营的小吃店,韦阿婆见我郁闷不开心,拉起我的小手说:“咋委屈了,你奶奶又不给你买东西吃啦?坐这里,阿婆我弄一碟‘粉虫’给你吃。” 韦阿婆和我相识比树上的木瓜还熟,因此我好大胆问韦阿婆:“爱吃有错不,同学们笑我是贪吃鬼耶!”韦阿婆哈哈一乐:“乖楠楠比其他小朋友更聪明,在我这个小店吃‘粉虫’吃成精喽。” 可不是,自从我“卟、卟”学走路,我便是韦阿婆的老顾客,她制作的小吃“粉虫”特别好吃。她是以优质稻米为原料,把米粒洗净浸透软化,磨成稀稠适度的米浆,滤去水份成湿粉团放置锅内煮至半熟后捞起,再将面团手工柔和,直至软硬适度略带韧劲,又捏成粉条状;接着,用手切取为若干小段,取之在竹簸箕背上,挪揉滚搓成像虫草形状,然后放进蒸笼,蒸熟即成。如果在和面时,添加各种植物的色汁,就可变成色彩斑斓、栩栩如生、热气腾腾的米粉“爬虫”。取粉虫名字它虽不雅致,但它实际上不是树上爬,地下钻,水中游的小虫虫喔。 “粉虫”小吃的风情趣味,还体现在人文情感方面上。那时我幼年是饭来张口,纯粹为快餐式的享受。那个韦阿婆一端上爽滑的,好嚼又好咽的“粉虫”,那酱料、那配菜、那搓成各种条纹蠕蠕如动的粉虫拌合在一起,就有一种奇特的味道,飘进我的鼻腔,令人胃口大张,吃胀了肚也不觉得腻;而幼儿班到了课末后,又饿得直想韦阿婆哪可蔼可亲的脸,及其消瘦的身躯,起早贪黑的辛劳;直想到她忙里偷闲把我搂在怀里,抓住我的手玩“点虫虫”游戏,呢喃我喜欢听的“点虫虫,虫虫飞,飞到隔离阿婆滴;婆滴有只蛋,留比楠楠送晏饭。” 这个壮族小吃——诱人的“粉虫”工艺虽始源于清朝乾隆年间,也名不见经传,难普及天下,但确是赐予我孩提时最爱吃的东西之一;那个壮族韦阿婆的厨艺、歌谣,真的唤醒了我明白民以食为天,民以食为生的意识。 啊,壮乡的“粉虫”就这么朴纯无遐,这么悄然无息的爬进盘踞在我的心底。 直至如今长大的我,当我邀请客户围桌吃饭,客人问我的民族有什么特色小吃?我心神凝重,何尝不想起韦阿婆那娓娓动听的壮谣,何尝不想起那“粉虫”在她的手中秀出生机,又何尝不希望“火光虫,似灯笼,飞到西,飞到东。我捉火光虫,做只大灯笼,灯笼照我走,走去寻阿婆….” 我们壮族的小吃,是那么令人求真索爱,铭心镂骨。 2013/1/22草笔
|
-
6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