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北原 于 2014-8-13 20:23 编辑
莫邪其实不姓莫,姓郝。莫邪其实也不叫莫邪,叫郝建。莫邪后来之所以被大家叫成莫邪,完全是因为莫小兰的一句玩笑。
那天莫邪听从老娘的安排,去莫铁匠的铁匠铺买菜刀。当时莫铁匠正好弄了点好钢,打算炼几把剑,正在跟女儿莫小兰说这事儿。莫铁匠说,唉,这炼剑啊,火候实在太重要了,要是掌握不好,就可惜了我这点好钢。莫小兰说,要不我也学学莫邪,跳到炉子里去,成全老爹一世英名吧。郝建就一脸疑惑地问:莫邪?莫邪不是一把剑吗?莫小兰看着刚刚进来的郝建,忍不住就笑的花枝乱颤,说是啊是啊,莫邪就是一把剑,还是好剑哪。这话流传至坊间,于是郝建这名儿就没人再叫了,都叫他莫邪。
要说这莫邪呢,也是个可人疼的孩子。小时候由于生的俊秀单弱,又是独苗苗,所以爹娘虽然只是靠着个小裁缝铺子维持生计,对莫邪却是爱若掌上明珠,天天捧在手心里娇惯着。 到了就学的年龄,就送了去学堂里读书,指望着可以培养出个秀才来,也算是光耀门楣。可惜这莫邪虽然脑子还算灵光,就是不肯习学正经的学问,每日里只是读些酸文假醋在肚子里,所以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莫邪自己可不这么想。莫邪觉得,自己就是唐小哥的范儿,风流才子,将来必遇到秋香一样的女子,演绎一段风流佳话,即使不能流传后世,至少也要流传小镇。有了这样的指导思想,莫邪的眼睛就开始盯着小镇上的各色女子,张家的二丫头,李家的大女子,甚至连新近丧夫的赵寡妇,都在莫邪的眼睛里转进转出,唯独没有转过莫小兰。
莫邪没转过莫小兰,不等于莫小兰也没转过莫邪。莫小兰娘死的早,从七八岁开始,就为爹分担家务,如今长到十七八岁,已经是家里家外一把好手,就连炼铁的事儿,莫铁匠都得和她商量探讨。镇子里的人提起莫小兰,没有不竖大拇指的。只可惜的是,这丫头生的像他那当铁匠的爹,黑,壮,缺少些女儿家的妩媚。
看起来风风火火的莫小兰,心底里的细腻缠绵,却只有莫小兰自己一个人知道。有时候,莫小兰对着菱花镜是愁眉紧锁啊,镜子里的人,真的配不上郝建吗?是真的,莫小兰最后经常是不得不伤心地承认了。
自从郝建变成了莫邪之后,莫小兰忽然觉得她的天空都亮了,因为莫邪有事没事就喜欢往莫铁匠铺跑,跑到铁匠铺就找莫小兰摆龙门。天上地下,古往今来,莫小兰竟然都能说上个一二三,这让莫邪惊喜莫名,有些东西,竟然比自己读过的那些书有趣儿多了,学来这些东西,到时候锁定秋香,下起手来那不更是十拿九稳?
眼看着儿子已经二十多岁还每个正型,郝妈妈坐不住了,郝妈妈看最近儿子和莫小兰走的很近,心里乐开了花,莫小兰可是个好闺女,于是央了阮媒婆去莫家说媒。虽然莫铁匠一万个不愿意,可是看自家闺女喜不自胜的样子,也不忍拂了女儿的意,于是阮媒婆欢天喜地回去复命。
莫邪对娘的这种乱点鸳鸯谱,是一肚子不高兴,可是事已至此,又能如何?文不能安邦,武不能稼穑,于是抗争无效,到了日子乖乖跟莫小兰入了洞房。
家里有了莫小兰的帮衬,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莫邪更加的游手好闲,那颗遇到秋香的心,始终不曾死过。郝妈妈看到儿子这么不争气,心里觉得愧对儿媳,时常要教训莫邪几句,每每莫小兰都赶紧帮莫邪遮掩,说妈你看他是读书人,这些事他哪里会做?都有我呢。郝妈妈训儿子原本就是给媳妇听的,既然媳妇都不在意,郝妈妈便也渐渐地也不闻不问起来。
莫邪自诩风流,在小镇里,关于莫邪的一些故事就渐渐流传开来。传到莫小兰耳朵里,莫小兰只淡淡一笑而已。莫邪明知道莫小兰听到过什么,但是也不说破,也不解释,俩人日子就那么平平淡淡地过。
当听说莫邪在赵寡妇门口被打了的时候,莫小兰正在赶制一件长袍。原来自从嫁过来,莫小兰就开始学裁缝,现在裁缝铺的大部分活计都已经转到莫小兰身上了。莫小兰丢下剪刀,站起身就往外跑。跑到赵寡妇家门口,看到旁边围着一堆人,莫邪躺在地上不知伤势如何,赵寡妇的哥哥还在那里跃跃欲试。莫小兰对别人看都不看,一把推开赵寡妇的哥哥,抱起莫邪就跑。
莫小兰的果断,也就保住了莫邪的小命,一条腿却是彻底报销了,风流债就用一条腿做了了断。
之后的岁月里,莫小兰该做什么做什么,对往事绝口不提。每天想到莫邪的时候,他都在那里,让莫小兰感到莫大的安慰。生活原本就是这样的,没有什么十全十美,莫小兰要的,也不过就是这样相守的日子罢了。
莫邪大多数时候都是读书,有时候也拄着双拐在院子里溜溜,有时候也在莫小兰的作坊里坐上半天,看莫小兰忙忙碌碌的身影,聊些结婚以前没有聊完的话题,慢慢地觉得生活也不是过不下去。
两年后,莫小兰生下个女娃,长相随父亲莫邪,聪明伶俐如母亲莫小兰。从此莫邪也有了营生,每天含饴弄女,乐此不疲。
再两年后,听莫小兰说赵寡妇改嫁到邻镇,迎娶的队伍挺壮观。想到赵寡妇,想到那些风流岁月,莫邪感觉真真恍若隔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