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说说海瑞
查看: 8617|回复: 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说说海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4-12-21 01:2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闲过信陵饮 于 2014-12-21 21:05 编辑

  
  
  大明万历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587年,帝国的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海瑞病故,时年七十四岁。
  
  之所以用“大明”,是因为明朝的国号本来如此。而强调海瑞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官名,是因为明朝自永乐皇帝(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明朝的官僚体制一直是两套:北京一套,南京一套。南京的官员没什么实际职权,因此基本上就是个养老的地方。
  
  都察院右都御史是正二品,级别与尚书相同,在明朝行政体制内,鉴于一品的三公三孤与太子的三公都属于荣誉称号类的虚衔,活人是很少能挣到的,所以这个官位也算的上是混到头了。
  
  南京体系官一般用来解决职称问题、养老混工资问题以及用来安排政治斗争中的失败者,所以往往让人忽略,忽略程度据史料称:很多尚书类的高官也让人想不起名字。所以,海瑞的去世本应是默默无闻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据《明史》记载:海瑞去世的消息一传出,南京的市民罢市,自发为他带孝送葬的人挤满了江边。而运送他遗体的船只在江上行驶时,两岸设祭痛哭的人绵延百里……
  
  这是一个深受百姓爱戴的人物。在我印象中史书出现类似记载而大家又相对熟悉的人物里有:汉时李广,唐时太宗,宋时仁宗。
  
  其实,这个景象与几十年前的十里长街类似。而不同的是,海瑞时代并无广播与报纸宣传,也并无“敬爱的”、“伟大的”之类理念教育,那么能出现这种情况,则更值得关注。
  
  海瑞,字汝贤,自号刚峰,是今天的海南省人。有人称之为古今第一清官,而且他还做过百姓过年时门上贴的门神。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恐怕小时候都看过他的连环画,五十年代以及更前生的人怕是印象更为深刻,这里就不多说了。
  
  一个在当世,死后乃至现代都能有如此巨大知名度与影响力的人物,中国历史上是不多的。
  
  那么,该如何说海瑞呢?我觉得还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探讨吧:
  
  第一是海瑞究竟有多清廉。
  
  第二是他讨老婆的问题。
  
  第三是为什么百姓爱戴他而当世同僚都不喜欢他。
  
  第四是我对海瑞的看法。
  
  那海瑞到底有多清廉?
  
  反正吧,到这么个程度:据说海瑞死前几天,南京兵部给他送来冬天的烤火费,海瑞一算,发现多给了七钱银子,就马上吩咐仆人退还。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里说这可能是海瑞最后的遗言,网上多有引用,而且被演绎出了多个版本。但这个说法里有个误解:因为这是海瑞生前说的最后一句关于公事的话,但却不一定是他的临终遗言。因为这件事发生在海瑞死前三天左右的时间里。据海瑞同时代的门生辈人物梁云龙所著的《海忠介公行状》记载,海瑞的遗言是什么也没说:“病不药,临危,男仆犹不入内,无一语及身后事,独抱真纯以还”。
  
  海瑞是没有儿子的,这个问题后面再说。他死后他的属官南京佥都御史(正四品)王用汲去料理后事,发现海瑞的全部遗产只有十几两银子,根本不够办他的葬礼。而且海瑞所用的衣物和用具是既使是最贫苦的士大夫都不屑于使用的,于是至于泪下。就召集同僚大家凑了笔钱给海瑞勉强办了葬礼。
  
  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里,王用汲此人是海瑞一生的挚友,从历史上看,这个关系虽然经过了电视剧演绎,但至少王用汲与海瑞应该是引为知音的:这两人都是不畏惧权贵敢于直谏的“好官”。海瑞因不满朝廷在整治豪强兼并土地上的和稀泥作法而辞官,王用汲则是因为不满张居正的嚣张而被罢官。两个人又同时因为张居正之死而被启用。海瑞死后,王用汲官至南京刑部尚书,与海瑞的命运一样,这个人同样也因为过于刚直而不被官场所容,所以大多安排在南京官僚体系中。
  
  以上的两个例子大约可以说明海瑞是如何的清正廉洁。
  
  那么继续之前,插一下海瑞的族属问题。因为爱百度的人很容易发现,有些海瑞的简介后面标注海瑞是回族,这个注解堪称神来之笔。
  
  回族一名出处大约起自清代,正式让咱们重视恐怕还得是1949年之后。明代时习惯称为“回回”,大约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与中国人通婚的后代(为免引咬文嚼字,当然也不排除保留纯正血统的存在),其共同特点是信仰伊斯兰教,不吃猪肉,不得饮酒……
  
  那么海瑞是回族吗?
  
  我只能说,他不是回族的证据要远远多于他是回族的证据。
  
  海瑞是回族的证据大约来自于《明史海瑞传》中其先祖海答儿这个名字。有学者分析说这是个典型的伊斯兰名字,而且海瑞的祖上考证里说有个叫海俅的,在泉州生活过。泉州是元代著名通商口岸,因此海俅及有可能是外来人——这个观点可能与一门奇怪学问有关:训诂。大概是研究古今语言发音的变化的学问,但有人认为也包括读音的近似。比如名为椰树,就很有可能是以色列人……
  
  海瑞回族一说的起因即源于此。
  
  但是,我说他不是回族的证据要更多:
  
  第一,中国史书中记载中一般非本民族的人会特别说明,至少也会给出其人祖先来历,由此可判断其血统甚至民族,但《明史海瑞传》中相关说法是不详。
  
  第二,海瑞显然信奉儒教,当然,如果强打辨说儒教不是宗教,那这个理由算不充份。
  
  第三,海瑞既吃肉也喝酒。而中国史书习惯说的肉专指是猪肉(其实现在也是),就象子专指孔子一样。牛羊等肉必在前加说明。更何况明朝是禁止杀牛的,道理很简单:因为牛是生产工具。更何况公开叫卖?《海瑞传》中记载海瑞一次买肉,一次喝酒吃肉。
  
  第四,海答儿的后人中虽然海瑞没了后代,但海瑞父亲的兄弟(顺便再提醒下说海瑞三代单传的学者)是有的,他们现在是汉族。
  
  第五,我奇怪汉人为啥不能叫海答儿?既使不能叫,就一定得信伊斯兰教?信基督教不行?这俩教可都源出于犹太教。
  
  第六,与海瑞同时代学生辈的梁云龙(不知道咋回事,梁云龙成了海瑞的侄女婿,所了他本人没有承认过,这个恐怕要成定论了,不过这个与本文无关,不探讨了)在《海忠介公行状》中说海瑞祖先出处不详——海瑞恐怕自己也说不清。梁云龙亲身听见都不算数,而几百年后,我们突然就替海瑞考证了名族和祖先,这个,呵呵。
  
  第七,不是说海瑞祖先叫海俅,这个不是与海答儿矛盾?学者们什么逻辑关系?
  
  以上列出七个理由,请各位自行判断。
  
  那么我们继续海瑞之清廉:一个朝廷正二品的大官去世时居然这般光景,想来也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海瑞不贪财,不受贿是当世以及后世的人都公认的,任谁也不会怀疑。造成他这样穷的原因自然是因为他只靠工资生活,而明朝又是中国历史上官员工资极低的时期。那涉及到的问题就是:明代官员的工资到底是怎么样个低法?
  
  明代官员的工资可能是历史上最低的(南北朝时有段时间官员不发工资,这个就不计较了)。虽然清朝延续的是明朝的工资制度,甚至可能更低,但这里有个本质的区别在于:清代发工资是给现银(这个是受张居正的恩惠),额外再给米,另外从中期起还有养廉银。而明代则是米、钱、钞杂给。
  
  明代工资制度复杂的让人看起来晕头转向,大至在这里取明代朱太祖成定制的工资水平,与海瑞生活时代的生活水平简单说明一下:
  
  只列出与海瑞有关的工资水平:右都御史(正二品),732石。吏部右侍郎(正三品),420石。佥都御史、巡抚、通政司右通政(正四品),288石。吏部主事、尚宝丞(正六品),120。知县(正七品),90石。兴国州判(从七品)84石、南平县教谕(未入流),36石。
  
  这个制度终明朝一世,没有改变过。明时一石米大约合现在的150斤,按这两年一斤米3元钱的物价水准,海清官理论上所领导到的月工资分别由低到高为:当教育局长时是1350元,当县长时是:3375元,当吏部主事上书痛骂皇帝是:4500元,著名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时海巡抚为:10800元,吏部侍郎时为:15750元,当部长时为:27450元。
  
  这个制度下的工资水平与现代人的生活水平相比,不能算低,也不能算高,至少算是小康。按照有些经济学家的考证:海瑞所生活的万历年间的生水平,大约一个小康家庭一年所需的花费约为60石米即2250元/月。明朝时民户的标准大约是按每户五人计算的。另外,海清官好象家里还有些祖产,有人估计过大概是40亩地的样子,一年大约还能收个40石左右的租金,算起来是1500元/月。
  
  这样的话,在海瑞当官之前,他的生活应该是仅属于温饱范畴,而当了教谕后应该就达到小康标准了。由此可见,明朝的官员的工资虽然比起前面唐、宋来确实低,但保持小康水平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但问题是,我前面所说的是这个工资标准只是理论上的。所以除工资外一文不取的海清官会很穷。
  
  造成这个局有三个原因:一是前文说过明朝的工资并不是如后世的清朝一样是米银杂给,而是米、钱、钞杂给。就是给点米,再给点钱,再给点钞。钞就是钞票,换言之就是现在的纸币。大家知道,纸币是极容易贬值的,而且明朝给官员纸票的原则是自己制定的兑换标准,并不认同市面上流行的兑换标准。更何况,明朝的纸币发行基本上就是自己印上个数额然后盖个章,所以等同于废纸。那么明朝官员的工资就大大的缩水了。缩水的程度也有人考证过,结论是在海瑞生活的万历年间官员的工资水平大约只相当于朱元璋定标准时的60%,但我看到的文献里说还有不到10%的。
  
  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第二个原因:明代除了纸币产生的贬值,还有一种情况是发工资时候有时是以物代替的。这个象极了九十年代时有些工厂以产品代工资。明代以什么物代替呢工资呢?比如布,比如花椒——这个呵呵。
  
  比如市面上布可能是一两钱子一尺,那折到官员工资里就可能是十两银子折一尺。这样下去造成官员工资的严重缩水。研究者发现在以物代替工资的年代里,有些官员的生计都成了问题,所以,也就诞生了很多的贪官。
  
  那么第三个原因,是因为海瑞娶过好几个女人,这个在谈到他老婆问题时慢慢说。
  
  综上原因,海瑞穷是有些客观原因的。
  
  既然明代官员工资这么低,但还是有千百人挤破脑袋去当官,那是因为权力产生金钱,这个都不需要解释。而海清官不但曾经是很有权力的人,甚至还当过大明最富裕的江南地区的巡抚,但他仍然这样穷,这是他所为人敬重的第一个原因。
  
  但是,中国历史上如海瑞这样穷的清官并不只海瑞一个,为什么海瑞会更多的得到大家爱戴?那是因为海瑞不光自己不贪财,而且不允许他管辖范围内的官员贪。这是百姓爱戴的第二个原因。
  
  不光不允许手下人贪,而且不惧权贵,敢于和顶头上司(胡宗宪)以及朝中权贵做斗争。这个很符合中国百姓心中历来对清官的爱戴心里——这是原因三。
  
  但真正能让海瑞流传于当世的第四个原因就是因为他上了一道骂皇帝的《治安疏》,根据梁云龙的《海忠介公行状》里说,这道疏一上,天下百姓都知道了海主事。他的名声也就是从那一刻起名扬天下的。当然,一个能以自己性命去捍动很少人敢捍动的帝国最高统治者,他的胆气与忠直也的确让人无法挑剔。
  
  第五个原因是为什么海瑞直到今天仍然能为我们熟知,这个与历代统治者的大力宣传有关,也更与几十年前所发生的史无前例的事件有关。这个就不多说明了,都懂的。
  
  接下来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海瑞老婆的:
  
  据当时攻击海瑞者说,海瑞一生共九娶。不过据《海忠公行状》记载,海瑞确实是有三妻二妾,这只是五娶。明代谏官是允许“风闻言事”的,就是不需要核实听来的信息是否正确就可上奏皇帝。那么“九娶”之说不足取信。不过,据这种“风闻言事”里说海瑞海瑞的一妻一妾在同日暴毙,死因可疑。海瑞为此不得不自辩说,这一妻一妾并不是同日死的,一个(妾)是上吊自杀,隔了十来天,另一个(妻)才病死……
  
  这种辩解的效果恐怕是反而增加了大家对于这个“风闻”可信度的猜测,至少也会认为“风闻言事”并非全部是诬蔑。那么,这里就漏掉了上吊自杀的那一妾,因为我们依据《海忠介公行状》推测,海瑞的三妻二妾中应该不包括上吊死的这一妾,这样的话海瑞一生“六娶”应该是可信的。
  
  虽然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但海瑞可是信奉“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学先生,娶这么多老婆可能会让我们对其女色方面产生怀疑。而且“风闻”里还说,海瑞年近七十还娶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小妾,这个就更让人怀疑了。我见网上有标题党直接就说海瑞是好色之徒,大约也起于其妻妾的传言。
  
  那么就理一理吧。
  
  海瑞第一个老婆许氏,共为海瑞生了两个女儿,然后不知道什么原因被海瑞休掉了。结果这个许氏跑到官府状告海瑞,这事推测发生在海瑞中举人之前,大约是他32岁时。《海忠介公行状》的记载是:“适有所出妇许讼公,且诬装资。林公诘问,以出妻令其可嫁为对。至所诬装俱不辨,惟称贷倍偿而已。林公益重之。”
  
  林公是谁没查清,身份是督学,这是个派遣性官职,一般由按察使下的佥事兼任,大约是正五品的官员。
  
  被海瑞休掉的许氏跑到官府告海瑞,从上下文的推测来看大概是告海瑞无故休妻,而且还涉及到装资。装资可指嫁妆,也可指分手费。这里推测应该是嫁妆上的纠纷。林督学在之前因为器重海瑞的学识,所以特别叫来海瑞询问事情原因。海瑞只说是他休妻是允许人家另嫁他人的,别的没有再说。而说到经济纠纷事时,只说是算自己借的,以后加倍偿还。于是林督学就更加看重海瑞的人品。
  
  梁云龙所谓的“且诬装资”是为尊者讳,可以忽略。这里需要解释和关注的是:为什么许氏要跑到官府去告海瑞?林督学为什么要突然“更”看重海瑞的人品?
  
  那是因为古代虽是男权社会,丈夫却也不能无缘无故休妻,必须符合七个条件,即所谓的“七出”。否则会受到官府的严厉处罚。
  
  七出指的是:不孝顺公婆、无子、淫乱、不让老公纳妾或嫉妒妾、有大病不能参加祭祀、话太多且好弄是非、不交出嫁妆或藏私房钱(盗窃)。从以上七条来看,能一眼看出证据的大概与海瑞有关的只有无子这一条,其他的则需要提供证据。许氏大约是认为自己还年轻,应该还有生子的可能,所以对这个理由肯定是不服,才会跑到官府去告状。但是她给自己留了一手,就是如果告状不成,就会向海瑞索取分手费。
  
  那么在旁观者林公看来,许氏跑到官府告状且索要分手费的行为,肯定是对男权主义的一种挑战——至少从明面上,许氏无子是符合七出规定的,而且索要分手费的行为也触犯到盗窃这一条。那么在他心里面恐怕会支持海瑞休妻。而更可贵的是他召海瑞问话,海瑞竟然没有辩解,而且还答应以后加倍偿还许氏的经济诉求。如此胸怀的海瑞,其人品就更加的难能可贵了……
  
  另外,林督学应该对海瑞的家世与品格有所耳闻。此外,海瑞的对答中大约还隐藏了另外一些不能说出口的原因,这个原因与中国传统中最重要的孝道有关,林大人深知海瑞的为难,所以才会更加看重海瑞的人品。
  
  当时的海瑞,应该是没有经济能力偿还许氏所要求的分手费的。至于海瑞后来有没有偿还,找不到相应佐证,但我们是愿意相信海瑞是偿还了的。不过从此后,海瑞与林督学的儿子成了好友,这大约是效法隋时杨素看重李密的故事,以子相托。
  
  那么海瑞心中的难言之隐是什么呢?这个需要说一说海瑞的家世。
  
  海瑞的爹是个秀才。按我前文标准,国家大约每月给400块钱生活补助。需要解释的是,秀才这个词是民间说法,明时科学制度是国家与省两级。秀才通常指能入了县学的,因为入县学也要考试,所以有人说是三级也没啥不对。
  
  入了县学称为生员,也要定期考试,考在前几等的才会由国家给工资,所以称为廪生。生员参加乡试(省)得中称为举人,再参加会试(礼部)得中为贡士,再参加皇帝主持的殿士得中才能算进士。明时只规定状元、榜眼、探花三个称号,其他如殿元、会元、解元什么的全部是民间称号。
  
  海瑞的爹不治家产,性格比较豪放。死的时候海瑞只有四岁,留下妻子谢氏独自抚养海瑞,以及大约四十亩的祖田。史料上说海老夫人此时二十八岁。她应该是粗通文墨的,海瑞启蒙是受她教育。不过要说她有多高的文化修养恐怕有些牵强,因为她教给海瑞的是《孝经》、《大学》、《中庸》一类的书。教这些书一方面是因为科举功名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海太夫人的思想境界,同时也给海瑞的学识与眼界埋下点——还真不好用词。
  
  海太夫人年轻新寡,海家家境也艰难,应该有人劝过海夫人再嫁,但她“矢节励志”,这应该带着很大程度的赌气。这固然与她的那些学问有关,也与封建主义的毒害有关,于是她把一腔希望都放在了海瑞的教育上。
  
  海瑞的童年多有文章论述,总之是严厉的海太夫人虽然有孟母三迁的远见,却未必有孟母的教育得当。因为至少在孟母时代,孟子可以学习到很多书,接受不同的思想,基本上是个开放式教育和思考的时代;而海太夫人时代,上述三本书以及封建科学的要求,注定她给予海瑞的教育只能是灌输式的。并且,海瑞恐怕没有也没有机会学习更多知识开拓眼界,因为太夫人不允许海瑞脱出自己的所规划的行为与学习方式中。
  
  我觉得她的教育方式应该是不限于海瑞能金榜题名,光宗耀祖。那只是表相,恐怕她内心深处有着时下越来越多的“恋子”情结,这个应该能理解。
  
  而海瑞,大概也于此时确立了他以圣贤之说济世救人的理想。从这点来看,海瑞的才智不能说不好。
  
  许氏之后,海瑞又娶了潘氏夫人,不过不到一月又被休了,原因连猜测的依据也没有:显然不是无后,也谈不上其他几个理由,真正可能靠谱些的理由或许是不孝顺公婆。
  
  然后就是教育局长阶段。海瑞娶的第三位夫人姓王,这位王夫人总共给海瑞生过两个儿子,随后海瑞由兴国县任上调任户部主事(正六品),这时候王氏夫人应该带着海太夫人在兴国。海瑞上疏骂皇帝时,太监黄锦说他别妻子,散僮仆——也许是一句修辞的话,更也许海瑞于此时纳了一个小妾韩氏。这个好理解,毕竟一个人在北京,身边没个女人照顾也不合适。
  
  然后是海清官痛骂皇帝,天下扬名后光荣出狱。先是官复原职,然后被提拔,一直到当了一个肥差:应天巡抚。补一句:有人说巡抚是一个相当于省级的大官,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官是相当于清朝的道一级的官员。这个期间,海瑞的两个二子先后夭折,另外据说他在作通政司右通政期间,他的一个小妾韩氏突然上吊自杀,而十一天后,他的夫人王氏因病去世……
  
  这应该是人世间最至痛之往事。但是,这事被当时海瑞的政敌拿来攻击,意思是很怀疑海瑞妻妾的死亡有被害嫌疑,为此海瑞不得不上表自辩,而我们也是从这里知道了这个故事。
  
  海瑞妻妾的死因恐怕很是值得猜测:首先他的小妾为什么要自杀,其次是王夫人为何会病故。仅仅是因为丧子之痛?而再联系起海瑞前面的两次休妻,任谁也不能不把怀疑的目光转向他的母亲。
  
  海太夫人总共活了八十六岁。在漫长的近六十年守寡岁月里,她一直伴随着海瑞,对海瑞的性格成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这种性格带有强烈的偏激色彩。有种说法是她老人家守了多年寡,直到海瑞三十多岁时,还一直和海瑞睡在一个房……这种情况下海瑞的元配许氏有意见恐怕也是情理之中,那么潘氏有意见也在情理之中。估计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了孝子海瑞休妻,并且不便解释。
  
  那么海瑞之母会不会谑待儿媳呢?
  
  从海瑞的自辩里推测,当时攻击海瑞的奏疏里应该是说海瑞的妻妾争宠,妾打死了妻,然后畏罪自杀,甚至可能暗指海瑞唉使妾这样做。于是海瑞自辩说是妾先自杀,然后妻是自己病死的,并非有妾打死妻的事情。
  
  可是问题是,妾为什么要自杀?前面分析过,这个妾很有可能是海瑞在北京做官时纳的,那么此事发生时应该是妾与妻共同生活不久,海瑞妻王氏因为两个儿子的夭折而生病是可以理解的,那么以海太夫之刚来看,她虽然也会痛,但不至于如王氏那样。这样的话,这个韩氏应该处境很难,再加上海瑞唯母命是从,因此韩氏应该是受了不少气。
  
  那这个气的原始出发点应该出自海太夫人——海太夫人即使不会谑待妾,也会将这个怨恨通过海瑞的渠道发泄出来,这比她直接发泄在妾身上更有杀伤力。更何况古时妾和奴隶差不多,海太夫人受传统教育颇深,妾受不了待遇落差想不开自杀也算可以解释下去。
  
  但这件事情应该是有影响的:海太夫人守寡多年,并培养出了正五品的国家高级干部,按说朝廷给个贞节牌坊是说的过去的。但是她却一直未能如愿。据梁云龙说是因为海瑞得罪了当时一个评议这事的主管官员,但恐怕也与海太夫人处理家庭关系的表现不无关系。
  
  此事发生时海瑞应该五十五岁,丧子丧妻又丧妾,无后的局面迫使他再次纳妾——海瑞应该是考虑到此时再娶不妥。再纳的邱氏到也争气,给海瑞又生了个儿子,可不幸的是三岁的时候又夭折了。
  
  现在不太清楚这个孙子的夭折是否是在海太夫人去世之后,如果在之后,那对这位孤苦一身的母亲,多少还有些安慰;如果在去世之前,那就太不幸了。所以,我宁愿相信这个孙子夭折在海太夫人去世之后。
  
  但对于活着的海瑞,就太悲惨了,他身边应该还留有邱氏一妾,随着海瑞年纪的增长与邱氏年纪的增长,海瑞不得不再次纳妾。考虑到海清官的经济实力,这次纳妾应该在他复出为吏部右侍郎之后,也就是说他已年过七十。
  
  反正是海瑞这次纳妾事件被他的政敌拿来再次攻击,海瑞也于此时心灰意冷,连续七次上疏辞职,一直到他去世。所以,海瑞才会拒绝吃药,死时才会没有遗言留下。至于返还兵部多给的七钱银子,是他一生坚持的操守,除此之外,应该没什么可以表达的了……
  
  海瑞去世时有两妾四仆留下,加上前面死掉的一妾一妻,休掉的两妻,他一生应该是六娶,九娶之说没有依据。至于他是不是好色,这个真不好说,我觉得更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传统的传宗接代观念吧,海瑞从小立志不好色,而且他启蒙即《孝经》,可海瑞终于没有儿子留下来,虽然他身体很不错……
  
  再插一句:海瑞的三个女儿,所嫁的人从名字读音上分析应该是汉族,这个是不是可以再提供个他不是回族的理由?因为据我所知,回族男子可娶非本民族女子,但女子不可嫁非本民族男子。
  
  那么海瑞的老婆问题应该是说清楚了,而这样行文,是因为不管娶妻还是纳妾都是要花钱的。有人算过笔帐,纳妾怎么说都得花费过百,再加上海瑞需要仆人,买仆也得花费近五十两。算下来这笔收入怎么也得五百来两,这相当于一个正二品官员两年不吃不喝的收入,更何况明朝特殊工资制度,恐怕花尽海瑞一生积蓄。
  
  不过不能不佩服海瑞一家人节约能力,这也他在淳安知县检朴生活的另一个原因,也是轰动的“买肉事件”里胡宗宪要大为八卦的另一个原因。这也是他为何死后会留那样穷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
  
  这里面隐含的问题就是,海瑞虽清,但不至于买不起肉,而胡宗宪的八卦,其实可能包含了当时官场人的调侃,就是海瑞未免太过于作做了。
  
  这样,牵扯出第三个问题,为什么百姓喜欢海瑞而当时的官员不喜欢他。
  
  百姓喜欢海瑞,因为他确实为民做主,而且为民做主到敢于和他的上司甚至救命恩人做斗争。这种原则坚持才是清官的全部真缔。那当时官员不喜欢他,则是从他们的视角看,海瑞是一个有着古怪理想、永远喜欢特立独行、敢于破坏一切规则或者潜规则的人,甚至来说,他是一个无法沟通的人。
  
  海瑞在淳安知县上自己不贪也就罢了,也不允许手下贪,在明代那么种工资制度下,这是断了别人活路,而且你想当你的清官,凭什么要要求我也当清官?
  
  这个威胁还不算大,至少大明的官场需要海瑞这样的清官来清理,因为不光是百姓敬重清官,连贪官其实也敬重,更何况不是贪官也算不上清官,但确确实实希望大明帝国好的官员。于是会有胡宗宪对海瑞的宽容,会有朱衡对海瑞的保护和提拔。更会有徐阶、甚至包括张居正对海瑞的营救。
  
  但问题是,海瑞只是忠于他心中认可的理想,而不会再有旁人,可他的理想偏偏是圣人之言和太祖之法。这个就有些让人不可理解了。海瑞建议恢复太祖时贪污六十两银子就剥皮的法度,直到现在看来都有些过份,更何况太祖年间恐怕是大明所有官员基因深入的惨痛,海瑞这个观点,怕是不能被大家接受。
  
  这个还不算什么。有几个小例子很能说明海瑞行为特点,因为不能证明故事真实性,所以大家姑且听听。
  
  第一个是何以尚,海瑞上狱时何以尚上书营救他,被皇帝打了一百庭杖,关进监狱。按说这也是难友了,多年后海瑞做南京吏部右侍郎时,何以尚是属下郎中,海瑞接见何以尚时非要何以尚行下属之礼,何以尚说按上下级关系,应该这样,可咱俩这交情,你应该对我客气些吧,结果海瑞不同意。何以尚气的说,以后就当我不认识你。
  
  第二个是徐阶,徐阶虽然不能算好人,但应该算个好官。他家是大地主,但人家也答应退地了,更何况他还救过海瑞的命。海瑞不依不饶,逼的徐阶逃跑,还发配了人家儿子。
  
  第三个是张居正,张居正权倾朝野,儿子不过正好在海瑞所在地方上考试,海瑞写信给主考官,警告不家不许行私,结果张居正儿子没考上。这个事张居正也没当回事。但后来张居正夺情事,有人利用海瑞明义发难,张居正发怒,本打算收拾他,后来听人说了海瑞闲居时的情况,才放过了他。要知道,《海忠介公行状》里所说的海瑞是被嘉靖遗诏释放的,这个遗诏很有可能是徐阶和张居正仿造的,算起来也算是有救命之恩。
  
  以上三个事例,能让当时的官员如何喜欢他呢?会不会有农夫和蛇的感觉呢?
  
  这个是为人方面。
  
  还有是海瑞遵守的是古礼,而不是当时流行的礼节,这个我觉得如果我们身边有个人不遵守现在的礼节,而遵守清朝礼节——还要求我们也必须照做,我们该做何感想?恐怕会离他很远吧。梁云龙所说的海太夫人未评上贞节烈女,就与这个有关。海笔架的外号由来也与此有关。
  
  这个是行为举止方面。
  
  还有个故事说,海瑞在兴国任知县时,翻旧案卷,查了个风化案子,当时判决结果是罚款。结果他把那案子重审,割了事主一个睾丸,也就是直接把人家阉了。
  
  看到这里我直接想起了施世纶,此人是施琅之子,也是个著名的清官,据说她发明了木驴之刑……
  
  至于一味仇富帮贫,虽然具有阶级情怀,但却违背了基本法理——就是公正,这个观点来看,清官就需要商榷。
  
  有种观点认为,贪官虽然可恨,但是清官更可恨,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也更大。那是因为贪官在干坏事时因为知道自己干的是坏事,所以会偷偷摸摸,而且会受到道德与法律的约束。而清官从一开始就把自己立足于道德的制高点上,干起“坏事”来没有任何顾忌,比如施世纶的木驴,比如海瑞的威害是直接造成了流氓无产者的产生,恐怕对生产力与经济发展的破坏更大。
  
  所以,高拱、张居正会对海瑞弃之不用,恐怕徐阶也会后悔提拔海瑞。因为以这些人精的学识和观察来看,海瑞就是一团火,燃烧一切,然后世上只剩下他自己。
  
  治国显然不能这样。
  
  另外补一句,海瑞的家庭应该也受他这种行为方式影响,于是妻妾之死,应与此有关。
  
  有人曾经不信过,但他最终承认失败,认为海瑞只能是供在神殿里的道德制高点,而实在没有什么用处——这个人便是万历。
  
  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海瑞并不是愣人,更不浑人。他是很有斗争智慧与政治手段的人。他只是一个坚持自己理想的人,而这种理想的树立,则确实包含着偏执在内。海瑞永远站在百姓一边、站在穷人一边,虽然他也知道穷人之中也有坏人,富人之中也有好人。他甚至清楚自己在干什么,也知道自己所为会有什么危害,只是他认定只有恢复太祖之法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而能实现他这个希望的,便只有皇帝。
  
  其实海瑞全部的核心便是忠于君主,寄希望能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便是君主的认可,从上疏骂嘉靖开始,到嘉靖去世时哭的吐出胆汁,再到如今的破灭。他只能上书骂举国官员全是女人……
  
  这应该便是理想的幻灭。所以他才会七次上疏求归隐,才会拒绝吃药,才会不发一言。
  
  以上其实也包含了我对海瑞的看法。
  
  海瑞去世时朝廷给的谥号是忠介,按明时的溢法解释:介并非指刚介,而是指坚持如一。海瑞一生坚持了两个信念,一个是以圣人和祖宗之法治世,另一个则是清正廉洁。他不但自己坚持,也曾以雷霆之力,飞蛾扑火般的热情,去努力影响官场、社会以至于和他接触过的任何人,所不幸的事,唯有他自己做到了。
  
  海瑞如当时评价,只可以用做道德标准,而无实际意义。如当年明月评价,他确实是一个奇怪的人。而对于我来说,他恐怕只能是百姓过年时所贴的门神,都只能在过年时用,过了年就用不着了。
  
  但一个人用一生一世,甚至生命代价去做这两件看来豪无意义的事,无论是求名也罢,求财也罢,他的品格都是伟大的。也确实让我仰视,但除了仰视,我却不知如何表达。
  
  另外,戴风翔(风闻那位)攻击海瑞说雇民夫三十人搬家一说,应该是诬蔑。
  
  是为此文,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清官。

2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4-12-21 08:43 |只看该作者
闲姐果然说话算话,写海瑞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12-21 09:00 |只看该作者
闲过真是史学家,什么朝代的事都一清二楚。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12-21 09:17 |只看该作者
楼主博学,好眼光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12-21 09:41 |只看该作者
看完了,果然精彩,先姐姐威武啊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12-21 09:43 |只看该作者
看了闲姐所述,我觉得海老夫人虽然是个伟大的女人,可是同时还可能是个偏执的女人,是她影响了海瑞一生的幸福……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12-21 13:53 |只看该作者
海瑞仿佛生活在稻田里的一棵高梁,太特么另类了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12-21 20:28 |只看该作者
  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海瑞并不是愣人,更不浑人。他是很有半争智慧与政治手段的人。
————————————————————————————————————————
闲姐姐,这句俺没读懂,不懂“半争智慧”,指点一下可好?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12-21 20:29 |只看该作者
特立独行的人,总难得人生顺境。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12-21 20:54 |只看该作者
锦瑟 发表于 2014-12-21 20:28
  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海瑞并不是愣人,更不浑人。他是很有半争智慧与政治手段的人。
———————— ...

斗争,错字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4-12-21 21:02 |只看该作者

原来这样,笔误,害我琢磨半天儿,这样就通俗易懂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4-12-21 21:06 |只看该作者
锦瑟 发表于 2014-12-21 21:02
原来这样,笔误,害我琢磨半天儿,这样就通俗易懂了。

改过来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4-12-21 21:07 |只看该作者
北原 发表于 2014-12-21 08:43
闲姐果然说话算话,写海瑞了

言而有信一直是我的追求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4-12-21 21:07 |只看该作者
北原 发表于 2014-12-21 09:43
看了闲姐所述,我觉得海老夫人虽然是个伟大的女人,可是同时还可能是个偏执的女人,是她影响了海瑞一生的幸 ...

应该是吧,他的娘是一个很奇怪的人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4-12-21 21:09 |只看该作者
北原 发表于 2014-12-21 09:43
看了闲姐所述,我觉得海老夫人虽然是个伟大的女人,可是同时还可能是个偏执的女人,是她影响了海瑞一生的幸 ...

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我们只能把他娘这种情况归罪到万恶的封建社会制度上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4-12-21 21:10 |只看该作者
苏力 发表于 2014-12-21 13:53
海瑞仿佛生活在稻田里的一棵高梁,太特么另类了

安姐认为咱们接下来应该写谁??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4-12-21 21:13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4-12-21 21:10
安姐认为咱们接下来应该写谁??

想写谁就写谁啊?

闲姐真是个猛人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4-12-21 21:13 |只看该作者
我脚着,咱们应当写写王守仁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4-12-21 21:13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4-12-21 21:10
安姐认为咱们接下来应该写谁??

包拯!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4-12-21 21:14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4-12-21 21:10
安姐认为咱们接下来应该写谁??

或者我还是想看辛弃疾,真想知道闲姐姐笔下的稼轩如何。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4-12-21 21:15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4-12-21 21:10
安姐认为咱们接下来应该写谁??

苏轼也行啊,屈原也可啊,岳飞也要得啊.......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4-12-21 21:26 |只看该作者
苏力 发表于 2014-12-21 21:13
我脚着,咱们应当写写王守仁

这人物直接看《明朝那些事儿吧》,精彩的一踏糊涂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4-12-21 21:26 |只看该作者

这个现在不敢,我对他有微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4-12-21 21:27 |只看该作者
锦瑟 发表于 2014-12-21 21:14
或者我还是想看辛弃疾,真想知道闲姐姐笔下的稼轩如何。

其实宋仁宗是个方向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4-12-21 21:29 |只看该作者
锦瑟 发表于 2014-12-21 21:15
苏轼也行啊,屈原也可啊,岳飞也要得啊.......

岳飞一直想来,曾计划是我的豪言壮语系列里的一篇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4-12-21 21:32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4-12-21 21:26
这个现在不敢,我对他有微词

额,我在想,海瑞与他,若生在当代,会如何。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4-12-21 21:33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4-12-21 21:29
岳飞一直想来,曾计划是我的豪言壮语系列里的一篇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4-12-21 21:34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4-12-21 21:27
其实宋仁宗是个方向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4-12-21 21:34 |只看该作者
锦瑟 发表于 2014-12-21 21:33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陈庆之更牛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4-12-21 21:35 |只看该作者

陈庆之?我得百度去.......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