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沈眉珊 于 2017-8-26 19:48 编辑
与霍山的黑眼圈哥哥认识很多年了。黑哥文字风趣,黑粉不少。黑哥虽然爱写一些调侃文字,但从不闹网上情感游戏。论坛上他也不像别人那样,哥哥妹妹的随嘴叫。正因如此,当他发了一贴文字,称秋月是他唯一的妹妹时,我特别珍惜。
2011年暑假,我第一次到霍山,哥嫂非常热情,不仅陪我游玩,还亲自开车送我到罗田。嫂子和哥一样懂我,知道我的纯善与真诚,所以,那年他们陪我到罗田,一路上得知一些朋友的临时变化时,嫂子说,秋月就是太善了,别人说啥都相信。
这些年间,我目睹了黑哥的创业从低谷走向辉煌,当他终于带领着他的科研和营销团队把延年居霍山石斛打造成安徽省优秀民营企业,成功打造出一个在全国有25家连锁店的养生保健品牌,我知道,哥哥算是站稳了第一步。几年来,哥嫂多次邀请我再到霍山玩,组织金秋诗会也给我发了邀请。因我这没有直达安徽的航班,一直没有再去霍山。这次因到罗田皈依,罗田距离霍山只要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所以,早早就和师父说了,17和18号两天,我在霍山,因为缘分巧遇,又有了一段难忘的回忆。
17号中午,除了我之外,还来了六位来自英山文坛的作家,当中就包括我闻名已久的盛莉(网名:柠檬茶),盛莉是英山人,曾担任大型文献记录片《伟大长征》的编导,中央电视台《读书》、《名师名校》的栏目编导。出版有散文集《思华年》、《再不相爱就老了》、长篇小说《无处告别》。她和黑哥也是因网络而相识,几年前他们曾一起去拜访海子的故居。我很久前就看过她的照片了,这次终于见到了她本人。除了柠檬茶,我还见到了此前在网上就熟悉名字的萧不才老师,而第一次见面的卫建国老师竟然是我另一英山好友的亲戚。缘分当真无处不在。
17号下午,我们一起去了大别山石窟风景区,在陡峭的阶梯上,走得最快也是我们一行人中唯一一个到达石窟最高点的人,是英山文联常务副主席,著名作家张保良老师,张老师今年已78岁了,人精瘦,但精神矍铄。他的言行真有鲁迅时代的文人风骨。
17号晚上,我们参加了霍山小南岳文学社的读书会,举办地址就在黑哥的延年居公司办公楼里。 在会上,我们品尝了专用的石斛煎壶煮出的米斛茶,清甘中带着一股淡淡的香味,真不愧是有仙草之称的霍山米斛。读书会的形式很好,每个人推介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或者是朗读一篇自己新近写的比较满意的文字。这个小南岳真不简单,一个小县城的民间文学社团,能坚持活跃了三十多年,难怪这个小县城出了那么多的省级以上的作家。盛莉带来了她的新书《再不相爱就老了》,我也要到了一本。
18号上午,我们去参观了新中国第一项水利工程,始建于1951年的佛子岭水库。这座水库是由苏联援建的,于1954年建成。于刚皈依的我而言,看到佛子岭、迎佛路这样的名称,都另有一种欣喜。
午饭后,英山的文友回去了。下午,黑哥的一个女员工带我去逛玉石街,我这才知道霍山玉也是有名的。刚好母亲叫我买个坠子请师父开光。也很如意地买到了三块玉坠。第二天上午,黑哥就派一个员工送我回罗田了。
这次与黑哥的相聚,听他谈到他年轻时曾是多么热爱文学,如今却懒得写字,原因是过去对文人的敬仰,如今一些文人的处事却让他非常失望。最惊讶的是,黑哥说他和玉玲珑很熟悉,经常有电话联系,(*^__^*) 嘻嘻……,我总算也知道玉玲珑姐姐的真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