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下周末。事件:同学会。理由:我是主角——曾经的班主任。
我努力想了一下,好像应该配合行动?要按我的性子,娃娃们的聚会,我才懒得凑热闹呢。但是,可是,但可是,作为“道具人”身份,我若不出席的话,这一场同学会多少欠缺了些什么,譬如,曾经的福尔摩斯内幕探寻,譬如,老师的爱与偏袒缘起,再譬如,成功人士的嘚瑟显摆,再再譬如,昔日的恩怨情仇纾解……
基于诸如此类的缘由,我无法悍然拒绝出席邀请,然,就不能让我自在些吗?非要整得隆重如斯的样子。明明他们邀约的聚会地儿,就是我长期活动的地盘,还有我的专用停车位和休闲地儿,非要专门安排人来包接包送?感觉我那一天都被禁锢,作为一堵背景墙了,好郁闷!
我其实还想趁赶赴聚会前,去跟个诗友碰头腻歪一下,之前我在她那边借了几套汉服,给学生们拍摄经典朗诵的统一服饰用,正好可以兼顾归还事宜,好像也因此安排不了?
我要不要再次抗拒,表达我的真实想法:希望独立前往,拥有自我空间?可我家先生说,最好不,娃娃们好不容易如此表达感恩之心,作为老师应该给他们表达感恩的机会,不要辜负了仪式感里的人间真情。
这仪式,这节奏,这配合,想起一句话:此情此景,有点让人崩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