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豆豆 于 2023-6-9 10:54 编辑
唐哥来电。他说,美女,语文组特邀你,周末聚餐哈!
瞬间把我乐翻了。我都忽略我不是语文组的了。唐哥他用“特邀”,算是提醒了我。
好半晌才止住笑,说,我缴伙食费吧,多吃多占不像话,我那份在理化生组。
哪能让你缴费?你是语文组老人哈!唐哥如是说。
一个“老人”,又把我笑得不要不要的。
思维定势,或者说惯性思维,真是太神奇了。我都参加过两次理化生组的集体教研了,竟还固化于情境未变前的心理状态和活动倾向。
让我想起所谓“红袖”标签。
老丑说,大多数“红袖人”,应该也混过其他网站、论坛。为什么忘记了混过的其他坛子,却始终不舍得撕去身上那红袖的标签呢?
这个话题很有意思。他这么说,我也这么认为。
我想,或许不是“忘了”,而是主次排位的变化。
以读书时代为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让人刻骨铭心的,不是初中,就是高中,很少是小学或大学。
究其原因,小学太久远了,人又懵懂无知,若无特殊情况,哪有深刻可言?大学呢,却多俗世、功利了,更多关注的,是自我内心,而非环境或情谊。倒是初中或高中阶段,正是对环境好奇、结朋交友的黄金期,又青涩,又纯粹,“同窗”、“初恋”,哪哪都美好,怎么能不历历在目、珍而重之呢?
同样的思维定势,也适用在婚姻家庭上。
乡村常有言,“嫁出门的女,泼出门的水”,事实真是如此吗?伏弟魔、贴补娘家的,比比皆是,男人也不遑多让。原生家庭生活了几十年,很多情感牵绊都在,哪能说放下就放下的?除非新建小家的安全感、温馨感和重要性渐渐凸显出来。
小毒说,混过太多的论坛,从不贴上任何标签。他是针对老丑的“红袖”标签而言的。
就我的了解,他混迹的网站确实多,在红袖之前有过更令他喜欢的人群。所以,他把红袖归结为“一段过往,仅此而已”也在情理之中。
对我来说,原本也可如此定位。毕竟去得晚,也没多少建树,不过是练笔、交友,安然存在。但,呆得久了,“交友胜我”,文字或处世,都有了成长。我才说:若真要贴标签的话,“红袖”于我也算甘之如饴。
为嘛不想贴“六星”或其他标签?
跟此前的学业阶段相似。红袖之前,我还傻里吧唧的,压根儿没怎么切入,类似小学阶段的懵懂。红袖之后,我已走过青春热情读到了大学,内心相对稳定,三观相对固定,环境于我已无多大影响。故而,秉持“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不执着于交往,或执拗于得失,唯消极躺平而已。
何况,我想贴六星标签,六星“老人”们依么?就算人家要依,我难道就不愧疚于心么?何德何能呢!这也是在权衡主次之后,我选择“真要贴,就贴红袖”的缘由之一,尽管很多时候,我并没有“地域”观念,也不困囿“圈子”。
李熙在被“红袖标杆”之后,坦言,我也不知道怎么的,经历过不少论坛,但还是以红袖人自居。这句话倒让我真正感动了一下。能让他以“红袖人”自居的缘由,该是多么美好,多么令人怀念?尽管我不知晓。就像“重启天涯”的奔走呼号,排除官方或某些因素,以“天涯人”标签行走的,何尝不是内心柔软而充盈?!
花叶子说,从榕树下到网易到红袖再到六星,其实最疯的是前两个,都很爱,尤其是网易,度过了最开心的论坛时光。而他对六星的感觉,跟我惊人相似,“过了激情燃烧的岁月,仿佛是个怀旧的场所。”
能理解“红袖人”标签,自然也能理解花叶子的思维。话说回来,小毒也好,花叶子也好,或者其他人……他们都不是愿意贴标签的,我却分明是在“红袖”结识,故而,在我的眼里心里,他们依旧是红袖人,不折不扣的红袖人!
如此想来,“标签”什么的,一点儿都不重要。走想走的路,说想说的话,认识想认识的人,足矣。至于思维定势什么的,若无妨碍、束缚、枷锁,姑且云淡风轻笑看它的存在吧。像我,以“理化生组”的身份,参与“语文组”的聚餐,其实无妨,不是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