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断断续续的网,我不知道能不能坚持到我把一篇稿子写完整。不管了,写一点发一点,当个回忆游记来看。
说到旅游,前些年的思潮大抵毕竟大众典型,似乎要寻找诗与远方,就得去云南大理,去西双版纳,去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去看皑皑雪山,再不济也不能是耳熟能详的五岳名山,要去玉龙雪山,去梅里看日照金山。
其实,这些年下来,人民越来越喜欢追逐小众的景点,名声不必大,景点不必显,只有人稀,只有友伴便足好。
我去大理的感觉就是一脸懵逼,除了大理段氏一阳指,大理木府的些微书闻,便是一抹黑。什么五朵金花不存在的,什么三花酒不知道的,只记得也看过象鼻子大山的照片,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如是而已。
及至大理,古色古香一门洞,上书鎏金大字大理,似乎有几分古大理国的威仪,入得门洞,石阶小路,两排店堂管舍,布制的幌子,倘若人人古装戏服怕不是入了横店景区,倒有几分新奇。最润目的是从雪山上流下的清泉,淙淙的穿过每家每户的门前,看得见的清渠水映蓝天,心情莫明清朗。
独特的地理人文,孕育出不一样的世态风情,大理城内白族妇女居多,民族服饰女子店堂内比比皆是,阿黑哥的称谓让人暗自窃喜,哥这是多受欢迎啊,听说这里少数民族有走婚的习俗,要不趁天亮去寨子里寻觅一番,说不得过个十几年,白得一儿子。当然这纯属笑谈,旅游开放的区域到底没有那么闭塞,看完他们古老的文字,在黄昏未褪之前爬到山上,从山上俯视老城,据说这整一片都属于古木府的宅院,一众鳞次栉比的古建筑群掩映在青山红霞之中,别有一番古典风味。倘使穿一袭青衣,配一柄剑,此时此刻是不是得吟诗一首,亦或等夜幕四合,灯火隐约时,借一抹月色,挥剑起舞。
都是想想罢了,事实上,除了鸡蛋芒,鲜花,酸角甜角,山竹这些惹人欢喜外,哦,还有血橙,红柚,当时也让我们难得的凸显了下土包子的本色。大抵也就没啥了。真是没啥了,没有艳遇,遇见的每个少数民族小姐姐一律脸都涂得雪白雪白的,好奇冲动下和人妖的合影,事后看得反胃,通通撕拉撕拉。
感觉就像漓江的水,浅浅的,浅尝则止,像她们的茶,一苦二甜三回味,都是广告的说道。
遗憾啊,归根结底当时没有心仪之人一同前往,纵美景如斯,与我何干?是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