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有壶家园 狐狸窝 傅佩荣解读《庄子.外篇》笔记
查看: 1866|回复: 9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傅佩荣解读《庄子.外篇》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5-4-30 13:1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傅佩荣解读《庄子.外篇》笔记一

骈拇 第八

要旨:天生万物,各有其性,也各有其命(天赋也)。人有理智与自由,因此可能自作聪明,为自己增加各种人间的价值,结果反而丧失了性命的真实状况(失德也)。真正的善,不是仁义,而是善待自己所得的一切(德之禀赋),亦即保存性命的原貌(德之本性),不为任何外在的目的而有所牺牲,进而可以自适其适。
(保存从道得来的本性,按自己禀赋找到适合自己的正路,发挥出创造力而心安理得)


性命之情,意指“性命的真实状态”。性是生来所具(本性),命是客观及现成条件(天赋)。
道德之间,“道”是万物的来源与归宿,“德”是万物得之于道者。

其实孔子讲的仁与义,和我们世俗理解的推行的仁义不同,《论语》有107个“仁”字,指每个弟子各自的正路(仁)不同,是要各自依天赋发挥创造力和作用。而“义”是因时因势而做的适宜的事,称为义。仁义没有伤害本性天赋的意思,就算骈拇,接受、忘记、使用也没什么不好。



傅佩荣解读《庄子.外篇》笔记二

马蹄 第九

要旨:马是万物之一,有它自身的性与命,但是从人的角度来判断,就要设法让它变得有用。结果呢?善于驯马的伯乐会淘汰一半以上的劣马。儒家所谓的圣人,为了治理百姓(有目的)而制作礼乐,倡言仁义,(制作和倡言礼乐仁义并不适合所有人),结果呢?人们脱离了道与德,苦不堪言。道是根源,德是本性天赋,人实在不必刻意作为而自寻烦恼。(有目的刻意的作为,一定会阻碍本性向道的正常流动,也会伤害天赋的发展创造。)

养马,要从马的角度来思考。社会治理,要从人的角度来思考。人性是独立自由的能量体,天赋不同,发挥人性能量的方法不同,要有顺人的本性天赋的通道,人无数又不同,不如像马一样在广阔的草原上驰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5-4-30 13:1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当今世界,我认为孔子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是最合适的处世方式,人的内心可以依从独立自由的人性去发展发挥,但是在社会中生活处事,需要遵守社会规范,不影响他人正当的权益,从而实现社会整体利益与关系和谐的最大化。庄子说“外化内不化”、老子说“和其光、同其尘”,大概也是这个意思吧。扩展至一个国家也一样,内部应该尽可能为大多数人设置自由人性发展上升的通道。对外则必须有国防外交、经济政治等的强力建设,强大而不称霸。因为整个世界并不是一个和谐大同的社会。
摈弃推行倡导的仁义道德,防止仁义道德对人性的伤害,应该从一个人的内心修养修行开始,进而扩展至一个人在社会中游刃有余,再进化成每一个人都游刃有余而不互相伤害,进而整个社会和谐而自由,再由社会至国家至天下,最终达成人类由一个个自由人形成命运共同体的目标。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5-4-30 13:38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但孔子不切实际,不合人性。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5-4-30 13:5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狮头鱼 发表于 2025-4-30 13:38
学习了,但孔子不切实际,不合人性。

来来来,你说说孔子怎么不切实际了?别说你没认真了解孔子没看过他说的话写的书,就张口就说。还有不合人性?你说说人性是什么吧,别又是随口就讲。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5-4-30 13:5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4-30 14:00 编辑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
此话是孔子自我人生描述,是个过程。如果人要效仿孔子,可以缩短这些节点之间的时间,但不好省略。 就跟从封建制度直接跳到社会主义制度会有不适的感觉差不多。资本主义不可省略。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5-4-30 14:14 |只看该作者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4-30 13:56
来来来,你说说孔子怎么不切实际了?别说你没认真了解孔子没看过他说的话写的书,就张口就说。还有不合人 ...

就这句吧,“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个规矩是别人给定的,专门让你受伤害的,那你又怎么能“从心所欲”?又怎么能'不逾矩‘?不是臣妾不想,臣妾实在做不到啊!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5-4-30 14:1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4-30 13:58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 ...

能真正了解孔子说的这段话,以他为榜样去做去靠近都是真正的人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5-4-30 14:2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狮头鱼 发表于 2025-4-30 14:14
就这句吧,“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个规矩是别人给定的,专门让你受伤害的,那你又怎么能“[/ ...

我可以伸伸脚了。

从心所欲,是内在的精神可以自由可以创造创新。欲也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是孟孑解释的“可欲之谓善”,是“子欲仁斯仁至矣”的欲。
不逾矩,就更切实际了。社会有规范有法律,有别人的期许。有必要去违反去冒犯吗?别犯傻。有约束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社会管理是约束与激励同时存在的,不合理违反人本性的仁义道德,能走就走开,走不开不放心上就是了,自己觉得是伤害只能自己解决了。
所以讲,庄子的“外化内不化”、老子的“和光同尘”和孔子讲得没大区别。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5-4-30 14:36 |只看该作者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4-30 14:29
我可以伸伸脚了。

从心所欲,是内在的精神可以自由可以创造创新。欲也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是孟孑解释 ...

所以我说孔子不切实际嘛,有人就爱我想怎样就怎样,历史上的皇帝大多如此,你能怎办?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5-4-30 14:4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狮头鱼 发表于 2025-4-30 14:36
所以我说孔子不切实际嘛,有人就爱我想怎样就怎样,历史上的皇帝大多如此,你能怎办?

我可不可以说你不了解不懂孔子。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5-4-30 14:4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狮头鱼 发表于 2025-4-30 14:36
所以我说孔子不切实际嘛,有人就爱我想怎样就怎样,历史上的皇帝大多如此,你能怎办?

通俗讲就是:内在天马行空发挥思想的创造力,外在你爱怎样就怎样,合适就顺着来,不合适就冷眼旁观懒得跟你争斗。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5-4-30 14:5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狮头鱼 发表于 2025-4-30 14:36
所以我说孔子不切实际嘛,有人就爱我想怎样就怎样,历史上的皇帝大多如此,你能怎办?

又没让你去管别人,管皇帝干嘛,“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你自己应该这样,才内心自由自在,在外又不会受伤害。这不是很切自己的实际?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5-4-30 14:5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岸边居住 于 2025-4-30 14:59 编辑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4-30 14:48
通俗讲就是:内在天马行空发挥思想的创造力,外在你爱怎样就怎样,合适就顺着来,不合适就冷眼旁观懒得跟 ...

再来就“以直报怨、以直报德”,看实际情况,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5-4-30 15:1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要知道,庄子贬孔子骂孔子,是因为庄子与孔子站的立场不同,庄子可以说站得更高,是站在绝对、自然的立场讲万物的“究竟真实”,而孔子是站在相对、社会人世的立场讲事物的“相对真实(真诚)”。两个人走的方向,我觉得没有冲突,勉强说只有一个在前面一个在后面的差别。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5-5-1 10:4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5-1 10:48 编辑
狮头鱼 发表于 2025-4-30 14:36
所以我说孔子不切实际嘛,有人就爱我想怎样就怎样,历史上的皇帝大多如此,你能怎办?

孔子在说:从心所欲,不逾矩之前,他经历了不惑的思考,已经认命了,也耳顺了。认命,服软了。 你的年纪估计还不到,他的言论对你当下不适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5-5-1 19:3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5-1 10:46
孔子在说:从心所欲,不逾矩之前,他经历了不惑的思考,已经认命了,也耳顺了。认命,服软了。 你的年纪 ...

您应该这样理解:认命,是认识自己认天命认使命;服软,是顺服时顺服势心软不在意。
早有人评价孔子:圣之时也。说他对时对势把握很好,为什么?因为他“五十而学易”,经验和智慧写出《易传.十翼》(我直接说,没看过的人,真没有资格说了解孔子),卓然大成,七十才从心所欲不逾矩。圣之时也之“时”,讲“时大矣哉!”、“时用大矣哉!”、“时义大矣哉!”,孔子的经验与智慧大矣哉!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5-5-1 19:3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岸边居住 于 2025-5-1 19:46 编辑

时大矣哉!

四种情况是重大事故,重要时刻,要谨慎再谨慎。
一、自养养他之时,自求多福与推己及人。
山雷颐。养,饮食以养身体,修德以养心志。人要自食其力,勿求他人供养,修行也得自正性命,任何师友皆爱莫能助。
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人能自养以后,便可进一步养人。(自养养他)

二、置之死地而后生之时,坚韧不拔与拼命一搏。
泽风大过。大过之时,全民失养,组织崩解在即。若能咬牙苦撑,解开危局,又可获养,变回颐卦。除了镇定如恒,不忧不惧外,多半得打出胜负手,以赌命一搏。(置之死地而后生)

三、欣喜时刻,经过艰险的成功最可贵。
雷水解。上卦震动下卦坎险,奋动出险,苦尽甘来。真是令人欣喜的时刻。
(欣喜时刻)

四、推倒重来时,民众支持上层心悦诚服时是改革适当时机。
泽火革。顺乎天而应乎人,革命是非常手段,惊天动地大事。以生产力是否发展,效率是否提高为标准。强调时令时潮的重要,生产资料所有和生产关系的改善。
(推倒重来)




时用大矣哉!

人生经常遇到三种困难状况,非美事有时或用之,谓之时用大矣哉!
1、用“坎”之道。艰难险阻,勇于面对,不断挑战,最终有益于增强一个人的能力;
2、用“睽”之道。人与人之间难免意见分歧,争执吵闹,如果能在异中求同,找出共同点,就有可能达成在更高层面的合作,从而扭转纷争的局面;
3、用“蹇”之道。同心协力,互相支持地去走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就会形成团队精神,从而突破困境走出险途。

(增强个人→与人合作→团队作战)



时义大矣哉!

有五种情况在一点一点地发生微小的变化,需要认真思考,采取最好的应对策略:

一、预备之道,就是预测到变化,做好准备去做才会有好的结果:
雷地豫,介于石,静如处子,是有守;不终日,动如脱兔,是有为。见微知著,对时变高度敏感,有精准的预测力。这样的人再懂得刚柔互济,当然可以有好结果。(预备之道)

二、随顺之道,随着时势发展,顺应发展,让他人表现,自己不夸耀:
泽雷随,内动外悦。企图心很旺盛,外表却显得很欢喜随和。孔子的毋意必固我,孟子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都是深臻化境的随的功夫。“蛊”是事物有败坏的迹象,必须以严正的手段来整饬,如火如荼,不讲情面。随和蛊互为综卦错卦,一松一紧、一张一弛。
随之时义=随时之义。
(随顺之道)

三、退守之道,会发展进取也要会退会守:
天山遁。九三四五上九,系遁、好遁、嘉遁、肥遁,时位不同退守得也不同。人生以退为进的时候多得是。亢龙之所以有悔,就是因为该遁的时候不遁,总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退守之道)

四、预决之道,是指要懂得预防,要适时果断决策:
天风姤。危机潜伏,祸端已萌,不可掉以轻心,须及早下手防堵。综卦泽天夬,象征旧局面、旧势力间的摊牌决战。
防微杜渐,怕阴柔的势力坐大,是姤卦不好的一面,另外好的一面,与旧势力彻底决裂后,又面临新的机遇,应当好好把握。
(预决之道)

五、外处之道,出门在外或涉足不熟悉的行业时,一步一步各阶段要小心谨慎:
火山旅。离开自己的家乡和基业,人生地不熟,处处得谨慎小心。
(外处之道)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5-5-6 15:43 |只看该作者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4-30 14:53
又没让你去管别人,管皇帝干嘛,“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你自己应该这样,才内心自由自在,在外又不会受伤害 ...

我理解这句就是:有限制的自由是真正的自由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5-5-6 18:5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江南烟雨~ 发表于 2025-5-6 15:43
我理解这句就是:有限制的自由是真正的自由

人在社会上嘛,总有些约束呗,比如红灯就不能乱闯吧。(今天早上差点就闯了红灯,嘿嘿)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5-5-7 20:1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傅佩荣解读《庄子.外篇》笔记三

胠箧 第十

要旨:“圣人不死,大盗大止。” 本篇批判儒家所谓的圣人,可谓不遗余力。(应该不是庄子本人的想法。事实上,后代往往并无圣人,而大盗依然不止)。圣人以仁义礼乐来治理天下,大盗学会了这套方法,就会不择手段来取得天下,然后也以仁义礼乐作为号召。那么,在古代有“至德之世”,可供我们缅怀。

随想:
“圣盗同源”的根源不是人性(人的本性与禀赋,个体本性为先天,全体本性即是一真法界;禀赋实际是“后天”经世累劫因缘而形成即阿赖耶识,有其因有其果,又受外部业缘的作用而发展发挥),而是人欲!
仁义礼乐,是人为定义,也是人所期望人之欲望,并不是人的本性禀赋,仁义礼乐之运用的好坏,在人以价值观去判断,符合统一认同的价值观就好,不符合就坏。
价值观是意识的展现,它是变化的,因时代、立场(甚至物种、人种)的不同而变化。
《易经》中乾卦用九:群龙无首,吉。是对“首”(王侯统治者乃至圣人)的否定,是对人人成龙成器的本性禀赋发展发挥的肯定。

求与非:
求其所不知,指向外追逐新知识,不但永远止境,并且得到越多就越迷惑;
求其所已知,指向内探索,从了解自己的本性与禀赋开始,乃自我安顿的必经之路。
(学习知识,为学日益,是为了知道各种情况,方便宏扬;)
(掌握根本,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一通百通。)

非其所不善,是常见的表现,但是结果可能造成人与人互相责怪;
非其所已善,则是检讨自己是否有有偏见与执著,是否要调整价值观。
(真是人世间修养的参考)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5-5-7 20:1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傅佩荣解读《庄子.外篇》笔记四

在宥 第十一

要旨:治理天下时,如果有所作为,那么不论为善为恶(善恶相生,有善必生恶),结果都会带来灾难。何以如此?因为“人心”一旦受到挑拨,就会像捅开的蜂窝,后患无穷。(熵增混乱)。万物皆生于土面反于土,依循自然规律,人为何不能因而忘记自己,不要刻意有所作为呢?本篇认为:有为将带来痛苦。但人类可能回复到原始社会吗?


不放纵本性、不改变禀赋。各自安顿性命之情。这样的逻辑所预设的人类社会,早已离我们远去了。
各自安顿内在本性,在不互相干扰、纠缠下发展发挥各自禀赋,这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珍惜重视自身的人:能不放纵他的本能欲望,不炫耀他的耳目聪明,安居不动而活力展现,沉静缄默而声势浩大,心神出入而顺乎自然,从容无为而万物聚积。(不为外物所动,而心能转物)


“绝圣弃智,而天下大治。”的关键在每一个人。现代社会,理想则应为每一个人打开发展发挥本性禀赋的上升通道,互相不干扰不纠缠。
本性返归于道的途径一直畅通,发挥禀赋的路径已难以理清,只有返归于道的过程中禀赋发挥的路径才显示出来,才走得通啊。
(参考四种缘起:
    1、业缘缘起。→外缘作用;
    2、赖耶缘起。→禀赋作用;
    3、如来缘起。→本性作用;
    4、法界缘起。→全体显用。)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5-5-8 05:30 |只看该作者
字数一多,再有生字,我就晕场了,不知如何赏读为最佳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5-5-8 07:4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5-8 05:30
字数一多,再有生字,我就晕场了,不知如何赏读为最佳

我保存用,不必赏读。
不如看青青翠竹。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5-5-8 07:5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岸边居住 于 2025-5-8 09:24 编辑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5-8 05:30
字数一多,再有生字,我就晕场了,不知如何赏读为最佳

我觉得庄子寓言说得好,文字也优美,说理透彻,从本质到作用到表现翻来复去地在讲同一件事,是为了反复叮嘱。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5-5-8 22:5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傅荣解读《庄子.外篇》笔记五

天地 第十二

要旨:从“道”的角度看来,万物没有缺憾。人若悟道,万物成为一个整体,死生也不足为意。此时,人与天地同乐,有如复归于浑沌,无机巧也无机心。但是,这不表示要否定人间价值,而是随物而化,对“寿、富、多男子”也能欣然接受。“上如标枝,民如野鹿”,一片自在祥和。然而,使人“失性”的机会太多了,可不慎乎?


天地虽然广大,变化都是均匀的(为什么是“均匀”的?我认为应是“有其原理”,即易理);万物虽然繁多,条理都是一致的。(这“条理”,我认为应该指的是“能量守恒与转化”的规律)。

在上与天相通的,是道(乾卦,天是本自当然的“自然”);
在下与地相通的,是德(坤卦,厚德载物)。


没有作为而成功的,叫做自然;→本性
没有作为而显示的,叫做天赋;→禀赋
爱护众人照顾万物的,叫做仁恩;
把不同意见化为相同的,叫做大度;
行动毫不标新立异的,叫做宽阔;
容纳各种不同事物的,叫做富有;
保持原有天赋的,叫做纲纪;
天赋得以完成的,叫做安立;
顺从大道而行的,叫做齐备;
不因外物而扭曲志向的,叫做完满。
(注意在《庄子》这里的概念是怎么定义厘清的。)


实现天赋的人:
纯真行动而不屑于通晓俗务,
坚守源头而智力可以觉悟神妙的境界,
如此他的禀赋得以尽量发挥。
他的心思若要运作,是因为外物有所求。
所以,
形体若没有大道,就不能出生;(本性)
出生若没有天赋,就不能彰显。(禀赋)
一旦实现本性禀赋,人将成为道的化身。


人多,就以其本性禀赋去安排,以实现发挥其创造力;→不会恐惧
富有就让别人来分享;→不会多麻烦
长寿就随遇而安、饮食简单,不留痕迹。天下有道,就与万物共同发展;天下无道,就在闲居中修养天赋。→不会多屈辱。
(顺其自然而常保天赋,不受外界牵制)


万物获得它才可生成的,叫做“德”(禀赋);
尚未具体成形的分为阴阳二气,往来流通没有空隙的,就叫做“命”(作用);
这种流通变动的过程,产生了万物,万物产生之时各有条理,就叫做“形”(表现);
形体保守着精神,各自有其规叫,就叫收“性”(本性)。


忘掉外物,忘掉自然,这样叫做忘己。(无我相,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天下同德而内心安定
天下同德,指每个人各自实现天赋;内心安定,指每个人内心不互相干扰不互相纠缠。


“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这句批评对今日科技智能时代是当头棒喝,但是我们无法走回头路,只能努力在使用机械时减少“机心”,或者不让“机心”泛滥到生活的每一方面。
(机心者,“借外物而防碍天赋”)

天赋之用,不是他的志趣就不会去追求,不是他的心愿就不会去行动。


圣治:各得其宜,人尽其能;充分了解,各自做好,天下上轨道。挥挥手,以目示意,四方百姓没有不赞同的。
德人:人人共利,他就喜悦;人人共享,他就心安。
神人:驾驭光明,形体化解,照彻空旷,将生命的真实完全展现,与天地同乐无牵累,万物回归真实。


“上如标枝,民如野鹿”
行为端正而不知那是义;
相亲相爱而不知那是仁;
诚实待人而不知那是忠;
言行相符而不知那是信;
大家自动互相帮助,不以为那是恩赐;
(不知,不以为)


庄子自嘲:天下人都迷惑了,我虽然公开昭示方向,又怎么帮得上忙呢?(还在于每个人自己觉悟),勉强去做像丑女半夜生子,急着取火来照看,惶惶然唯恐孩子长得像自己。不如忘掉美丑,孩子生了就顺其自然,如此而已。
(真是常啼菩萨的慈悲心肠啊)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5-5-8 23:0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善说。贴主辛苦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5-5-8 23:2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我想说"从心所欲不逾距”这句,如果解读者的心性境界,如如来心智般广大高远,解读的会更好。…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5-5-8 23:2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好贴,有益讨论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5-5-9 06:1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5-5-8 23:20
我想说"从心所欲不逾距”这句,如果解读者的心性境界,如如来心智般广大高远,解读的会更好。…

我以为,不必推高圣境,应贴近社会人世来指导人的修养。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5-5-9 08:4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5-9 06:17
我以为,不必推高圣境,应贴近社会人世来指导人的修养。

善!圣境本来如是。"从心所欲不逾距"。从本心生出的一切念想和愿望,都不会违逆道法规距。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