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梧桐村咖啡厅,其实是等觅书店开门。孩子下午放假,语文和英语老师要求练字,要买字帖。
昨晚期末家长会,寒假作业的学习目录,令畅享假日时光变成一个笑话。学校很有想法,放弃寒假作业统一版本,单独研发了一套,五门文字书写,生地要求爬一座山,ppt报告地形植被矿物气候巴拉巴拉,体育每天视频打卡,跑步或跳绳。不禁想起秋天,晚间散步,发现到处是跳绳的孩子,迷惑跳绳什么时候变成了国民运动。直到有一天,遇见我们这栋的邻居,二年级的女儿跳绳踩了线,她举着手机大喊,快开始,还差一分钟。原来老师要求每天交视频,限时三分钟跳多少下。跳绳是中考体育考核项目,提高从娃娃抓起。小女孩就读于小儿学校小学部。
在书店迅速翻了陈冲的散文集猫鱼。怎么叫这名字呢,猫鱼,是我小时熟悉的食物—臭豆腐。我妈做过,不太成功。更深的记忆源自外婆奶奶,她们很会做,豆腐切小,发酵长霉,加盐姜辣椒一起腌制装罐。放多久不知道了,反正我不爱吃,又辣又咸。出来后,吃过跟黄豆一起泡制的港式腐乳,和我们老家干巴巴不一样,水淋淋的,吃火锅炒空心菜时放一点,竟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有一篇写她的姥姥,应该是载入史册的一位女性,思想独立有男人志气,把童年的陈妈妈和小姨寄养在上海,追随夫君去大后方干革命。在大女儿九岁时,返沪接女,带不走两个,七岁的小姨被留在上海,她当晚剪掉姥姥喜欢的长发抗议被遗弃。九岁的长女,就是陈冲的妈妈,回忆姥姥历尽坎坷到重庆与丈夫会合,陈冲问她,怎么过关卡呢,没有通行证。她妈妈说,陪那些人睡觉。这样的书写令人大为吃惊。姥姥是一位喝过洋墨水的睿智女性,很多观点现在看都不过时。十三邀有一期访谈陈冲,她的思想大概继承了姥姥衣钵。博览群书,令她的世界变得深邃辽阔。有愉悦有托举,才是有效阅读吧,就如她的猫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