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六星书房 小梦读书贴——不断更新
楼主: 梦m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梦读书贴——不断更新   [复制链接]

361
发表于 2012-1-24 15:5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狼又来了吗 于 2012-1-24 16:08 编辑

骤雨打新荷/元好问

绿叶阴浓,遍池塘水阁,偏趁凉多。
海榴初绽,妖艳喷香罗。
老燕携雏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
骤雨过,珍珠乱糁,打遍新荷。
人生有几?念良辰美景,一梦初过。
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
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
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这句“骤雨过,珍珠乱糁,打遍新荷”明显就出自杨万里的《昭君怨》“急雨打蓬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珍珠还聚。”

使用道具 举报

362
发表于 2012-1-25 18:08 |只看该作者
九儒十丐: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虽然这类说法不见于《元史》《元典章》,但有人认为现代的“臭老九”一说源于此语

使用道具 举报

363
发表于 2012-1-27 09:02 |只看该作者
  元代的统治者蒙古人本是个落后的游牧民族,他们纯粹靠军事力量征服了全华夏和欧亚大陆,因此他们的政治观念与宋朝的以文治国截然不同。虽然他们处于建立政权和巩固统治的需要,也标榜文治、提倡理学。兴学校,定朝仪,重用提拔的不过是许衡、姚枢等理学名儒,但这只是少数。他们长期废置科举,不重视学术文化。大批的知识分子不能跻身仕途,沉抑下僚,志不获展,长达七十余年的废置科举,使得他们一直饱受统治者的歧视,才有了所谓“儒人颠倒不如人”“九儒十丐”之说。
  
  然而,元朝的政治腐败,不能抵制社会的前进经济的发展。货币的统一纸币的大量发行,南北大运河的疏浚和开凿,海运的开辟和海外贸易的扩大,更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手工业、丝织业、棉织业、陶瓷业、印刷业等行业的进步,使得城市经济呈现出了相当繁荣的局面。
  
  商业的繁荣,城市的兴起,为元曲杂剧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广大的城镇居民,各行业的工匠、小贩、小吏、侍从、奴仆、经纪人、买卖人以及医卜星相之流,他们需要适合的文娱生活。加上蒙古族统治者对歌舞戏曲的爱好,如此,杂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
  
  此时,那些即不肯屈身于蒙古统治者,又不能跻身仕途的下层知识分子,就和社会上的讲唱团体(即书会)结合起来,替他们编写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讲唱文学脚本,成为了元代杂剧剧本创作的作者队伍。如关汉卿、白朴、王实甫、马致远、高文秀等。
  
  这些来自社会下层的遭受各种迫害的知识分子,自身的命运促使他们加深了对民众的了解。故而,元曲作品大多具有深刻的思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在保持了市井趣味的同时,更关注民生,百姓疾苦,直指社会黑暗。代表作有关汉卿的《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纪君祥的《赵氏孤儿》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等等。
  
  元代文学的光辉代表作是元曲,元曲包括两部分:即散曲和杂剧。散曲是元代盛行的一种新体诗,而杂剧则是元代成长起来的新型歌剧。
  
  在长期遭受排挤轻视的环境中,元代文人的诗词既缺乏李杜白那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和磅礴身后的思想内容,也没有欧苏黄王那种推陈出新另辟蹊径的勇气,因此,元代大诗人元好问说,“诗到苏黄尽。”
  
  诗词的衰微促进了曲的产生,曲继词而兴,成为了一种新的韵文,成为了元代的新诗体。然而,元散曲的思想境界、表现形式,都跳不出唐宋藩篱;篇章结构、句法词语,也在不可避免地借鉴前人诸贤。例如:
  
  西湖烟水茫茫。
  
  百顷风潭,十里荷香。
  
  宜雨宜晴,宜西施淡抹浓妆。
  
  尾尾相衔画舫,尽欢声无日不笙簧。
  
  春暖花香,岁稔时康。
  
  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这首奥敦周卿的{蟾宫曲}《西湖》,词句很多出自苏轼与柳永的诗词。
  
  骤雨打新荷/元好问
  
  绿叶阴浓,遍池塘水阁,偏趁凉多。
  
  海榴初绽,妖艳喷香罗。
  
  老燕携雏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
  
  骤雨过,珍珠乱糁,打遍新荷。
  
  人生有几?念良辰美景,一梦初过。
  
  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
  
  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
  
  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这句“骤雨过,珍珠乱糁,打遍新荷”明显就出自杨万里的《昭君怨》“急雨打蓬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珍珠还聚。”
  
  当然,元散曲中也有不少可以与唐宋诗词分庭抗礼的名篇。
  
  例如马致远的这首家喻户晓的散曲{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自宋玉《九辩》之后,历代文人逢秋写悲成了一种传统风尚,有关秋思的诗歌数不胜数,而这首小令却一枝独秀被称为“秋思之祖”。后人有诗云“枯藤老树写秋思,不许旁人赘一词。”
  
  还有这首被金庸先生挪前了数十年放在《射雕》中引用的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通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官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由写景而怀古再议论,全曲意境开阔,语言简练雄浑,格调悲凉沉郁,结语尤为警拔。
  
  人的精神世界总需要一个可以舒其怫郁感慨情怀的载体,于是,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文学主流,如“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而元之曲,亦如是。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发表于 2012-1-27 09:15 |只看该作者
南朝乐府·《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西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使用道具 举报

365
发表于 2012-1-27 09:32 |只看该作者
郑振铎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说道,“她只有一个情绪,那便是青春期的热恋的情绪。然而在这个独弦琴上,却弹出了千百种复杂的情歌来,在这简单的歌声里,却翻腾出无数清隽的新腔出来”。

使用道具 举报

366
发表于 2012-2-16 21:52 |只看该作者
  金石录后序/李清照
  
  右《金石录》三十卷者何?赵侯德甫所著书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钟、鼎、甗、鬲、盘、匜、尊、敦之款识。丰碑大碣、显人晦士之事迹,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皆是正讹谬,去取褒贬,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皆载之,可谓多矣。呜呼!自王播、元载之祸,书画与胡椒无异;长舆、元凯之病,钱癖与传癖何殊?名岁不同,其惑一也。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时先君做礼部员外郎,丞相做吏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学做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后二年,出仕宦,便又饭蔬衣綀,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丞相居政府,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己。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馀。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共同勘校,整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吏,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以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好困啊。。。明天继续抄
易安。。晚安哦
小梦晚安哦{:soso_e113:}

使用道具 举报

367
发表于 2012-2-3 18:04 |只看该作者
梦m 发表于 2011-12-25 15:50
没有读完林语堂的苏轼传
他写的苏轼太过完美,还有,他对王安石的评价太失偏颇
我一直觉得王安石也是一位 ...

同感

使用道具 举报

368
发表于 2012-2-5 20:02 |只看该作者
暮雪 发表于 2012-2-3 18:04
同感

谢谢暮雪
祝元宵节快乐

使用道具 举报

369
发表于 2012-2-10 20:25 |只看该作者
刚要离开的我,读了梦m的第一段字,迈着的脚步就停下了,情不自禁地读完第一章,惋惜自己来晚了,错过了梦m以及很多文友的字。倘若以后网站通顺可以顺利地进来,定会多多拜访各位,欣赏学习这些好字。{:soso_e181:}

使用道具 举报

370
发表于 2012-2-7 19:53 |只看该作者
回顾宋朝,很多文人身居官位。如,欧阳修做过翰林学士、兵部尚书,卒谥文忠;王安石曾官至翰林学士、参知政事,谥文;苏轼也担任过杭州通判、扬州太守、兵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谥号文忠。
  
  再看看明朝,那时的文人作家也相对有着较高的文化素质和社会地位,据统计有藩王、大学士、尚书、卿、侍郎等其他官员就有三十三人之多。
  
  翻看《元曲三百首》时却发现,很多流芳百世的文人不仅没有那种唐宋时期盛行追封的谥号,就连生卒年份都资料不详,甚至名列“元曲四大家”之首的关汉卿,他的生卒也是(约1220年——1300年)。
  
  由此看来,文人知识分子在元代的社会地位普遍低下。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下降产生相关效应是,正统文学逐渐衰弱,通俗文学逐渐崛起



      元代有九儒十丐一说。九儒十丐: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虽然这类说法不见于《元史》《元典章》,但现在有人认为文革时期称呼知识分子为“臭老九”源于此语。

使用道具 举报

371
发表于 2012-2-7 19:53 |只看该作者
回顾宋朝,很多文人身居官位。如,欧阳修做过翰林学士、兵部尚书,卒谥文忠;王安石曾官至翰林学士、参知政事,谥文;苏轼也担任过杭州通判、扬州太守、兵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谥号文忠。
  
  再看看明朝,那时的文人作家也相对有着较高的文化素质和社会地位,据统计有藩王、大学士、尚书、卿、侍郎等其他官员就有三十三人之多。
  
  翻看《元曲三百首》时却发现,很多流芳百世的文人不仅没有那种唐宋时期盛行追封的谥号,就连生卒年份都资料不详,甚至名列“元曲四大家”之首的关汉卿,他的生卒也是(约1220年——1300年)。
  
  由此看来,文人知识分子在元代的社会地位普遍低下。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下降产生相关效应是,正统文学逐渐衰弱,通俗文学逐渐崛起



      元代有九儒十丐一说。九儒十丐: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虽然这类说法不见于《元史》《元典章》,但现在有人认为文革时期称呼知识分子为“臭老九”源于此语。

使用道具 举报

372
发表于 2012-2-7 20:14 |只看该作者
夜夜秋雨孤灯下 发表于 2011-12-18 22:59
这个对比的好。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由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加上作者的不同个性、不同经历, ...

这个对比的好。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由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加上作者的不同个性、不同经历,作品才有不同的风格。
   再把杜甫和李白做一比较。两个人生活在同一时代,风格迥异。
   读宋代文学,不能忽略欧阳修,王安石,辛弃疾,陆游,李煜,李清照,文学脉络的主干。都读读

——————————————————————
嗯,这几天一直在读李清照。昨天元宵节放假,看了整整10集的百家讲坛康震老师评李清照

使用道具 举报

373
发表于 2012-2-7 20:17 |只看该作者
夜夜秋雨孤灯下 发表于 2011-12-18 22:59
这个对比的好。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由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加上作者的不同个性、不同经历, ...

我和以前的四哥说话
请你别进来回复
谢谢

使用道具 举报

374
发表于 2012-2-7 20:37 |只看该作者
李清照 (1084~约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词人,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一岁。

她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合称“济南二安”。其父李格非,北宋齐州历城县人,齐鲁著名学者、散文家。母王氏,知书善文。夫赵明诚 ,为吏部侍郎赵挺之子,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其住所为“易安堂”,李清照也故自封为易安居士。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明诚病死后,金兵南侵,书画金石大量遭毁。晚年再嫁命运多粲,境遇孤苦。

使用道具 举报

375
发表于 2012-2-14 20:05 |只看该作者
读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


“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自来家传周易、左氏传,故两家者流,文字最备。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精神的丰沛让人如此愉悦,好喜欢啊!准备手抄《金石录后序》作为自己情人节的礼物

马上开动!go!

使用道具 举报

376
发表于 2012-2-14 20:36 |只看该作者
一米幸福 发表于 2012-2-14 20:19
坚持读书。真好。

谢谢一米
祝情人节快乐{:soso_e163:}

使用道具 举报

377
发表于 2012-2-14 20:19 |只看该作者
坚持读书。真好。

使用道具 举报

378
发表于 2012-2-14 22:21 |只看该作者
故意这样说的,因为今天下午我没去上班,感觉就是周末一样。{:soso_e128:}

使用道具 举报

379
发表于 2012-2-14 22:22 |只看该作者
周施梅 发表于 2012-2-14 22:21
故意这样说的,因为今天下午我没去上班,感觉就是周末一样。

{:soso_e113:}{:soso_e197:}
情人节快乐哈{:soso_e163:}

使用道具 举报

380
发表于 2012-2-14 22:23 |只看该作者
周施梅 发表于 2012-2-14 22:21
故意这样说的,因为今天下午我没去上班,感觉就是周末一样。

我刚刚抄完书
要下了。。。安{:soso_e202:}

使用道具 举报

381
发表于 2012-2-14 22:15 |只看该作者
终于抄好啦{:soso_e195:}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382
发表于 2012-2-14 22:16 |只看该作者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383
发表于 2012-2-14 22:16 |只看该作者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384
发表于 2012-2-14 22:18 |只看该作者
周施梅 发表于 2012-2-14 21:46
祝周末愉快!

今天是周二呢、、、不是周末

使用道具 举报

385
发表于 2012-2-14 21:46 |只看该作者
祝周末愉快!

使用道具 举报

386
发表于 2012-2-10 20:12 |只看该作者
    李清照现存的作品中,词作五十余首,诗作十余首,文章八篇,总数不过七八十余篇。与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人的作品数量相比,这显然是个很小的数字,然而,就是凭着这为数不多的作品,李清照居然能在名家辈出的古代文学长河中占据一席之地,这充分说明她文学创作的崇高成就。

使用道具 举报

387
发表于 2012-2-10 20:18 |只看该作者
康震老师说
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决定给水星上第一批环形山命名,有十五座环形山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其中一座的名字就是李清照。作为一名女性,一名生活在封建时代的女性,能够在数以万计的中国古代智者先贤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的瞩目认可,在宇宙太空大放光芒,这是一个多么瑰丽的传奇故事呀!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发表于 2012-2-10 20:25 |只看该作者
刚要离开的我,读了梦m的第一段字,迈着的脚步就停下了,情不自禁地读完第一章,惋惜自己来晚了,错过了梦m以及很多文友的字。倘若以后网站通顺可以顺利地进来,定会多多拜访各位,欣赏学习这些好字。问好梦m{:soso_e181:}

使用道具 举报

389
发表于 2012-2-10 20:40 |只看该作者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诗书官宦家庭,少女时代的她无忧无虑活泼调皮“见客入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十八岁时雨礼部侍郎赵挺之子赵明诚结婚。夫妻俩情深意切志趣相投。把酒诗话之余,共同整理校勘金石碑刻书画古籍。

然而,靖康之变彻底粉碎了李清照的神仙眷侣般的婚姻生活。先是丈夫赵明诚暴病而亡,李清照不得不强支病躯,料理后事,转移整理数万件珍贵文物。面对金兵大举南下,她跋山涉水,辗转流离,备尝艰辛。在逃难途中,她与赵明诚费尽心血收藏的文物一次次遭受劫难。

晚年的李清照曾再嫁张汝舟,结果发现此人品性卑劣。她不顾世俗的流言蜚语、冷嘲热讽,毅然决然与张汝舟离婚。为此甚至不惜状告张汝舟,自己也饱受牢狱之苦。在封建礼教氛围日益浓厚的南宋,再嫁与再嫁后的迅速离婚,都是惊世骇俗的举动,对李清照这个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知识女性来说尤其如此。

但即便如此,这个孤独的弱女子却始终关注着国家民族的命运,关注着社会政治的变迁,将自己的思想情感与国家社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奋笔写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样的诗句,表现出一个爱国主义者的崇高品质,一个杰出文学家的远见卓识与天才创造力。

正是如此,她才成为了古代文学银河中寥若晨星的女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也是古代文学群山中一座秀美挺拔的山峰。


使用道具 举报

390
发表于 2012-2-10 20:43 |只看该作者
周施梅 发表于 2012-2-10 20:25
刚要离开的我,读了梦m的第一段字,迈着的脚步就停下了,情不自禁地读完第一章,惋惜自己来晚了,错过了梦m ...

哦,是施梅啊
这只是读书笔记,比较枯燥乏味,没什么好看的{:soso_e113:}
楼层也盖的高了,写的拉拉杂杂的,不看也罢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