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燕集南亭 晒晒 〉〉〉南京城 (更新......)
楼主: 小兵风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晒晒 〉〉〉南京城 (更新......) [复制链接]

361
发表于 2018-9-8 21:07 |只看该作者
●石阶
中山陵石阶 从博爱坊到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落差73米。392级石阶象征当时全中国的3亿9千200万人。
而从碑亭到祭堂,共有石阶339级,象征当时国民党参众二院议员为339人,寓意每人作为一个台阶,将中山先生的精神发扬光大,其中的9寓意九州大同。迎面的这一段共有290阶,分为8段,象征着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台阶全部用苏州金山花岗石砌成。最高的平台有华表两座,后为祭堂。
石阶是中山陵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牌坊、陵门、碑亭、祭堂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庄严雄伟的“警钟形”整体。中山陵的设计者和建筑者,巧妙地把392级石阶分成10段,这种布局,独具匠心,颇有特色。由下向上仰视,只见台阶,而不见平台;但从上向下俯视,只见平台,而不见台阶。从第七层平台继续攀登30级、42级,54级石阶,分别到达第八、第九、第十层平台。这里已接近陵墓,坡度较陡,更加突出了祭堂和陵墓的雄伟气势。这126级石阶的两侧建有石栏杆,又在石阶上纵向设两行栏杆,将石阶分隔为三道。中山陵的祭堂,就建在第十层平台上,但从第十层平台还要往上走过9级石阶,方能进入祭堂大门。到这里,中山陵一共是10层平台,392级石阶。

使用道具 举报

362
发表于 2018-9-8 21:08 |只看该作者
●祭堂
祭堂为中山陵主体建筑,位于海拔高度158米的第十个大平台上。大平台东西宽137米,南北深38米。处在山顶最高峰,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中山陵祭堂吸取中国传统陵墓布局的特点,采取中轴线对称的布置方式,建筑的色彩也没有采用传统帝陵的黄色琉璃瓦和红墙,而采用蓝色屋顶灰白色墙身。反映了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民主的愿望。
祭堂长28米,宽22.5米,高26米,堂的外部全用香港花岗石砌成。祭堂三座拱门为镂花紫铜双扉,门楣上分刻“民族”、“民生”、“民权”字样,由张静江书写六个鎏金篆字,在中门上嵌总理手书“天地正气”四个鎏金大字。
当时,设计师吕彦直原先的设计中,碑亭、陵门的屋顶用琉璃瓦,而祭堂则采用铜瓦。铜瓦虽然坚固,但价格昂贵,葬事筹备委员会便决定改为琉璃瓦:檐下各筑石斗拱飞檐二层,堂之南面有三个拱门,上刻花纹,各门设梅花空格的紫铜门二扇,
祭堂中央供奉孙中山坐像,高4.6米,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罗朗特斯基在法国巴黎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像,底座镌刻六幅浮雕,是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写照。孙中山先生身着长袍马褂,高额广颐,手持一本长卷,那凝视着前方的深邃目光,那凝重的身躯,给肃立于此的人们以难忘的启迪。
祭堂内的中山坐像 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孙中山手书的遗著《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堂后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孙中山手书“浩气长存”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孙中山汉白玉卧像,下面安葬着孙中山的遗体。墓穴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
殿堂四周有反映孙中山革命事迹的浮雕。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孙中山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和胡汉民等人书写的《总理遗嘱》,穹顶上绘有巨幅国民党党徽。
祭堂前面东西两侧,矗立一对高大的华表,是用福建花岗石雕琢而成的。华表高12.6米,下部直径2米,上部直径1米。华表的断面为六角形,六面均饰浮雕卷云纹。远远望去,华表仿佛直插青天,富有很强的立体感。大石阶边的两侧石座上,各置紫铜带盖的铜鼎一尊。华表与铜鼎,把祭堂衬托得更加宏伟壮丽,又增添了肃穆和寄托哀思的气氛。

使用道具 举报

363
发表于 2018-9-8 21:08 |只看该作者
●墓室
墓室内的中山卧像 进门为圆形的浩气长存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墓室在海拔165米处,与起点平面距离700米,上下落差73米。顶部用彩色马赛克镶嵌成国民党党徽,地面用白色大理石铺砌。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孙中山汉白玉卧像,此像系捷克雕刻家高琪按遗体形象雕刻的。下面安葬着孙中山的遗体。用一具美国制造的铜棺盛殓。墓穴直径4米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瞻仰者可在圆形墓室内围绕汉白玉栏杆俯视灵柩上的卧像。
钟顶为山下半月形广场,广场南端的鼎台为钟纽,钟锤就是半球形的墓室。“鼎”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因此整个大钟乃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
随着中山的免费开放,参观中山陵的客流大幅度剧增,中山陵的游客量每天都达到近三万人,双休日接近五至六万,由于灵堂墓室小门太过狭小,只有一米一,内部空间也只有六十平方左右,为了杜绝发生事故的安全隐患,更是出于游客的安全考虑,以及对文物的保护,一般不开放墓室,但在重大节庆日将适时开放。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发表于 2018-9-8 21:10 |只看该作者
  • ●陵园周边
    中山陵附近,长眠着近代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些风云人物,如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国民党政要等。1928年,国民政府决定在中山陵东侧的灵谷寺址改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增建牌坊、纪念堂及纪念塔。在由灵谷寺无梁殿改建的纪念堂内,镌刻着北伐、抗日诸役阵亡将士姓名军衔,据计当时共刻碑10块,有人名33000多个。钟山北麓,还有座庄严肃穆的航空烈士公墓,墓碑上刻着3306位为抗日而捐躯的中、美、苏等国烈士姓名。


使用道具 举报

365
发表于 2018-9-8 21:11 |只看该作者
音乐台在中山陵广场南面。舞台面积近250平方米,台后建有弧形大照壁,壁高11.3米,宽16.7米,具有汇聚声音的功能。台前有弯月状莲花池。池前依坡而建扇形观众席,可容纳观众3000余人。

使用道具 举报

366
发表于 2018-9-8 21:11 |只看该作者
流徽榭,又名水榭,是中山陵纪念性建筑之一,建于1932年冬,它由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捐款建造,由陵园工程师顾文钰设计。流徽榭三面临水,一面傍陆,流徽榭以石阶与岸相连。平面呈长方形,长13米,宽9米,四周围有约一米高的蓝色栏杆;卷棚顶,上覆白色琉璃瓦;立柱表面均为蓝色;檐椽施以白漆蓝纹;梁枋、雀替均施以彩绘;地面镶嵌红色八角形小瓷砖。“流徽榭”三个楷书大字,是由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的。

使用道具 举报

367
发表于 2018-9-8 21:11 |只看该作者
藏经楼又名孙中山纪念馆,位于中山陵与灵谷寺之间的茫茫林海中。是中国佛教协会于1934年11月发起募建的,次年10月竣工。此楼专为收藏孙中山的物品而建,包括主楼、僧房和碑廊三部分。主楼为宫殿式建筑,外观又像一座寺院楼,共三层,楼后有回廊式建筑,长125米,壁面镶砌的是冯玉祥将军捐赠的河南嵩山青石碑138块,“三民主义”学说全文碑刻,共十六讲,计15万5千余字。

使用道具 举报

368
发表于 2018-9-8 21:11 |只看该作者
美龄宫是蒋介石及其夫人宋美龄下榻的别墅,正式名称为“国民政府主席官邸”,有“远东第一别墅”的美誉。美龄宫主体建筑是一座三层重檐山式宫殿式建筑,顶覆绿色琉璃瓦。在其房檐的琉璃瓦上雕着1000多只凤凰,是中国唯一一例。整座建筑富丽堂皇,内部装饰奢侈豪华,装饰以旋子彩绘,特别是蓝底云雀琼花图案出自工笔画家陈之佛之手,独一无二。四周林木藏盛,终年百花飘香。汽车可直抵宫门,楼底层为接待室、秘书办公室等,二楼西边是会客室、起居室,东边是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卧室。

使用道具 举报

369
发表于 2018-9-8 21:15 |只看该作者
谒陵记事

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功绩和高尚人格,受到中国各族同胞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尊敬,八十多年来,每年全国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以及世界各地的人士都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拜谒中山陵。
1929年6月2日,蒋介石夫妇等众人至陵墓谒陵。

使用道具 举报

370
发表于 2018-9-8 21:15 |只看该作者
1930年11月16日,东北军阀首领张学良拜谒中山陵。

使用道具 举报

371
发表于 2018-9-8 21:15 |只看该作者
1930年11月19日,北平清华大学历史系讲师吴其昌率领他的学生和家人,一同赴南京向蒋介石请愿,并到中山陵哭陵绝食四天,全国为之震惊。

使用道具 举报

372
发表于 2018-9-8 21:15 |只看该作者
1931年6月1日,九世班禅额尔德尼,藏传佛教格鲁派活佛曲吉尼玛拜谒中山陵。

使用道具 举报

373
发表于 2018-9-8 21:15 |只看该作者
1931年9月,九一八事变之后,全国各地学生谒陵请愿集会,始终络绎不绝,中山陵成为广大军民表达抗日意愿的首选之地。

使用道具 举报

374
发表于 2018-9-8 21:16 |只看该作者
1935年12月16日,同盟会元老、著名爱国将领续范亭到中山陵剖腹明志,以图唤醒国人,后经抢救后脱险。

使用道具 举报

375
发表于 2018-9-8 21:16 |只看该作者
1936年3月,河北高中学生救国社领袖郭清同学被捕入狱,并被酷刑拷打致死。南京各学校的师生以谒陵为名聚集中山陵痛哭呐喊。
蒋介石夫妇拜谒中山陵 南京沦陷期间,尽管日本上层出于对孙中山的敬重和笼络人心的需要,没有对中山陵大动干戈,但整个陵园还是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南京保卫战中,陵园地区几乎每处都是反复争夺的阵地。日军动用坦克、飞机、大炮,并采用火攻,对陵园破坏很大,“除陵墓主体及大部分纪念建筑等损坏较微、尚称完整外,其余房屋、道路、林木、苗圃等,悉为日寇摧为平地”。

使用道具 举报

376
发表于 2018-9-8 21:16 |只看该作者
1938年5月7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十三周年,汤卜生单机飞临南京晋谒中山陵。

使用道具 举报

377
发表于 2018-9-8 21:16 |只看该作者
1943年10月,为突显出中山陵的地位,反击日伪政权对中山陵的非法占有及操弄谒陵活动,戴季陶在重庆主持召开礼制讨论会,制定了新的更具复古色彩的“国父陵”祭祀与拜谒仪式。

使用道具 举报

378
发表于 2018-9-8 21:16 |只看该作者
1946年3月21日,孙中山先生逝世二十一周年,蒋中正率众人谒陵。

使用道具 举报

379
发表于 2018-9-8 21:16 |只看该作者
1946年5月5日,国民政府在中山陵举行还都典礼,之前对中山陵的现状进行调查摸底,典礼后立即对中山陵进行整修维护。
周恩来拜谒中山陵 1946年5月19日,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代表团抵京(南京)不久,在董必武、邓颖超率领下首次晋谒中山陵,周恩来因病未去。

使用道具 举报

380
发表于 2018-9-8 21:16 |只看该作者
1946年7月,孙中山先生原配夫人卢慕贞女士晋谒中山陵。

使用道具 举报

381
发表于 2018-9-8 21:16 |只看该作者
1946年7月8日,蒋中正谒陵。

使用道具 举报

382
发表于 2018-9-8 21:17 |只看该作者
1946年7月7日,周恩来专程独自一人去晋谒中山陵。

使用道具 举报

383
发表于 2018-9-8 21:17 |只看该作者
1946年8月20日,11月12日中共代表团再次集体晋谒中山陵。

使用道具 举报

384
发表于 2018-9-8 21:17 |只看该作者
1948年3月,孙中山先生长子孙科拜谒中山陵。

使用道具 举报

385
发表于 2018-9-8 21:17 |只看该作者
1947年5月5日,在南京发生了震动全国的国军400多名高级将领集体中山陵哭陵事件。

使用道具 举报

386
发表于 2018-9-8 21:17 |只看该作者
1949年10月16日,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宋庆龄谒陵。

使用道具 举报

387
发表于 2018-9-8 21:17 |只看该作者
1950年4月1日,宋庆龄因公带病离开上海赴往北京,罗淑章等人同行。途经南京时,专赴中山陵晋谒。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发表于 2018-9-8 21:17 |只看该作者
1953年,毛泽东谒陵 1953年2月23日,中共中央主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谒陵。

使用道具 举报

389
发表于 2018-9-8 21:17 |只看该作者
1954年10月,贝鲁特、博尔茨、什图拉、布尔加宁、赫鲁晓夫、米高扬、尼赫鲁、英迪拉·甘地先后谒陵。

使用道具 举报

390
发表于 2018-9-8 21:17 |只看该作者
1956年10月9日,上海市长陈毅陪同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谒陵。
来。30年前,契列班诺夫是黄埔军校总顾问,陈赓是黄埔的学生,这次他们又在黄埔军校创办者的灵前见面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