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燕集南亭 晒晒 〉〉〉南京城 (更新......)
楼主: 小兵风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晒晒 〉〉〉南京城 (更新......) [复制链接]

451
发表于 2018-9-8 21:28 |只看该作者
2007年3月7日,中山陵被列为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江苏省首批3家5A级旅游景区中验收得分最高的景区,在全国名列前茅。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发表于 2018-9-8 21:28 |只看该作者
2009年,中山陵景区被评为首批“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基地”(全国仅2家),并成功入选《第二批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

使用道具 举报

453
发表于 2018-9-8 21:28 |只看该作者
2012年6月,中山陵被命名为“江苏省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基地”。

使用道具 举报

454
发表于 2018-9-8 21:28 |只看该作者
2015年10月,中国最受欢迎十大景点,中山陵排名前五。

使用道具 举报

455
发表于 2018-9-8 21:28 |只看该作者
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使用道具 举报

456
发表于 2018-9-8 21:28 |只看该作者
2016年10月9日,国家旅游局首次对外发布“十一”假日旅游“红黑榜”,因流量管控得力、旅游秩序平稳、服务管理规范等原因,中山陵景区被表扬,并被评为“厕所革命最佳景区”。

使用道具 举报

457
发表于 2018-9-8 21:30 |只看该作者
旅游指南

开放时间:7:00-18:00(周一不开放)
门票价格:中山陵免门票;90元套票(包含: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寺)
地址:南京市玄武区中山门外石象路7号

中山陵交通信息
公交:9路、34路(博爱线)、201路、202路、203路
地铁:南京地铁2号线至下马坊站下车,由2号出口出站后换乘南京公交34路博爱线上山至中山陵停车场。
景区小火车:
博爱线(票价5元) 沿途停靠:中山陵停车场-中山陵
明中线(票价2元) 沿途停靠:中山陵-海底世界-美龄宫-四方城(梅花谷东门)-明孝陵停车场
灵中线(票价5元) 沿途停靠:中山陵-音乐台-水榭-灵谷寺公园

使用道具 举报

458
发表于 2018-9-8 21:35 |只看该作者
明孝陵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459
发表于 2018-9-8 21:36 |只看该作者
明孝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位于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墓。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
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先后调用军工10万,历时达25年。承唐宋帝陵“依山为陵”旧制,又创方坟为圜丘新制。将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成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文化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优秀典范。
明孝陵作为中国明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明清两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寝的形制,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寝,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
1961年3月,明孝陵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7月,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明孝陵及其明功臣墓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12月,又被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使用道具 举报

460
发表于 2018-9-8 21:37 |只看该作者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461
发表于 2018-9-8 21:38 |只看该作者
明代时期

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翌年马皇后去世,9月葬入孝陵,定名为“孝陵”。孝陵之名,取意于谥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一说是马皇后谥“孝慈”,故名。

使用道具 举报

462
发表于 2018-9-8 21:38 |只看该作者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于应天府崩殂,遂启用地宫与马皇后合葬。至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孝陵建成,历时长达30余年。其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形制参照唐宋两代帝王陵墓而有所增益。建成时围墙内享殿巍峨,楼阁壮丽,南朝七十所寺院有一半被围入禁苑之中。

使用道具 举报

463
发表于 2018-9-8 21:38 |只看该作者

当时从朝阳门(今中山门)至孝陵卫到陵墓西北所筑的皇墙有45华里长,护陵驻军有5千多人。那时候陵园内亭阁相接,享殿中烟雾缭绕,松涛林海,养长生鹿千头。鹿鸣其间,气势非凡。

使用道具 举报

464
发表于 2018-9-8 21:38 |只看该作者
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孝陵享殿等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先后调用军工10万,至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历时25年。其总体布局分两部分:一是导引建筑的神道,二是陵寝主体建筑。

使用道具 举报

465
发表于 2018-9-8 21:38 |只看该作者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于去世,礼葬孝陵。朱元璋及其皇后合葬的地宫俗称“宝城”,是一个直径约400米的圆形大土丘,它的四周有条石砌成的石壁。

使用道具 举报

466
发表于 2018-9-8 21:39 |只看该作者

明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王朱棣攻陷南京,宫中火起,建文帝不知所终。诸王群臣纷纷上表劝进,朱棣在象征性的推辞两次后,于己巳日,“谒孝陵”,虽然“唏嘘感慕,悲不能止”。
有明一代,南京明孝陵一直是祖宗根本之地,备受尊崇。每岁有固定三大祭、五小祭。凡遇国之大事,均需遣勋戚大臣祭告。

使用道具 举报

467
发表于 2018-9-8 21:39 |只看该作者
清代以后
明孝陵导游介绍图(19张) 清代前期在满汉矛盾冲突之下,清代统治者处于政策的需要,也必须笼络广大汉民族以加强统治,受汉文化影响,对明陵实施保护政策。

使用道具 举报

468
发表于 2018-9-8 21:40 |只看该作者
清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全国局势未稳之际,摄政王睿亲王多尔衮“遣大学士冯铨,祭故明太祖及诸帝”。

使用道具 举报

469
发表于 2018-9-8 21:40 |只看该作者
清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初,豫亲王多铎平定江南,本月中旬进驻南京城,二十七日就“谒明陵,命灵谷寺僧修理”。七月,又“遣内官正副二员,陵户四十名,守明陵”。

使用道具 举报

470
发表于 2018-9-8 21:40 |只看该作者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帝首次次南巡到达金陵,亲往孝陵拜祭。“上由甬道旁行,谕扈从诸臣皆于门外下马。上行三跪九叩头礼,诣宝城前行三献礼;出,复由甬道旁行。赏赉守陵内监及陵户人等有差。谕禁樵采,令督抚地方官严加巡察。”其谒陵态度之恭敬,礼数之尊崇,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父老从者数万人,皆感泣”。

使用道具 举报

471
发表于 2018-9-8 21:40 |只看该作者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玄烨下江南拜谒孝陵,题“治隆唐宋”碑于碑亭。

使用道具 举报

472
发表于 2018-9-8 21:40 |只看该作者
明清鼎革,明孝陵仍享有崇高的地位。尤其是康乾年间,康熙南巡,六次遣官拜祭,五次亲往谒陵;乾隆六次南巡,更是次次至明孝陵“拈香奠酒”。且二人祭拜时均行三跪九叩之大参礼,可谓优渥有加。被时人誉为“礼文隆渥,逾于常祀,是乃千古盛德之举”。

使用道具 举报

473
发表于 2018-9-8 21:40 |只看该作者
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战火几乎让明孝陵地表建筑毁于一旦,康熙手书御碑倒地破碎。

使用道具 举报

474
发表于 2018-9-8 21:40 |只看该作者
清同治三年(1864年)九月,时任两江总督曾国藩奉诏祭陵,着手修复明孝陵。当时,曾国藩派员勘估,明孝陵维修实际需白银20万两,但是清朝财政拮据,结果最后只用了740两银子做了一些小维修,“治隆唐宋”御碑被扶起粘合。原本人们可以从石碑左右二边绕过,而在1980年代以后,整个石碑左右都被水泥所固定,一直到屋顶;所以要先从御碑殿出来,才可以看到龟趺的后面。

使用道具 举报

475
发表于 2018-9-8 21:40 |只看该作者
清宣统元年(1909年)两江洋务总局道台和江宁府知府会衔于文武方门前竖立特别告示碑,用来告诫相关世界各国游客不要在此乱涂乱画。

使用道具 举报

476
发表于 2018-9-8 21:42 |只看该作者
民国元年(1912年)2月15日,孙中山携南京临时政
1961年,明孝陵被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使用道具 举报

477
发表于 2018-9-8 21:42 |只看该作者
1997年起,文物工作者利用精密磁测等高科技手段对孝陵进行长达6年的考古勘探和研究证实,历史上没有一次能够盗掘成功。之所以至今保存完好,是明孝陵的特殊防盗措施、历史机缘以及地理位置共同决定的。

使用道具 举报

478
发表于 2018-9-8 21:42 |只看该作者
2003年7月,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扩展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周边的明功臣墓,常遇春墓、仇成墓、吴良墓、吴桢墓及李文忠墓等5座功臣墓也同时被划入世界遗产保护范围。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明清皇家陵寝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安徽、江苏等地,是中国明清两朝皇帝陵寝建筑群,按照严格的等级规制营建,具有完整的地上、地下建筑体系,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建筑华美,工
明孝陵神道——石象路 艺精细,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的丧葬制度。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发表于 2018-9-8 21:42 |只看该作者
历经600余年的风雨之后,宝城墙体出现了局部坍塌,墙面剥落,个别地方因为地基沉降逆向撕裂而形成巨大裂缝。南京市文物部门先后投资300多万元,采用东南大学古建筑专家的保护方案,按照修旧如旧的要求,对墙体进行了维修,如“缝合”裂缝,整平“墙面”,对变形的墙体进行修补和防水防渗漏“手术”。为方便游客一睹“龙脉”真容,还修建了一条青石板游览步道,让游客能登上宝顶看到明孝陵全貌。

使用道具 举报

480
发表于 2018-9-8 21:42 |只看该作者
2008年6月,南京明孝陵方城明楼加顶保护工程开工。

于明太祖朱元璋、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和南京明文化的专题展馆,新馆外观采用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建筑风格,白墙、灰瓦、雕花木门、坡顶屋面、马头墙、花格窗等典型元素的运用,使得整体建筑与周边明孝陵遗存的大金门、四方城等文化遗址和草木葱郁的自然环境相协调,这也与600多年前明孝陵“天人合一”的建造理念不谋而合。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