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知音 于 2021-11-23 10:16 编辑
挣钱做什么呢?除了吃喝生活外,就是留着钱等着过河。留多少钱过河呢?要看看过多大的河,过多大的坎。那个英国先知,他所惊叹的十万英镑肯定是大大超过了他的想象,外国人就不想着过河,非得等着现上轿现扎耳朵眼么?
国人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这些民生,每回国家说起来都是头头是道。
中国据说实行了义务教育,任何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不得剥夺,那是指有钱的情况下,挣不够学费,在学校能混的下去?谁能说清每月几千块钱的上学费用算的上是义务吗?
有句话说,有啥别有病,缺啥别缺钱,据说,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免费医疗,咱这鸡的屁第二,制度最先进的却实行不了,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也是很遗憾的。
养老呢?同事们退休开个一两千块钱,感恩戴德的,这政绩也吹个惊天动地的,这些钱能干些什么呢?还有许多开五六百,一百多块钱的,三箱方便面钱,估计是饿不死。当然也有选择的余地,比如方便面的不同品牌,还可以选择不同风味的,红烧排骨,小鸡蘑菇,香辣牛肉……
这叫三座大山,哪怕是神光万里,气冲霄汉的声势下,也有跳楼,卧轨、喝药的。
那些洋鬼子们,可能没这些后顾之忧,所以有钱不玩,不享受生活,等着死了子孙烧给他么?
有数据说,中国的存款率世界第一,这其实是个悲哀,这是普遍的对当下生活没有信心,没有安全感的表示。社会做的不好,只能自力更生,勤俭持家了。一下专家叫兽倒是希望百姓们,把这钱拿出来发展经济,再投资。只可惜,专家的立场和百姓永远不同,百姓是保命要紧,玩虚无缥缈的东西,容易把自己都搭里去。
中国的政策是飘忽不定的,今天是光荣正确,明天就是反动错误,普通人想好好活下去,永远撵不上这节奏,所以还是把钱抓在手里才是至要,有钱人希望更有钱,没钱人希望简单的活下去。
太祖年代,推行公社制度,失败了,因为人都是有私心的;如今是让一部分人带动另一部分人富,也是空中楼台,钱没有咬手的,总希望越多越好,咱技术不行,从外国人身上挣不到,只能从国人身上弄,累的像驴一样,挣的只够温饱的很多很多。
有个儿童故事,鸟类王国幼儿园要举行表演赛,小朋友们要表演节目,孔雀妈妈有事脱离不开,就找到乌鸦妈妈,说自己准备了一份礼物,但是实在走不开,麻烦乌鸦妈妈把礼物带给幼儿园最漂亮的孩子。
乌鸦妈妈瞅瞅这个,看看那个,还是自家的小乌鸦聪明可爱还漂亮,于是把礼物给了小乌鸦。
这故事简单,道理却很深刻,外人永远比不过自家人,等别人高风亮节来帮助你,那是做梦。
写这些吧,红心闪亮的人会不爱看,做什么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的,都是光荣的,你弄个三六九等这不是上眼药么?条条大路通罗马,什么工作做的好,都有成功之路。这句话比较励志,像黑暗中的明灯,给人鼓劲打气的,其实啊,别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北京都通不了。几年前京城拆了许多简单、朴素的房子,因为这些人不配生活在这里,京城应该是体面的,有经济实力和影响力的人,才能有资格居住的地方。
下等人有下等人的去处,回到你的家乡,每个月两三千块钱的收入,稳稳当当的生活,念念社会好是最佳的选择,为什么要赖皮赖脸的像狗皮膏一样粘在京城给人添堵呢?
一方面告诉人要有理想,一方面让人不要好高骛远,安于贫困,这其实相对的策略,既让你有精彩的念头,又有安于本分的觉悟,这就是和谐之道。其实哈,我挺佩服闯荡北上广的人士,天大的抱负可能谈不上,起码混个好前程,最不济也是混个生活出路,民国、大清,支个摊,挑担瓜都可以做个营生,现在不行了,社会变了,这叫添堵,抹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