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国学堂 我在读****我在看
楼主: 兰心儿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在读****我在看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1-5-26 21:26 |只看该作者
这贴甚好,保持!
每天报道
范闲 发表于 2011-5-26 21:25



    ——————————
欢迎闲哥儿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1-5-26 21:28 |只看该作者
——————————
欢迎闲哥儿
梦m 发表于 2011-5-26 21:26



    今年看好小牛夺冠哈!热火要还一个冠军给小牛的,要赌吗?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1-5-26 21:35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2# 范闲


    绿军出局后我一直没看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1-5-26 21:36 |只看该作者
回复  范闲


     绿军出局后我一直没看
梦m 发表于 2011-5-26 21:35



    今天看了小牛和雷霆的比赛,司机无解哈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1-5-26 21:39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4# 范闲


    嗯嗯。。。我也要打起精神看几场了
   毕竟快要决赛了哈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1-5-26 21:40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5# 梦m


    小牛已经进总决赛了,就等东部了,热火进总决赛希望太大了,都三比一了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1-5-26 22:26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梦m


    小牛已经进总决赛了,就等东部了,热火进总决赛希望太大了,都三比一了
范闲 发表于 2011-5-26 21:40



    ————————————
哦哦
韦德还行
反正我不是很喜欢詹姆斯

加内特多好啊 ,大将之风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1-5-26 22:35 |只看该作者
这贴甚好,保持!
每天报道
范闲 发表于 2011-5-26 21:25



    欢迎你,大家听你说……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1-5-26 22:37 |只看该作者
————————————
哦哦
韦德还行
反正我不是很喜欢詹姆斯

加内特多好啊 ,大将之风 ...
梦m 发表于 2011-5-26 22:26



    我搬个板凳听你们聊,长见识。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1-5-26 22:40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9# 兰心儿


    和闲哥儿一说球就刹不住脚
    忘了这是读书的帖子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11-5-26 22:4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梦m


    小牛已经进总决赛了,就等东部了,热火进总决赛希望太大了,都三比一了
范闲 发表于 2011-5-26 21:40



    ——————————————————
闲哥
明天早上有公牛和热火的比赛
我看了就去续以前的那个专贴
到时再聊哈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1-5-26 22:45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兰心儿


    和闲哥儿一说球就刹不住脚
    忘了这是读书的帖子
梦m 发表于 2011-5-26 22:40



    没事,心儿是好姐姐。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1-5-27 07:50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兰心儿


    和闲哥儿一说球就刹不住脚
    忘了这是读书的帖子
梦m 发表于 2011-5-26 22:40



    呵呵……我已经把帖子的名字改为“我在读,我在看。”呢。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1-5-27 07:52 |只看该作者
没事,心儿是好姐姐。
君雅 发表于 2011-5-26 22:45



    扣个大帽子呢。不过我确实是个好姐姐。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11-5-27 15:43 |只看该作者
前几日用了两个晚上看完电视剧《婆婆来了》。这部电视剧有些情节虽然有些夸张,但是无疑是向人们诠释,选择婚姻,要门当户对。
婆婆来了,婆婆没有错,她的经历和生活环境决定了她的思维方式。琳琳也没有错,从小娇生惯养,不知道共同承担什么,最后编者希望看到这样婚姻的阳光一面,希望他们能从自己的个人中心中走出来,彼此理解,容忍,给孩子一方天空,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11-5-27 16:04 |只看该作者
作家有各自的极致。极致由不同的性格与素养组成。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属于浑然天成的那一种;巴尔扎克、海明威属于横空出世那一种,泰戈尔、川端康成属于涓涓细流那一种。性格是风格的主导,环境和学养则是最后的保障,故只可顺其自然,而万万不可强求。如果有海纳百川的气度,那么风格就会不断有所完善和丰富。集众之长者,众人不可及。
    平凹追求大气,而性情温顺,反映在作品里,何如呢?一曰追求结构的大度,二曰追求语言的从容,三曰追求思想的厚重。三位一体,则大气生焉。而避性情之短,神文体之长,正所谓深悟扬长避短之道也。凹自知海明威式自身就能散发出来的那种博大之气,自身不存。四顾茫然,而惟有以思想相搏也。故能自成一格,于狭窄的文学之道上杀出一条血路。
    大家博大,而风格不见焉。我们不能把博大丰富说成是一种风格。所谓的风格,其实亦有相对单一之意。四季轮回,博大精深,故包罗万象也。而所谓的风格,即甲像春、乙像夏、丙像秋、丁像冬,如何又称得起博大呢?
    中国的传统审美是少年老成,大度从容。倘若没有石破天惊的大天才,那修行便成为最佳的途径。浮躁、孩子气、怒发冲冠,向来为中国的文人所不取。因为这取决于民族的性格、思维与欣赏习惯。而于西方世界,则追求老而弥坚的青春活力。一早熟,一晚熟也。故思维、民族气质不同。一侧重智慧,一侧重激情,一现实,一浪漫,一传统,一开放。一真亦一善也。然又一讲究风度,一追求实际。而之于文学,创作又是思想与感情的产物,两者融合则功莫大焉,重整体与尚个性,倘东西方把对宏观微观的把握探索结合在一起,则有气象万千,繁星满天的大同景象。
    学科、艺术越分越细,说明人对微观世界探索程度的提高。然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种合乎人类天性的法则又使人类创造出越来越伟大的艺术和文化。
选自贾平凹的《守顽地》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1-5-27 16:57 |只看该作者

伊恩麦克尤恩后遗症


文/余华

  我第一次听到伊恩麦克尤恩的名字是在十多年前,好像在德国,也可能在法国或者意大利,人们在谈论这位生机勃勃的英国作家时,表情和语气里洋溢着尊敬,仿佛是在谈论某位步履蹒跚的经典作家。那时候我三十多岁,麦克尤恩也就是四十多岁,还不到五十。我心想这家伙是谁呀?这个年纪就享受起了祖父级的荣耀。


  然后开始在中国的媒体上零星地看到有关他的报道:“伊恩麦克尤恩出版了新书”、“伊恩麦克尤恩见到了他失散多年的兄弟”、“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改编成了电影”……这几年中国的出版界兴致盎然地推出了伊恩麦克尤恩的著名小说,《水泥花园》、《阿姆斯特丹》、《时间中的孩子》和《赎罪》。可是中国的文学界和读者们以奇怪的沉默迎接了这位文学巨人。我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也许麦克尤恩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让中国读者了解他。现在麦克尤恩的第一部书《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正式出版,我想他的小说在中国的命运可以趁机轮回了。从头开始,再来一次。

  这是一部由八个短篇小说组成的书,在麦克尤恩27岁的时候首次出版。根据介绍,这部书在英国出版后引起巨大轰动。可以想象当初英国的读者是如何惊愕,时隔三十多年之后,我,一个遥远的中国读者,在阅读了这些故事之后仍然惊愕。麦克尤恩的这些短篇小说犹如锋利的刀片,阅读的过程就像是抚摸刀刃的过程,而且是用神经和情感去抚摸,然后发现自己的神经和情感上留下了永久的划痕。我曾经用一种医学的标准来衡量一个作家是否杰出?那就是在阅读了这个作家的作品之后,是否留下了阅读后遗症?回想起十多年前第一次听到麦克尤恩名字时的情景,我明白了当初坐在我身边的这些人都是“伊恩麦克尤恩后遗症”患者。

我感到这八个独立的故事之间存在着一份关于叙述的内部协议,于是《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一书更像是一首完整的组曲,一首拥有八个乐章的组曲。就像麦克尤恩自己所说的:“这些故事的主人公很多都是边缘人,孤独不合群的人,怪人,他们都是和我有相似之处。我想,他们是对我在社会上的孤独感,和对社会的无知感,深刻的无知感的一种戏剧化表达。”然后麦克尤恩在《立体几何》凝聚了神奇和智慧,当然也凝聚了生活的烦躁,而且烦躁是那么的生机勃勃;让《家庭制造》粗俗不堪,让这个乱伦的故事拥有了触目惊心的天真;《夏日里的最后一天》可能是这本书中最为温暖的故事,可是故事结束以后,忧伤的情绪从此细水长流;《舞台上的柯克尔》的叙述夸张风趣,指桑骂槐。麦克尤恩让一群赤裸的男女在舞台上表演性交,还有一个人物是导演,导演要求小伙子们在表演前先自己手淫,导演说:“如果给我见到勃起,就滚蛋,这可是一场体面的演出。”;《蝴蝶》里男孩的犯罪心理和情感过程冷静的令人心碎;《与橱中人对话》看似荒诞,其实讲述的是我们人人皆有的悲哀,如同故事结尾时所表达的一样,我们人人都会在心里突然升起回到一岁的愿望;《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是没有爱情的爱情,没有仪式的仪式,还有随波逐流的时光。麦克尤恩给这些无所事事的时光涂上夕阳的余辉,有些温暖,也有些失落;《伪装》是在品尝畸形成长的人生,可是正常人生的感受在这里俯拾即是。

这就是伊恩麦克尤恩,他的叙述似乎永远行走在边界上,那些分隔了希望和失望、恐怖和安慰、寒冷和温暖、荒诞和逼真、暴力和柔弱、理智和情感等等的边界上,然后他的叙述两者皆有。就像国王拥有幅员辽阔的疆土一样,麦克尤恩的边界叙述让他拥有了广袤的生活感受,他在写下希望的时候也写下了失望,写下恐怖的时候也写下了安慰,写下寒冷的时候也写下了温暖,写下荒诞的时候也写下了逼真,写下暴力的时候也写下了柔弱,写下理智冷静的时候也写下了情感冲动。

麦克尤恩在写作这些故事的时候,正在经历他的年轻时光。22岁从苏塞克斯大学毕业后,去了东安格利亚大学的写作研究生班,开始学写短篇小说。第一个短篇小说发表后,立刻用稿费去阿富汗游玩。多年之后麦克尤恩接受采访,回顾了写作这些短篇小说时所处的境况:“我二十出头,正在寻找自己的声音。”当时他反感英国文学传统里社会档案式的写作,他想表达一种个人生存的翻版,他说“早期的那些小故事都是倒影我自己生存的一种梦境。虽然只有很少的自传性内容,但它们的构造就像梦境一样反映了我的生存。”麦克尤恩21岁开始读卡夫卡、弗洛伊德和托马斯曼,并且感到“他们似乎打开了某种自由空间。”然后“我试写各种短篇小说,就像试穿不同的衣服。短篇小说形式成了我的写作百衲衣,这对一个起步阶段的作者来说很有用。”麦克尤恩毫不掩饰其他作家对自己的影响,他说“你可以花五到六个星期模仿一下菲利普罗斯,如果结果并不是很糟糕,那么你就知道接下来还可以扮扮纳博科夫。”而且还努力为自己当时写下的每一个短篇小说寻找源头,“比方说,《家庭制造》,是我在读过《北回归线》之后写得一个轻松滑稽的故事。我感谢亨利米勒,并同时用一种滑稽的做爱故事取笑了他一把。这个故事也借用了一点罗斯的《波特诺的怨诉》。《伪装》刚效法了一点安格斯威尔逊的《山莓果酱》。我不记得每篇故事的渊源,但我肯定巡视了别人的领地,夹带回来一点什么,籍此开始创作属于我自己的东西。”

我在很多年前的一篇文章里,专门讨论了作家之间的相互影响,我用过这样一个比喻:一个作家的写作影响另一个作家的写作,如同阳光影响了植物的生长,重要的是植物在接受阳光照耀而生长的时候,并不是以阳光的方式在生长,而始终是以植物自己的方式在生长。我意思是说,文学中的影响只会让一个作家越来越像他自己,而不会像其他任何人。

麦克尤恩的写作经历同样证明了这个道理。《立体几何》里关于神奇的叙述与生动的生活场景合二为一,可以让我们联想到纳博科夫的某些段落;《夏日里的最后一天》和《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会让我们联想到托马斯曼的叙述风格,从容不迫,并且深入人心;《与橱中人对话》和《伪装》或许与卡夫卡的那些奇怪的人生故事异曲同工;《舞台上的柯克尔》似乎是与荒诞派话剧杂交而成的;《蝴蝶》里的少年犯罪心理曾经是戈尔丁的拿手好戏,可是到了麦克尤恩笔下也是毫不示弱。


我想每一个读者都可以从自己的阅读经历出发,为麦克尤恩的这些故事找到另外的文学源头,找到麦克尤恩未曾阅读甚至是未曾听闻的文学源头。而且同样可以轻而易举地为卡夫卡、托马斯曼、菲利普罗斯、亨利米勒、安格斯威尔逊、纳博科夫、戈尔丁他们找到文学源头。为什么?很简单,因为这就是文学。

我喜欢引用这样两个例子,两个都是笑话。第一个是法国人嘲笑比利时人的笑话:有一个卡车司机满载着货物行驶在比利时的土地上,由于货物堆得太高,无法通过一个城门,就在司机发愁的时候,当地的比利时人自作聪明地向司机建议,将卡车的四个轮子取下来,降低高度后就可以经过城门。第二个来自中国古代的笑话:有一个人拿着一根很长的竹竿要过城门,他将竹竿竖起来过不去,横过来也过不去,这人不知所措之时,一位白发白须的老人走过来,称自己虽然不是圣人,也是见多识广,他建议将竹竿从中间锯断,就可以通过城门了。

这两个笑话究竟是谁影响了谁?这样的考证显然是没有意义的,也是没有结果的。我举出这样两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各民族的精神历史和现实生活存在着太多的相似性,而文学所要表达的就是这样的相似性。如同殊途同归,伟大的作家都以自己独特的姿态走上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道路,然后汇集到了爱与恨、生与死、战争与和平等等这些人类共同的主题之上。所以文学的存在不是为了让人们彼此陌生,而是为了让人们相互熟悉。我曾经说过,如果文学里真的存在某些神秘的力量,那就是让读者在属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作品里,读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感受,就像在属于别人的镜子里也能看清楚自己的形象一样。

我相信麦克尤恩在阅读了纳博科夫、亨利米勒和菲利普罗斯等人的作品之后,肯定是在别人的镜子里看清楚了自己的形象,然后写下了地道的伊恩麦克尤恩的作品。这家伙二十多岁就找到了自己的声音,读一读《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这本书,就可以看到一个天才是如何诞生的。

麦克尤恩在这些初出茅庐的故事里,轻而易举地显示出了独特的才能,他的叙述有时候极其锋利,有时候又是极其温和;有时候极其优雅,有时候又是极其粗俗;有时候极其强壮,有时候又是极其柔弱……这家伙在叙述的时候,要什么有什么,而且恰到好处。与此同时,麦克尤恩又通过自己独特的文学,展示出了普遍的文学,或者说是让古已有之的情感和源远流长的思想在自己的作品中得到继续。什么是文学天才?那就是让读者在阅读自己的作品时,从独特出发,抵达普遍。麦克尤恩就是这样,阅读他作品的时候,可以让读者去感受很多不同作者的作品,然后落叶归根,最终让读者不断的地发现自己。我曾经说过,文学就像是道路一样,两端都是方向。人们的阅读之旅在经过伊恩麦克尤恩之后,来到了纳博科夫、亨利米勒和菲利普罗斯等人的车站;反过来,经过了纳博科夫、亨利米勒和菲利普罗斯等人,同样也能抵达伊恩麦克尤恩的车站。这就是为什么伊恩麦克尤恩的叙述会让我们的阅读百感交集。


我的意思是说,当读者们开始为麦克尤恩的作品寻找文学源头的时候,其实也是在为自己的人生感受和现实处境寻找一幅又一幅的自画像。读者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在阅读一部文学作品的时候,唤醒自己过去阅读里所有相似的感受,然后又让自己与此相似的人生感受粉墨登场,如此周而复始的联想和联想之后的激动,就会让儿歌般的单纯阅读变成了交响乐般的丰富阅读。

什么是伊恩麦克尤恩后遗症?这就是。


                   2008年4月5日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1-5-27 19:30 |只看该作者
欢迎你,大家听你说……
兰心儿 发表于 2011-5-26 22:35



    爱好读书是一种良好的素质,一种品位,一种境界!向你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1-5-27 19:55 |只看该作者
爱好读书是一种良好的素质,一种品位,一种境界!向你学习!
山野散人 发表于 2011-5-27 19:30



    大家一起读。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1-5-27 19:55 |只看该作者

《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

【英】伊恩·麦克尤恩   著

潘帕   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伊恩·麦克尤恩

1948年生,英国当代著名作家。1975年以处女作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成名,并获次年毛姆奖。此后佳作不断,迄今已出版十几部既畅销又获好评的小说,并荣获过包括布克奖在内的多项文学大奖,也是今后诺贝尔文学奖的大热人选。

潘帕

生化学博士后,后弃研从实业,闲时读书,著有《虚构即真实》博客一处,并译有《芒果街上的小屋》、《神谕之夜》、《圣诞忆旧集》和《沉溺》。

FIRST LOVE, LAST RITES

Ian McEwan

《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是麦克尤恩的处女作与成名作。

全书由八个短篇组成,分别从八个处于童年、青春期和青年等不同阶段的男性视角出发,以意识和潜意识交接地带的经验为揭示对象,有时荒唐,有时伤感,有时温柔,有时骇人,有时魔幻,却都无限接近真实,接近每个人的内心。

麦克尤恩素来擅长以冷静细腻的笔触打磨幽暗题材,赋予其精妙无双的的质感。八个故事各如黑晶棱镜之一面,折射出日常生活中平凡人性所可能误陷的种种魔怔与梦魇。平地与深渊、生与死、真实与玄幻、伦常与变态之间的界限恍若蛛丝般轻薄,看后令人或怅然或倒吸凉气,同时又觉得其魔力不可抗拒。

以如此短薄篇幅,麦克尤恩却惊才遽现,征服了文坛。所录每一篇都可谓杰作,令人过目难忘。此书是阅读和了解这位天才作家的最佳切入点。

目录

立体几何

家庭制造

夏日里的最后一天

舞台上的柯克尔

蝴蝶

与橱中人的对话

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

化装

伊恩·麦克尤恩后遗症

                        代译序

                         余华

·我曾经用一种医学的标准来衡量一个作家是否杰出:那就是在阅读了这个作家的作品之后,是否留下了阅读后遗症?

·当时他反感英国文学传统里社会档案式的写作,他想表达一种个人生存的翻版,他说“早期的那些小故事都是倒影我自己生存的一种梦境。……”

·“……我不记得每篇故事的渊源,但我肯定巡视了别人的领地,夹带回来一点什么,藉此开始创作属于我自己的东西。”

·……,各民族的精神历史和现实生活存在着太多的相似性,而文学所要表达的就是这样的相似性。

·所以文学的存在不是为了让人彼此陌生,而是为了让人们相互熟悉。……如果文学里真的存在某些神秘的力量,那就是让读者在属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作品里,读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感受,就像在属于别人的镜子里也能看清楚自己的形象一样。

·文学就像是道路一样,两端都是方向。

立体几何

·维度是知觉的函数

·自由之爱运动:十九世纪英国社会发生的一种社会思潮。其理论核心是性与爱可以分离。

·你只是陷进去了,陷在一个纷繁直觉的泥潭里。除了觉得自己的寡欢,你根本不具备去直觉其他事物的敏感和激情。

·……:“你说话的时候,我感到自己就像一张纸,被揉成一团。”

·vescia piscis :拉丁文,意思是“鱼的度量”。根据欧几里得第一定律,两个等半径圆形通过彼此的圆心相交,在中间形成的一个鱼形几何面。这一鱼形在宗教和建筑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家庭制造

·每晚回家时都变得更老,更累,却没有更富。

·事实上,有评论认为这个匪夷所思的故事带有超现实主义色彩。结尾处的疑似乱伦事件实为作者一种玩笑般的奇想,加上完全不带情欲色彩的过程描写,这场过家家游戏的变奏只是为了表现青少年由朦胧性意识诱发的强烈好奇心而进行的巧妙设置。《外国文学》(2007年第一期)杂志曾全文刊发本篇小说,同期配发的论文中援引翟世镜的观点指出,小说用戏谑笔法讲述一种社会心理诱导下的青春情绪的萌动与幻灭,有着“异常迫切的道德企图,具有揭示社会痼疾,探讨人类生存困境的严肃意义”。

夏日里的最后一天

·河沿吹来微风,半下午的太阳叮着后背,那笑声轻拍过来,仿佛一个物件,落在心里竟成别样滋味。笑声停了,只听见微风翻动我的漫画书,艾丽斯在楼上什么地方哭泣,一种夏天的滞重感在园子里弥漫。

·大多数成年人从来不会跟你说他们不懂什么。

舞台上的柯克尔

原文为cocker,cock在英文中是阳具,因此cocker这个名字具有讽刺意味。

蝴蝶

·尸体把生和死摆在了一起。

与橱中人的对话

·时间为我停滞,像是浮于湖面。

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

·最后的仪式:天主教的一种礼仪,临终涂油礼。

·只是眼下西瑟尔和我的身体接触越来越少了,无言之间我们都不太能提起劲头。并非我俩在走下坡路,并非我们不再两情相悦,而是机缘在萎缩。这恰恰就是因为房间本身。

·我们把床垫抬到桌子上,在敞开的窗前躺下,面对面,像夏日伊始那样。我们有一丝轻风吹进,带来淡远如烟的秋天气息,我感到恬静,无比清澈。

化装

·早上起来坐在卧室妆镜前梳妆,几个裸露的灯泡在四周打出一个小小的马蹄状光圈,她觉得背后似乎有一千双眼睛在看她,因此每个动作都格外留意,要做得与众不同。

·她边吃边飞快地说,同时喷出面包屑,油脂在她嘴唇上方勾出一弯月牙。

·过了九月,亨利发现炉火在房中晃动,墙上缠绕着家具的投影,……。

·在英国教育体制中,五年中学义务教育之后进入预科学习阶段,预科班的第二年简称高六。

·克里米亚战争是发生在1853年至1856年间的一场欧洲战争,由俄国对阵英、法和奥斯曼帝国。以南丁格尔为代表的护士们通过改善野战医院的条件,大大提高了英国伤兵生存率,在战争期间扮演了重要角色。

·于是从椅子里跳起来,一把拔掉插头向厨房扬长而去,留下亨利坐在椅子里看着屏幕中央的白色褪尽。

·于是他把目光移向教室前面,依稀明白了他们说这个或那个女孩美丽时指的是什么,但以前这在他似乎总像是一个敏娜式的夸张。

·下午缓慢沉闷地一点点流逝,她的存在令他在椅子上辗转反侧,既不想让时间停止也不情愿让时间继续。

·肯伍德之家:伦敦一处胜境,俯瞰市景,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外观优美,而内中则设有前度主任艾维格爵士无与伦比的私人收藏,包括伦勃朗,维米尔等人的名画和伊丽莎白女王巨幅肖像等。

·如果他闭上眼,如果闭上眼,你就会摔下世界的边缘。世界似乎从你脚边某个地方开始翘起。

·语调的转折暗示接下来的沉默意味着一个已经作出的回答。

·亨利举起沉重的门环,让它落在白色的大门上。

最初和最后之间

                  毛尖

·……麦克尤恩的虚构世界,怪力乱神的一面解释了斯蒂芬金的恐怖,卧虎藏龙的腔调却是对亨利米勒的调戏,其中我们也能一目了然地追踪出他的二十岁读物,包括一个自卑的卡夫卡,一个希区柯克状态的弗洛伊德,以及一个温柔甜蜜颓丧又变态的托马斯曼。

长大就发生在那一刻

张悦然

·几乎每一篇小说,都是一条明晰的界线,它锋利地辟出两个对立的世界……。

·我们的视野里,是一帧凝固了的风景,像麦克尤恩不断提起的那样:一个夏日将尽的傍晚,河水在脚下流过,小船载着被肢解的童年记忆,漫无目的地驶向远方。天空中的余晖支离破碎,宛如被刺破的童贞。在这个隆重的仪式上,没有人哭,没有人笑,到处是一片静悄悄。仁慈的时间停下脚步,多给我们几分钟用来默哀,随后,它又马不停蹄地上路了。

最初的麦克尤恩,最后的青春期

btr

·和《蝴蝶》里的隧道一样,麦克尤恩以空间结构作为成长的隐喻,他写道:“伦敦是一个我不想让河水知道的很要紧的秘密。它流过我们家时并不知道伦敦。”

·小说作为一种虚构的艺术,恰恰是抵达真实的途径。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11-5-27 19:5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兰心儿 于 2011-5-27 22:00 编辑

喜欢看这样的介绍,然后再去读,感觉能读得更深一些。

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11-5-28 11:46 |只看该作者
前几日用了两个晚上看完电视剧《婆婆来了》。这部电视剧有些情节虽然有些夸张,但是无疑是向人们诠释,选择 ...
兰心儿 发表于 2011-5-27 15:43



    我也看了几集,门当户对非常的重要。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11-5-28 11:51 |只看该作者
读读。看看!这个状态好!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1-5-29 16:24 |只看该作者
读读。看看!这个状态好!
山野散人 发表于 2011-5-28 11:51



    还有喝喝。。。。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11-5-29 16:24 |只看该作者
小小说要随意不要刻意

刘建超
     二十多年的小小说创作,让我越来越深的体会到,小小说的创作要随意不要刻意。
     小小说写作看似简单,其实操作起来却十分艰难,其技术含量和智慧含量的要求非常精高。你可以用一年的时间写出上百篇小小说,却不一定有一篇是优秀的小小说,你可以报自己发表的一大串用稿目录,却没有一篇是读者认可的小小说。那么你的所谓写作只是为报纸填补了版面,为编辑完成了编采任务,为自己补充了点家用,与文学毫不相干。
      为什么每年全国报刊发表上万篇小小说作品,优秀的作品却寥寥无几?原因当然很多,从小小说创作的角度来说,是不是我们在小小说的创作中太刻意了。
      刻意的创作是用尽心思,挖空心机强迫自己制造出来了。这样的作品往往就是呆板,做作,不鲜活,缺少生命力,吸引人的眼球也只是昙花一现。
      许多的小小说作品在刻意地编织结尾,把欧亨利式的经典简化为结尾有意思,让整篇作品生拉硬扯地去为结尾服务,读后如同吃了夹生饭。
     过多的小小说作品在刻意地制造深刻,非要把千把字的小说添加进去万把斤的沉重,好像只要读了他的小说,社会就进步了,党风就好转了,腐败就消失了,共产主义就实现了。背上包袱的短跑,观众都会感到劳累。
     不少的作者把小小说写作视为文字游戏,刻意地追求所谓的语言环境,把小说语言装饰得花里胡哨,犹如花街柳巷里梳妆打扮的待客春女,值为得意,实在令人作呕。
     刻意为之的作品,可以写的精细、精致,成不了经典。
     我个人以为,经典的小小说是在随意中才能诞生。 酒场上有一句话,领导随意我喝完。虽然有巴结的嫌疑,却说明了一个道理,随意是个让人很舒服的状态。
     小小说写作的随意,不仅仅是创作舒服的状态,小小说创作的随意是一种境界。
     有句话说,一个人境界的高低,可以衡量出其作品质量的高低。 随意是一种洒脱,是凭借自己的遐想信手拈来的灵丹妙药。在自由的王国里没有羁绊没有拘束的裸体散步。“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随意是驾驭文字的天马行空,无论是小桥流水,老树昏鸦,还是大江东去,千古风流,都是顺其自然,超凡脱俗。 随意可以出经典。
     我在努力地让自己进入随意的写作状态。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11-5-29 16:27 |只看该作者
作家靠文字能吃饱饭吗?
尹丛丛
  /富豪作家余秋雨/
  /富豪作家韩寒/
  /富豪作家郭敬明/
  /富豪作家郑渊洁/
  /富豪作家杨红樱/
  /没挣到钱的王朔/
  /清贫作家李锐/

  作家稿费年入十万已算“富翁”;一本二十万字的书,能拿到一万元的稿费已是不错;两千元的稿费需要缴税168元

  众作家与百度的纷争已告一段落,但韩寒为作家所写的一篇诉苦文却依旧在传播。在这篇文章中,韩寒写道:“一本25元的书,一般作者的版税是8%,可以赚2块钱,其中还要交三毛钱左右的税,也就是可以赚一块七。一本书如果卖两万本,已经算是畅销,一个作家两年能写一本,一本可以赚三万四,一年赚一万七,如果他光写书,他得不吃不喝写一百年才够在大城市的城郊买套像样的两居室。”

  在很多人的想象中,作家或者文字工作者都是过着闲云野鹤般的日子,更不会为生活所愁。显然,韩寒这篇稿子跌破了很多人的眼镜,让人惊诧、惊奇之余,随之怀疑作家的生活到底怎么样?他们真的靠稿费生存不了吗?

  >>吉林作家的生存现状

  虽然吉林省办出过很多国内名刊,但在记者的采访中,很多人都提到,吉林省的作家相较于东北其他两省来说,收入并不高,比起南方,更是有一段距离。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作家说,如今吉林省的作家收入层次分布很大。收入最高的,每年的稿费大约在几万到十几万元之间,但人数极少。这些人大多已经成名,在业内有很好的口碑,编辑甚至需要动用关系向他们约稿、求稿。他们能够通过稿费过不错的生活,但很少有人专职写作,大多有一份固定工作,利用业余时间创作。对于为何不辞职专门搞创作,这位作家的解释是,作家也需要接地气,只有深入生活方能创作出合情合理的作品,而闭关造车往往会让作品失去读者基础。

  还有一部分人,他们爱好写作,经常有作品发表。但比起上一部分人来,无论在名气上,还是在收入上,都有所差距,这些人的稿子有的是自投,有的是编辑约稿,有一定的退稿率。他们的写作收入每年有二三万元,并不能够完全支撑自己的生活,因此除非极为热爱写作的人,都有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写作对于他们来说,应该处于用爱好改善生活的阶段。这部分人却是支撑报纸、杂志稿件的中流砥柱。

  当然,除了这些已经在写作道路上迈出了步伐的人,还有一部分因为爱好写作,不断寻找通往写作的道路的人。这些人出于热爱,可能非常努力,一直在写,却少有作品发表,甚至没有作品发表。无论在任何省份,这样的文学爱好者的数量都是庞大的。应该说,这是每个作家的必经之路,但并不是所有经过的人都会成功。

  如果用图表来看,这三部分人应该是一个正金字塔形,收入越高,人数越少。这也正形象地说明,在庞大的写作者群中,想要写出名堂,靠稿费养活自己,是多么艰难,可见韩寒所说,实属实情。塔尖上的极少数人的风光,并不能掩盖大部分写作者的处境艰难。

  >>为何作家生存难

  古语有云,谷贱伤民。其实写作也一样,当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整个行业都不景气,难以养活自己的时候,很多人往往会另寻他路。写剧本的有之,做生意的有之,到企业做策划、文案的也有。应该说,收入低会让一大批文学痴迷者因为生活所迫走上其他道路,这种现象持续下去,无疑是对文学界的釜底抽薪。那么,究竟为何作家生存难?

  稿费低应为首因。如今作家出书,稿费分为两种形式结算。一种是千字买断,每千字从二三十元到数百元不等。另一种是版税制,大约在6%到15%之间。但这两种结算方式,除非是十分出名的作家,一般作者一本二十万字的书,能拿到一万元的稿费已是不错。

  而另一种发表方式则是在报纸、杂志上刊登。一般地市级报纸的稿费都在千字三十元到一百元左右,有的甚至只有千字十几元。普通杂志的稿费多在千字八十到二百元间。按上述稿费标准,一个作者如果每日写一篇一千字稿件,且都发表的话,最低只会拿到千元的稿费,最高也不过六千元的稿费。但显然没人能够保证自己每投必中。

  行业机制不规范为次因。近几年来,盗版与网络侵权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最近50名作家联名状告百度文库侵权一事更是引起了轰动。但除了盗版与网络侵权外,报刊杂志各种转载不付费现象,更是刺痛作者的利剑。如今的文摘类杂志和报纸十有八九是只支付荐稿者荐稿费,不支付作者稿费。如此状况下,一部分作者沉默了,另一部分作者则抱起了电话开始要稿费。只是,这何其难!采访中,一位作者十分愤慨地告诉记者,“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电话费,那些杂志社答应得好好的,哪里有稿费寄来?”要稿费难成为了作者的难言之隐。

  个人所得税高也是原因之一。迈过了低稿酬关,好不容易拿到稿费,稿费所缴纳的个税却并不低。稿费的个税起征点为800元,超过部分的缴纳税率为20%,但可减征30%,算起来,即超过800元部分的稿酬要征收20%*(1-30%)=14%的税,如果一个人得到了2000元的稿酬,他需要缴纳(2000-800)*14%=168元的税。而相同情况下,如果一个人拿到了2000元的工资,他不需要缴纳一分钱的税款,因为工资的个税起征点为2000元。而作家何尝不是一种职业?

  >>靠稿费怎么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人也唯有经济自由,才能产生思想上的自由。那么,在如此大环境下,如何解决稿费问题呢?

  其一,专业性。很多作者因为缺乏独立的策划选题的能力,喜欢跟风写作。其实正如二人转在北方大热,海派清口在上海受欢迎一样,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土人情,每个人也有自己不同的特性。与其跟风写作泯于大众,不如找出自己的优势。记者在采访时,与《演讲与口才》杂志的多位编辑进行过沟通,《演讲与口才》因为其主旨的特殊性,所用的稿件需要对演讲与论辩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他们的作者极少有已成名的,几乎完全是具有专业知识热爱写作的业余作者。一位编辑坦陈,很多作者刚开始时,写作功底极差,但由于稿件内容具有专业性,在修改多次后也能上稿。

  其实换个角度想就通了,虽然跟风有风潮,但做医生的写写医院的故事肯定比写律师事务所要强,做老师的写写教学心得肯定比写盗墓小说有更多的想法,甚至上海人写写里弄,北京人写写胡同,这些都是以己之强比敌之短,怎么也容易些。

  其二,方向性。很多人认为作品发表了,得到了稿费,这篇作品便已经卖出,没了价值,其实不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作家解释,一部作品,无论是短篇故事,还是长篇小说,都是有着各种版权,如简体版权、繁体版权、数字版权、影视改编权、话剧版权等等,这里的每一项都是不重合的,而且每一项如有人要使用,都需要付费。如果能够根据自己的稿件确定方向有所经营,势必会取得比较好的经济成果。他还举例,长春某作家前几年写了一篇类似于《藏地密码》的小说,稿费并非很高,但最近因为卖出了影视改编权,反而赚了五六万的剧本改编费用。还有一位善写故事的大手,因为去年有两篇故事被改编为电影,也挣了十几万元的改编费。当然,如此举例似有功利之嫌,仿若写作只为赚钱。但反过来想想,既然已经写了,让其充分发挥价值,为以后的写作缓解一下压力,让自己思想的自由走得更远一些,何乐而不为?

  本土声音

  投身写作要做好

  挨饿的准备

  记者专门采访了长春的本土作家于德北先生和著名小说家郝洁(化名),他们都在写作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看看他们如何看待吉林作家的生存状况。

  城市晚报:在您的了解范围内,现在有志于靠文字生活的人多吗?

  于德北:我知道的不是很多,但是有。

  城市晚报:他们靠稿费生存容易吗?

  于德北:我个人认为,相对于其他的省份,北边的如黑龙江,南边的如辽宁,吉林省的作家相对闭塞一些。对自己的经营不算很注意,不像一南一北的作者很善于经营自己。我知道的作者能够靠文字生存的,是写特稿的。他们现在有的转行了,有的到南方,有的去畅销杂志做编辑工作。还有一部分作者基本能靠文字生存,但也需要到找份工作辅助。整体来说,吉林省作者的生存状态尚可,但不像黑龙江和辽宁的作者那么充裕。像他们的一些作者,稿费能拿到十几万、二十几万,咱们的作者,一年有五六万的稿费就不错了。

  城市晚报:不知道您现在是否靠稿费生存?是否能透露一下您现在的稿费收入?

  于德北:我有工作的。我一年的稿费大约三万多元。

  城市晚报:您刚写作时,收入如何?这段时间有多长?

  于德北:我起步太早了,是八十年代,那时候谈不上靠稿费生存,作家有自己的工作,写作是业余爱好,没有现在这样专门在家写作的。

  

  城市晚报:在您的了解范围内,靠稿费生存容易吗?

  郝洁:几乎不可能靠稿费生存。

  城市晚报:作者的收入大概有多少?分为几个档次?

  郝洁:也就是零花钱吧。写电视剧的要好些——当然是指成名的。

  城市晚报:您刚写作时,收入如何?这段时间有多长?

  郝洁:没收入,两年左右。

  城市晚报:目前很多人,都对工作充满不满,想要辞职写作,有什么心得对有志于此的作者说吗?有什么要注意的?

  郝洁:首先要做好挨饿的准备,换一句话说,先攒一笔钱,然后再说。

  城市晚报:能透露一下您目前的年收入和稿费标准吗?

  郝洁:不一定,不写或写不出来,哪有稿费啊。千字200元左右。

  城市晚报:韩寒最近针对百度文库发表了一篇文章,说作家收入都很低。您认为这种情况是否属实?属实的话,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郝洁:属实。稿费太低。据说鲁迅的《一件小事》当年稿费是二百块大洋,相当于现在两万元人民币。

  ■记者 尹丛丛/报道


来源:《城市晚报》2011 年 4 月 15 日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11-5-29 16:32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篇很不错的新乡土短篇小说,读来妙趣横生,写村官,感到新鲜诙谐有反讽意味,不由得不让人回味再三,为此特推荐在此。

短篇小说:

                                                                                 主任是那么好当的吗

                                                                                                                                         张运涛

庙湾乡的办公室主任死了。车祸。

死了人得处理后事,乡里乱成了一团糟。还有更乱的,看不见。人死了,主任的位置就空了,得有人补上。乡办公室主任只是股级干部,不需要什么资历,谁都能上,想这个位置的人就多。再说,办公室多重要啊,全乡的指挥部,所站的中心。

晚上,陈晋铭从主任的灵堂那儿回来,爹正在门口候着。陈晋铭看看表,都11点多了。爹站起来拍拍屁股上的灰:“二虎……”

“爹,你咋老记不住呢?”

爹赶紧改口:“晋……”

陈晋铭原名叫二虎,爹起的名字,哥叫大虎。复读第五年,陈晋铭觉得二虎太土气,没有一点文化味,就改了现在这个名字。不知道是应了爹八年抗战到头的话还是新名字起了作用,陈晋铭第二年就考上了市里的师专。师范毕业,做不成乡长、县长,还能做校长。校长多大?陈晋铭到了乡里才知道,乡里是个干部都能使唤校长。爹虽不太满意,还是很高兴,抗战总算胜利了。其实,陈晋铭自己也搞不清楚“晋铭”两个字到底有什么意义,只是觉得这两个字都有品味。爹那天站在学校教学楼下让人帮着找二虎,人家说没有。爹才想起来儿子刚刚改了名字,想了好久也没想起来,就在楼下跺着脚骂:“龟孙子,改你娘的甚?哪个名字能有二虎中听?”

现在爹早不骂了,记不住也不骂了。这个儿子马上就要成为自己的领导了,哪能还骂?爹说,报纸上老是说抓住机遇,现在机遇可是来了,你得去抓,还得抓牢。办公室主任说啥也算干部吧?乡里吃喝拉撒的什么都管,搁过去就是大总管。

陈晋铭给爹倒了杯茶,顺便也给自己倒了杯。陈晋铭为主任的葬礼跑了一整天,累得饭都不想吃。茶叶在杯子里翻滚了一阵,才慢慢地舒展开。叶子绿了,水也绿了,陈晋铭也舒展开,呷了一口茶。苦死了,跟柳树叶差不多。茶叶是死了的办公室主任给的,说是200块钱一斤。500块一斤主任也喝不上了,现在成了陈晋铭的了。要是当了主任,还愁没有比这更好的茶叶?

“这事一罢你就去找方书记,钱我给你备着。”说完这话爹就回了。

一般大学毕业的农村孩子都不爱听父母的,父母见识少。陈晋铭不,他比谁都相信爹。爹当了近十年的村治保主任,也算是官场老人了。毕业那阵“三个代表”抓得正紧,乡里需要一个能写文章整材料的。爹不知道从哪里得到了这个消息,晚上带着陈晋铭还有礼物去见方书记。还别说,这事真弄成了。后来,逢年过节爹就让陈晋铭去书记家看看,乡里还真缺他这样的人,借调期结束就正式从中学调到了乡政府。

办公室主任火化的当晚,陈晋铭就去了方书记家。以前来方书记这儿都是由爹陪同,不用操心该怎么跟人家攀谈。自己一个人来还是第一次,陈晋铭站在门口定了定神才敲门。门开了,是方书记的爱人。陈晋铭已经和方书记家里的人熟了:“阿姨,方书记呢?”陈晋铭喊方书记的爱人为阿姨时很别扭,人家方书记才30多点。爹说,甭管年纪,喊婶子是尊为长辈呢。陈晋铭说,城里都叫阿姨,婶子是乡里人叫的。爹只好由着他,反正都是长辈。

方书记的爱人说,他不在家,有事吗晋铭?刚才还听到方书记的说话声,怎么这会儿就不见了?陈晋铭只好说,也没什么事,好长时间没来了,来看看。说了会儿闲话陈晋铭才走,走之前按爹的交待把一个信封放到面前的茶几上。

方书记的爱人装着没看见:“晋铭啊,要求进步没错。你们乡的小刘、小马,还有土管所的小牛、团委的小毛,都在积极要求进步哩。”

小刘小马想当主任陈晋铭知道,可那些所站长也来争这个位子他就憋气。自己有权有职的,还和我们争槽,撑死你们这些王八蛋。陈晋铭来的时候还埋怨,爹拿的钱太多了,两万块钱得两年挣哩。现在摸清情况了,那么多人争这个位子,两万一点都不多。陈晋铭觉得,爹都可以算得上英明了。

第二天,方书记把陈晋铭叫到了办公室:“晋铭啊,乡里考虑来考虑去,这个办公室主任还是非你莫属。一,你会写;二,去年招商你搞过接待工作,有经验。你先做好思想准备,乡里很快就会宣布的。”

出了办公室,陈晋铭立马给爹打电话,爹已经知道了,正在乡里呢。爹说,二……晋铭,你也不小了吧?方书记的小姨子条件不赖,托人来说媒,你看啥时候把事定下?

方书记的小姨子陈晋铭见过,在劳动局上班。个子高挑,细皮嫩肉的,就是小时候烫伤了右脸。烫了也不碍的,一头长发恰好把她的右脸遮挡了。陈晋铭说,娶了她,和方书记不岔辈了?爹说,那是从前。爹还说,要是同意就先偷偷地扯了结婚证,等到任命下来后再操办婚事。人家是怕别人说任人唯亲哩。

还能有啥选择?高中八年抗战,不就为了这个?

年前,陈主任的任命下来了。同期下来的还有牛副乡长、毛副乡长、刘所长、马书记,都升了。陈晋铭想,自己既然做了主任,乡长还不是早晚的?

乡办公室主任不同于市、县的办公室主任,只跟一个领导。乡办公室主任是乡里所有副科级以上的秘书,当然,主要是为书记和乡长服务。爹怕陈晋铭搞不明白,专程来乡里跟他谈了好长时间。只要是官都不能得罪,这是官场的基本原则。还有,别贪污,别受贿。做事要细心,得让领导满意。陈晋铭想,你以为办公室主任多大的官啊,上哪儿去贪污受贿?

晋铭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捐款。庙湾中学的老师王光华在讲台上病倒了,送到医院说是心脏有问题,要做搭桥手术。王老师是市劳模,老伴没有工作,儿子前年出车祸死了,根本无力承担手术费用。市晚报报道了此事,县里很重视,倡议全县干部群众为王老师捐款。晋铭想,自己刚走上领导岗位,王老师又是自己的老师,带头捐了三百。

晚上晋铭问爹,村里的捐款是不是也开始了,还说自己已经捐了三百了。爹就问,你们书记、乡长捐了多少?晋铭不清楚。爹说,你捐三百,你让领导捐多少?晋铭挂了电话赶紧给乡团委马书记打。人家说,也就你陈主任捐了,其他人可能都等明天吧。

晋铭一听傻了,没想到捐款也分级别。晋铭去找马书记,要回了两百元。

第二天,乡里的捐款名单贴到食堂门口。方书记和乡长都是三百,牛副乡长和毛副乡长都是二百,然后才是所站长们,有一百的,也有几十的。

晋铭觉得,领导岗位就是不一样,锻炼人的机会多哩。爹也没什么神奇的,还不是这样一次次锻炼出来的?以前自己不当领导时哪能经历这些事?

马上就到春节了,县长和组织部长来庙湾乡与基层干部座谈。陈主任忙着做准备工作,有点手忙脚乱。通知村里的主任和支书,通知乡里的所站长,准备座谈会的横幅……一切准备就绪,又出现了新问题。乡长去市里开会了,人大主任和副书记在县人大开会,回不来。乡里只剩下方书记和两个刚提拔的副乡长。县长的左边当然是方书记,两个副乡长谁应该在组织部长的右边?

陈主任知道,官员的座位是很有讲究的,必须得按规则。乡里还没正式给牛副乡长和毛副乡长具体分工,两个人没有主次。陈主任电话请示方书记,方书记正在自己的办公室陪县长他们说话:“按姓氏笔画!”

陈主任早就算了,牛和毛笔画一样,都是四画。方书记不管,都有点不耐烦了,要你主任干什么吃的?陈主任只好打电话问组织部的一个同学。把情况一说,人家说那好办,查查他们哪一年提的科级。陈主任急了,还用查?都是才下的文,同一批。同学说,真笨啊,再去查他们是哪年提的股级干部。

还是门路大懂的多,陈主任就回办公室查表格,干部每年都要填无数的表格。很快就查出来了,两个人都是2003年提的股级干部,同样是一个文件下来的。

陈主任不好意思再麻烦同学,想着爹在官场时间长,可能对这事懂。其实,陈晋铭当了主任后,很少再找爹拿主意了。爹毕竟是个村干部,还没有级别,自己好歹也是乡里的股级干部了,连村主任、支书都听自己的,爹一个村治保主任算啥?陈主任实在没办法了,才给爹打电话。爹还是什么都难不倒的镇定劲儿:“搞不清?谁可能进步就把谁排到前面。”这一次,陈主任彻底对爹失望了。看来,仕途上是不能再指望爹来指点迷津了,陈主任只好硬着头皮把电话又打给那个同学。人家说,你这个问题太专业,我给你介绍一个宣传部的人问问吧,他们对排名有经验。

陈主任按同学给的号码打过去,人家讲得很详细:“先按职务高低排,同级的话再按分管工作的重要性排,再不行的话就按提拔到现行职务的早晚排。如果还不行,直接按姓氏笔画就成。”

陈主任说都查过了,还是不分上下。人家就问:“第二个字的笔画呢?”

陈主任马上反应过来,没顾得上感谢人家就挂了电话去数两个人第二个字的笔画。这么专业的学问,爹一个村干部怎会明白?宣传部才是最有权威的。会议、新闻,哪天遇不到领导排名的事?牛乡长第二个字是培,十一画。再数毛乡长的第二个字清,也是十一画。陈主任学聪明了,没有再打电话问,接着查两个人第三个字的笔画。牛乡长是财,七画。毛乡长是均,也是七画。两个人的名字像商量好的,笔画都一样,能上吉尼斯了。真是蹊跷,怎么偏偏三个字的笔画都一样?大冷天的,陈主任都出汗了,眼看下面与会的人都坐满了,电视台的记者们也各就各位了,主席台的席位还没定下来,能不急吗?

陈主任又给宣传部打电话,说三个字的笔画都数了,还数了两遍,都一样,怎么办?对方在电话里沉默了好长时间,才说:“还没碰到过这种现象呢。这样吧,你看两个人的姓氏哪个笔画拐弯了,拐弯的排到后面。”

这下有区别了。毛字的第四笔要比牛字复杂,是竖折。陈主任把写有牛培财三个字的牌子放在组织部长旁边,毛清均就只能坐在主席台的最边上了。

会议没有正式开始前,陈主任看到部长身边的牛副乡长不时地和部长耳语,部长严肃的脸上偶尔还露出了笑容。毛副乡长呢,跟部长和县长都隔得太远,搭不上话,干着急。会议结束时,牛副乡长还和县长部长握了手,因为都是朝左退的场,而毛副乡长没能够得上,部长和县长甚至都没有看到毛副乡长伸出来的手。县长和部长接着去了另一个乡,没有在庙湾吃饭就走了。

第二天中午,陈主任在乡里食堂跟土管所的小刘所长一个桌吃饭:“你猜毛乡长和牛乡长怎么排名?”

小刘所长说:“姓氏笔画呗!”还在空中比划了两下:“怎么一样啊?”

陈主任想,小妖,还和我争主任哩,都给你一天的时间准备了还没找到办法。

陈主任讲了头天给两位副乡长排名的经过,小刘所长听得一愣一愣的,长学问哪。讲完,陈主任的饭也凉了。陈主任不吃了,饱了:“这主任,不好当啊!”

名排得有理有据的,可毛副乡长不满意。尽管陈主任时刻没忘记爹的话,哪个官都不能得罪,可还是把毛副乡长给得罪了。毛副乡长再见到陈主任不像先前那么喜气了,酒桌上接到陈主任敬过去的酒也不再一饮而尽,不冷不热地放在面前,再转敬给别人。

陈主任老想找机会向毛副乡长解释一番。这天逮着了机会,酒桌上陈主任和毛副长挨着坐。有人敬毛副乡长酒,陈主任挡着,替喝。毛副乡长不说谢,也不拿正眼看他,任他喝。酒至半酣,陈主任说,毛乡长,那次县长来,座位是按姓氏笔画排的。话题来得有点突然,座上的人都静下来听。陈主任为了说明自己是费了一番周折来才排好座位的,添油加醋地往曲折里说:“你和牛乡长股级和科级都是同一个文下来的,连毕业都同一年哩。后来没办法,按姓氏笔画。牛是四画,毛也是四画,奇怪不?再按第二个字。培和清也都一样,十一画。”桌上的人都停了下来,陈主任接着讲:“两位领导的名字里第一个字和第二字笔画都一样,你们说怪不怪?还有更怪的呢,第三个字还是一样,都是七画。”

有人急了,那怎么办?毛副乡长端坐着,没有任何表情。

“怎么办?连组织部都说不清了,只好请示宣传部。当然,还是按笔画。”陈主任说。“宣传部的领导说,看谁的姓氏笔画更简单。还别说,毛乡长和牛乡长前三笔笔画都一样。第四笔毛乡长吃了亏,是竖折。”

毛乡长站起来,脸色铁青着走了。陈主任心想,走就走呗,有什么了不起的,谁让你的毛姓比人家牛姓曲折?牛乡长既然和部长县长都拉上了关系,还不该排在你的前面?

排名的事很快传遍了乡里。陈主任还不知道,这事不只是全乡,全县都传遍了。传的人又添了许多的曲折,更玄乎。排名,成了全县人民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一个段子。庙湾乡的人要是出门,免不了被问,排名的事是不是真的?编的吧?庙湾终于出了个名段,庙湾的人唯恐它被安到其他乡里,信誓旦旦地回答,真的!然后再添枝加叶地讲一遍,好像排名是庙湾乡的一个特色,谁都骄傲哩。

陈主任的婚礼安排在县城最豪华的大酒店举行,新娘打扮得很漂亮,遮住右脸疤痕的长发更给新娘添了几许神秘。乡里大大小小的干部都去了,还有各村的支书主任。绝大多数陈主任都不认识,迎来送往的都是方书记两口子。上午摆了68桌,晚上又摆了88桌。

新郞新娘敬酒时,有人问起了排名的事。陈主任一愣,怎么传得那么快?陈主任想装着没听到,遮掩过去。组织部的那个同学多喝了点,搂住陈主任的肩膀说:“怎么?你们不相信?新郎当时可是打电话问过我的。是吧,晋铭?”

第二年,方书记被双规,受牵连的还有副书记。办公室陈主任也被叫到纪检会接受调查,问他结婚时收了多少礼金。陈主任如实答了,全是由方书记操办的,自己收的只是几个朋友同学的礼。

不久,方书记被转到检察院,组织部长又去了庙湾乡,宣布原乡长任书记,毛副乡长暂代乡长。好在陈晋铭的办公室主任是婚礼前任命的,不存在方书记以权谋私的情况,没有免。陈晋铭不得不佩服爹先结婚后典礼的想法高明,又怀疑不是爹的主意。

县里没事,乡里却变了天。代乡长说,乡里要学外面搞人事改革,中层干部都要竞聘。竞争最厉害的当然是乡办公室主任了。谁都知道那个排名的段子,代乡长能放得下?四个所站长报了名。陈晋铭也清楚,即使没人来争自己也做不了了。还是爹当时说得对,看谁能进步就把谁排到前面。可这进步的事,当事人都决定不了,陈主任能分得清?毛清均也是,这么点小事就记起仇来。

想不到,牛副乡长见了代乡长跟亲爹似的,见了陈主任却是带理不理的。陈主任越想越不是味,总不能落得两头不讨好啊。陈主任就想讨好牛副乡长,把个排位的事说成是自己的偏向。牛副乡长并没有感动而且说:“陈主任,你这样做可是违背组织原则的。”陈晋铭越想越气,恨死了罪魁祸首的毛乡长。

陈晋铭回家看到挺着大肚子的老婆,突然想起来一个司机骂交警的一个段子,也跟老婆说,干脆我们的儿子将来就叫乡长。到时候,我想什么时候打乡长就打乡长,想什么时候骂乡长就骂乡长。惹恼了,我还要日乡长他娘。                                                                        

                                                                         责任编辑:李    涵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11-5-29 16:37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7# 兰心儿


    这篇在短篇小说集中看过,很有力度。中国官员的排名是很有讲究的。。。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11-5-29 16:42 |只看该作者
小说的概念是一个大的范畴,短篇同中长篇是不一样的。从总体的相对意义上讲,短篇是技巧,长篇是生活,中篇介于其间。一个短篇自然不能去把握一个时代的变迁甚至一个人的人生命运的悲欢离合,严格意义上的短篇是横的而非纵的结构,是点的而非面的布局,它最多是一些人生的片段,甚至就是那么一个点。更何况它因其短,任何一篇短篇都是有局限的有缺陷的,名家大师的作品都概莫能外。在短篇的ABC中,它只能靠其一点取胜,或人物,或情节,或细节,或构思,或语言,它的成功就在于如一首诗一样只要一个“诗眼”即可,它永远不能面面俱到,尽善尽美。
(摘抄)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11-5-29 16:45 |只看该作者
文学评论:
                                                                                 文学的深度
                                                                                                                                                                                 马建辉   
         文学表现的深刻程度,是衡量文学作品高下的一个重要指标。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追求一种表现的深度,以使其文学生命得以延长。对于“深度”,表面看创作者们是有着某种程度上的共识的;而实际上,不同的创作者常常有着各异的理解。如何把握它,已经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我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理解仅从如下四个方面略陈己见。

  第一,思想的深度。在中国现当代文论史上,对“思想”的解读大致有两个思路:一个思路是把思想列为文学的要素之一,列为文学创作表现的对象之一,认为思想就是指作家的世界观、人生观。另一思路认为思想是文学作品内容本身所体现出来的知识含量或程度,是指作家通过创作过程渗透到作品中去的态度和评价。无论是哪种理解,深度的思想都要求作家一要掌握比较科学的思想方法,二要深入把握社会现实。应该说,中国现当代思想成就较大的作家,比如鲁迅,他的思想方法和对现实的把握程度都是超越了常人的,他不仅是文学家,而且是思想家,所以才成就了其不凡的传世之作。我想,当前的一些作品之所以思想稀薄,主要在于部分作家鄙弃或懒于做理论或哲学的思考,对社会现实的理解过于直观和自我,没有建立在深入思考和深刻研究的基础之上。

  第二,生活的深度。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头活水,文学的深度,很大程度上在于作家所体验的生活的深度。生活是分层次的,有较浅层次的生活,也有较深层次的生活。这就像大海,上面有美丽的浪花或汹涌的波涛,但这些都是相对浅层的,深层的则是深海潜流,它才是大海运动的真实面貌。有深度的文学是表现深海潜流的文学,而非只是采撷朵朵浪花。这样的作品当然也可以写浪花或波涛,但写这些的目的应是为了表现更深层的事物。我们还可以举一个非文学文本的现象,比如2009年一些媒体选择年度人物,有的媒体只是选择了一些政治人物、经济学家、知名企业家或其他业界精英;只有《时代》周刊把“中国工人”(城市打工者)作为一个群体排在了年度人物的亚军位置,认为中国当年能成功保八,世界经济能早日复苏,要归功于数以千万计背井离乡的中国工人。我觉得,在此次年度人物的选择上,《时代》抓住了较深层次的生活。我国当前有一些底层文学作品,也是抓住了较深层次的生活的。

  第三,形式的深度。文学作品的形式当然是不能和内容分割开来的,形式总是特定内容的形式。这里所说的形式的深度,主要是指通过某种特定的表达本身显示出文学的深邃意蕴来。我们可以将任何一部文学作品或者任何一位作家的创作比做一株大树,树表、枝叶都可视为形式,但只有树身的创疤或伤痕才是有深度的形式,因为它是树木成长过程中创痛的痕迹,它暴露出被树表遮掩或装饰起来的本质,显示出树的生命张力和耐力。从这个意义上说,鲁迅的《野草》就代表了一种有深度的形式。“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一般的简洁的叙述应为“我的后园墙外有两株枣树”,这是一种“树表”的形式,而前者则是一种非正常表述的“伤痕”的形式。这种形式往往会更强烈地吸引读者驻留体验,感受到形式之内的深层次的意味。从细致的回忆开始的形式,更容易给人以纵深感(比如《追忆似水年华》),因为过去常常意味着对于当下的隐秘的影响或支配;被有的作家采用的“日记体”往往也会造成有深度的形式,因为“日记”的私密性质,使这种文体本身就带有一种揭示灵魂、显现伤痛的功能。

  第四,人性的深度。当前不少文学作品热衷于描写和揭示人性,力图挖掘“深度”的人性。有些作家认为,深度人性是指那些摆脱了社会种种束缚的原始欲望,或者是那种人人皆备的无差别的抽象自由的人性。我们可能还要回到老生常谈的社会性上,人性是特定的,在特定社会或历史阶段人性都有其特殊的纪律,人性的深度不体现为对这纪律的摆脱,而是体现为对这纪律的自觉。我个人其实更倾向于把人性理解为一种人道,人性的深度就是人道的深度。对不幸者的嘲笑,是没有人性的或者说是不人道的;对不幸者抱以同情和怜悯,是肤浅的人性;为不幸者呼吁就深入些了,而为不幸者行动起来,甚至以自己生命的代价去拯救之,则是至深的人性(或人道)体现了(当然,这种行动着的人的普遍出现也是要有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所以,我觉得在革命年代那些为民族、为人民而战的烈士们是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人性高度或深度的。而消费时代的欲望放纵,只能是人性的颓败。

  文学的深度至少应该有上面这四个维度,当然它们不是可以分割开来的。“深度”是一种意义生产,或者说“深度”意味着一种生产性的意义;它完全不同于意义消费,或只具有消费性意义(这种意义往往会矮化、俗化人的精神),它能够给读者的精神注入新的阳性元素,使读者在精神蕴涵和精神力量上能够有新的拓展与成长。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1年3月11日《文艺报》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