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读书笔记-郑伯克段于鄢
楼主: 新解玉玲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笔记-郑伯克段于鄢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2-3-8 04:47 |只看该作者
新解玉玲珑 发表于 2012-3-7 13:39
谁能点评一下这字咋样?

徒弟奉旨点评:蒋介石的书法刚正挺拔,笔直端方,七分骨,三分儒

这个碑文的视角有点偏,字形稍有些扭曲。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2-3-8 08:1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新解玉玲珑 于 2012-3-8 08:19 编辑
醉笑陪君三千场 发表于 2012-3-8 04:31
春秋笔法,一字寓褒贬,在这一个伯字上体现出来
----------------------------------------------
师父, ...


{:soso_e179:}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克。克是对敌人的用字,对自己的兄弟不能用克字。另一种是伯。因为郑庄公按地位应称为公,公候伯子男,为什么改成了郑伯呢,也是有这意思。徒儿很厉害。

   复制点资料来探讨一下:
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各诸侯国内,置卿、大夫、士等爵位,楚国等置执圭、执帛等爵。卿、大夫有封邑,对封邑也可以行使统治权、唯受命于诸侯。


《孟子.万章篇》:“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达於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废除了卿大夫的采邑制度而实行郡县制,出现了有别于之前卿大夫的封爵,如通侯、君等。这些新设的封爵有大小不等的食邑,但不能世袭。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2-3-8 08:15 |只看该作者
醉笑陪君三千场 发表于 2012-3-8 04:47
徒弟奉旨点评:蒋介石的书法刚正挺拔,笔直端方,七分骨,三分儒

这个碑文的视角有点偏,字形稍有些扭 ...

{:soso_e113:}这个,留待我的师父仁者无为来点评吧。稍后他会到场。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2-3-8 11:32 |只看该作者
新解玉玲珑 发表于 2012-3-7 13:43
请听题:这是什么东东?干什么用的?为什么是9个?

九个
难道是鼎吗?

鼎:古代炊具。鼎食还有严格的级别制度,天子是九个鼎,诸侯是七个,大夫五个,其余官员三个,若有违规,就视为谋逆。因此,九鼎也是天子的代名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2-3-9 07:2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醉笑陪君三千场 于 2012-3-9 08:10 编辑
新解玉玲珑 发表于 2012-3-8 08:14
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克。克是对敌人的用字,对自己的兄弟不能用克字。另一种是伯。因为郑庄 ...

师父在此处介绍公侯伯子男,容易误导读者。“郑伯克段于鄢”之“伯”与爵位无关。是长兄的意思。

古人用伯、仲、叔、季给兄弟排次序,兄弟中的老大叫伯(也叫“孟”),老二叫仲。。。。。。这在先秦文史中比比皆是,《诗经·》里就有“伯氏吹埙,仲氏吹篪”的句子。又比如孔子在兄弟中行二,他有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名皮,字伯尼。孔子名丘,字仲尼,一看即知孔子行二。文革末期“批林批孔”时,把孔子叫做“孔老二”。呵呵。直到七十年代还有父母给孩子起名叫“伯”、“仲”的,八零后很少了,因为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无所谓“伯仲”了。

郑伯克段于鄢,语出《春秋》,是经孔子编辑的鲁国编年史。

不称郑庄公而称其“郑伯”,是故意强调庄公与段的兄弟关系,不说“杀”而用“克”,都是昭示庄公之奸恶,而不明言其恶,亦不做评价,所谓“述而不作”。
孔子这种“春秋笔法”是相当高明的,看似原样记录历史,不说好不说坏,而通过不同的表述方式,臧否善恶已在其中了。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2-3-9 08:18 |只看该作者
新解玉玲珑 发表于 2012-3-8 08:15
这个,留待我的师父仁者无为来点评吧。稍后他会到场。

师父这话是藐视我,也透出点对书法的无知。

蒋介石的书法是有历史定论的。很多专著把毛泽东跟蒋介石作比较,历来对蒋介石书法的评价都是如此。

你师父又如何?拭目以待,我看看你师父能说出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评价来?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2-3-9 08:45 |只看该作者
醉笑陪君三千场 发表于 2012-3-9 07:27
师父在此处介绍公侯伯子男,容易误导读者。“郑伯克段于鄢”之“伯”与爵位无关。是长兄的意思。

古人 ...

{:soso_e112:}你说得很有道理。公羊传和谷梁传都这些说法,我因为是读书笔记,就只把自己当时内心思考的东西写出来,一家之言。当然可能是错的。其实,克段后面也该加上叔字了。为什么没加?也是一字寓褒贬的意思吧?但也有人认为后人所谓的春秋笔法,也不过是后人的相当然。公说婆说,都有道理。只能姑妄听之。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2-3-9 08:46 |只看该作者
公羊传
  克之者何?杀之也。杀之,则曷为谓之克?大郑伯之恶也。曷为大郑伯之恶?母欲立之,己杀之,如勿与而已矣。段者何?郑伯之弟也。何以不称弟?当国也。其地何?当国也。齐人杀无知,何以不地?在内也。在内,虽当国,不地也。不当国,虽在外,亦不地也。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2-3-9 08:52 |只看该作者
谷梁传
  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杀也。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徒众也。   段,郑伯弟也。何以知其为弟也?杀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段,弟也,而弗谓弟;公子也,而弗谓公子。贬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甚郑伯也。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于鄢,远也,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之云尔,甚之也。   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2-3-9 08:59 |只看该作者
醉笑陪君三千场 发表于 2012-3-9 08:18
师父这话是藐视我,也透出点对书法的无知。

蒋介石的书法是有历史定论的。很多专著把毛泽东跟蒋介石作 ...

{:soso_e116:}书法方面,你还真不如我师父,这个是不用吹的。不过,你总这么挑我的字眼,我就要开踢了哈。我说话就这么直白,觉得自尊心受不了,就好好自个捂捂。我师父昨儿个说了,老蒋的字是瘦金体,锋芒毕露 。但是落款的不合规矩,是想突出落款。{:soso_e113:}人家写字作画写了几十年了,能比不上你?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12-3-9 09:0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新解玉玲珑 于 2012-3-9 12:23 编辑

{:soso_e113:}唔。我师父可是现实中的哈,我很认真的拜的师,不过我学的是国画。我可不象你认师这么草率。逮一混子就认师。。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2-3-9 09:03 |只看该作者
醉笑陪君三千场 发表于 2012-3-9 08:18
师父这话是藐视我,也透出点对书法的无知。

蒋介石的书法是有历史定论的。很多专著把毛泽东跟蒋介石作 ...

{:soso_e113:}我师父对字与画的点评,我是很折服的,他是省雕塑大师。长相儒雅,人品也是一流啊。哪儿象你的师父,就是一江湖骗子。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2-3-9 12:25 |只看该作者
梦m 发表于 2012-3-8 11:32
九个
难道是鼎吗?

{:soso_e179:}对的。正是鼎。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2-3-9 12:27 |只看该作者
一般来说,鼎和簋经常组合在一起,数量根据墓主人的身份而不同,鼎大部分为奇数,而簋则为偶数,鼎的形状、花纹、及铭文相同,而大小不同,称为“列鼎”。随葬九鼎八簋的墓,主人的级别最高,贵为天子,才有这样的规格,鼎中则摆放牛、羊、猪、鱼、腊、肠胃、肤、鲜鱼、鲜腊用于祭祀的食物。七鼎六簋及五鼎四簋分别为卿大夫和大夫的随葬品,三鼎二簋为士在特定的场合下用的,一鼎则为士专用。等级很严格,不能越级使用。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12-3-9 12:2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新解玉玲珑 发表于 2012-3-9 08:59
书法方面,你还真不如我师父,这个是不用吹的。不过,你总这么挑我的字眼,我就要开踢了哈。 ...

我并不写书法,只是学过一点儿,师父的师父是书法大家,这没有可比性,但欣赏书法,却没有太大距离,你可以问问你师父,我对蒋介石书法的评价对不对。我好心回应你的帖子,你还给我屁吃。师父不厚道。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12-3-9 12:29 |只看该作者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2-3-9 12:30 |只看该作者
醉笑陪君三千场 发表于 2012-3-9 12:28
我并不写书法,只是学过一点儿,师父的师父是书法大家,这没有可比性,但欣赏书法,却没有太大距离,你可 ...

{:soso_e113:}我就不厚道,咋了?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2-3-9 12:33 |只看该作者
我对这些文物和其代表的意义有着无与伦比的热情,每每看到都要激动万分。看着它们,感觉它们又遥远又神秘。它们来自一个遥远的年找和国家,它们曾被用在哪儿?被谁所铸?它们的命运以后会如何?真让人遐思无限啊。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2-3-9 12:4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老蒋写瘦金体?没看出来。我手机回贴,不方便,回家再说。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2-3-9 13:08 |只看该作者
老蒋应该说是一个因为政治的原因被埋没了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以楷书、行书为主。就此碑来看,字形舒展、工整、端严,笔画刚劲、瘦硬、挺骨。结体横斜竖直、撇低捺高,气势险绝森严 ,尽显一代枭雄气象。从艺术的角度来看颇有黄庭坚的风范,又得徽宗赵佶瘦金之神韵。此碑题头落款字形稍大,或与委员长当时心态有关。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12-3-9 13:48 |只看该作者
新解玉玲珑 发表于 2012-3-7 13:40
孙文的字倒是中规中矩的哈。

中山先生好书善书,其著述多为毛笔书写。和其革命生涯有关所留题字墨迹颇多。如今在各大拍场炙手可热。其书法以楷书、行书居多。字体点画厚重得颜体神韵;结构偏斜有苏体韵味;用笔取方显魏碑风神。所书从无潦草随意,法度谨严却不失灵动,楷书常带有行书意味。字如其人,此作展现了先生光明正大、刚强不屈的阳刚气质、伟人气魄。抛开其政治生涯历史功绩,但就其书法造诣来说,堪称书法大家。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12-3-9 14:23 |只看该作者
怀疑这两个碑是不是原来的?老蒋的那个看上去很像水泥做的。至少刻碑的人不懂书法,字走形严重,神韵尽失。给黄帝陵题字老蒋定然不会随意而为。
(问玲珑拍照时可否留意,言称当时西安一行心绪不宁神魂不安并未关注)。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12-3-9 14:42 |只看该作者
仁者无为 发表于 2012-3-9 14:23
怀疑这两个碑是不是原来的?老蒋的那个看上去很像水泥做的。至少刻碑的人不懂书法,字走形严重,神韵尽失。 ...

{:soso_e112:}师父,真惊动您老大驾了?徒儿拜见师父。问师父春安。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2-3-9 14:44 |只看该作者
{:soso_e113:}师父,所有人都说我写的字不好是您教得不好,徒儿给您丢脸了哈。不过我告诉过他们,我没跟您学过字。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12-3-10 02:4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醉笑陪君三千场 于 2012-3-10 03:49 编辑
新解玉玲珑 发表于 2012-3-9 14:44
师父,所有人都说我写的字不好是您教得不好,徒儿给您丢脸了哈。不过我告诉过他们,我没跟您学 ...

师父:

徒弟奉旨点评:蒋介石的书法刚正挺拔,笔直端方,七分骨,三分儒
这个碑文的视角有点偏,字形稍有些扭曲.
---------------------------------------------------------------------------
你师父说:就此碑来看,字形舒展、工整、端严,笔画刚劲、瘦硬、挺骨。结体横斜竖直、撇低捺高,气势险绝森严 ,尽显一代枭雄气象。从艺术的角度来看颇有黄庭坚的风范,又得徽宗赵佶瘦金之神韵。
--------------------------------------------------------------------------------
师父,你师父的点评前半部分,和我的点评,有啥不同?

你师父后面说“横斜竖直,撇高捺低”,这是楷书的基本笔势,颜柳欧赵无不如此,算不上蒋介石书法的特点。
而且这句话来自网上,是从清月長風的《蒋介石书法》中抄来的
原文如下:他的楷书用笔以方笔为主,横斜竖直,撇低捺高,表现出瘦硬挺骨、险绝森严之风范。从艺术角度上看,蒋介石的字技法精到,法度严谨,在神韵上也说得过去,但比较内敛。

至于蒋介石书法的渊源传承,贵师父说“从艺术的角度来看颇有黄庭坚的风范,又得徽宗赵佶瘦金之神韵。”

蒋介石幼年学的是柳公权和欧阳询,晚年又学赵孟頫。

黄庭坚书法以行草著名,且特点是结构奇特,用笔顿挫,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而蒋介石基本都是写楷,很少行书,几乎不写草书,风格端严,中规中矩,与黄庭坚相去甚远。

至于瘦金体,则无语了,贴几幅字对比一下吧,从哪里能看出瘦金体“之神韵”呢?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12-3-10 03:5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醉笑陪君三千场 于 2012-3-10 03:54 编辑

黄庭坚书法,跟蒋的字,哪里像?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12-3-10 04:0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醉笑陪君三千场 于 2012-3-10 04:05 编辑

瘦金体。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12-3-10 04:08 |只看该作者
醉笑愚昧无知,还请师父指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12-3-10 08:33 |只看该作者
醉笑陪君三千场 发表于 2012-3-10 02:41
师父:

徒弟奉旨点评:蒋介石的书法刚正挺拔,笔直端方,七分骨,三分儒

老夫是在点评老蒋的“黄帝陵”碑文。玲珑的徒儿再仔细瞧瞧,再说。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12-3-10 08:43 |只看该作者
醉笑陪君三千场 发表于 2012-3-10 03:53
黄庭坚书法,跟蒋的字,哪里像?

“源头活水”告诉我们做学问要逐本求源。研究一个人的书法艺术要知道他风格形成的的来龙去脉。宋徽中的楷书初学黄庭坚后学褚遂良。知道了这个就知道了瘦金体的来源。然后,玲珑的徒儿再看老蒋的“黄帝陵”。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