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巧谈》别读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巧谈》别读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3-7-4 09:17 |只看该作者
北斗第八颗星 发表于 2013-6-28 23:30
八、小李儿与船主

这回轮到说咱德州的人和事了。不知是在哪个朝代,那个时候京杭大运河从德州穿过,不像 ...

  船主的眼光只看到金子,所以一辈子也就只能做个船主了。倒是这小李,好人终有好报。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3-7-4 09:23 |只看该作者
北斗第八颗星 发表于 2013-7-2 21:36
九、袁盎的刚直袁盎是西汉人,史载为人刚直,对于国事敢于说真话,丝毫不顾相关官员的脸面,像一把剑捅向阴 ...

不管怎样,都该佩服袁盎的刚直,他都在为汉朝贡献一己之力,同时也是在为自己打拼,谁会和富贵以及流芳擦肩而过?只是朝堂深不可测,人心深处的阴暗更是吃肉不吐骨头的猛虎。宦海无涯,背负刚直也很累,任何时候都有危险。所以司马迁说:袁盎虽不好学,亦善傅会,仁心为质,引义慷慨。遭孝文初立,资适逢世。时以变易,及吴楚一说,说虽行哉,然复不遂。好声矜贤,竟以名败。
----------------------------------------------------------------------------------------------------------------------------------------------
  和老杨同感。{:soso_e181:}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3-7-4 09:26 |只看该作者
北斗第八颗星 发表于 2013-7-3 17:00
十、死孩一两无问津山西太平县有一家姓王的,最为富有。传说这富有来自于其先人,当时是一个穷苦的诸生,为 ...

  呵呵,这老杨想到还真细。其实,还是善有善报罢了。{:soso_e113:}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3-7-24 14:03 |只看该作者
十一、考场作弊只为私
面对监考老师的火眼金睛和明察秋毫,考场作弊一般都是勇敢学生的事儿。但世界充满变数,比万花筒还万花筒,出乎意料的也不是凤毛麟角。不知道当今有没有,反正翻读到陈生和某生,我信了。
既然是生员,为的是功名,视功名如粪土的沽名钓誉罢了。为了功名就得进考场,是骡子是马一溜便知,千万别考成范进样也就是了。话说陈生,凑足了盘缠憋足了劲,走在奔往考场的路上,路过一个旅店,恰好遇到一件事情,店主在唉声叹气。陈生一问,才知道店主原有一个爱好诗文的儿子,常舞文弄墨,除了读书就是写文章,不干别的,爷两个口角,儿子负气出家离走,一走就是多年,留下儿媳妇成了累赘。店主不知哪根筋错搭了,为了甩掉累赘,居然想把儿媳妇改嫁出去,出嫁从夫,夫走从公爹,娘家人是参考了,定了别村一户姓马的,明天就接人来了。可儿媳妇不愿意,为此愁眉不展。陈生劝说,你知道你儿子不回来?何况你儿媳妇守身如玉坚贞不屈,逼急了以死明志你可怎么办?言外之意是怎么给人家娘家人交代?店主听从了陈生的劝告,第二天马家来了人,陈生百般劝说,马家也觉得落井下石良心上有亏,但聘礼得退回来啊。大概店主花了不少,一时凑不起来,于是陈生倾囊而赠,保全了别人自己穷光蛋了,只好回家再凑。陈生的义举感动了店主所在的村,村人们出钱帮陈生赶往考场。等陈生考试完了再次路过,村人争相约请陈生吃茶喝酒。陈生坐定回忆考场的细节,忽然懊悔得了不得,原来有一道题忘了做了,恐怕要名落孙山。正在灰心丧气之时,店主的儿子回家转了。店主没好气的,问他儿子都干嘛去了。店主儿子说,在外转悠了很久,觉得不出息一下下无脸回家,后来找了一份誊写试卷的工作。在这次科考中,他誊写一份试卷,忽然看到其中一份卷子的笔迹和自己相同,只是缺少第五道判语的答案,耐不住手痒,就在原试卷上代为完成,而且还记得那位考生是某县某位,不知是否中了?陈生一听就知道是自己,直言相告并万分感谢。店主一听也是瞪大了两眼,给他儿子说了差一点家庭支离破碎的事儿,店主儿子紧握陈生的手,也许没有陈生,他媳妇不是马家的人就是阴曹地府的鬼了。只是陈生帮他一面镜子完全,不知他帮陈生中举没有。
再说另一位某生,救人的情节大同小异。江西句容的某生参加乡试到了省城,住进旅馆后听到邻居家一片哭声。过去一看才知道这家老太太的儿子久不回家,四邻八舍只管自家房顶雪,不管别家门前霜,家里花完了积蓄,一日三餐都无法保证,老太太也不问儿媳妇娘家人,自作主张卖儿媳妇糊她的口,很不人道。陈生人道,而且做得很隐蔽,假扮老太太的儿子写家书一封,夹带上十两纹银,并说不久即将归家赡养,等第二天发投过去,解决了老太太和她儿媳妇的暂时之忧。等进了考场发下试卷,忽然就困了,趴在桌子上眯了一觉。梦见神人对他说,你要想考中,三场都得交白卷。某生不信,刚握住毛笔,又见那位神人呵斥道,你打算落孙山外耶?“卷有字,榜无名矣”。某生仍不信,静坐寻找灵感,恰如树无根水无源,一个字也憋不出来,继而困顿不堪,又入了梦乡。等醒来考试结束,只好交白卷了。在看蓝榜(交白卷人名的榜单)时,发现没有自己的名字。某生也不想想,自己是交的白卷,按说跑不了他,偏偏没有,正可奇哉怪也,难不成是呵斥他的神人帮忙写就了?或许是吧?于是他第二三场也交了白卷。等发榜一看,居然第二名。某生百思不得其解之际,忽接到一位长官的密信,等见了面才水落石出。原来是那位长官手痒难耐,看见白卷替他全做了,说得好听的是想考验主考官的眼力。其实这位长官官职并不大,只担任收卷官,是第一个见试卷的,显然心气不平,凭嘛大官趾高气扬?我让你见识一下阴沟里行船,就在主考官头上动土,加上某生三场都交了白卷,给了他机会,某生才中了第二名。不能不中举,因为这位收卷官是进士出身,乡试小菜一碟罢了,如同高中的做初中的试题。
这两则故事究其究竟是谁在作弊?不言而喻一个是店主的儿子,一个是收卷官。所谓近水楼台,下第一手最便当。并不是为了索求贿赂,一个是手痒难耐得得誊写之便,说笔迹相同,一个也是手痒难耐借收卷之便,说为考验主考官的眼力,都是代为完成,不顾考场的纪律和法规。难道只是一时手痒?陈老先生淘宝于浩如烟海的典籍,无非是为了说明做好事有好报,行善之人必有善报,平常百姓也可,考生亦可,只要做好事善事,好运就会兜头而来,屡试不爽。
无可厚非与陈老先生,陈生和某生的善行以及义举是值得肯定和表扬,更应该推而广之,在全社会营造这样的氛围。而且当今有了最好的注脚,君不见某省某县高考,一位女生昏迷,一位男生抱起来就往医护车那边送,斩钉截铁,丝毫不见犹豫,女生得到了及时的救护,该男生也被某高校录取了,虽然社会上有人说就凭三四百分怎么能够?忽略了人品,人品好是最大的底线和台阶,分数不完全代表以后怎么样,在高校努力学习提高成绩嘛,继续保持好人品,别理会那些说三道四,救人的时候他们在哪呢?
翻回头去看,只是这誊写和收卷的胆子太肥了,此类作弊真是防不胜防,毕竟在作弊之前谁也不认识谁,也不知考生做过善事,纯粹是胆子肥,从这个意义上并不单是报私恩。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3-7-24 23:04 |只看该作者
十二、迟来的善报

还是一个有关考场的事儿,只是这考生几乎是范进的年纪了,而且二十年间锥刺股头悬梁苦读,直到二十年后京试,遇到一名赴考的少年,借用人家的试卷才取了功名。
话说徽州今黄山市的程孝廉临溪而居,溪上有一座桥很窄,不太容易通过。有一天一个未婚女子从桥上过,不小心掉下去了,大声呼救。程孝廉听到后感觉派人施救,等救上来一看这女子浑身湿透了,看着于心不忍,就请到家里换了新衣服。大概天色已晚,就盛情挽留,安排和自己的妻子同住。可没想到的是,等第二天送回家,被这女子的公婆知道了,难免蜚短流长,说什么夜不归宿不是完女了,意思是不能迎娶了要辞婚。程孝廉一听就急了,真要坐实,瓜田李下那可是一辈子的污点,跳进小溪也洗不清。只好极力辩解,并请了人证,才打消了疑虑。这女子终究娶进了家门,只是很不幸,一年后丈夫死了,生下遗腹子。只要得闲,就给儿子灌输,是谁救了你娘,等你大了一定要报恩等等。
再说程孝廉,继续白加黑得苦读,要是再考不中,保险比范进疯癫得早。等到丙辰科京试,和一名少年同在一个考场。这少年作完卷子却嚎啕大哭,考官没过来,吸引了程孝廉近前问询。不知道当时考场怎样布局,不是一人一间小屋吗?做不完交不上试卷不是不能出小屋吗?怎么能有两人交头接耳的机会?这些疑问无人作答,难道像今天的中考或高考那样同在一个教室里?孝廉是汉朝时兴,在明清时期是对举子的雅称,要想明白这个疑问,要尽心考察明清的科考去了。撇开这个不追究,单说程孝廉一问,这少年说,做是做完了,在检查时,一不注意,让灯花烧毁了几行字,成废卷了。这次考试砸锅了,再想赶考得等三年后,由此悲从中来才大哭。程孝廉看看试卷,感觉写的很好,至少要比自己的强许多。就说既然你不能用了,干脆我抄抄吧。少年应允。等发榜之日一看,程孝廉果然中第。少年再见到就奇怪得问,你老先生是不是做过什么积阴德的善事啊?程孝廉回想一下,想起二十年前小溪桥救人的事儿,就给少年一五一十得竹筒倒豆子。没想到这少年哭着跪地感谢,说他就是程孝廉当年所救女子的儿子,给救命恩人磕头是理所当然。
唉,程孝廉真是好样的,做过善举就一头扎进书海,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再也不过问那女子娶了后的生活情况。那女子也没在中秋春节时登门致谢,一心一意抚养自己的儿子,倒是平常灌输多,教导儿子功成名就后报恩。少年是孝子,听妈的话,也没单独登程孝廉的门致谢,只想考取功名,等当了官再报也不迟,也不担心程孝廉是否能等到这一天。
程孝廉最终等到了,只是以另一种行为方式,一张试卷移花接木,结出了程孝廉中举的甜果,不得不说知恩另报。有意思的是那灯花说明了就是一人一间小屋,两人能考场作弊不能不说匪夷所思,更有意思的是程孝廉,救女子的时候已经是举子了,就差京试考进士了吧?年纪应该在二十多岁吧?这是高看一眼的说,有人可是考白了头考到花甲之年也拿不到举子的,这是往小里替他圆场,就当是二十多岁,会试是三年一次,不是现在的一年一次。少年赶考时是二十岁,也就是说,程孝廉在此期间至少考过七次。七次啊,居然次次名落孙山,不能不说程孝廉的实力和素质不是欠佳了,而是笨到家了。所幸的是程孝廉不气馁不自认窝囊废,屡战屡败之后屡败屡战,直到遇到少年才成其心愿。
多亏程孝廉救人积阴德,只是这报恩来得太迟,居然让他等了二十年!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3-7-25 09:54 |只看该作者
{:soso_e153:}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3-7-25 09:54 |只看该作者
{:soso_e153:}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3-7-27 17:34 |只看该作者
结语
本来这些故事不需要重叙,在引子里也说过,就短避长的引用元故事。可一路写下来,我发觉自己做不到,不仅自己打字累,让看到的人也眼晕。不过话又说回来,我是尽了绵薄之力的,不求照搬,最大部分最好变成自己的文字,以我的行文方式阐述明白,要是把这个掐了,再掐头去尾,只写自己的所想和陈老先生辩驳的,保险是一笔糊涂账。而且鄙人和金圣叹等风马牛不相及,不能在原文稿处用红笔加注和评判。只能叙叙故事,夹叙夹议或者叙述之余加上评议,自以为端出十二盘熊掌与鱼肉,个中滋味儿由着去回味吧。如同当年的陈老先生编辑此书,可能不会想到有一个瘦羊薄士和他针锋相对而又志同道合。写文章毕竟不是给自己一人看,陈老先生通过出版社,让这套书流传后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必有我一般的人生出自己的想法,争鸣一下势所必然。我写文章不来柴米油盐费,放到空间苦巴巴等消息提醒,立马跳起来打开是哪位仁兄赏读了,都说点啥,最好也来个争鸣的,空有一副斗鸡的嘴脸,却像一个苦逼,或许要等到猴年马月吧?!由此想及,怕是等不上了,一副骨头架子埋在地里,是无法顾及的了,也如作古的陈老先生,由得我如此这般。
其实陈老先生的这套书有八本,我只是读了其中一本。这一本的故事也不止十二个,还有很多。到了我这般年纪,有些分类归总的本事,再往后读,差不多的意思,比如某人和某人私交很好,只是其中某人不如另外某人富有,就动了邪念,生生把另外某人逼死了。某人死后托生某人家,直到八九岁如哑巴不发一言。某天某人领着儿子游玩另外某人的后花园,大额和大宗的家产和田产让某人志得意满,对儿子说等你长大了这些都是你承继呀。没想到哑巴开口了,说这些本来就是我的,一副另外某人的语调,直接又把某人吓死了。这是种恶因得恶果,转生而后的产业在某人的经营下又扩了几倍不止,算是某人为恶的惩罚了。如此等等不一,也就不用叙及。一年十二个月,一天十二个时辰,从中挑选出十二个故事,有商人,有官员,有秀才,有举人,有婢女,有后母,等等,足可代表,再写多了有脱裤子放屁之嫌,望闻问切,刨根问底,念几句《汤头歌》,只为治病救人,这是陈老先生的初衷,也是瘦羊薄士的最终目的,不是殊途同归,而是一辙从之。甚幸甚幸。
做文讲究虎头猪肚豹尾,如一个人说书,面对大庭广众,怎么能三五句就把人们引入,激发出阅读的兴趣。不需多写,猪肚和豹尾人所共知,都不是一年十年了。自以为虎头不够虎,猪肚变相从陈老先生那里搬过来,豹尾是自己绞尽脑汁出招,力争一句惊人,偏就没惊倒自己,何况别人?!搁置多日回头看,无异于狗头猪肚猫尾,尽管有自己的想法,撑不起门面,还是技不如人,终究是写成了,我如此之薄,能洋洋洒洒写成就已颇为自得,无有鬼斧神工,只有雕虫小技,那也是有的啊。
究其陈老先生的本意,教导世人行善积德,其实那些报应除了程孝廉来得迟了二十年之外,几乎都是速报。这在现实社会里不是多见的,那位抱着女考生救治及时的,也是等高考张榜之后才被某高校录取,就算《水浒传》里鲁提辖救金家妇女脱离郑屠户的魔掌,也不是一蹴而就。打死郑屠户跑路,居然遇到金家妇女,再有金家女的丈夫老赵送鲁提辖到五台山,花和尚也得了涌泉之报。都不如原故事里来得迅速。人的机遇是螺旋上升,霉运是直线而下,种善因有时候不是自己得到善报,种恶因有时候也不是自己得到恶报,但有儿孙承接,所谓富不过三代。说得就是大富大贵之人要心存恻隐,手里的玫瑰要勇于奉献,不是大富大贵的,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多行善事。这是阳光的,这是雨露的,这是千里送鹅毛,这是雪中送炭,由己推及别人,人世间才有更多的美好。如果都是自私自利之徒,粘火就着,二百五的脾气,冲动的魔鬼,不计后果的胡作非为,法律那把剑,道德那条绳,就在一边虎视眈眈,还有最多的吐沫会成一场瓢泼大雨。
不过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正如黑夜白天,正义和邪恶永远是此消彼长,在人心里来回拉锯。生而为善,恶而赴死,关乎一个名声,即便不为名声,只为那颗跳动的良心,试问有谁不想任何人一提就伸大拇哥?作恶的也不是面不红心不跳,找不着一丝良心。说到这,忽然想起自己做过什么善事?是不是一直伪善?是不是做过什么恶事呢?扪心自问,跳过这条横杆真不容易,无大善无大恶,小善有一点,小恶趴在心底睡觉呢,于善上自助自动尚需完善,以身作则,要不写这些干哈?与君共勉与君共勉。
很想对陈老先生说一段,我写的这些是有点鸡蛋里挑骨头,鱼肉里找刺,好像显得我高一筹似的,斤斤计较于某些逻辑性,争长论短于某些表述的前后。这是读而思之的结果,是灌输之后的输出,如盘腿坐而论道。但不管怎么样,最终一个目的,都向善靠齐,走向行善积德的路,那就携手共进吧,每个人心里都有一轮太阳!
2013年7月27日就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3-7-28 18:33 |只看该作者
能这样读书,多好啊{: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3-7-28 18:34 |只看该作者
过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正如黑夜白天,正义和邪恶永远是此消彼长,在人心里来回拉锯。生而为善,恶而赴死,关乎一个名声,即便不为名声,只为那颗跳动的良心{:soso_e163:}读书明理,总是好的。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