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六星书房 小九的窗户纸上报啦!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楼主: 疯老爷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九的窗户纸上报啦!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6-1-6 19:1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再折长亭柳 于 2016-1-6 19:22 编辑
刘创驾到 发表于 2016-1-6 18:35
哈。我来了。指点你一下啊。
最后一下。
“历朝各代……

你的意思是夏商周秦都不算历朝各代了?我说的是东汉开始,从宋开始有纸是你说的。你应该说成“打宋开始,历朝各代”嘛!另外,你也不用瞧不起谁用百度,甭管人家百度千度,捅得你窗户纸破了没话说,那就是有度!哈哈,你也就会理屈词穷时来个“不多说”,其实呢?你是不能自圆其说。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6-1-6 19:19 |只看该作者
刘创驾到 发表于 2016-1-6 18:35
哈。我来了。指点你一下啊。
最后一下。
“历朝各代……

你写东北,也要规范用词,因为是大家在看。你说一二年,容易误解为2012年的简称,但你说一两年,就不会。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6-1-6 19:51 |只看该作者
再折长亭柳 发表于 2016-1-6 19:19
你写东北,也要规范用词,因为是大家在看。你说一二年,容易误解为2012年的简称,但你说一两年 ...

你看你这智商,啧啧,东北民俗当然用东北话了,总不能让老炮儿讲武汉话是不?啦啦啦。我说俺,你要是不懂,我是不是也不能用俺这个字了?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6-1-6 19:51 |只看该作者
继续射雕去。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6-1-6 19:52 |只看该作者
再折长亭柳 发表于 2016-1-6 19:17
你的意思是夏商周秦都不算历朝各代了?我说的是东汉开始,从宋开始有纸是你说的。你应该说成“ ...

这个是家庭作业,嗯嗯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6-1-6 21:25 |只看该作者
刘创驾到 发表于 2016-1-6 19:51
你看你这智商,啧啧,东北民俗当然用东北话了,总不能让老炮儿讲武汉话是不?啦啦啦。我说俺,你要是不懂 ...

口语与书面语是有区别的。你若说你智商高,你就先告诉我,东汉之前“历朝各代”的人是打哪儿弄到窗户纸的!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6-1-6 21:52 |只看该作者
刘创驾到 发表于 2016-1-6 17:21
到东北走一趟,找找现如今还在坚持糊窗户纸的老住户问问,就明白了。

代价有点大。还好不是月球的事儿。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6-1-7 11:02 |只看该作者
蔡诚 发表于 2016-1-6 15:35
窗户纸的工艺很奇怪,为什么要刷两次油,而且是不同的油?

那是他拿人家写的东西东拼西凑时缝没对好。有的人写了是造纸时用了油,有的是说糊了纸才抹油,所以,他拿来拼接时,就重复抹油了。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6-1-7 11:02 |只看该作者
蔡诚 发表于 2016-1-6 15:35
窗户纸的工艺很奇怪,为什么要刷两次油,而且是不同的油?

那是他拿人家写的东西东拼西凑时缝没对好。有的人写了是造纸时用了油,有的是说糊了纸才抹油,所以,他拿来拼接时,就重复抹油了。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6-1-8 08:3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蔡诚 于 2016-1-8 08:50 编辑
再折长亭柳 发表于 2016-1-7 11:02
那是他拿人家写的东西东拼西凑时缝没对好。有的人写了是造纸时用了油,有的是说糊了纸才抹油, ...

其实,最初的纸就是破渔网线头之类的做的,文中所谓“专利”说法,显得太无知了。纸没干以前上油是个很大的问题,油不容易附着,况且先上哪面呢?而且上油后,纸反而不容易干,何必呢?费解!再有,既然已经上过油了,第二遍油怎么能浸入纸呢?第一遍是否早已浸入,纸是否已经变了颜色?常规应该是纸干透了,再上油,这样纸才能吸油变得半透明。总之,感觉作者对造纸工艺缺乏了解。
总体感觉此文口水话多,干货少。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16-1-8 08:49 |只看该作者
刘创驾到 发表于 2016-1-6 17:21
到东北走一趟,找找现如今还在坚持糊窗户纸的老住户问问,就明白了。

我问的问题,一个在造纸环节,一个在糊窗户环节。老住户只能解决后一个。这个老住户不大可能是造纸厂的吧?呵呵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6-1-8 09:19 |只看该作者
蔡诚 发表于 2016-1-8 08:38
其实,最初的纸就是破渔网线头之类的做的,文中所谓“专利”说法,显得太无知了。纸没干以前上油是个很大 ...

这个值得一回。
上两遍油,是经过很多老辈人确认的。如果都是传统的正统的工艺,那东北糊窗户也就不是怪了,能称之为怪,自然是出乎意料的,必然是有特性的,和别处不同的。
还一个是,专利一说,明显加了引号,不多解释。至于口水话,这是民俗科普,不是论文,强调的是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如果情书只要干货的话,我爱你仨字够了。所有写情诗的诗人都死了算了。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6-1-8 10:45 |只看该作者
刘创驾到 发表于 2016-1-8 09:19
这个值得一回。
上两遍油,是经过很多老辈人确认的。如果都是传统的正统的工艺,那东北糊窗户也就不是怪 ...

不要弄玄虚,你就直接说说,已经掸过油的纸,怎么再抹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6-1-8 12:2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蔡诚 于 2016-1-8 12:48 编辑
刘创驾到 发表于 2016-1-8 09:19
这个值得一回。
上两遍油,是经过很多老辈人确认的。如果都是传统的正统的工艺,那东北糊窗户也就不是怪 ...

呵呵,感觉你在狡辩,看看这个吧:
  “并且糊窗户的纸张也是大有讲究,这种糊窗子用的纸与一般的纸不同,人们称之为麻纸,也有叫麻布纸"的。《扈从东巡附录》载:“乌喇无纸,八月即雪。先秋,捣敞衣中败,入水成毳,沥以芦帘为纸,坚如革,纫之以蔽户牖。"这里讲的是把麻浸泡后做纸。用麻造纸前,先要用水泡,当然是我跳黄河无人拉",泡好后拿出,一身绿袍脱给他,就是把麻皮扒下了,用麻皮泡筛、沉淀后,便晾干成了麻纸
这种关东民间的麻纸,又粗又厚,上面再用胶油勒上细麻条,刷好桐油,典型的窗纸就做成了。这种纸不怕雨水和潮气。雨水打在这样的窗纸上,能顺利地淌下去;潮气在上面一打,化成水珠,也无法浸入到里边,而是滴了下来如果把窗纸糊在里边,水就会顺窗纸流下,积存在下部的窗框子上,久而久之,窗框便会被浸烂了。”
      单从文字描述,似乎也是两次油,其实第一次是粘细麻条,是在麻纸干后进行的,胶先弄在麻条上还是纸上没说明,我的理解应该是麻条上。最后刷桐油才是真正防水作用的。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16-1-8 12:57 |只看该作者
蔡诚 发表于 2016-1-8 12:26
呵呵,感觉你在狡辩,看看这个吧:  “并且糊窗户的纸张也是大有讲究,这种糊窗子用的纸与一般的纸不同, ...

第一遍油,主要起到胶粘的作用,让那些沉淀物之间结合紧密。第二遍油作用是防水。说通俗点,第一遍油,不应该叫油,是一种油质的粘合剂。
所谓的“窗纸两遍油,一年熬到头”,这是东北那些曾经用土法做窗户纸的老人家们常挂在嘴上的话。我爷爷的同父异母的兄弟,比我爷爷大将近二十岁,临死时留下过一本他收集的民间验方的手写本的书,其中关于窗户纸和如何判断井挖在哪里、土坯取什么样的土之类的东西记载很多,我小时候见过,现在在卧牛吐的亲戚家中,不敢翻,一翻纸就碎了,曾经县上文物馆来拍过照片,据说是做成了影印版的电子资料保存了,因为亲戚不肯把那本书上交政府。
那书上,明确记载着窗纸两遍油的说法。
另外借这里再回复暮歌的一个说法,“看几本书,加上百度。”事实上我很少百度,因为百度上错误太多。写民俗有至少二十年的时间了,这二十年里,我更多的是旅游,全国各地的走,甚至写到西方国家的时候也会出国,旅游的目的不是逛大景点,而是钻山沟。为的就是拿到尽可能多的第一手资料,方式就是和当事人或者族长面谈。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相信这句话。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16-1-8 12:59 |只看该作者
上一句忘了说。窗纸两遍油,一年熬到头的意思是,这样做出来的纸,糊上去,一般情况下可以用一年不用再糊,强调其耐用性。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6-1-8 13:01 |只看该作者
我对所有认真的,交流性的质疑都有天然的亲近感。也喜欢这种商榷和探讨。
不知道以上回答,是否满意。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6-1-8 13:01 |只看该作者
一般人我不告诉他……就让他自以为是的错着去……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6-1-8 13:10 |只看该作者
“因为百度上错误太多。”
呵呵,错不在百度,但不要错用百度。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6-1-8 13:20 |只看该作者
蔡诚 发表于 2016-1-8 13:10
“因为百度上错误太多。”
呵呵,错不在百度,但不要错用百度。

我很少用百度,并不是不用百度。
因为尽信书不如无书。
错是不在百度,所以我也没把“少用”这两个字省略。少用和不用的区别。
这论坛上,似乎还真有错用百度的人存在。但似乎并不是你我。
这种用不用百度,百度错不错的讨论,和窗户纸没啥关系了,在这一点上,哥你学会了柳二的转移视线的干法,他一般某个质疑被否定了之后,立即就会这样做。
就这了。问个好。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