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新石头上的叶子 于 2016-5-14 17:29 编辑
32年前的4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举功克被越军战领的老山,并创造了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核心的老山精神。
谨以此文向参加本次战役的全体官兵和阵亡英烈们表示致敬和哀悼!
石林小人物——淳朴老兵杨富元 采编 杨继平
杨富元1964年10月出生于石林县大麦地庄村,现年52岁,任石林会议中心副总。
杨富元近照
1982年10月29日,杨富元光荣入伍,成为原中国人民解放军35211部队72分队的一名步兵。杨富元虽然被分配在当时全团的王牌连队,但因为从小在农村生活,仅仅读过大队附设的初中,对部队的一切既感到新鲜又觉得陌生,一开始,训练成绩并不显著。后来,在领导和战友的帮助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勤学苦练,入伍仅半年就参加全师组织的轻武器射击比武,获全师团体第三名。
在部队时的杨富元(前排中)
入伍一年,杨富元就被提升为班长,接到参加老山地区对越自卫作战任务后,他积极组织全班战士认真领会上级作战意图,带领全班战士苦练杀敌本领,全班训练成绩在短期内突飞猛进。这一进步让连队干部不只对他,甚至对他们班有名的刺头老兵也刮目相看。
在1984年4月29日的146拔点作战中,杨富元带领全班战士前赴后继、猛冲猛打,在头部被炮弹弹片击伤时,战友数次怒喝其下火线治疗,但他根本听不进云,仍然坚持战斗,他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为战友们作出了表率和榜样,真正体现了一名军人勇于牺牲,力争胜利的革命意志。
这是一次在整个老山地区来说,工事最坚固、防御最完备、火力配置最强大的战斗,全连伤亡较大,呼啸的炮弹、血腥的场面、战友的牺牲成了杨富元挥之不去的印象。所以,当部队为他申请嘉奖时,他主动把记功的机会让给了其他的战友。
1986年10月30日,杨富元退伍还乡。一个月后,被石林县政府招待所的领导从家里直接要走,在招待所做了一名厨师。干一行爱一行,干什么像什么,杨富元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十年。
现在,杨富元虽然是单位的副经理,但工资还不到四千元。但他每年都要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大部分来接待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并亲自购卖食油、猪肉、营养品慰问烈士家属和生病的战友父母。
杨富元(左二)和战友慰问战友家属
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全县所有参加过战斗的老兵,没有一个上访,也没有一个向党委政府提出甚至是合群合理的要求。至今为止,这一群老兵仍然保持着以战斗集体的形式,以儿女的身份为逝去的战友父母披麻戴孝。他们的行为,给社会传递的是满满的正能量。
杨富元及战友们以儿女身份送别英雄段平之父
只讲牺牲,不求索取,这就是石林参战老兵们的高风亮节和伟岸情操。
同为参战老兵的石林作家朱树霖老师,在采访结束时,忍不住赋诗一首:
滚滚红尘唯利计
老兵品质实为高
祖国昌盛需进取
欣有其质迎风飘
石林的这一群老兵,有德有才,还有血性,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是一种只有经历过那个特殊的年代,只有经历过炮火的洗礼才能造就的真正的军人气质和气息。
(感谢朱树霖老师对本次采访给予的帮助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