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井冈 于 2017-8-10 21:53 编辑
二、边城洪安
说起文学大师沈从文的著名小说《边城》,人们总能想到边城茶峒、拉拉渡、翠翠。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是位于湖南花垣县花垣河(当地叫清水河)畔的茶峒。然而,现实中的边城,不仅仅是茶峒,也指花垣河对岸的洪安古镇。《边城》中的主人翁,那个曾经在拉拉渡口上摆渡的翠翠,是洪安的一个美丽少女。
“从文先生笔下翠翠的原形,其实就是洪安姑娘,姓黎,小名叫素素,是茶峒对岸洪安镇贵塘村人。翠翠的父亲黎光华和妻子曾氏,当年曾在花垣河的下码头摆渡为生,因为曾氏长得特别漂亮,许多过往的客人都对素素一家抱有好感。从文先生在茶峒逗留时,茶余饭后常到码头边散步玩耍,便与素素一家混得极熟。”
与茶峒一样,洪安古镇也是边城,它位于重庆市秀山县的东南部,距县城47公里,是重庆、贵州、湖南三省市交界之地,有“渝东南门户”之称,是一脚踏三省的插花地。古镇有一条主街道是保存完好的老街,老街的街尾,就是花垣河的渡口,只要花上1元钱,就可以乘上“拉拉渡”到达对面的茶峒。
“拉拉渡”是无动力的小木船,不用桨划,而是在江面上方拉一条长长的过江钢丝缆绳,从船中央穿过船头与船尾,船老大用一根坚硬的带槽的小木棒撬动,船就往前或往后慢慢行走。小船来来往往,循环往复地载着渡河的船客,从此岸到彼岸。
游完茶峒,坐上“拉拉渡”回洪安,闭上眼睛,脑海里闪现的是正在摆渡的翠翠的身影。洪安“拉拉渡”码头的台阶中央,有一座暗红色的六角型建筑物,这是语录塔,上面有毛主席的像,还有一些毛主席语录。语录塔是洪安古镇红色旅游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语录塔后面就是古镇的老街,是典型的山坡路。整条老街长约千米,地势高低起伏,很有韵致。石级梯的街道,沿街两旁或青砖黑瓦的楼房,或木楼,间或有几幢小洋楼。那些老屋具有土家族、苗族情调,别具一格。虽在长假期间,洪安的游客很少,与河对面游客较多的茶峒相比,更显得宁静祥和、远离尘嚣,身处其间便有返朴归真之感。整个古镇依山山峦叠嶂,傍水水平如镜,景色优美。
古镇的老街上有几处红色纪念地:二野的司令部旧址和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纪念馆。1949年10月,刘邓大军挥师挺进大西南时,洪安就是入川的第一站。二野司令部旧址原为复兴银行,四合院建筑,院内的楼房在当时是很气派的,楼上有刘伯承、邓小平的住室。
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纪念馆,在洪安老街上的一座四合院内。建筑座北朝南,临街而建,地势逐步增高,前后建筑由石阶相连,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相邻房屋之间有封火墙隔离。前排建筑内有会议室、警卫室、军床等,后排建筑为西南服务团陈列室。整个建筑群古朴典雅,很有观赏价值。
赏读一部《边城》,游览两座边城,对于边城之美,有了深切的感受。四周青山环抱、中间一水之隔的洪安和茶峒,应是一个整体,其美,在于静谧的小镇,闲适的居民,古老的码头,传统的“拉拉渡”,错落有致的石板路和高低起伏的吊脚楼。
流连于静谧安详的洪安古镇,以至于奢望,不管外面的世界多么喧嚣、多么精彩,边城人还是像旧时那样与世无争地过着安宁的生活,一直保持着“正直的,诚实的,生活有些方面极其伟大,有些方面又极其平凡,性情有些方面极其美丽,有些方面又极其琐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