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八小时以外】期刊征文启事
楼主: 知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八小时以外】期刊征文启事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0-2-21 03:0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聆眸 于 2010-2-21 11:56 编辑




清明雨上


庚寅。清明。

今年的天气却是挺好的,往年清明前几日,已是细雨绵绵了。今天出门前才落了几滴雨的,总是应了这清明的景儿了。

这一年蛮好。绣品换的银钱,足够日常花用。镇上的绣厂来同我打商量,接他们的活计来做,没应他们。工钱许得不薄,但尽是些红红绿绿,不喜得做那些,也省得我多费力气。

今儿起晚了些,昨夜晚福伯家的母猪下了小崽,福伯福婶忙活了一宿,我帮着照看他们的小孙子卓儿。似比他们还要忙乱呢,所以今儿睡过了会儿。

福伯福婶的孙子卓儿,去年同你讲过的。记得去年这个时候还不会讲话,现在小嘴儿可是整日的不停呢。

卓儿唤我姑姑,闲时总喜欢逗着他玩。今儿出门卓儿还问我哪儿去,我同他讲是去镇上。他信了,还要我回去的时候给他带镇上合柳记的糖角子呢。其实昨儿去镇上时,到合柳记买过你爱吃的糕点,另又包了些糖角子给卓儿的,晚上哄他睡觉时就给了他吃。呵呵,小娃娃们总是记得吃,吃过了就又不记得了。

福婶知道我是来看你,把卓儿捉进屋,还又跑出门唤我,同我讲,小孩子话不必理他,看过你就折回去,不可再跑去镇上的。

福伯福婶待我很好。入冬前,福伯还又帮我在屋顶盖了层油毡,把漏风的灶台也修补好了。今冬比往年都冷得甚多,多亏了福伯,否则这一冬不知如何过呢。

转眼这一冬就过去了,时间过得可真快呀。

七年了,每年都是这天来看你。

七年了,你在那边过得可还好?

七年了,我时时想你的。

缇萦除过冢头的杂草,从提盒中拿出糕点、水酒、香烛、纸钱,摆放停当,依着冢前的碑坐下,慢条斯理地说着。一边就着香烛的火头,燃着手中一张张的纸钱。


七年前。癸未。立春。

这几日镇上崔家很是热闹,冰人络绎,均是为崔家大公子提亲而来。

崔公属意罗家女儿。崔公与罗公有同门之谊,此番若再结亲,亦为美事一桩。然崔公另有计较,近年崔公宦场颇不如意,而罗工却青云之势扶摇。若得秦晋之好,亲家自会帮衬许多。

罗家女儿亦早钟意于崔家公子,是以冰人无需多费口舌,此桩亲事一说即和。

偏就崔公子不应这门亲事,只因早年公子幼时曾订得一门亲事。乃是崔公发迹前与邻家交好,邻家独女缇萦聪敏乖巧,崔夫人甚是喜爱,就与缇萦父母结了娃娃亲家。待得子女成人,再行嫁娶之事。

几年后,崔公得中仕途,移居镇上。世态炎凉,自也疏远了以往的贫贱之交,于娃娃亲之事亦缄口不再提及。缇萦父母早丧,自忖门户不当,亦无再主动牵缠。然公子一直未忘儿时的缇萦妹子,虽居于镇上,于缇萦家亦时有探访往来。

至二人年华弱冠,已是互生情愫,只等父母为二人完婚。

崔公夫妇允诺公子可纳缇萦为妾,罗家女儿金枝玉叶,怎甘与一贫女共事一夫?只一门心思想着公子对她一心一意,别无他女。遂不知请了何方术士做法布局,名为收了公子别处的心思。术士言做法后七七四十九日,公子即回心转意,与罗家小姐恩爱白头。

熟料过得七七四十九日,公子大病不起,任是遍请名医,药石枉然。再去寻那术士,不知所踪。

崔公急惶惶同罗家商议,早日完婚,兴许婚事冲喜,公子能得康复。然罗家眼见公子已入膏肓,怎肯让自家女儿去冲喜?大有悔婚之嫌。

崔公夫妇正焦虑之际,缇萦来至府上,愿为公子冲喜。

洞房之夜,公子撒手人寰。

崔公夫妇悔不当初。


七年后。庚寅。清明。

时辰不早了,我也该回去了,明年我再来。

缇萦掸掸衣裙,拎起提盒,往回走去。

雨住。风起。吹起缇萦的衣袖,皓腕上那一粒守宫砂殷红如血。


聆眸
2010-2-21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0-2-21 03:03 |只看该作者
正文字数比规定多了139个字,不知道算不算过关?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0-2-21 03:54 |只看该作者
写三篇行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0-2-21 09:08 |只看该作者
看到一篇美文……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0-2-21 15:23 |只看该作者
写三篇行不?
星卒斋主 发表于 2010-2-21 03:54


写三十篇也行:lol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0-2-21 15:27 |只看该作者
我们家知音姐姐真可爱:victory: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0-2-21 16:3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飘霜红叶 于 2010-2-21 16:34 编辑

   你可好?父亲
  
   一坯黄土 小小的
  把世界砌成阴阳 父亲
  你寂寞地呆在里头
  我哀伤地立在外头

  一条河流 长长的
  把世界隔成两半 父亲
  你静静地睡在家乡
  我遥遥地望着你睡的方向

  一夜零梦 乱乱的
  把记忆切割掐断 父亲
  你轻轻地吟着诗歌
  我偷偷地背后藏躲

  一阵清风 悠悠的
  把问候悄然带走 父亲
  你孤单地一人可好
  我默默地合掌祈祷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0-2-21 17:5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醉鹰 于 2010-2-21 18:12 编辑

清明,不仅仅是一个节令。  

文/醉鹰



      清和明,本是两个极美的汉字,风清月明,心明神清。清朗明丽,隽永悠远。

      清风、清雅、清爽、清香、清丽、清新……明晰、明艳、明眸、明朗、明媚、明净……都很美,可她俩一相遇,就会哀婉成一曲远歌幽怨。夕暮微雨,归鸦啼枝。幽思如水漫过,轻拨心弦。那心,颤颤悠悠着,仿佛已承载不了那浓厚的愁。

      清明,不仅仅是一个节令。

      三月之春,本是惠风和畅,艳阳晴好。可一至清明这天,鸟语远杳,花香淡去。欢声收敛,柏冠肃然。似乎连流云都变得滞缓厚重起来。

      其实,黯然低回的,是对亲人的思念,与天气无关。

      清明,是与逝者对话的日子。他们,远在时空的那一边。

      坟头的青草又长了许多吧?一杯水酒,数声长叹。虔诚祈祷时,已无泪水,眼角泛起的,只是一抹痛惜无奈的潮湿。空洞的目光,茫然地看着纸钱化成片片灰蝶,轻舞于微风。浑不知逝者可曾验收?心说但愿,心复茫然。或许今夜有梦?可在梦中相见?轻叙离情几许?但愿……

      这时节,怎一个愁字了得。

      清明,是阴阳相接,生死互访的一天。明天,又是云天茫茫,间关相隔,人鬼殊途。

      分明有一管短笛,于不可知处,似有若无,幽幽而鸣在清明的愁云中。

      幸好,我们还有一天清明。

      清明,不仅仅是一个节令。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0-2-21 17:59 |只看该作者
凑个数,捧个场。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0-2-21 18:03 |只看该作者
谢谢醉鹰兄弟。
感觉文章很清冷,读完后有些落寞。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10-2-21 18:08 |只看该作者
清冷落寞就对了。清明嘛,真是生死互访的一天。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0-2-21 18:13 |只看该作者
难过:'(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0-2-21 18:16 |只看该作者
马儿心善。
应感谢清明才对,让咱能与逝去的亲友对话。
我总认为清明烧纸之俗充满了人情味。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0-2-22 07:40 |只看该作者
《虔诚》

给祖宗上坟,是一种虔诚。从十三岁开始,上坟的对象,又多了个母亲。祖坟在一个小山包里,里面有曾祖父母,有少亡的姑姑,后来又来了母亲。本来猝死的堂叔也要进来的,但奶奶说堂叔没有后代,是横死,不能进祖坟。所以堂叔后来,就被安葬到了他处。

母亲去世以后,每到七月十五和清明节,就看到大人们买回来黄裱纸,然后叫我们拿着一张十元的钞票(当时还没有百元的),在黄纸上比着,从左至右抹一遍,然后再往下面排着。那种认真的程度,仿佛这一抹,真的能把钱印在了黄纸上。好象抹完了的黄纸,真的能在地府中流行。然而地府在哪?谁也不知道,活着的人不知道,估计死后的人也不知道。但是,在当时的年纪里,是深信不疑的,所以抹钱的时候,绝对比上学读书还认真。

坟地一般都很远,在偏僻的山上,那几年政府张罗着要平坟深挖,来势汹汹的,但最终也没敢动老百姓的祖坟,毕竟这在民间是很忌讳的事。上坟烧纸通常要起得很早,然后骑着自行车一直到没人的地方,有个小检查站,警告着上坟的人们,不许带火进山。事实上清明节的时候,草木正干,还真就没人敢烧纸,怕引起山火。但在七月十五,同样的警告,就不起作用了,那时的雨水重,草木都是湿漉漉的,只要稍微小心一点,不会有什么大碍。

中国人讲究的是人死为大,因而在很多老人的心里,清明节和过春节一样重要,当时条件不算很好,所以也就摆上两个半生不熟的饺子,再切两瓣西瓜,有的还带上二两烧酒,燃上一柱香,由年纪最大的念叨几句,然后就开始烧纸。环顾四周,随处都可见青烟袅袅,基本上已经没有哭声,逝去亲人的苦痛,随着岁月的流失,以及生活的紧迫,都已经变得淡然。

有些长年困顿的人甚至心里有些揶揄,还是死去的人好,不用奔波劳碌,没有饥寒交迫,没有贫病交加,比活着的人还有福。事实上心里也就一想,让他和坟里的人换换,打死他也不干。--这是一个语病,打死他就干了。

近年来的纸钱,也没有像我们小时候那样了,用人民币比着。现在都是印上了孔方的形状,更有一些面额极大的冥币,零钱都是五十万。其实那黄纸的质量,差极了,远远不及我们小时候用过的。但纸钱化成了灰,好纸坏纸五十万五十亿,全都散发在空气中了,什么都没剩下。

下山的感觉很轻松,就像完成了一年要经历一次的任务一样。一路上碰到熟人打个招呼,有关系好的还要约个日子喝一杯,光从表情看,也看不出是扫墓还是去参加婚礼。其实这也无可厚非,逝去的人毕竟逝去了,活着的毕竟还要活下去。有烧纸痛哭的孝心,还不如善待一下还活着的亲人。如果你能常回家看看老人,放弃打麻将喝酒的时候,围着父母说几句话。回家过年的时候,别坐在炕头上胡扯,多下厨去帮着妈妈做做饭。父母有病的时候,别光拿点钱出来,放下手中的一切,守在父母身边,天塌下来都不走。要是做到这几点,父母离开以后,您大可不必披麻戴孝,也不必年年上坟烧纸磕头,那我依然向您深深一躬,您是好样的。

近二十年来,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以前都是在一个院里盖几间房子,兄弟们守在父母周围。记得我们当时左邻张家大院,就是哥五个和父母住一起,右邻宫家也是兄弟两个守着父母。这是一种传统,也是一种习性,当时没听说谁信誓旦旦的要养父母,只是无形中就不离不弃了。

现在有几家大院还在保留?孩子们结婚的头一件事,就是买房子,远离父母。没钱花不愿做饭的时候,想到回家找爹妈,有钱花有吃喝的时候,再也不会想着回家。与这些现象形成鲜明对比的,还是上坟,虔诚不变。一个清明,一个鬼节,不知道是骨子里固守着这个传统?还是想有意识的要给世人看看?甚或是要刻意要自己的儿孙辈学着点,将这种虔诚延续下去。

活人生活好了,死人的待遇也高了,上坟的供品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上档次。鲜桃香瓜,买上几斤,连酒都是高档的,恭恭喜喜的摆上,让祖宗们享受吧。

快出山口的时候,回头看了一眼刚才烧纸的山头,明年再来吧。纸烧了,钱花了,心安理得了,相信自己的虔诚,让活人和死人,让长辈和后辈都满意了吧?

推着自行车,下山的时候,又看见两个乞丐,各背着一个大口袋,手里面提着那瓶酒,正是刚才给祖宗摆上的,唉,他们也许更期待着人们这一年一度的虔诚吧。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10-2-22 07:42 |只看该作者
旧贴先贴上,再想想,能不能再想一个。:D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10-2-22 13:19 |只看该作者
这么长,1200字呀,GG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0-2-22 15:05 |只看该作者
《清明时节你在追思谁?》
     又是一年清明节,又是一季伤心雨。不知道在这样的日子里,你在追思谁?
     静下心来,逝去亲人的影子就出现在脑海当中。我现在还能记起爷爷和奶奶的样子。我是他们最爱的老孙女。妈妈说,我们小时候,爷爷不曾抱过别的孩子,包括他的那些孙子们,唯独抱过我。妈说我小时候见爷爷从外面回来,就赶着上前帮他把帽子摘下来、挂在墙上的衣钩上。我那些哥哥、姐姐都害怕他的光头和带毛的棉帽子,只有我不怕,而且跟他还特别亲近,所以爷爷很喜欢我。奶奶也是一样,我刚出生的时候,奶奶带着我二大爷家的姐、哥还有我姐三个孩子,实在没有更多的精力照看我,于是我妈歇完产假就把我送到了厂里的托儿所。等到哥哥姐姐们都上了育红班,奶奶告诉我妈,要把我留在家里跟她做个伴,才算结束了我不受阿姨待见,满是泪水的托儿所生活。我妈说,那时候,奶奶在炕上做针线活,我就给她裀针,陪她唠嗑。她特别爱看我和我老叔家的小弟吵架,(不是骂架,因为奶奶不让我们骂人),她既不会拉偏架,也不会拦着不让吵,只是笑咪咪地看着。她总告诉我爸他们:“这两个小人儿吵吵可有意思了。”时间久了,我知道这样做奶奶会很高兴,于是我就故意吵得很凶,气得小弟直跳脚。
  爷爷去世后,在梦里,曾见过他一次。依稀是他在我楼下喊我的小名儿,我趴在阳台上向下看,他对我说:“我没有米了,给我点米。”我问他:“爷,你是要米饭,还是要米呀?”他说:“我就要米。”梦醒后,我跟我妈说了这事,妈说他们大概缺钱了,便给爷爷烧了一大捆烧纸。再以后我就没梦见过他,可能他收到我们寄去的钱了吧。奶奶没给我托过梦。我不知道她原谅我了吗?爷爷去世后,奶奶在我家住了一段时间,妈妈对她很好,比我爸都孝顺。做好了饭,总是先给奶奶端过去。可我嫌瘫痪在床的奶奶烦。一次,家里就只有我和她,我在小屋里呆着,奶奶在大屋喊:“有人吗?都没在家,一会儿老孩子来了谁给开门啊(老孩子是我老叔的小名)。”我就是不吱声。奶奶都急哭了,我也没出来。几天后,奶奶非吵着回她的平房去。我不知道她是想我老叔了,还是和我生气了?回去没多久,奶奶就去世了,我在她走之前都没去看过她。我想我梦不到她,是不是因为她不肯原谅我呀!怀孕的时候,因为总是莫名担心胎儿的身体是否健康,心情总有些压抑。有一回躺在床上昏昏欲睡。感觉奶奶和爷爷来了,奶奶说:“孩子会很好的。”我记得特别清楚,但我确定那不是梦。
  也许是因为我并没有送他们最后一程的缘故,我总觉得他们并未离开。我想要是爷爷和奶奶能长寿到现在,看见他们的曾孙女健康活泼不知道会有多喜欢。多希望还是那间平房,还是那铺土炕,还是那样慈祥,那样难以忘记的笑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0-2-22 15:06 |只看该作者
参与一下,寄托哀思。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0-2-22 16:39 |只看该作者
清明上河图,行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0-2-22 20:09 |只看该作者
清明上河图,行不?
星卒斋主 发表于 2010-2-22 16:39


斋主咋还光说不练呢?:@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10-2-22 20:11 |只看该作者
感谢以上所有投稿的朋友:hug:

今天收到杂志了,的确是《八小时以外》,谢谢斋主指正。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10-2-22 22:51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我没有收到?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10-2-22 22:53 |只看该作者
没时间写,只能顶帖支持了。给筒子们加油!:victory: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0-2-23 06:31 |只看该作者
小时侯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10-2-23 08:4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雨芊芊 于 2010-2-23 08:46 编辑

外婆
      
      其实,小时候我并不觉得外婆怎么好。
      我不喜欢她重男轻女。小时候,我和弟弟妹妹一起去外婆家,外婆常背着我和妹妹给弟弟煮鸡蛋吃。那时我不大爱说话,可是眼睛特好使,看着弟弟捂着上衣口袋从堂屋里溜出来,就悄悄遛着他,穿过长长的门廊来到后门口,瞅见弟弟的嘴里憋得鼓鼓的,嘴角粘着点点的蛋屑。我没吱声,悄然退回,也没去质问外婆,可心里总有些疙疙瘩瘩。
     我尤不喜欢她的爱唠叨。她的嘴里总嘟嘟囔囔,有时还义愤填膺的像骂人。我小心翼翼很乖地不敢出声,不惹她生气,她还是那个样子,后来我知道不是因为我。一段时间我努力地看她的口型,揣摩她的意思,可还是弄不明白她嘴里到底叨咕什么,蕴藏着什么样的苦大仇深。有时我禁不住怯怯地问她,姥姥你在说什么?她摇摇头很茫然地说没说什么。我问妈妈姥姥嘀咕的是什么,妈妈说她也不知道,甚至也不知道姥姥什么时候变成这样的。我幼稚地对妈妈说,你老了可不要长成姥姥的嘴。
  后来大了,想到外婆的时候有点明白了,她的性格长期受压抑无处发泄,所以就成了呓语式的自己不能拒绝的无意识的倾诉控诉了,可怜的外婆!
  外婆这辈子太苦了。她养了四男二女,外公在三十五岁前带着大舅在外地做生意,外婆和一家老老小小在老家艰难度日。我小时候没听外婆忆苦思甜过,她好像把话都给自己说了,苦都给自己诉了,从来不在人前“想当年”。我也没听妈妈说过她爷爷奶奶的事,妈妈只是在我有着一米八个头的爸爸偶尔开玩笑笑她个子矮的时候说都是小时候和二舅往地里抬水抬粪压得个头不长。可从我外公的性情来猜测他的父母,外婆定是被拿捏的媳妇。
       我更不喜欢外公。他四十岁中风,落了个左臂不能动,右腿不能抬,说话口齿不清的毛病。可是他吃饭穿衣都很讲究,不拄拐杖站在那里样子看着还很酷。外公说话吐字不清可骂人却既痛又狠,急起来拿着拐杖就抡人。自然外婆挨骂最多。早晚伺候得地地道道。可他愣不满足,逮着就骂。外婆懦弱得很,从来骂不还口打不还手。躲还是要躲的,也不躲得远,让他看得见,骂声可以够得着才行。
  他把儿子们都骂走了,各立门户吃小灶,于是留在外公身边受他骂的就只有外婆了。我为外婆打抱不平,不让她管他。可外婆却说:“他是一个人,咋能不管?他以前走南闯北的,现在这样子,自己也烦,别跟他一样。”我心里气鼓鼓的也没法。
我在外地上学的时候外婆患了胃癌。等我放假回家,原来胖胖的,圆圆脸的外婆就只剩一把骨头了。看她虚弱地躺在床上,嘴巴闭得紧紧的,再也不轻声嚅动嘟嘟囔囔了。我的泪刷地下来了,赶快别过脸去。
  外婆倒下了,虽然有舅舅、舅妈的照顾,外公的生活还是乱套了,不会走路了,话也说不成了,整日涕泪交零。见到我,指着外婆躺着的卧室,哭得更加伤心。昔日那个飞扬跋扈的外公如今像个手足无措、毫无主张的孩子,我难受得不知什么滋味。
  外婆先走了,不过百天,外公也去了。
  在外公的墓前,我默默祷告,愿他和我外婆再见的时候,不要再吵她骂她了,外婆照顾他三十年,也该他尽尽责任和义务了。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10-2-23 14:0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星卒斋主 于 2010-2-23 14:14 编辑

                 可 是 你 没 做 到

                                      ---悼亡妻

                                                         文/星卒斋主


  

      结婚时你说,我们不求荣华富贵,只求白头到老,可是你没做到。只是短短的十三年,你就毅然决然地离我和女儿而去。
  
  你说我们只能有这么一个女儿,将来不管干什么,只要建康快乐就好,可是你没做到。你走后,女儿曾大病一场,离了你的女儿如今也快乐不起来,常常搂着你的照片偷偷流泪。
  
  你说你的父母遭了一辈子的罪,干了一辈子,累了一辈子,将来哥嫂们不管,我们给养老送终,这个世界上女儿赡养老人是最好的办法,可是你没做到。没有了你的这个家他们再也呆不下去,如今他们都已经去了你的世界,不知你们在那边是不是只有快乐,没有烦恼。
  
  你要我赶紧把书写完出版,你要在我的书上写下哪怕500字的序,书就像我们的又一个孩子,你说一定要说几句话,真实地记下我在医院陪护床上写作的姿式,写完后的神情,可是你没做到。书出时,你已走了一年,我只把你的名字写在了《后记》里,并在你的忌日里把书一张一张地烧给了你。
  
  你说等你病好了,我们一家人要去一趟海南,看看南国风光,领略椰林倩影,全家人在天涯海角照张相,可是你没做到。如今我们还在,海南还在,你却在哪里?
  
   你说等你病好了,可以上班工作,到这家公司,一天班没上,却给糟了那么多的钱,虽说一辈子也还不清,但也要做点贡献,报答报答那些关心和支持过我们的人,可是你没做到。60万元钱却没能留住你的命,而你就带着这份遗憾走了,并那样坚决。
  
  你说等我们将来过好了,一定要好好照顾照顾我的几位哥哥嫂子,是他们供我念的大学,特别不易,父母没了,要把这份孝心送给他们,他们在朝阳老家也太困难了,可是你没做到。可如今他们都已经好起来。
  
  你说等我们将来老了,退休了,还是回农村老家,盖几间小房,这城里人情淡薄,邻里生疏,总是呆不惯,可是你没做到。你却一个人去了山上,那山上很凉,那房子太小。
  
  你说我是这个世界上对你最好的人,将来你一定好好报答我对你的好,家里的事什么也不用我管,好好干事业,多写几本书,可是你没做到。你走后,我再也找不到写作的感觉。
  
  你明知道自己来日不多,但你从来都打算得很远,总是说我们的将来,孩子的未来,可是这一切你只是说到了,可是你全没做到。但,这又不是我一个人能做到的事儿。
  
  “汝死我葬,我死谁埋”!?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10-2-23 14:29 |只看该作者
56# 星卒斋主
情真意切,看后落泪!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10-2-23 14:30 |只看该作者
“汝死我葬,我死谁埋”。

老斋别急!李拜三会埋你的...........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10-2-23 14:31 |只看该作者
斋主:
这份感情是你一辈子的精神财富。
你的妻子在天堂希望你和女儿好,
你和女儿都好她在天堂也会快乐的。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10-2-23 14:35 |只看该作者
从你一篇篇悼念亡妻的文章中我相信了这世上还有真情在,还有梦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