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情感休闲 倾杯小镇 漫谈清代十皇帝书法【陆续更新】
楼主: 榆园书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漫谈清代十皇帝书法【陆续更新】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20-1-8 23:29 |只看该作者




雍正书法所用的印章,值得一提。



我最感兴趣的是他的一些闲章。


如“为君难”,“兢兢业业”。“朝乾夕惕




















有网友说,四爷治国,真是一条好汉。


为了主宰汉人天下,琴棋书画,唐诗宋词,啥都得会。清代帝王团队,是很认真的。

早些年,电视剧《雍正王朝》有一首主题歌,叫《得民心者得天下》,徐沛东作曲,张俊以作词。

刘欢演唱。其实我跟喜欢徐沛东版的。年会上我想唱这首歌,但原调伴奏我唱不上去,又不会降调,遂作罢。


歌词如下:


数英雄, 论成败,古今谁能说明白。

千秋功罪任评说,海雨天风独往来。

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也难说身后骂名滚滚来。

有道是人间万苦人最苦,终不悔九死落尘埃,

轻生死,重兴衰, 百年一梦多感慨

九州方圆在民心, 斩断情丝不萦怀

谁不想国家昌盛民安乐, 也难料恨水东逝归大海

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看江山由谁来主宰。



这首歌配雍正一生传奇,正合适。

还有人记得张俊以吗?词坛怪才。2000年以前,央视春晚等大型晚会的总策划,总撰稿,当年好多主旋律歌词都是他写的。

2002年前因行贿和诽谤罪被捕,跟央视文艺部主任、春晚大导演赵安一起被判刑,赵安十年,张俊以六年,出狱后又上下通融,2009年改判无罪。2009年时,中央政法委书记是周永康。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20-1-9 00:31 |只看该作者
躺在床上又用手机浏览校对一遍。

今天特别冷,我可能有点感冒了,嗓子疼,发烧。

圣躬不豫,龙体欠安。

吃了两片药,但愿睡上一觉明天就没事了。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20-1-9 11:1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0-1-8 21:44
三、雍正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康熙皇帝病逝,死前召御前侍统领隆科多发布遗诏,由四子爱新 ...

读文温史长知识。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20-1-9 11:1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康乾盛世,其实有雍正的功绩。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20-1-9 20:07 |只看该作者
今天身体不舒服,低烧,咳嗽。

四,乾隆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雍正皇帝忽然病重,急召大臣商议国事,从正大光明匾额后取出“秘密建储”诏书,把帝位传给第四子宝亲王弘历,改年号为乾隆。

乾隆是大清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通过“秘密建储”的方式继承皇位的帝王。

中原地区自商朝末年开始实行、西周初年以律法形式确定下来的“嫡长子继承制”,是一夫多妻制社会下,宗法制度的核心。就是王位和财产都必须由“嫡长子“”——正妻所生的长子来继承。

康熙曾经提出过波斯王秘密建储的事,但没有实施。到了雍正这里,因为他亲历九子夺嫡的惨烈,下定决心实行秘密建储制度。

有个很意外的事情,就是雍正皇帝在登基第一年就完成了“秘密建储”这件事。

雍正元年,雍正皇帝召集满清宗族和文武重臣宣布实行秘密建储制度,已经把传位诏书写好了,一式两份,火漆封缄。在众人见证下,一份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面,一份放在“养心殿”,雍正的卧室和日常办公的地方。

雍正选定了当时尚未满十二岁的四阿哥弘历作为他的继承人,然后就不再考虑继承人的问题。

这件事,足以证明雍正的坚毅果断。四爷做事真特么利索。

为什么会选定弘历?

此事与康熙爷有关。康熙六十年,当时还是雍亲王的胤禛,请康熙爷到圆明园看戏。圆明园最初就是康熙为雍亲王赐建的。

康熙在圆明园第一次见到弘历,可谓是金风玉露一相逢。

少年弘历应该是跟康熙年轻的时候性格气质甚至长相,各方面都很像,英俊潇洒,聪慧机敏,深得康熙爷欢心。爷孙俩一见倾心,康熙直接把弘历领走,回紫禁城带孙子去了。后来一直把弘历带在身边,平时批阅奏折弘历给研磨,夏天去承德避暑,秋冬去木兰围场打猎,甚至上朝时都带着弘历。

后世很多清史专家都以为,康熙之所以把皇位传给雍正,一个重要原因是喜欢弘历。

醉笑推测,没准康熙爷私下跟雍正有过交易:我把天下传给你,然后你再传给弘历好伐?拉钩上吊。

读历史的时候我经常冥想: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如果秦始皇活到八十岁,大秦帝国会传多少代?如果不是李世民杀了哥哥夺了帝位,大唐就不会是盛世。如果当初老蒋得了天下,现在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

历史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不能假设。

我们看大清帝王史,必须承认,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都是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帝王,他们当皇帝不是必然,但却是最佳的选择。

(先写这么多,做饭吃饭,吃完再写)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20-1-9 21:22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0-1-8 22:52
雍正书法

雍正书法传承了顺治康熙的书法精髓,以董其昌为主,兼学二王及唐代诸家,即位前就有相当造诣。 ...

雍正的字真好。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20-1-9 21:24 |只看该作者
东北虎 发表于 2020-1-9 11:12
康乾盛世,其实有雍正的功绩。

实际上是最不可抹去的一笔。

康熙是开拓统一疆土,雍正抓吏治,所以才有了乾隆的盛世享受。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20-1-9 22:16 |只看该作者
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把帝位禅让给嘉庆,当了三年多的太上皇。实际掌握政权六十三年有四个月。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去世,终年八十八岁。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政时间最长的,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皇帝临御天下凡六十多年,跟他的爷爷康熙和父亲雍正一样励精图治,英武卓越,终于使大清王朝走向历史的巅峰,创造了中国封建时代空前的繁盛时代,史称“康乾盛世”。

乾隆爷,是历朝历代帝王中知名度最高,同时也是故事最多的皇帝。

乾隆跟他爷爷一样,酷爱书法,不仅书法,作为一代帝王,乾隆在历史文化传承上,是有极大贡献的,《四库全书》鸿篇巨制,是中国古代文化传统最完备最系统的集大成之作。乾隆是个文艺青年,酷爱文学。在他的倡导下,读书学习在朝野蔚然成风。

乾隆一生在诗词书画方面,也是写过很多功夫的,不过乾隆实在是缺少艺术细泡。

比如乾隆是历史上最高产的诗歌写手,没有之一。不完全统计,乾隆爷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但没有一首诗能让他加入“诗人”行列。

书归正传,说乾隆书法。

乾隆书法从遵循爷爷的书法道路开始,学董其昌,学晋唐,学康熙。即位后,乾隆开始转向,酷爱赵孟頫书法,在他的影响下,大清一国从崇尚“董书”转为崇尚“赵体”。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故又称赵子昂,赵松雪,是宋末元初的大艺术家。

汉字之书法,从甲骨文传承到楷书,在唐代发展到顶峰,“颜体”“柳体”“欧体”均为唐人所创,后世再难有与比肩者,直到赵孟頫。

赵孟頫博学多才,推陈出新,其书法圆润严谨,秀美遒媚,雍容飘逸,“赵体”与颜、柳、欧并称“楷书四大家”。

此四家,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赵孟頫还有一个贡献,就是把行书融入楷书,又把草书带入行书。于“楷、行、草”之间收放自如,出神入化,意趣盎然。

书法一道,上下五千年间,王羲之前无古人,赵孟頫后无来者。

亦有人不喜赵孟頫,特别是赵孟頫作为南宋宗室后代,入元朝为官,于人格有失,常被骂无骨。

而赵体之柔媚,正好证实了这一点,也因此为人诟病。

欲知乾隆书法如何,我们先看看赵孟頫书法。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20-1-9 22:28 |只看该作者
看完赵孟頫,我们再看乾隆。

乾隆也是个勤奋的好皇帝,日理万机之余,笔耕不辍,一生诗词书画作品无法计量,产量奇高。



乾隆书法,功底深厚,但始终缺少灵气。既无董书之恬淡,亦无赵体之飘逸。一生痴迷书法,题写无数,匾额碑刻遍及天下,却少有人承认他算个书法家。


乾隆临摹赵孟頫差不多五六十年,就是特么不像。


乾隆说,我太难了。


现代文学大师马宗霍先生评价乾隆书法,最为精到:高宗(即乾隆帝)袭父祖之余烈,天下晏安,因得栖情翰墨,纵意游览,每至一处,必作诗纪胜,御书刻石,其书圆润秀发,盖仿松雪,惟千字一律,略无变化,虽饶承平之象,终少雄武之风。”















当然,这是以古代书法家的高标准评价乾隆的书法。而且,乾隆作为一代帝王,其字早已超越书法本身,成为中国文化传统的一道靓丽风景。到今天,乾隆的字已经成为文物,有乾隆题字的地方,都已经成为名胜。

乾隆的字中规中矩,比当今书法大师们的“喷射”书法要好得多。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20-1-9 23:33 |只看该作者
未完待续。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20-1-9 23:33 |只看该作者
感谢各位跟帖,未及回复,海涵。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20-1-10 08:43 |只看该作者
乾隆在书法方面有很多有趣之处。

一是喜欢收藏名帖。

乾隆十一年,乾隆收藏了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伯远帖》,如获至宝,专门在寝宫养心殿内开辟了一间书房,命名为“三希堂”,收藏这三件稀世珍宝。后又陆续收藏了晋代以来的数百件名家书法作品。乾隆命大臣讲这些书法作品拣选精要,刻成石碑,再拓成碑帖,赐予宠臣。是为《三希堂法帖》。

这件事乾隆爷干的不错,使这些书法大家的作品得以面世,流传深广。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20-1-10 09:09 |只看该作者

第二就是乾隆喜欢在收藏的字画上写字。

就拿乾隆喜爱的《快雪时晴帖》来说吧,乾隆先后七十三次在帖子上题字题跋,地方不够怎么办?接啊。

重新装裱,留出空地。



该帖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已成一册,总长5.5米。《快雪时晴帖》只有三行28个字,仅占总长度的二十八分之一。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20-1-10 09:33 |只看该作者



《快雪时晴帖》,传为王羲之所作。乾隆喜欢此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赵孟頫鉴定此帖为王羲之真迹。

乾隆也是当做真迹收藏的。“三希堂”三件宝物,乾隆都当做真迹收藏的,不然也不至于把一个摹本供起来。

现在看,只有王珣的《伯远帖》是真迹。也是东晋书法家唯一传世的真迹。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20-1-10 09:49 |只看该作者
第三就是乾隆喜欢在名家书画上盖章。

乾隆有一千多枚印章,常用的有200方左右。

我们还拿《快雪时晴帖》说事,乾隆在上面盖了178个印章。

简直是盖章狂魔。


还有,据传诗仙李太白唯一书法真迹《上阳台》被乾隆的印章给盖滴啊。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20-1-10 16:45 |只看该作者
涨知识!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20-1-10 19:18 |只看该作者
  五、嘉庆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八十四岁的乾隆皇帝为了避让圣祖康熙大帝六十一年的在位记录,决定“禅位”,当众宣布了“秘密建储”诏书,立皇十五子颙琰为皇太子,定于次年归政,改年号“嘉庆”。
  
  嘉庆元年,颙琰登基为帝,乾隆为太上皇。而实际上,乾隆的“禅让”只是个虚名,嘉庆只是个摆设而已。朝中一切大小事务仍由乾隆一手办理,而且宫廷内部依然使用乾隆年号。这也符合乾隆一贯的性格,好大喜功,浮夸虚荣。
  
  直到嘉庆四年正月乾隆去世,嘉庆才真正开始亲政。此时,嘉庆皇帝已经39岁了。嘉庆二十五年农历七月,嘉庆皇帝从圆明园启程,前往承德避暑山庄,一周后到达承德,当天晚上,嘉庆皇帝就病死在承德。终年61岁。


      我在写《太平天国》帖子的时候,说起过这个话题。我去找找。


       康乾盛世之后,大清王朝开始走下坡路。

      中国近代史开始的 年代是1840年鸦片战争,但所有的历史书在叙述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时,第一句都是“嘉庆以来”。


     特别是乾隆朝后期,给后世留下巨大的隐患。


第一,乾隆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字狱最多的一朝。据统计,乾隆一朝,针对汉族知识分子的文字狱共发生一百三十余起,其中四十七起案件的案犯被满门抄斩。这种高压统治,引起各族人民的不满和反抗。

第二,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有个怪圈,就是每个朝代后期,经济愈发达,贫富差距愈大,土地兼并愈严重,乾隆时期也陷入这个怪圈。

第三,乾隆好大喜功,政府日益奢侈腐败,全国各地暴民四起。表面的繁荣下,潜伏着危机。



第四,闭关锁国。

  1644年清军入关,一个奴隶制野蛮民族——满族人入主中原时,英国已经在1640年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

  牛顿与康熙几乎是同龄人。



      华盛顿宣誓就职美国第一任总统时,乾隆正在下令删销《四库全书》之外所有书籍。

  此时,以大英帝国为首的欧洲各国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近现代工业和自由贸易高度发达,全球殖民地格局基本形成。

  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英王乔治三世派使者马噶尔尼携使团造访大清。

  我们知道,帝国主义的本质,一是垄断二是扩张。

  英国人来了,名义上是为乾隆祝寿。实际是来请求与中国通商的。在这之前200年,1600年,英皇伊丽莎白一世授予大不列颠东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在印度莫卧尔帝国贸易的特权。

  刚好赶上乾隆宣布“十全武功”的盛大典礼,满朝文武虽然并不知道“英吉利”在哪里,但仍然热情款待了远道而来的英国客人,乾隆送给英国国王大量的丝绸、茶叶、瓷器,人参等,据说装了好几船,作为“天朝大国”对“洋夷来朝”的赏赐。但拒绝了通商请求。“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就这样,大清国错过了一次与资本主义世界“接轨”的大好时机。在天朝大国闭关锁国政策和“盲目傲慢”的背后,还有乾隆对外来思想文化的猜疑和担心。
     
      五十年后,英帝国主义终于用大炮打开了大清的国门。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20-1-10 20:38 |只看该作者

         所以乾隆之后,需要一个像雍正那样铁腕人物来治国,以补乾隆晚期的昏聩,而作为乾隆的继位者,嘉庆很平庸,缺少智慧和胆略。小心翼翼看着祖上留下来的江山一天天烂下去,却束手无策一筹莫展,跟他的前任们,顺治康熙雍正乾隆没法比。

      其实乾隆在位六十多年,曾经多次挑选继承人。乾隆的嫡长子叫颙琏,也是深得爷爷的喜爱,所以乾隆登基之初,就写好了“秘密建储”诏书,选定颙琏继位,藏于正大光明匾额之后。

       不料颙琏十几岁的时候夭折了。乾隆痛惜不已,当中拆开秘密诏书,以太子规格厚葬了颙琏。

       后来又陆续选了几个,但选到谁,谁就死。这似乎成了一个魔咒。

       乾隆一共有十七个儿子,大部分都夭折了。到乾隆六十岁的时候,就只剩下六个,还有两个过继给同族了,剩下四个,一个比一个不着调,最后不得已,选了个比较平庸的嘉庆。

       也许,这就是气数吧。

       嘉庆书法

       嘉庆在书法上,没有沿袭康雍乾习董其昌赵孟頫,而是直接取法晋唐,尤其楷书,沉稳厚重,方正庄严,尽得唐人楷书之精髓。

       写书法的人都知道,临习前人书法,有“帖学”“碑学”之别。清初继位帝王都是“帖派”,临的都是书稿,比如乾隆“三希堂法帖”的那些帖子。

       嘉庆显然是“碑派”的。临的是碑刻拓片。

      嘉庆的字,比乾隆有风骨,但书法成就也不可能超越乾隆。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20-1-10 20:48 |只看该作者
跟读,涨涨知识。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20-1-10 20:56 |只看该作者
图文并茂,既可了解清史又有书法心得,妙极!
比《百家讲坛》还好看!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20-1-11 00:19 |只看该作者
  六,道光
  
  从上高中时候起,学历史学到鸦片战争就不爱学了,连着道光皇帝也不喜欢。那段历史太屈辱了。那时候我还小,是一种原始的,发自内心的抗拒。
  
  拒绝了解那段历史。
  
  所以,我的历史学科,学的最差的就是近代史。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嘉庆皇帝猝死在承德避暑山庄,智亲王皇二子爱新觉罗·旻宁(旻:mín  读若“民”)继位,改明年为道光元年。
  
  这就是道光皇帝。这一年,道光38岁。
  
  道光帝的继位登基有点蹊跷。
  
  《清宣宗实录》载: “响夕,上疾大渐,召御前大臣赛冲阿、索特那木多尔斋,军机大臣托津、戴均元、卢荫溥、文孚,总管内务府大臣禧恩、和世泰,公启铺匣宣示御书:嘉庆四年四月初十日卯初立皇太子宁。戌刻,上崩于避暑山庄行殿寝官。”
  
  看似有条不紊的权力交接,新老更替,这中间有个问题,看出来没?
  
  按照雍正设计的制度, “秘密建储”的诏书不是在“正大光明”匾额后面吗?
  
  因为,正大光明匾额后面,根本就没有密诏。
  
  嘉庆皇帝的确在嘉庆四年写过一份秘密建储的诏书,但一直就没放上去。嘉庆还在犹豫。嘉庆更喜欢皇四子端亲王绵忻。

      旻宁是嘉庆原配喜塔腊氏所生的嫡长子,而端亲王绵忻是现任皇后钮祜禄氏所生的。但绵忻年龄尚小。到嘉庆驾崩时才15岁。
  
  嘉庆想再考虑一下。嘉庆一直身体很好,自以为还没到安排后事的时候,真是天有不测风云,嘉庆帝突然就撒手了,一句话都没说。
  
  谁来继位?事出意外,随行的诸位王公大臣手足无措,这时候,嘉庆的皇后钮钴禄氏发话了。
  
  孝和皇后钮祜禄氏发布了一份懿旨:“大行皇帝龙驭上宾。今哀遘升遐,嗣位尤为重大。皇次子智亲王,仁孝聪睿,英武端醇,现随行在,自应上膺托付,抚驭黎元......”
  
  嘉庆的儿子中,皇长子是庶出,而且很小的时候就死了。旻宁是真正的嫡长子。
  
  因此,道光帝是清代第一个以嫡长子继承制继承帝位的皇帝。而关键时候推荐他当皇帝的,正是皇四子端亲王绵忻的亲生母亲,这个女人没有保举自己的儿子当皇帝,这让道光皇帝感激不尽。终其一生视如亲母,毕恭毕敬。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钮钴禄氏病逝,终年七十四岁。道光帝以六十八岁老皇帝的身份,就在太后病死的地方“席地寝苫”,恪守孝子礼节。一个多月后,道光帝也死了。

       道光一朝,完美地继承了他父亲嘉庆帝的平庸,并将它进行到底。       道光帝其实很勤勉,为了挽回乾隆晚期以来的衰败局面,道光也做出了很多努力,终于因为积重难返,文字狱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恶果越来越明显,而道光帝又资质平庸,没能力阻止衰败的加剧,与世界的差距越来越大。道光年间,鸦片战争爆发,从此大清王朝内忧外患,江河日下,直到亡国。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20-1-11 09:01 |只看该作者
受益匪浅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20-1-11 09:16 |只看该作者
道光书法,严正规矩,平和厚朴,倒是配得上一个平庸帝王的人设。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20-1-11 20:43 |只看该作者
道光的字比嘉庆的要好些,起码在结构上要稳实一些
皇帝那么多喜忧荒淫的事,练字到这个程度上已经很不错了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20-1-11 22:04 |只看该作者
七、咸丰
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道光帝病重,召宗府重臣宣示“秘密建储”诏书,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皇六子奕䜣为恭亲王。

随后,道光帝驾崩,奕詝继位,改明年为“咸丰元年”。这一年,咸丰帝十九岁。

咸丰继位,也是一波三折。

道光帝一开始没着急,等到了晚年开始考虑继承人的时候,有有些犯难。为什么?

此时诸皇子中,有可能继承大统的只有两个人,就是继位诏书提到的奕詝和奕䜣。

大清皇子排序不以在不在世为准,活着的算,死了的也算。

所以奕詝虽然是四子,但前面的都不在了。奕䜣跟奕詝是同父异母,但两人从小一起长大,这个过程中,道光帝总是在两个人之间比较,衡量,谁更适合继承帝位。

奕詝无论颜值还是智慧,都“万不及”奕䜣。奕詝小时候骑马摔断了腿,后来落下残疾,走路一瘸一拐的,又得过天花,脸上留下几粒麻子。

奕䜣则天资聪颖,诗文骑射,样样都甩奕詝好几条街。

奕詝能最终胜出,全仗着他有个非常高明的老师杜受田。

说两个故事,一看即知。

有一年春天,道光皇帝带着诸皇子打猎,要考校一下两个人的骑射技艺。不用说,奕䜣收获了不少猎物,奕詝则空手而回。

回来论功欣赏,道光问奕詝,你都打到了什么啊?

奕詝说:现在正是春天,是万物繁衍的季节,儿臣实在不忍。此话深深打动了道光帝,此子如此仁慈,实乃万民之福。

其实奕詝这些话,都是杜老师教他的。

还有一次,道光病了,召两个皇子入对。

入对就是皇上召臣子进宫,回答问题。一般就是关于经学和国政,“朕考考你们”。

奕䜣的老师告诉奕䜣:你的机会来了,你得好好表现。于是奕䜣见到皇阿玛,大谈治国方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而奕詝的老师知道,奕詝嘴笨,再长两个嘴也说不过奕䜣,于是面授机宜:一会见到你爸爸道光帝“自言老病”,问你治国方略,你一声别吭,跪下就哭,头不抬眼不挣地哭,最好哭昏过去。

感动得道光帝当夜就写下秘密建储诏书。

奕詝就这样成了咸丰帝,在恭亲王奕欣羡慕嫉妒恨的目光中,一瘸一拐地走向皇帝宝座。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20-1-11 22:06 |只看该作者
今天没有完成任务。

实在是撑不住了,打了个点滴好了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20-1-11 23:11 |只看该作者

奕詝,这俩是生僻字。奕字好歹还见过,神采奕奕,一般说的是毛主席。毛主席逝世后,我就再没见过这个词和这个字。

詝不念宁,念“住”,zhù。智慧的意思。我也只在咸丰帝的名字里见过。

历代帝王都喜欢用生僻字起名字,为什么?主要是为了避讳。

有的是起名的时候就起个生僻字的,也显得有文化,高大上。有的是登基后改的。比如乾隆的皇子们,起名时都叫“永X”,将来继位的,改用“颙”。所以嘉庆登基后改成“颙琰”。

最霸气的是雍正帝。康熙爷有二十四个儿子,每个儿子的名字里都有个“胤”字,胤禔、胤礽、胤禛,胤禵,等等。四阿哥胤禛继位登基,下令其他皇子不许用“胤”,都特么给我改成“允”。

皇帝的名字如果是常用字,要么他改,要么你改。汉光武帝刘秀夺回天下,天下秀才都改叫“茂才”,李世民登基称帝,三省六部的民部改了户部。

皇帝实在不愿意改的,天下人写到这个字的时候,都要缺一笔,表示尊重。乾隆四十二年,江西一个叫王锡侯的儒生用十七年你的时间编了一本书叫《字贯》,专门校勘《康熙字典》中的谬误缺失,因“凡例”中提到“玄烨、胤禛、弘历”时没有缺笔避讳,且擅改钦定《康熙字典》,被乾隆御批王锡侯连子孙八人斩立决。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20-1-11 23:1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0-1-11 22:04
七、咸丰
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道光帝病重,召宗府重臣宣示“秘密建储”诏书,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 ...

可叹。
庸者压制了强者。
若无咸丰上位也就无那拉氏的黑暗了。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20-1-12 06:51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0-1-11 23:11
奕詝,这俩是生僻字。奕字好歹还见过,神采奕奕,一般说的是毛主席。毛主席逝世后,我就再没见过这个词和 ...

  四哥此帖,有技术含量!难得是读来轻松有趣!六星现在这样有帖子少见了!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20-1-12 19:57 |只看该作者
咸丰能当上皇帝,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运气好。而当上皇帝之后,咸丰的运气实在是太差了。
在他登基之前一个月,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咸丰十年,又发生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西方列强开始组团入侵中国。

其实咸丰帝既不昏也不庸,其帝王资质在嘉庆道光之上。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局面,咸丰勤奋振作,锐意图治,整顿吏治,重用汉官,开源节流,为了筹措军费,把紫禁城里的金钟都砸了当钱花,尽最大努力攘外安内,均告失败。

实在是积重难返,无力回天。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仓皇出逃,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一月,咸丰病死在承德避暑山庄,终年30岁。

咸丰是大清最后一个真正拥有实际权力的皇帝,咸丰死后,皇权落入后宫手里。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