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的挑战与机遇
2016年11月,美国大选,特朗普以黑马的姿态逆袭,成为新一届的美国总统。2018年3月,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双方增加关税:从几百亿到1000亿、2000亿、2500亿......留学生开始减少,科技的交流开始减少。最近,大家还在讲“脱钩”,贸易脱钩、产业脱钩、技术脱钩......
中美贸易摩擦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未来将怎么演化,对我们每个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先不下判断,来看几张图表。
第一张,美国巨额贸易逆差里,中国贡献了将近一半。日本、欧洲等其他经济体加起来贡献了另一半。
第二张图,左边是1990年的美国,右边是2015年的美国。标记蓝色的部分,代表这些地区是以制造业为主。
这两张图的对照,非常清晰地告诉我们,在九十年代,美国大部分州还是以制造业就业(蓝色)为主。但是到了2015年,美国的大部分州都不再以制造业就业为主,转向了别的产业。它广阔的中部地区没有新增的就业,没有新建的工厂,到最后变成“铁锈州”。
第三张图,是全球的经济版图,这张图非常清楚展示了全球的经济势力版图。
美国经济实力仍然是世界第一,占全球经济比重的24%。中国占到了全球的16%,中美加起来占全球经济比重的40%。日本占全球的5.91%,排第三。德国4.54%,排第四。
重点是,中国有14亿人口,现在,中国的经济规模相当于美国的66%,近七成。但是,中国现在的人均GDP刚过1万美元,美国是6万美元,我们还只是它的六分之一。这种巨大的差距意味着:中国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未来五到十年,中国还可以实现增速5%到6%的增长,美国大约是2%。中国经济规模已经接近美国的七成了,但是我们还在以将近它3倍的速度在增长。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算术题,只要我们自己不犯错,再过十年左右,就是大致在2027年、2028年前后,中国就有望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自从100多年前,美国经济规模超过英国以后,就没有哪个国家再超过它,美国一直是世界的第一大经济体。二战以后,先后有两个经济体快赶上美国,对它带来威胁,一个是苏联,一个是日本。但是,苏联在它顶峰时期,只是美国经济规模的40%。日本在它鼎盛时期,刨掉汇率短期升值因素,大致相当于美国的50%至60%。今天的中国相当于美国的66%。
站在我们这一边来看,这叫战略机遇期。但如果站在美国的角度,再过十年,它就会降为第二大经济体了,美国会作何感想。
更重要的是,中国已经不再满足于中低端制造,中国的新经济、高科技产业也在蓬勃兴起。
大家都管新经济龙头企业叫“独角兽”,中国和美国的“独角兽”总数占世界的80%。也就是说,世界上最好的新经济企业不在美国就在中国。更何况,中国还有像华为一样的企业,杀入了“无人区”。
什么叫“无人区”?
我曾经请教过一位专家,中国和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差距有多大?他回答说,高科技领域主要分为硬件和软件。硬件方面,制造家电、汽车、手机的水平,中国是世界一流。但是,有一些基础材料,中国还是要用别人的,例如芯片、半导体、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软件方面,大数据、云计算,中国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很多系统软件、编程语言,我们还是用别人的。
打个比方,中国是在别人地基上盖大楼,但是有一批企业确实具备了打地基的能力,比如华为。
在这次中美贸易摩擦中,为什么华为首当其冲?因为它代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它具备了打地基的能力。
对比曾经的日美贸易战,大家会更加清晰。
80年代,日本的半导体产业非常强大。当时的贸易战,美国主要对日本高科技企业进行打击,其中一个核心领域就是半导体。90年代以后,整个日本的半导体产业衰落了。以至于进入到互联网时代后,日本落下了脚步,没有跟上全球化互联网的浪潮。当然,韩国成了受益者,三星这样的品牌就起来了。美国就更不用说了,它的主要竞争对手衰落了,本国的企业迅速领先。
当年日美贸易战时,美国的贸易代表叫莱特希泽,跟今天的贸易代表是同一个人。在中美贸易战时,70岁的莱特希泽今天被重新启用。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这四十年所创造的奇迹,是人类文明史上史无前例的奇迹。
1978年,中国城镇化率17.92%,当时我们的城镇化率还不如印度高。但是,今天中国城镇化率达到了60.6%,印度是30%左右。今天,中国人均GDP为一万多美元,印度只有三四千美元。
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发达国家人均GDP的门槛值是12600美元。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如果正常发展,按照5%到6%的增速,再过三五年,我们就会迈入发达国家的门槛。更何况,中国有30余个省市,像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这些省份的人均GDP其实早就超过了12600美元,早就进入发达国家的水平了。
大家可能会想,什么是发达国家?再过几年,你就感觉到,发达国家也不过是这样。我们的路,我们的高楼大厦,以及很多基础设施,发达国家也没法跟我们比。所以,这就是我们过去四十年在经济规模、科技创新、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市场化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但是,我们的差距在哪里呢?
第一,军事实力。
2017年,美国军费开支7000亿美元,中国只有2200亿。美国军费开支占世界的一半,这就是军事实力。
第二,金融实力。
先来看外汇储备。全球外汇储备当中,美元占63%,人民币占1.2%。打个比方,美国印1000亿美元,63%要让其他国家帮他分担。如果美元印多了,大家口袋里的钞票就贬值了。这就是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过去经常讲,“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你们的问题。”
另外,很多交易都是用美元结算系统。如果有一天,美国不让我们连接这个系统了,会不会导致中国企业的贸易瘫痪?会不会只能使用物物贸易或者用其他的货币结算?这些都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不便利。所以,美国在金融上有实力以及特权。
看了这些图表以后,我有三个判断。
第一个判断,中美贸易摩擦具有长期性和严峻性。不要指望毕其功于一役,现在只是刚刚开始。
当年日美贸易战打了15年,美苏争霸斗争了半个世纪。中美贸易战,从2018年到现在只有三年,这个事需要一点战略耐心。双方都要控制住分歧,不要擦枪走火,要有一点战略耐心。我们也不要指望通过签协议把事情都解决了,有的事情只能在发展当中解决。美国需要用时间来逐步地接受中国日益发展壮大的事实,即使你遏制也遏制不了,你得和它共治共存,得去适应。
十几年前,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有一些学者说,那是中国造了很多假数据,日本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现在,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是日本的3倍,再也没有人说我们造假。如今,日本的心态也调整得非常好,已经接受了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事实。那么,美国也需要时间。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家都需要克制住。
对于中国而言,我们也需要调整。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或者未来成为发达国家,我们也要承担起一个大国的全球责任。比如,遵守甚至优化全球的贸易、金融等规则体系,给全球塑造出人类向往的价值观。
第二个判断,贸易摩擦只是手段和工具,这是打着贸易保护主义旗号的遏制,背后是老大和老二的关系问题。
第三个判断,对于中美贸易摩擦,我们最好的应对是改革开放。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内圣外王”,我们要先把自己的事做好。中国还有科技、民生、教育、医疗等等领域,大量的事情要解决。我们要先把自己的事情解决好,另外一些事情自然而然就会化解。
展望未来,对于中国的短期发展,我们要对它的严峻性有充分估计。但是,对于长期,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
如果能够推动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的潜力巨大,未来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也不过是在最近一两百年的时间。但是,在第一的位置上,中国曾经站了几千年。也就是在清末、民国,那一两百年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低谷期。但是,在人类历史上,中国站在世界的巅峰长达一两千年。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现在,中国的人均GDP是一万美元,是美国的六分之一,发展潜力巨大。但是,中国的经济增速是美国的2到3倍,而且中国有全球最大的统一市场。中国有14亿人,这个市场足够大,而且增长得也非常快。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60.6%,发达经济体大部分超过80%,城镇化还有20个百分点空间。
当年日本为什么斗不过美国?很重要的原因是日本只有1.3亿人,美国是一个大市场。但是,今天的中国贸易摩擦中,对美国而言,中国是大市场。不管打不打贸易摩擦,特斯拉一定要选择在上海建工厂,这是生意,因为这里有全球最大的统一市场。
在中国做生意,客观来讲,没有任何理由抱怨。中国有14亿人,在任何一个领域领域,你成为龙头,在世界来看都是巨头。而且,中国有9亿劳动力,每年有800万的大学毕业生,提供了优质的人力资源。
中国的创新创业活力也非常活跃,在2019年GDP分行业增速中,传统行业的增速都在10%以下,但是新经济都以10%至20%的速度在增长,非常快。
另外,中国的城镇化率也跨过了60%。60%是一个槛,60%之前,人从农村流向城市,一二三四五六线城市人口都是增加的。但是,大家留意,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是一个大的转折,人从低能级的城市流向高能级的城市,形成都市圈城市群化。
未来,中国70%的城市人口是流出的,或者是基本停滞的。中国只有30%的城市人口才会净流入,因为它越来越都市圈城市群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