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间,我得到这一块宝石,之所以称之为宝石,是因为我极喜欢上面的图案:一只老猴坐在云端,那苍老的神态,似深思、似凝望、似悟道。
去梵净山的路上,我就向建平兄请教,为什么南怀谨老人把道家列入药店,而把儒家列为粮食店。建平说,释、道、儒、医四家,本出自一宗,这一回答,又令我学得了常识,不尽欢喜间,小车进入了梵净山腹地。
这里的环境,清新幽静已不须复述,溪流纵横,山高林密。放眼望去,满河的石头,每一块都都默默无言地横卧在那里,需要你去翻捡,去对话,去寻找属于你的那一份缘份。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尊老猴好象知道我今天要来,也好象知道我近期被释、道、儒整得迷迷糊糊,于是跳出来拦截住我,令我学着那沉思状,一起通透人生。
忘情于山水,得道之自然。人这一生,若健康地活着,本就是幸福的持有者。千万别斜着一双眼睛,自己去找不平衡来折损自己。一生中的每一个细节,若你灌注了真情,就会从中拧出快乐的滋味来。朋友的成功与欢乐,也是自己的成功和欢乐,他人的幸福与健康,权也视之为自己的幸福与健康。这个世界,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玄奥,非要耗尽心思去比较什么。
每一分种,不觉得浮躁,每一件事,不觉得繁琐,每一天,都自信地悠悠度过,你若是快乐者,那就是快乐者。不必顾影自怜,我是我,存在于天地之间,有情于天地之间,平静于天地之间,我笑着,用心地笑,坦荡荡地笑,若真诚地笑了,眼泪也会走远,坏情绪会走远。不急,不虚,于阴于阳里,平平凡凡中,自悟真味。
痴迷,并不是坏事,若对身心有益的话。读君的与石对话,泛想起内心的情结,也是欣喜心情。更何况,本就于石情有独钟,喜欢它的不言语,似于禅,只需参话头,了机锋,便是悟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