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远去的烟云 于 2010-12-27 08:22 编辑
【海选43号】女人味--------木门长子
简评:
木门长子用自嘲的口吻述说自己的生活,“每天我在单位楼上楼下地跑,接电话、赶材料,听领导的大呼小叫,夏天弄得一身的汗味,冬天忙得两脚发麻。。。。。。下班回家我要先查看女儿的午餐吃干净了没?然后瞪大美丽的眼睛催促她赶紧写作业、练琴,再在自己的唠叨她的不满中钻入厨房开始激昂的锅铲大战。等到一切收拾停当还要捡一点时间问候一声远处的父母安好天气冷了要注意保暖!再转过脸去盯一眼女儿的作业,看一眼桌上的饭菜等待那个应归还没归的爱人……”
有无奈,有不甘,“如果我是那闺阁中的清雅女人一定也是琴棋书画样样来得,也一定是温柔如水、轻言细语,也一定穿着丝滑的长袍款款而来,静如池水,动如涟漪!……好女人如酒,如清凉的池水,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而我如破坛的酒如溃池的水如秋日霜打的荷!女人味竟是梦中的呼唤,天堂的音乐!……
其实,绝大多数的女人是奔波于工作于家庭之间的,我倒是觉得工作中的干练自如,家庭生活的辛苦劳作都是既平凡、又本真的女人味。
这女人味在姐妹们出色的工作中,也在孩子餐桌上一粥一饭里。真水无香!
【海选44号】】用一生酿出来的味儿-----------小妖的仙指
简评:
如同写手的ID一般,“小妖的仙指”在键盘上下翻飞,用轻盈的、诗意的文字,在不长的篇幅里,巧妙地撷取了一个女人一生中几个阶段的数幅剪影,让我们看到了岁月印在女人额头的不只是皱纹,更是如酒的清淳、绵长、芳香。
这里有江南女子脸白如玉、顔若朝华,婀娜多姿的身材,娇羞的神色,淡淡的情思,吴侬软语地吟唱,如青梅,无一不展现出处子的芳香。
这里还有刚过门时的娇嗔,初为人母的喜悦,由丈夫骑单车驮着女人和孩子去郊游的画面更是温馨。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如海啊,大山会记得,花海中有清脆稚气的童声,更有小夫妻幸福的笑脸。少妇的她,那种馨香又如桃花一般,热烈而浓郁。
这里也有女人从江南来到西北的艰辛。“她不知疲惫地操持着家务,任劳任怨地照顾着丈夫,含辛茹苦地抚育着孩子“,完成了一个从少妇到持家女人的蜕变。难得的是当她审视自己的容顔苍白憔悴时,在乐此不疲地穿梭于美容院、大卖场的同时,她拿起了笔,学会了书法与油画。因为她知道,书画的陶冶,内在的修为才是一个女人青春永驻的决窍。这一章节以玫瑰自喻,可是因了玫瑰的静美……
这里更有坦然面对夕阳的沉静。笼发回头浅笑,慢慢拉平老伴的衣角,轻轻扣上老伴的风纪扣,缓缓走向夕阳深处。。。。。。此处的动静结合,让整篇文字有了节奏,有了韵律,我的耳边不由响起那首《最浪漫的事》的旋律。。。。。。执子之手,与子谐老,是理想,也是现实。棉花,普通而从容淡定。。。。。。
写手以花来形容女人一生的数个阶段,独具匠心。掩卷沉思,难掩如花的女人味,丝丝缕缕,馨香不绝。。。。。。
【海选45号】用一颗女儿心回忆老师-----箫肆儿
简评:
箫肆儿文字细腻而感性。通篇文字通过一个青涩女生对老师的单恋来慢慢述说着自己的心事。
在她的笔下,我们认识了一个年轻的语文老师。很年轻,很阳光,“白衬衫,衣摆拴在黑裤子里,小虎队那样的发型。明朗的声音,读起课文来,又是很认真的深情。”
“他很细心,有人感冒有人牙疼……他都会叮嘱同学记得吃药,或者去宿舍休息,叫旁边的学生好好照顾。他很正义勇敢,有同学在外面黑店受了欺负,他带着同学到黑店讨回公道,把同学被坑的钱要了回来。他很幽默,会给我们讲很多好听的故事。”
哪个少女不怀春?难得的是箫肆儿细腻的笔触,写出的“我”与老师间那青涩、纯洁的情感,满头青丝为君短,一篇短文抒纯情。
青涩、纯真的女人味,很轻幽。
【海选46号】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蹙峨眉
简评:
蹙峨眉的这篇文字是小说.在这次征文中是不多见的。应该肯定写手的功力,有一篇不长的文字,写出了楚仪,一个胖胖的普通女生对爱情的渴望与纠结,行文流畅而自然。
身体胖胖,其貌不扬的楚仪一直对自己没有自信。大学时暗恋上一个高年级高高大大帅气的打蓝球的男生,却不敢表白。偷偷地为那男孩写论文、交作业,洗衣服、涮鞋子,可那男孩却把感激转嫁到另一女孩身上。她也不说破,只因自己感觉配不上那男生……
工作以后的她虽有稳定的工作,有对爱情的渴望,却在屡次相亲中倍受打击。可是她慢慢地在成长,知道自己的优势,年轻肤白,“从对方的眼里,看到了欣喜,或是惊艳,也从自己的心里,读到了骄傲”,更重要的是她找回了自信。她暗恋的对象—那个大男孩回来之际,她将以什么心态去面对呢?
文章到这里戛然而止,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
我的解读是,写手想表达的是自信,方有女人味。不知对否?
【海选47号】】大山里的女人味----山里笨妞
简评:
山里笨妞的这篇文字,其实是为我们生活在乡村大山里的姐妹们鸣不平。当有人认为女人味只是“看看书,喝喝茶,听听戏,养养花,唱唱歌,跳跳舞,上上网,下下棋,买买鱼,做做虾,看看报纸,练练书法,学学瑜珈,练练茶艺,写写文章,学学插花……”时,从小生活在大山里,至今虽然走出大山,也深知其甘苦的她,不仅反问:那俺们山里女人的女人味在哪儿?
都说劳动最光荣。可我们这些坐在办公室里舞文弄墨的所谓文化人,在探讨女人味时,可曾忽略了这样一个群体:我们生活在乡村的姐妹们?她们日出而做,日落而息。“春播、夏锄、秋收、冬藏,一年四季她们忙活计,忙家务,养猪养鸡,伺候老小,没有一刻落得轻闲。”
在家中男人纷纷走出大山进城务工的现在,乡村中已经基本上看不到青壮劳力了。是她们用其瘦弱的肩膀撑起了一个家。
她们身上有泥土味,汗味、咸味、苦味和葱花味,却是最纯朴的女人味。
因为我们和我们的祖辈,都是从乡村,从大山里走向城市的。
【海选48号】调皮老婆倔强汉---------------郭萍
简评:(雷老三)
这篇文章我看了三遍,还是觉得爱不释手,余香绕口。
首先说这语言,流畅干练,精准快捷,没有一丝多余的铺叙描写和抒情,全是笔力虬劲的铁画银钩的白描;
第二、郭萍选取的事件典型连贯,表演者只有两人,她却能使出闪展腾挪的功夫,给你演出一幕小品:而且内容丰富,一会是哑剧,一会是话剧独白,一会是二人转,一会是相声,一会是双簧……
我把她选取的事件概括成几点:1、“卧床看憨夫”。一个“看”,就把一个赖在被窝里想坏事,看着憨夫在洗脸、刷牙地表演哑剧,布置简单的两个必做的家务事。把憨夫俏冤家的细节表现的流畅生动,让人觉得甜蜜温馨。2、“电话惊梦魂”。一个异性好友的电话,就把贪玩好动却懒于做家务的女人魂勾走了。 3、“知趣连环计”。知道自己疯玩了一天,忘记了憨厚的老公千叮咛万嘱咐的话,麻溜溜回家,却发现老公脚跟脚到家了。我们的俏冤家马上使用“攻心计”、“美人计”“死皮赖脸”计,“借坡下驴”计,说自己马上做,马上好。可在老公酸溜溜地说陪别人老公玩忘记给自己老公做饭后,立即“恼羞成怒”使用“将计就计”“指鹿为马”计,反咬一口说老公在外面吃了野花做的饭,最后看倔强的老公依然城池固若金汤,我们的俏冤家干脆来个“走为上计”,鞋底抹油——溜了。4、“清晨来赎罪”。半夜溜回,四点闹钟包饺子,并在五点把老公吵醒“赎罪”。我们的俏冤家连赎罪都采取刁蛮的手段,尽管我们的倔强丈夫最后也没夸她好。可是心里却早被她滋润的五糖六蜜,云里雾里了。
第三、人物性格把握到位。我们从作者的叙述和描写中,会立体地看到,深切地体会到,在家里两个可爱的人儿生活的幸福和甜蜜。就连争吵都带着生趣。“我”活泼俏丽,喜怒形于色,知错必改,虽刁蛮却温柔,风情万种。憨丈夫表面倔强脾气,其实是爱妻爱家爱事业,宽厚平和的细心男人。他板着面孔配合着“我”尽情展示百变面孔,其实心里明镜地知道,老婆也疼自己想自己,在乎自己。只是不能那么轻易让老婆诡计得逞,这才每每演出情节跌宕的夫妻情景室内剧……
掩卷遐思,如果我们的夫妻,多学习学习我们作者的侠骨柔肠,多学习学习他们的夫妻相处艺术,那就会有更多的幸福家庭,少了好多痴男怨女!
【海选49号】“野”味无敌---------鲁小鱼
简评:
通过鲁小鱼的文章,我们认识了一位从农村走出来的坚强、泼辣、有主见,巾帼不让须眉的“野丫头”-妮可儿。
她从小如男孩般淘气,“穿山下河,上墙爬屋,用弹弓打鸟、跟男孩子杠皮锤,和半大小子打架,捉弄斯文的老师……”让大人伤透脑筋。
在家里做农活时,她推着数百斤的粪车往岭顶地里送粪。一上午送十趟,汗湿罗锦裳。
邻人欺负家里,父亲受辱要喝农药时,”她夺过瓶子给摔了个满地,边摔边数落他,看你那点儿出息,多大点的事,逞强强一时,家强强一世!让你的三个女儿都考上大学,比你在这里寻死觅活更有意义”。一个夺,一个数落,妮可儿的泼辣和见识就跃然纸上。
对待婚姻也是如此。她夸张地用外在的“粗鲁”巧妙地使富二代知难而退;在自己有病,丈夫出轨的情况下,她不哭不闹,拖着病体,顶住困难,硬是开了一个企业和丈夫竟争,做得竟比丈夫出色。自尊、自强的她最终让丈夫回归家庭,从而挽救了自己的婚姻。
在妮可儿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现代的有知识有主见敢作敢为的新女性形象。正如写手所言,“性感、火热、泼辣、野性同样也是女人味。E时代,生活节奏快,竞争空前激烈,所以也就历练出了一批如妮可儿般的“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斗得过小三、打得过流氓”的强悍女”,她们,如带刺的玫瑰,在贫脊的土地上兀自开放,散发着特有的芬芳!
【海选50号】那个本应该安分的年代-----不太香
简评:
不太香的这篇文字,语言朴实无华,娓娓道来,不疾不徐地展开故事,却很有味道,谋篇布局也很巧妙。通过“母亲”的回忆,我们认识了一个倔强又不失善良的女性形象。
母亲18岁时,娘家仅仅以700元的聘金,就让她成为了一个陌生男人的老婆。婚后的生活没有感情可言。丈夫的打骂,异乡举目无亲的境遇,却不曾让她低下头来逆来顺受地过日子。
她毕竟只是一个18岁的少女,是个有着血肉之向躯的人。她喜欢看电影,这是那个年代仅有的文化生活了。在经常去大队看电影时,她认识了一个本村的男青年。虽然只是那男青年对她有好感。可也挡不住流言诽语。丈夫的猜忌、打骂愈发变本加厉。她毅然和丈夫离婚,尔后一个人去了上海,“吃了很多苦头。后来终于找到了一个手工活,这才安定下来。”
她没有再婚。却收养了“我”,一个单身又没有文化的女人,一个被遗弃的孩子,两个人相依为命。。。。。。
说谋篇布局,此文妙在把“母亲“与”“我”的收养关系放在最后才揭示出来,“母亲”的善良可亲就愈发醒目了,同时“我”的感恩又反衬这些年母女度日的艰难,亦有点睛的功用。
其实,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变化,真、善、美却会永恒,因为这是我们心中不变的女人味。因为我们是大写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