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建议初学者,最好从绝句,小令入手,比较好理解,掌握基本的字词押韵技巧。但是,千万不要小瞧这些。等你们琢磨透了,便会发现愈是短的对创作者的要求越高。能理解不?就拿现代诗来说,但凡会写字分行,都可以迅速上手。可问题是,真正能写好的有几个?绝句和小令一样,必须在这么小的篇幅里营造出大的意境,有些美妙的简简单单20字就达到千字作文的效果,这是什么?诗词的凝练,含蓄之美。这里我就拿自己的五绝示范,
《偶得》
得闲抒画意,
秉笔绘丘峦。
山有经年志,
云无顷刻安。
是以,框架是约束也不是,是以,大家都可以细心揣摩,所谓戏法会变,人人巧妙不同。多看多练,对自己的要求也会逐步抬高,这也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同样,有人喜欢中长调,看到沁园春,雨霖铃就按捺不住,提笔刷刷。写没错,但基础不牢,精品难就。从技巧来看,后者因为字的扩容,其实难度是降低的,因为九曲绵环,对单字单句的要求相应就低了,不必迷信。
有人要说,这么多词牌,我怎么选?这是个好问题。莫说你们我看了都头大,居然这么多。所以,很多时候不是词牌挑我们,而是我们挑词牌。这就有一个先入为主的优势。我们熟悉的如《长相思》,《如梦令》,《江城子》,《蝶恋花》这些就会先取来用。当然,因为前人之作,大抵我们知道一些词牌适用的氛围,如苏轼的《江城子》表现的是一种哀凄之意,《蝶恋花》则是轻快愉悦之感,《如梦令》小情小调等等,大抵都有个选材分类。当然,这也不绝对,如《清平乐》,辛弃疾写就的明朗,开阔。李煜的就哀诉连环。这种困惑,相当多的在于词牌歌唱的断层。那么多词牌,古人怎么写?肯定是结合唱腔而作。就好比我们现在的流行歌曲,激情的,柔缓的,根据词曲谱词应该是不难的。问题就在于这。但而今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宋词里的音韵之美,大抵是通过朗诵,抑扬顿挫的朗诵。举个例子,宋之后是元曲,取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你们怎么唱?无非是音调的拉高拉低延长回环发颤。这点看与而今的京剧唱腔有一点类似。一个字咿咿呀呀拖半天。想来古时艺伎们打着快板,红唇轻启差不多的意思。扯远了,感觉还是朗诵比较靠谱,根据节奏快慢,不是一味的如京剧版炫技。这里建议读读曹操的几篇诗作,大气恢宏。这是谁的选词牌。框架不是重点,内容才是王道,需要你有独辟蹊径的眼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