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为交流论金等茶友准备的《老子》五读:疑义相与析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交流论金等茶友准备的《老子》五读:疑义相与析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23-11-25 14:41 |只看该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发表于 2023-11-24 14:59
再回,你是对的。
始于疏通词章,继之把握框架,最后才主旨大义。
谢谢交流。

道,是说给懂道的人。而懂道之人,甚至不需要说。类似:佛拈花,迦叶微笑。设若俗世之人,你便是费尽唇舌,他也未必知道,悟道,那又何须费尽唇舌呢?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23-11-25 17:17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3-11-25 14:41
道,是说给懂道的人。而懂道之人,甚至不需要说。类似:佛拈花,迦叶微笑。设若俗世之人,你便是费尽唇舌 ...

豆豆“得道”高人。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23-11-25 17:35 |只看该作者
谢谢柳警。是记得李文亮是武汉大学。同济是记错是马马虎虎推的。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23-11-26 09:5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春水秋霜伊人 于 2023-11-26 09:58 编辑
金豆豆 发表于 2023-11-25 11:40
来了。我先看看啊!论金也是个爱读书的,你俩若能深入细致交流,应该比跟我交流更有裨益。。。



四 老子“道法自然”:道法何来,由来有自,然而已然

中心词其三,道和法。

先说说古人治经的几个方法,也是今人还用的——

“注疏”,即文字梳理,阐发意义,扫除文字障碍,其实还包括句读(断句),古简古卷没有标点。订讹,修正什么的。做注疏可以有益自己,又帮助别人。
还有“传释”,用人物用事略用更通俗事实用通俗说辞,注脚经义。例子,有《左传》注释《春秋》。旁通,讲经的和尚讲座的大师,现场常用“现身说法”。
至于“心得”,即自己思考所得,真是、就是——心神做天马行空,从经典里抓获什么掠取什么,告知你什么。当然这样子多少是经典多少是自己,天知人知自己知道。比如《论语心得》。
其实治经原经,治古从古,发圣不惮羞愧于圣。发挥过了当然也不好。但真有所得,新得,我真有所得,是“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有了我得了。我自己赞成要路子,要有路子,正路子、野路子无妨。还是说自到、自得重要。

今次说说“道法自然”。就是天道人法由来有自,然而已然。(道法这里并列也是互文,天之道法,人之道法。)
这里说的“道法”:不是老庄发现的,孔孟阐明的,申韩制订的;他是一种自然存在,先验存在,先于语言的存在。
他自在,他已然。他之自在之已然,跟人、跟人发现,跟人言说,跟人说对说错——有关系吗?肯定没有关系。
人之于地,地之于天,天地日月之于宇宙,他的关系、规律、本质、关键,跟你看到不,理解不,言说表达不……没有关系。没有人,没有人的语言,没有人用语言说道讲法,天道天法就不存在了吗?

但我这里还是倾向于收窄:把“道”归属于天,把“法”领属于人。“道法”即天道人法。
“道法”即是天道人法,没有说不能互文讲。则天道更多道自在,人法许多人为了。
而人类的文化、文明都是人创造出来的——人为、人创造、人制订是少不了的。怎么看?
只是老子是反对繁科缛律的。后来“法律”一块,是被强化了,发展了。而多少合理性必要性,可以说老子是怀疑的,甚至是先知是预见后来走极端的,也就是不赞成的。
老子还非常赞成“人法”向“天道”看齐。尊重先人传统,植根现实,有生长生新,更多自然而然。这样的想法这样子认识,会是反动、腐朽的吗。
孔老圣人。老子跟后来的孔子一样懂得人,懂得道法,懂得人类的长治久安,即人如何立法,如何循道法,而长治久安。
试想如果道法总在改变、改造、折腾、更新,甚至越来越繁缛……不确定,还总折腾在路上,不是个没完没了吗?(天和人都不会这样。)

这就是我说的《老子》第三组词,道和法。(前面是道和名,道和器。)
至于“道”可以有动词用法 ,“法”可以有动词用法,“道法”有完全抽象用法和具形具象意象用法,玄远更玄更远用法,形而上形而上上用法,就不用说了。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23-11-26 12:41 |只看该作者
其实三维是一个空间体系。而且是地球“重力环境”的,而且没有讨论这个空间的空间弯曲,引力和多钟力的作用。
四维已经不是一个空间了。他 只能在原来的三维空间,加进时间一维做四维,来理解了。那么他是另外一种空间,和前一个空间不同(时空空间)。而且假定我们的宇宙是爆炸的产物是还在膨胀,那么空间弯曲、虫洞,异度空间都是可以考量的。
至于第五维是不是在精神、臆念方面展开。我基本是否定的。人,人类是上帝还差不多。只是根本不是。
第六,第七维怎么回事,还是放一放吧。
——还不是实验和观察不能完成。人的智力、想象都不够用。
@论金 @战斗鸡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23-11-26 12:5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发表于 2023-11-26 12:41
其实三维是一个空间体系。而且是地球“重力环境”的,而且没有讨论这个空间的空间弯曲,引力和多钟力的作用 ...

人的精神是不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很难讲。因为它也可以做功。参考意念对身体状态的影响。
比如,在禅定状态,人受伤是不知道痛的,这可以检验,并非猜测。心流状态的人不知饿不知痛,不知时间与环境。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23-11-26 13:01 |只看该作者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11-26 12:55
人的精神是不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很难讲。因为它也可以做功。参考意念对身体状态的影响。
比如,在禅定状 ...

谢谢你的交流。在特定的场里,比如赛马,赛球,比如这次以哈冲突,多数人、强人意志还是影响“场”发展变化。但这依然不能证明这里有5维空间。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23-11-26 13:0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浅浅珍珠蓝 于 2023-11-26 13:09 编辑
春水秋霜伊人 发表于 2023-11-26 13:01
谢谢你的交流。在特定的场里,比如赛马,赛球,比如这次以哈冲突,多数人、强人意志还是影响“场”发展变 ...


第五维是否存在,是物理学家的事。
禅定或心流的存在,只是说明人在活着时,有走出四维的状态。此时换了一套认知方式,人的身体五感也处于特殊状态。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23-11-26 18:51 |只看该作者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11-26 13:06
第五维是否存在,是物理学家的事。
禅定或心流的存在,只是说明人在活着时,有走出四维的状态。此时换 ...

如果人的认知有个范围,即精神空间,这样讲一点点道理。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23-11-26 22:17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3-11-23 16:32
你想多了。我不是说你干架。是说,讨论这类话题,不如做学问有意思。而且这类话题,容易引发干架事件,你 ...

如果人的精神,人的“意识流”,可以给宇宙另开一维空间。地球都会感到骄傲,感到不可思议。“人”是地球人呢。
再说在“人”的精神和意识里展开一个空间维度,可能吗?“人”的生命还有几十年,有的原生细胞生命很短,那里怎么展开?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23-11-30 03:3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春水秋霜伊人 于 2023-11-30 03:50 编辑

《老子》五读之五:叫“通德经”是错读
文字/春江水


1)
这里我要说《老子》叫“道经”是言归正义。叫道德经有参差错讹不好。叫“德经”绝对不行。
反本原流,植现怀远。说物尽性能,人得道行,也不尽是物的用,不尽是人的事。其完成也是天工,人物,道德(道得)。

2)
得德是同源词。
功不成于工,德不见于得,那是笑话。
就说德吧,隐匿的脏物叫德吗,收谷食谷养羊杀羊叫德吗,市井回来你“有”(说文手提一块肉)我也“有”叫德吗?大功广树堂皇叫德。
理学家讲错曹娥投江没命了叫德吗?郭臣孝父埋儿了叫德吗?童话王子眼珠子都送人了叫德吗?秦始皇书焚了儒坑了天下丢了叫德?
那不是成是败。那不是得是失。何德之有。

3)
怎么理解“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可以加强对“德是得”旳正确理解。
天地相对,天行地势相对,是大阳大阴。
“天行”取形而上,精神勃发健康上扬。“地势”取形而下,开阔广远(大地还不开阔广远吗?)物产丰饶。物得功德其成其大成也。
斯是正解。也是佐证。
申,伸,坤,抻是同源词。辨析,申是古字,伸是今字。辨析,坤曰地,抻曰人。

4)
进而理解好0和1,理解好有和无,理解好器和道,理解好道法自然,天地人和。
0和1是转换的,和现代数码技术是相通的。不只见太极图。太极无极。
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器物学问是关于形而下的。道行物理人心人性是形而上的。
道法自然,是天地自然,道行自然,物理人性尽都自然。天地生生之德,钟灵毓秀,才有人的智与能,功与德,文明与生生不息。以是人设都是天设,大道都是天行,人功都是天德。

5)
所以王道是人道亦是天道。
与道成德的事,不尽在人,不尽在我。也不是孟子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不与不成,你怎么苦其心志,头破血流,献祭牺牲,都没有用。
万生万物的秩序,全景,演绎,历史,道行,会是生物人物,会是人类文明自己的吗?笑话。
就是我对你说了,也是言不尽意。你还是恍兮惚兮昏昏噩噩混混沌沌的。其为道。

6)
读古读本,读经正义,应该是 读书常识。
《老子》叫“道德经”,而所谓“德”也甚至更多是所谓儒家的伪善德,释家的轮回空,应该是受儒学、佛学的影响。现在有秦汉的古本 在 ,应该是好反本归元的。
只是源流、传播影响,明清和新文化都做了自己要的解读,加载、混杂、植木马是一定有的。梳理、澄清、杀毒也就是必须的。

谢谢大家。@论金 @金豆豆 @周一楠 @刘庄主 @过路的鱼 @绝对不主流 @战斗鸡 @投入……
终于作个结。还是自己笨拙浅薄和懒散,才拖到今日。谢谢大家。也真 的还是谢谢段子和关天茶舍、黄金时代诸版主。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23-11-30 03:41 |只看该作者
“老子五读”附录——

得德是同源词(字)说点什么
文字/春江水

王力是上一辈学人,有建树的学人,是不用说的。我喜欢他的汉字“同源派生”说。理解这一点,可读王力《古代汉语》,王力《同源词典》。

比如他讲张和掌,卷和拳,字音是表意的,他们都是同源词。还对比解释道“张手为掌,卷手为拳”(现在普通话语音另一回事)。这里两点:(1)形声字的声旁是表意的;(2)汉字大量的同音字,实际上是“同源派生”,丰富语汇且方便理解。

所以我说“得”“德”是同源词。
追究探原古文——
“得”的古字就是去掉双人旁的右半部分。就是手持、手抓——一个水贝什么。“得”是后取的今体字。至于双人旁是“行(四通八达的路)”的意思。
“德”则复杂些,是“行”中间一个“目”(平放),一个向上或者正立的符号。应该是“大路街衢你得了什么大家看了得”。“眼目向上”也可以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意思。后来又加了“心”,再后来“心”又加了一横,成为现在看到的样子“德”。这已经是五书到行楷了。

放大了说“德得”是同源字,他和“摄,获,折”都是准同源词。都是入声字,仄声字,古音应该是同韵的。
文字派生流变不是孤立的,肯定和文化取向有关。尤其儒家讲“五德”仁义礼智信,德字义上行褒取,把私心小心用一横压到一点,或说要端平,是太正确了。甚至把《老子》是天人“道”经,加个“德”字。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23-11-30 21:49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3-11-25 14:41
道,是说给懂道的人。而懂道之人,甚至不需要说。类似:佛拈花,迦叶微笑。设若俗世之人,你便是费尽唇舌 ...

第五读之出点新意,我是捉的“德”字。
后儒,尤其理学,更有新文化诸君,是真的败坏和亵渎了《老子》。
——真要表达这个意思,却是很艰难。
直露了是现实禁区;浅显了又做成鬼谷子;花哨了跟余秋雨就没有区别。
是以很难。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