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芳源 于 2023-12-26 19:28 编辑
21,《炮兵司令》8.5分
写作基本功:4分
人物刻画:2.5分
创作新意:2分
本篇小说的整体构思非常巧妙,或者说隐喻既直白又深刻,小说讲了一个不能公开讲但又不吐不快的事。读第一遍的时候是昨晚临睡前的迷蒙状态,砖家把炮兵司令理解成了炮兵司令,盖砖家儿时也最喜鞭炮也。待到今早读第二遍也就是一边看数据报表一边读的时候发现好像有点问题。刚刚一边吃晚饭,一边细细读来发现了更大问题,炮兵司令还真是个炮兵司令,一如老僧回首山依旧是山那么清晰那么震撼。
语言没得说,成熟且稳重,人物刻画点到即止但活脱脱就出来了。创作新意给到2分,完全是因为这绵里藏针的活计真个是普通人干不来或者说功夫不到家时生怕读者不明白偏要露出个针尖尖。我突然有这个想法是因为本篇整体构思与卡佛的短篇《纸袋》几乎一样,全篇没一个字写那件事却字字都在写那件事,再比如爱尔兰作家威廉-特雷弗的名篇《雨后》,都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在这方面有向大作家看齐的可能性。
人物刻画没给满分不是怕作者太傲骄,本篇的不足与第10号作品几乎一样。“我”的光环过大,炮兵司令的形象多少受了些影响。
创作新意上还没达到砖家的极致追求。只能说很遗憾不给能满分。
22,《王八蛋,或者什么蛋》5分
写作基本功:3分
人物刻画:1分
创作新意:1分
最开始第一次读的时候,我读得非常快,砖家我确有一目十行的本事,网文嘛。后来想想,既然要评就得认真读。坦白说,第一次读完想给7分。确实是7分。可是这第二次细读发现一些问题。
王小波说过一句话:“思想,语言,文字是一体的,如果读起来乱糟糟,思想也不会好。”
这话不绝对却普通适用,对普通作者来说基本上不会错,至少不会错得太离谱。
本篇语言上很有味道,但是句子结构比较乱,或者说为了追求某种效果,显得不通畅。小说就是用来读的,马克吐温说过,“句子要像火炬一样明亮”。你看这意思多么清晰。所以小说创作者还得要多多锤炼句子。这是基本功刚刚合格的原因(3分就算合格)
人物刻画多少还是差一点意思。为什么?只有对话。只有对话本身是没问题的,我们看海明威的短小说里面大量的对话,不细看就会漏掉关键信息。但本篇的对话很多是无关紧要的,有时是为了显摆一些功夫,此乃小说家大忌也。
创作新意上,我觉得还是要给一分。整体结构是完整的,只是在层导推进的路上故意设了一些障碍,这个选择非常冒险,显然结果是失败的。要知道,现在的读者没有那么多耐心和精力迎合作者的心思更别说小心思。
整体是不错的,如果有时间有精力多加修改,是一篇不错的小说。
最后要说的是姐夫这个人设要重新考虑下。一个人喜欢无缘无故地捐款,总还是要有点理由的。真的没理由,那读者就不干了。
23,《过年好》5分
写作基本功:3分
人物刻画:2分
创作新意:0分
想来想去给5分吧。写作基本功还是差点火候。砖家觉得,本次参赛的作品大部分都是这个问题——基本功不行。一个作家要想写好小说,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对字词句和标点的基本掌握。我们看很多作品病句满天飞,结构混乱甚至叠床架屋,有时候就像马克吐温说的“像水蛇一样看不清楚”。字词的选择,很多选手还停留在非常非常早期的创作理论课上,就是总想一语惊人,总想用一个字一个词就把读者惊到。非常遗憾,砖家很讨厌这种事,因为这本质上说明不懂小说创作的基本原理。
塑造福婆本来有非常多的选择,开头的福婆就是不错的,中间的福婆也是可圈可点的,后面为了强说愁,福婆就得死了?这说不过去呀。再有就是对话,后面福婆偷听到的对话太过离奇,虽然可能是为结局做准备,但这种选择是过于急躁的。
还有,创作小说时最怕前后表述不一,前面长子是春生,后面就成了老儿子春生?湖北的方言里面长子和老儿子是一回事?我不太明白。至少在小说里,这是个不该出现的失误。
总的来说,我觉得还是太急于求成,造成很多不必要的失误,这很可惜。
24,《旧爱》5分
写作基本功:3分
人物刻画:1分
创作新意:1分
写作基本功是有的。人物就弱了许多。创新也有点意思就是全篇以对话推进,这是非常非常非常危险的一步棋,显然最后老将被杀。砖家觉得很遗憾。
就是说功夫是有的,可惜大刀没耍好伤了自家性命。我大约能猜到是谁写的,只是不敢确定,盖此作者谋篇布局之功远不止此也。
小说讲了一个几乎不可能的人物关系和故事结局,而且用了一个非常冒险的推进方式,总体上可以接受,细节令人遗憾。砖家只能给5分。
我想要补充说明的是,在对话上,作者本应有所保留,不能太满。因为正常人不会这样对话,而且小说的对话更不是剧本,这里一定要有所隐藏(汪曾祺甚至说只讲三分留七分)尤其一些只可意会不能直言的地方,这才能体现小说语言的味道。
25,《年关将至》8
写作基本功:4分
人物刻画:2.5分
创作新意:1.5分
基本功没问题,可能急于求成,略有瑕疵也就忽略不计了。人物刻画丢一点分,很简单,砖家觉得,我们还是要想办法跳出前人的窠臼,尤其那些成熟的被众人无数次拿来当梯子的模式,包括语言,人物形象描写等等,因为越是容易的事情,结果可能越不太如意。当然这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有难度。但对本篇作者来说,我觉得这只是时间问题。创新上扣了一半分值,一个原因是整体气氛营造略显吃力,二是中途叙述有个硬伤,这叫千里马失蹄。所以我说急于求成是不行的。小说创作都是慢功出细活,自古以来没变过。闫连科说短篇小说不过夜,普通作者不能跟他比因为他是闫连科,他敢写《为人民服务》,试问现在谁敢?
总的来说本篇在全部参赛作品上是比较上乘的作品,可以给高分。我们看很多作品中的突出问题,要看他是怎么产生的。有些问题是主观上就没有意识到,这是水平问题。有些是态度问题比如连续的错别字、标点不准、句子横七竖八等,有些一看就是笔误或失误,如果真的参与大赛就不会出现,盖大赛作品都要三遍五遍地检查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