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明白一一 于 2025-8-22 14:01 编辑
大明白一一 发表于 2025-8-22 11:50
4
一个粗糙的开始就是最好的开始。
一个粗糙的开始就是最好的开始。
想写茶又无从下手,不如先随意写起来再说。
有个茶老板曾跟我闲聊的时候说:现在做茶喝茶的门坎真是太低了,什么人都能来做茶。说这话的时候是十八年前,当时我觉悟已经很高了,对茶的了解越深入,越觉得文化这东西对茶的误导太深了。所以对门坎的高低很不以为然。反而觉得是喝茶的门坎太高了。
后来此先生想给他的品牌出一部系列期刊,也就是想出一本带宣传性质的书,找到我,让我帮他的新书写序。当时我还真是年轻,又自恃茶届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对茶的了解可谓知之甚深,又加之对方毕竟是茶届前辈,虽然有些观点不太认同,但毕竟存在个体差异,不可能所有人的观点都一致,所以就应了下来。当时正是我的写作高峰期,脑洞大开,个把小时就写完了几千字的序,发给他后他却一直不再吱声儿可能是觉得我写的太快,疑似不认真吧,心下略显不快。这是我从日后他的态度中观察到的。我也不以为意,想着他要看不上不用也无所谓,毕竟对我来说是举手之劳,哪用得了太多的时间。而他的预期是一周之内写完就行,还怕我憋不出一篇短文来。现在说这些的确有些卖弄,但在当时写那种小文真是手到擒来的事情,时也境也,一蹴而就。原本以为他不会用,也听闻他也让别人帮他写了。这件事过后莫名其妙的我们之间的关系渐渐疏远了,及至后来不再联系。很久后,一个朋友在他家买茶,得了他已经印刷好的书,我好奇拿过来翻看,竟然发现他用了我写的序,并且一字未改。这件事到现在我都没给现实中的任何朋友说起,毕竟圈子太小,免生事端。可我不解的是,既然用了我的文,又刻意疏远我,并且书籍印好竟然不告诉我一声,好歹大方些送我一本做个纪念。关键是,那些时我们也还常有联系,我也没得罪过他,不知他因何事后竟只字未提。至今,我也不曾问过他,只装作不知。慢慢年数多了,便渐渐不联系了。
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有些事处着处着就淡了,亘古不变吧,这让我想起最早读大秦帝国的时候给我的强烈的感觉就是合纵连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世上纷纷扰扰,有什么事是能从一而终的呢?
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扯的太远,这些都是题外话。
其实我最想说的是关于喝茶的门坎和所谓的茶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