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乱华恒温-----建功立业之一
说起恒温,他不仅是一名将军,而且还是难得的美男子,大概晋朝的血统原因,那些名士风流乃至将军,都是帅的一塌糊涂。但他作为权势熏天的一代权臣,他没有做到前辈曹操和司马懿的位置。当他病重卧床不起的时候,在首都建康,很多看风使舵的大臣给皇帝写血书:恒温有功于国家和人民,应该加九赐之礼。看到这些,谢安这个聪明人,略略思索片刻,写信告诉恒温,朝廷看你劳苦功高答应你了,已经在写任命书了。然后谢安派了一个著名的老官僚,就是那种善于踢足球一推二挡三不管的老油条,生生的把恒温磨死了,可怜恒温是死于不作为的官僚手下的史上第一个大臣。
《晋书》:桓温,字元子,宣城太守彝之子也。生未期而太原温峤见之,曰:“此儿有奇骨,可试使啼。”及闻其声,曰:“真英物也!”以峤所赏,故遂名之曰温。桓温是宣城太守彝的儿子。他刚生下来的时候,他爹的朋友温峤就认为他有奇骨,让他哭听他的声音如何,他爹就拧了恒温屁股一下,结果恒温啼哭声很好听,温峤说这小子将来肯定是英雄人物,便取自己的姓氏“温”给他起名叫“桓温”。
非凡之人必有非凡之事,恒温的老爹桓彝被叛军将领韩晃杀害,泾县县令江播也曾参与。桓温这小伙子那年才十五岁,拿着长戟哭的眼睛出血,对天发誓:不报父仇誓不为人。忍耐了三年,恒温天天找个木头人连刺在砍,后来江播去世。他的三个儿子江彪等兄弟三人守丧,担心恒温来复仇准备好了兵器防备他。桓温穿一身白衣假装吊唁,给了门客2两银子进入,江彪迎上来结果恒温一刀宰了,并把那两个跑得飞快的江彪两个弟弟也送往了另一个世界。当时的东晋上下都知道这件事情,都说这小子将来一定有大本事。
《晋书》:温豪爽有风概,姿貌甚伟,面有七星。少与沛国刘惔善,惔尝称之曰:“温眼如紫石棱,须作猥毛磔,孙仲谋、晋宣王之流亚也。”选尚南康长公主,拜驸马都尉,袭爵万宁男,除琅邪太守,累迁徐州刺史。
恒温豪爽而且长的高大威风,脸上据说有七颗星星,其实应该是七个痣。小伙子长的高大英武,而且行事果断,手腕够狠,皇帝一看,人才啊,当我姑爷吧。把南康长公主嫁给他,封官驸马都尉,男爵称号,开始任命琅邪太守,后来看他很能干,又升迁徐州市长。
单单靠当驸马想成就一番功业肯定是不行的,搞不好还得和驸马欧阳伦一样被老丈人朱元璋砍了脑袋。十年磨一剑,恒温练兵谋划北伐西攻,他和荆州刺史庾翼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两人都准备北伐匡复中原,驱逐蛮夷。结果出师未捷身先死,镇守荆州的庾翼将军中途病死了。朝廷对于这个重要的战略要地,各方角逐了很久,最后还是有能力者得之,朝廷任命书下来:升任安西将军、荆州刺史,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并领护南蛮校尉。长江中上游一带,事实上已经是恒温说了算了。
官职有了,实权有了,是时候拿出点成绩来了。恒温坐在椅子上,对着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整整看了三天,期间吃喝的都有人送入大帐,闲杂人等一概不能入内。恒温注意到,北方的蛮夷势力太强大了,虽然北方的上层统治阶层开始出现混乱杀戮现象,但他们下面的部队还是保持一定的强悍战力,贸然北伐可能会让要崩盘的蛮夷反而团结起来抗击东晋军队,这个赔本买卖不能做;恒温拿着放大镜转向西部,恒温的情报局一月三个急报,汇报了处于四川的成汉官僚集团贪污腐化,官员们都弄了东晋护照,个别的还有后赵前秦的护照,孩子们都开着大马力的马车横冲直撞,老婆们都是建立洗头房、酒店和建筑公司之类,个别的竟然垄断了对外贸易;部队也不闲着,军一级的干部很多是我们的人,动用舟舰搞走私。反正现在成汉是烂到家了,皇帝李势更是荒淫无道,天天从民间抢民女入宫,建楼堂馆舍,成汉是一天天烂下去了。
恒温思考再三,断然决定,出兵成汉。《晋书》:时李势微弱,温志在立勋于蜀,永和二年,率众西伐。时康献太后临朝,温将发,上疏而行。朝廷以蜀险远,而温兵寡少,深入敌场,甚以为忧。其意就是恒温想拿软柿子李势开刀,朝廷开始有不同声音,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恒温才不管那些,军队早就出发西进了。
《晋书》:及军次彭模,乃命参军周楚、孙盛守辎重,自将步卒直指成都。势使其叔父福及从兄权等攻彭模,楚等御之,福退走。温又击权等,三战三捷,贼众散,自间道归成都。看看人家恒温,能够成就大业的人都不是贪生怕死之人,战斗要开始了,恒温命令周楚、孙盛守护后方,自己带领部队直奔成都。后方守卫胜利,恒温前方三战三胜,最后李势只得把所有部队连宫内太监宫女都拉出来在笮桥与恒温拼了,当时战斗很惨烈,恒温的参军龚护被砍死了,那些尖着嗓音的太监披头散发的宫女拿着菜刀就不顾死活的冲上来,恒温的部队一看有些害怕就想撤退,谁知道号兵应该吹撤退号却慌乱之下吹响了进军号,恒温的军纪森严,违抗军令就是砍头啊,恒温的部将袁乔大吼一声:撤退肯定是死,还不如拼命打,赢了还有命,结果恒温的部队击溃了李势的部队。
很难说信息传递错误会造成什么悲惨后果,现在的军事是C4I系统,信息的准确性决定战争或国家兴亡。近两千年前,有史记载的两个信息导致战争的胜负和国家的灭亡。第一次信息传递失误是恒温的号兵吹错了号角,导致恒温部队战胜成汉亡国;第二次信息传递是前秦的百万大军被一声“秦军败了!”而导致兵败如山倒,东晋生存而前秦国灭苻坚身亡。看来古今同理,信息的准确性对于胜负是决定性的。
战后胜利的结果就是桓温被封为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临贺郡公。此时,恒温已经是东晋三军总司令兼总参谋长,而且是国务卿,大权在握尾大不掉,不仅具有了发言权,更有了操纵朝廷的实力,就是他的老丈人也得看着他的脸色行事了。
恒温,已经位极人臣,为周公还是司马懿,东晋举国上下都在看。他自己说了这样一句话:“大丈夫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复遗臭万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