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六星书房 读金庸,六神磊磊说
楼主: 令箭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金庸,六神磊磊说 [复制链接]

811
发表于 2016-3-28 08:40 |只看该作者
然而你能说大唐朝廷对唐诗没有贡献吗?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几个可不是踏实本分的工程师,好几个都是问题少年,吃过官司下了狱的,朝廷都没砍了他,又让他们出来搞创作,这不杀之恩不就是最大的贡献吗?都说要学会感恩,我就特别懂得感恩,翻开《三体》之前先望空遥祝,每一行顺利印出来的字都是恩泽。

使用道具 举报

812
发表于 2016-3-28 08:41 |只看该作者
文/六神磊磊
后台很多人让谈《环球》的最近评论。发篇旧文重读凑合看吧。

在金庸的故事里,有一起很大的江湖大企业高层情色丑闻,就是《倚天屠龙记》里的“阳顶天死亡事件”。

它几乎包含了一切可炒作的元素:大企业集团高层内幕、阴谋、性、悬疑、绝世武功秘笈的下落(乾坤大挪移)等等。如果拿到今天,想不上头条都难。

这种丑闻一旦爆发,最痛苦的就是评论员们。明明是见不得人的丑事,该怎么进行危机公关,转移视线、引导舆论?

我们以著名评论员、《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先生的风格为例,看他如何写出一篇好的危机公关评论。

事件背景是这样的:

故事的主人公——阳顶天同志,是明教历史上第33代教主,武功高强。听名字,你会以为他在两性问题上特别牛,然而恰恰相反,但他的恋爱婚姻很不幸,其夫人与师兄成昆一直通奸。某日,在一条秘密地道里,阳顶天撞破了夫人和成昆的奸情,被活活气死。

使用道具 举报

813
发表于 2016-3-28 08:43 |只看该作者
明教群雄顿时炸了锅,广大教徒情绪激动,纷纷要求查清阳教主的下落,严惩坏蛋成昆。

这个时候,你想帮成昆进行危机公关,让大家不要纠缠他,不是找死吗?

未必。只要你认真研究学习环球时报和胡锡进先生,注意以下几点诀窍,就可以成功地引导舆论,甚至为成昆一举扭转颓势。

一、首先,你必须用简短的一句话、或者一个词,指出这些愤怒的教徒的误区,比如“他不懂复杂的江湖”。这一步非常关键。

二、必须巧妙地转移概念,把“成昆该不该杀”转移成“杀了成昆,能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三、必须说清楚,如果没有了成昆,情况只会更坏,不会更好。

做到这三点,恭喜你,你就成功了!基本上大多数明教教徒都会哑口无言了。
  
首先,按照诀窍一,我们能得到第一篇140个字的好评论《“万恶的成昆”和“复杂的江湖”》:

“诚然,作为一名嫉恶如仇的江湖人,高喊成昆‘万恶’最解气、最痛快。但是我们的江湖,是一个有着二百五十个门派、几万名豪侠组成的‘复杂的江湖’。这个江湖既然会产生‘伟大的阳教主’,当然也就会产生‘万恶的成昆’,或者是万恶的某某某。你不能不承认、不尊重这个‘复杂的江湖’。”

怎么样?如果你继续骂成昆,那么你就是不尊重这个“复杂的江湖”,就说明你幼稚、懵懂、涉世未深。

使用道具 举报

814
发表于 2016-3-28 08:47 |只看该作者
但这个评论能解决所有问题吗?不,还早得很。马上会有人反击的。比如青翼蝠王韦一笑很快发帖:“什么复杂的江湖?这事复杂个屁!快把成昆正法!”

这时你就该对照诀窍三,发出第二篇140个字的评论《不要拿‘坏人成昆’当挡箭牌》:

“如果杀了成昆,能就此解决明教所有问题,我会第一个举起刀。但请问韦一笑蝠王:你和白眉鹰王争教主,和成昆有关系吗?杨逍和五散人内斗,是成昆引起的吗?紫杉龙王和范遥的感情闹剧,怪成昆吗?成昆固然不完美,但切记,不要把他当作所有罪恶的挡箭牌!那只会掩盖真正的问题,让我们深爱的明教更加混乱!”

这篇评论一出,韦一笑等是否只能哑口无言?

不过,照样会有人出来反驳。比如杨逍:“成昆气死阳教主,淫乱人妻,祸害我明教,这种人不该死,什么人该死呢?”

这时,你就该祭出第三篇140个字的评论了《我们就是要为成昆说话》:

“在真相大白前,我们必须维护这个‘不讨人喜欢’的成昆。他至少还有法定的地位;他至少是阳教主夫人的师兄;至少是谢逊狮王的师父;至少是武林前辈眷宿。保护成昆,就是保护秩序,保护稳定。我想对那些巴不得迅速打倒成昆、振兴明教的人说:梦想的实现,从来都是逐步的;而混乱的到来,一直都是刹那间的!”
  

使用道具 举报

815
发表于 2016-3-28 08:49 |只看该作者
你或者要说:绝了,简直绝了!但江湖上还会有人不服气的。明教“五散人”之一的周颠可能会辱骂说:“放屁,老子最讨厌环球时报。滚蛋!”

这时,你已经不用再长篇大论了,最好的办法是避实就虚,不和他论战,而是以巧胜之,攻击他的身份。记住,千万要以“呵呵”开头,表示自己轻描淡写:

“呵呵,明教现在一些小角色也靠踩环球时报出名,比如‘五散人’之流。欢迎。”

使用道具 举报

816
发表于 2016-3-28 08:51 |只看该作者
文/六神磊磊

写了一篇批评《刺客聂隐娘》的稿子,本来想发,但今天抹掉了。因为我发现自己的心态变了——前一天批评侯孝贤,是为了想倾诉;今天批评侯孝贤,那是图安全。这种心态不对,所以这篇稿我忽然不想发了。

过去老觉得,知名电影导演是蛮大的人物。上大学的时候,课堂上研究的最大的人物差不多也就是他们了。侯孝贤先生是可以跻身其中的。学生们交作业、交论文,一到要讲什么长镜头、台湾新电影浪潮的时候,想不出别的例子,就把他老人家搬出来。

直到参加了工作,投身新闻行业,才慢慢发现原来他们不是大人物,或者说只有在小小的圈子、在有数的演员面前才算是大人物,才有一点点生杀予夺、一言九鼎的意思。出了圈子,可以被我等老记、评论员随便私下打听,主观臆断,在人家电影上映的敏感特殊时期胡乱发表,导演们却束手无策,只能愤怒而已,他们又算什么大人物呢?

使用道具 举报

817
发表于 2016-3-28 08:52 |只看该作者
大人物和小人物,他们的愤怒是分档次的,后果也是不一样的。咱们古代有一本书,叫做《战国策》,里面对愤怒的档次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分析。书上说,真正大人物们的愤怒,叫做“天子之怒”,它是什么后果呢?“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你说可怕不可怕。我们这些写字的是没有本事去搞的。

小人物们的愤怒叫什么呢?叫做“布衣之怒”,那就寒碜得多了,叫做“免冠徒跣,以头抢地”,什么意思呢?就是气呼呼地一把撸掉帽子,甩掉鞋子,光着脚丫,愤怒地用脑袋去撞地板。这就是小人物的愤怒。

你看诸位电影大导演们,被我们老记、评论员们私下打听一些八卦消息,胡乱主观判断就发了,而且还故意在影片上映的时候发,他们能够“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么?一点也不能,他们拿我们居然没办法。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不过只好“免冠徒跣,以头抢地”,拿脑袋撞地板。这是典型的布衣之怒。

众所周知的大导演的“布衣之怒”,就是《一个满头引发的血案》。陈凯歌导演怎么着胡戈了么?压根没有,他不过是发泄式地隔空熊了胡戈几句,还被人们一直念叨到现在,什么“没气量”啦,“太小气”啦,“被惯坏”了啦等等。莫看陈凯歌导演平时经常一脸凶相,被搞上门来也只好“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我写这些,不是怜贫恤老,导演们轮不上我怜惜。这次拍的片儿不好,下次拍个好的就是,也用不着怜惜。我要说的是我们自己。本来批评电影是好的,电影不如人意应该批评。但我忽然想起,我们也就能批评批评侯孝贤,也就侯孝贤导演拿我们没办法,就觉得挺无趣。

使用道具 举报

818
发表于 2016-3-28 08:54 |只看该作者
回看我自己的批评聂隐娘的稿子,如果是为了安全、保险而发,这种批评就好像变了味,变成了欺负。不管这只柿子有多么该被捏,但如果它是唯一的软柿子,你就会觉得无趣,而且不道德。例如《机器猫》里尖嘴强强批评康夫,作为同学和邻居,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当尖嘴强强能且只能批评康夫的时候,就有一点点欺负的味道了,我就会觉得很无趣。鲁迅爷爷说,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我是不行的,而且我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T恤。(完)

使用道具 举报

819
发表于 2016-3-28 08:56 |只看该作者
文/六神磊磊
是的,3号这天,你看着朋友圈,面孔而赤,许下铮铮誓言:这些暴露出来的二货,我要把他们统统拉光。

“原来我和这么傻的人为伴”“我原来在这么鸡血的一个群里。”今天,我听见了至少数十次这样的痛苦抱怨。

这种感觉,有点像《天龙八部》里的一个经典画面:在英雄大会上,萧峰一把抓住慕容复,提了起来怒斥:“萧某大好男儿,竟与你这种人齐名!”

其实我自己也有这样的冲动。我的私人朋友圈里,也有人很兴奋地在贴:“3号这天,一起看庆典,并抵制一天日货!”然而,3号这天拍摄庆典的摄影机、摄像机,绝大部分都是日货,连城楼上的同志也拿着日货在拍。你到底抵制不抵制?

还有人贴“选择3号去日本旅游的人,基本上就是汉奸!”然而,他可能忘记了八国联军,那里有英、美、法、德、俄、日、奥、意。那么,在签订《辛丑条约》的七月二十五日,去这些国家的是汉奸吗?

使用道具 举报

820
发表于 2016-3-28 08:58 |只看该作者
他更是忘记了抗美援朝。在他痛恨的邪恶的“联合国军”里,有美、英、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那么,在抗美援朝开战日、停战日去这些国家的,是不是也是汉奸?

是的,你想拉掉这样的好友,想退掉所有这样的二了吧唧的群。 我很理解,我也会yy自己的朋友圈变得干净利索、高智商、有知识、有头脑,不会人云亦云。

但是然并卵,我发现这好难的。对于多数朋友,经常是我在A事上觉得他很有见地,在B事上又觉得和他简直无法交流。比如他和我的阅读习惯相同,却居然反对室内禁烟;他和我对巴尔扎卡的看法相似,却对戴利贝斯的看法完全相反;有的姑娘我觉得蛮有品味的,但突然发现她居然给《刺客聂隐娘》说好话!

怎么办,难道都拉掉吗?那我的朋友圈里还能剩下人吗?万一好不容易甄别出一个全部对胃口、所有观点都相同、无比惺惺相惜的朋友,却突然发现他喝白酒不喝1573怎么办?

使用道具 举报

821
发表于 2016-3-28 08:59 |只看该作者
可能你会说,有些是非判断属于底线问题,比如鼓吹“3号去日本就是汉奸”的人,那是无可争议的二货。但问题是,在生活中他们可能都是十足的好人,是很可爱的人、热心肠的人。只不过囿于经历和眼界,他们对有些事情想不明白,随手发了一两条有点幼稚的东西而已。发完他们也就忘了。

更多的时候,在那些没有政治的平凡日子里,他们真诚地对你微笑,友善地和你握手。他们可能是教你启蒙的老师,可能是和你一起玩泥巴、偷窥女生的发小,你真的就要因为他们一两句关于时政的狗屁论述,就把他们都统统拉黑掉吗?

最后你会发现大家是徒劳的,他们永远抵制不了日货,你也永远抵制不了他们。在这天下、这四周、这年代,这样的人就像是水和空气环绕在你周围。你嫌水和空气不好,只能改善,却没法拉黑。

其实,随口说了一句不甚高明的时政观点,就被打成傻逼,也是件蛮不好的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人用时政观点来划线,不正是我们如疽附骨的阴影和创痛吗?

政治这个东西,注定是诡谲的、是丑陋的,如果把人类从事的所有活动都按照美好程度来排序,政治怕排不进前一百名,它绝对要远远排到约炮、搞基、文爱之后。为什么我们偏偏要用这玩意来给人划线呢?就好像为什么我们要用对待大便的态度来给人划线呢?

使用道具 举报

822
发表于 2016-3-28 09:02 |只看该作者
我不禁想起雨果的一本小说,叫做《九三年》,里面写了一幕很扯淡的场景:有一支法国军队,在荒凉的树林子里碰到一对快饿死的法国女人和孩子。中士便上去询问。然而,他问的不是她是否需要帮助,是否需要食物,而是:

“你是什么政治观点?”
“你是蓝党还是白党?你站在哪一边?”

这真是日了狗了。一个快饿死的乡下女人,都没有奶喂给孩子了,还必须被鉴定是什么政治观点。她可能连“政治”这个词都拼不对。

当然,我在这里说得漂亮,不代表我自己就能完全做到。这只是我的一个努力的方向。记得以前有一篇报道,居然说我“文风谦和”,我就大吃了一经。

其实我心里偷偷骂的SB,比我嘴上说出来的多得多得多得多。

使用道具 举报

823
发表于 2016-3-28 09:03 |只看该作者
文/六神磊磊

杨过和小龙女,他们最后躲到哪里去隐居了?

这个问题,郭襄想问,万千好奇狗读者也想问。

他们消失得那么决绝,没有一点征兆。就在前不久,他们才刚刚分别了16年后又团聚,还最后上了一次头条:参加襄阳保卫战,干掉了全世界最牛、胳膊最粗的人——蒙古大汗。

谁也想不到,这一次上头条之后,他们就手机一关,微信一删,朋友圈清光,挥别红尘,再不出现了。

一般明星偶像宣布退隐,不管退得再坚决,也毕竟不能人间蒸发,至少要偶尔被抓拍到几次。比如下面这一位老师,最近就又在机场被人拍到了。

但是杨过和小龙女却真的消失了。在所有的渡口、码头、酒楼、客栈,都再没有人拍到过他们。

退隐前的告别演说,杨过讲得比较委婉:“他日江湖重逢,再当杯酒言欢。”可惜后来证明,杨大侠只是说说而已,就像我们动不动“改天约饭”一样,也是说说而已。


他们究竟去哪里去了?

使用道具 举报

824
发表于 2016-3-28 09:05 |只看该作者

首先,先果断地一口气地否定四个地方:古墓、绝情谷、风陵渡、万花坳。你可能不理解:谁告诉你的?答案是:金庸告诉我的。

众所周知,郭襄曾经挖地三尺,满世界去找杨过。她找了哪里呢?金庸写得很清楚:“终南山古墓长闭,万花坳花落无声;绝情谷空山寂寂,风陵渡凝月冥冥。”意思很明显:这些地方都很美,然而都没有他。

很多人坚信杨过回了古墓,这其实不大可能,因为古墓的户型不合理——连大门都没有了,被“断龙石”塞住了,想要进出只能潜水,闹不闹心?何况,人家不仅仅是一男一女隐居,而是一男一女再加一头雕隐居。人家雕兄又不是鸭子,难道也潜水吗?

杨过和小龙女可能偶尔回古墓一两次,缅怀一下初恋之地,在寒玉床上来那么一发。长期住在古墓不现实。


也有人认为,他们隐居在绝情谷底,所以郭襄找不到。

没错,那里确实很美丽,与世隔绝,连布料都没有,衣服都是麻编的,特别适合文艺女青年隐居。但杨过和小龙女也不可能住在那里,道理很简单——户型更奇葩!

要进出绝情谷底的居住区,就必须潜水过一个寒潭,而且据说浮力大,杨过还必须抱着大石头玩深潜。什么?你觉得很酷?你家的房子从游泳池底下进啊?你考虑过雕兄的感受么?

此外,绝情谷底还有个致命问题,就是交通太不方便。它四处是绝壁,用轻功是飞不出去的,想要出入必须要缒一条长绳子。这风险可就大了。试想一下,杨过和小龙女在谷底开心地一觉醒来,打扮光鲜地出门,忽然发现绳子被上面某个路过的小P 孩恶作剧割断了……

绝情谷底不可能,还有一个原因:杨过和小龙女只是隐居,不是要彻底和人世隔绝。金庸曾说过,大侠们自己可以离群索居,却不能允许孩子与世隔绝,过不上正常人的生活。

因此《倚天屠龙记》里,张翠山和殷素素本来可以在冰岛过一辈子,但为了儿子张无忌,说什么也要离开雷克雅未克,回到中土。杨过和小龙女不可能躲到绝情谷底去的。

使用道具 举报

825
发表于 2016-3-28 09:08 |只看该作者

乱猜是无济于事的。要破解这道谜团,我们必须回归他们的本心:小龙女和杨过,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地方?

我认为小龙女喜欢山,杨过喜欢水。小龙女从小在终南山长大,离不开草木和花香。她静穆、灵秀、心胸宽仁,正是乐山的仁者。而杨过热情、激烈、敏捷聪慧,正是乐水的智者。

这不是我瞎猜的。有许多细节,都体现了杨过对水的喜爱。

比如书上说,杨过很喜爱一句古诗:“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这是晋代大文豪左思的诗。什么叫“濯足万里流”?就是到浩荡的江水里洗脚,你说爽不爽?

杨过还曾经把最爱的另一首古诗改编成一套剑法。这首诗是另一个大文豪嵇康写的,从中能看出杨过所向往的人生风范。诗是这样的:

息徒兰圃,
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
垂纶长川。
……

看起来不太好懂?我来解释下。什么叫“流磻平皋”?就是在江边的阔岸上射箭;什么叫“垂纶长川”?就是到奔流的河水中钓鱼。这是多么潇洒的水边人生!他为自己和爱妻选择的隐居之地,也多半会有溪流、瀑布、江湾。

究竟是什么地方,既有秀丽山水,又位置绝佳,还适合神雕居住,而且是郭襄从来不知道的?

答案呼之欲出了。我觉得最有可能的就是——剑魔独孤求败的山谷。

使用道具 举报

826
发表于 2016-3-28 09:09 |只看该作者

一者,这里有山有水、风景如画,书上说“树木苍翠,山气清佳”,又有壮丽的山洪和瀑布,“一条大白龙似的瀑布奔泻而下,冲入一条溪流,奔胜雷鸣”。

二者,山谷交通便利,虽然环境幽静,位置却不偏僻。它距离襄阳城不远,方便杨过随时关注襄阳战局;湖北又和陕西交界,距离终南山古墓也不算太远,方便小龙女常回家看看。

三者,杨过以前就多次产生过终老剑魔山谷的念头。原文为证:“我既到雕兄谷中,也不必再出去了。”“我和姑姑最后话别,便重来此处,得埋骨于独孤大侠之侧,也不枉此生了。

这个山谷对于杨过有特殊的意义。他每次前来,都是人生最痛苦、最绝望的时候——无论刚刚断臂,还是身中剧毒、夫妻分别,都是山谷和神雕给了他希望,让他重新振作,参悟剑道,武功大进。

古墓只是杨过的托儿所,而剑魔山谷是杨过的大学。每一个男人都有完成成人礼的地方,杨过的成人礼就是在这里完成的。每一次从山谷里走出去的,都是一个新的杨过。

何况,这座山谷还是杨过心底最大的秘密,没有旁人知道。其它的几个旧游之地——古墓、绝情谷、万花坳,都有旁人都知道,只有这座山谷是专属于杨过的,其它任何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对于神雕来说,回到故居颐养天年,大概也是最高兴的事了,有吃不完的蛇,随处可以蹂躏的豺狼虎豹,不比到什么无聊的古墓、绝情谷里去潜水好?

使用道具 举报

827
发表于 2016-3-28 09:11 |只看该作者

设想一下吧,退出江湖后,杨过带着姑姑和神雕,来到了这片幽静的山谷。

他开心地给小龙女做导游,带她看山崖,看自己练剑的山洪和瀑布,看独孤求败大侠的剑冢,向她讲述自己在此思念她的日日夜夜:

最想你的时候,我是在这里过的;最孤独的时候,我是在这里过的。现在,我终于邀请你一起到这里来了。

当然,他天性热情,不可能完全忘记尘世。恰好这里距襄阳不远,可以时时关注着抗蒙局势。这里离陕西也不远,当他们想念古墓时,便可以结伴回去,缅怀少年时初遇见的日子。

最棒的是,谁也找不到这里。郭靖、黄蓉、郭芙、黄药师、老顽童,乃至郭襄……他们都不知道这里。杨过和小龙女可以会心一笑:这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

这是郭襄再也找不到杨过的最合理解释,也是最可能的结局。

综上,我们最后梳理一遍大侠隐居的选择:

要有壮丽的山水,譬如清澈的溪流、奔腾的飞瀑、或是美丽的江湾;要有绝佳的位置,退可以翩然幽居,出可以号令天下;要有伟大的传承,譬如是剑魔独孤求败曾居住过的地方。此外,还要可以安置你的神雕。

关键的是,这个地方,只能有金庸知道。

使用道具 举报

828
发表于 2016-3-28 09:13 |只看该作者
文/六神磊磊


传统小说里,武林高手一般都是饭桶,都很能吃的。

比如郭靖,天生吃货,第一次去饭馆就要了一盘牛肉、两斤面饼,“一把把往口中塞去”。


但郭靖比起鲁智深,又是小巫见大巫了。鲁智深打小霸王周通前,就曾大吃了一顿,总计是一盘牛肉、一只熟鹅、三四样菜蔬、三四十碗酒。

这已经算是个大吃货了把?但和武松先生一比,又只是小意思。武松打那只华南虎前,吃了四斤牛肉、一碟热菜、十八碗酒(说是十五碗,按书实算是十八碗),已堪称是超级饭桶了。

不过,武松又不如另一个前辈大饭桶——大名鼎鼎的唐朝好汉白袍薛仁贵。这货一顿饭要吃斗米斗面。有一次在山里遇见仙姑,薛仁贵一口气吃了人家九头面牛、两条面虎、一条大面龙,才有了九牛二虎一龙之力。

可惜天外有天,薛仁贵还比不上另外一个绝世大饭桶,那就是金庸武侠小说里的东方不败阿姨。

使用道具 举报

829
发表于 2016-3-28 09:14 |只看该作者

众所周知,东方不败阿姨是魔教的教主、江湖大佬,每个教徒当面背后提起他(或者她)来,都要喊“千秋万载,一统江湖”。

但后来一不小心,老同志任我行突然发难,造反夺权,把东方不败阿姨打倒了,还亲自主持召开了一场批判大会。

大会上,长期被蒙蔽、被迷惑的教徒们纷纷站出来,揭发批判东方不败阿姨的罪行:

“有人说他见识肤浅,愚蠢胡涂;有人说他武功低微,全仗装腔作势吓人。”“说他如何忠言逆耳,如何滥杀无辜,赏罚有私,祸乱神教。”

这都没什么。最让我惊呆的,是有教徒愤怒地站出来,揭发东方不败是个大饭桶:

有一人说他饮食穷侈极欲,吃一餐饭往往宰三头牛、五口猪、十口羊。”

一顿饭要吃五头猪、十头羊、三头牛,比什么薛仁贵、鲁达、武松都能吃多了,东方不败先生真是十足的中国小说人物中第一大饭桶。

然而,东方不败真是隐藏得这么深的大饭桶吗?好像又不是。在《笑傲江湖》里,有不少人以前都和他吃过饭的,谁都没发现他在吃猪吃牛上有特殊能力。比如任盈盈,每年魔教的高管人员端午节聚餐,她都和东方不败一桌吃饭,从来没提过“东方阿姨一顿饭能吃三头牛五头猪。”

看来,东方不败在位的时候,是没有那么大饭量的。当他被打倒之后,就一秒变吃货,突然间成了尽人皆知的超级大饭桶,一顿饭吃五头猪。

使用道具 举报

830
发表于 2016-3-28 09:16 |只看该作者

类似东方不败阿姨这样倒台之后“一秒变吃货”的遭遇,远不是个例。我们历史上就发生过不少。

比如大名鼎鼎的张居正先生,大明公司历史上的最强CEO,他在位当红的时候,其显赫程度和东方不败先生有一拼,都是名震江湖。那时候不但从来没有人说张居正先生是吃货,而且董事会还鼓励张先生全家当吃货。

你看张居正先生去世的时候,还很风光,还没有倒台,大明公司的董事长明神宗先生就特意赐给张家大米二百担、孝布五百疋;两宫皇太后又赐给张家大米二百担、孝布二百疋,也不怕把张家人撑死。皇上的母弟、宗室璐王等又送了香油一千斤、薪柴一万斤,生怕张家没燃料烧饭吃。

可惜风云突变,没几年,尸骨未寒张居正先生突然被打倒,成了臭狗屎。

于是墙倒众人推,批判大会一个接一个,说张居正是人渣,是垃圾败类,其中就有愤怒的群众出来揭发,他是个不知廉耻的大吃货——不但吃国家的油,吃国家的米,还吃各种恶心东西,比如同僚送的“海狗肾”,甚至丧心病狂地把春药都当饭吃。

群众们揭发,张居正有40多个姬妾,天天大吃春药。当时文艺界里一位叫王世贞的老先生就站出来提供材料,说老贼张居正“日饵房中药”,吃到浑身发燥,只好又吃清热的东西发泄,直到吃出痔疮,吃坏了脾胃,活活吃死了。

你看,猛吃海狗肾和春药的张居正先生,和一顿饭吃五头猪的东方不败阿姨一样,也是倒台后一秒变吃货的典型。

使用道具 举报

831
发表于 2016-3-28 09:17 |只看该作者

说到这里,我忽然想起来我们过去的一位江湖大佬——林二号同志。

在我们的印象里,这位大佬身体不太好,对饮食男女都是没有太大兴趣的,在吃的方面没有什么讲究。由于影视作品的渲染,他唯一给公众留下印象的就是吃点黄豆。

然而没几年,林二号像东方不败先生一样倒台了。老同事们开始纷纷揭发批判,几十年的陈芝麻烂谷子都抖出来。

老同事们记性也真好,有的揭发他四十三年前“在郴州大发洋财”,打仗的时候“搞到五筒光洋,两百五十块,七个金戒指”。有的说从四十年前从他的连队里掉枪支,从来调不出来。

本来以为,以林二号这种不怎么讲究吃喝的特点,总不会一秒变吃货了吧?哪里想到也难免。陈老总就揭发了一条四十多年前他当吃货的重要材料,说他 “经常同勤务员等一伙亲信吃吃喝喝,每到一地总是抓老百姓的鸡吃不给钱。”

瞧,原来吃黄豆是装样子的,其实要白吃老百姓的鸡。

大家揭发说,他不但自己吃鸡,还纵容亲戚贪污伙食费,不让弟兄们吃。陈老总又揭发了一条四十四年前的罪状:“林贼早在担任第七连连长时,就任用他的表弟担任勤务员,把连队伙食费一百二十元毫洋交其表弟背管,结果该犯背款潜逃投敌。”

使用道具 举报

832
发表于 2016-3-28 09:19 |只看该作者

当然,武侠小说里的人,毕竟比历史人物要猛一些。无论张居正还是林二号,都没有被揭发一顿饭吃三头牛五头猪十头羊。


我粗略算一下,东方不败统治魔教十年,要吃3.2万头牛、5.4万头猪、10.8万头羊。林二号那小体格,显然没有那么能吃。

我们都知道,在金庸的书里,畜牧业比较猛的是大辽国。人家的牲畜可谓是多吧?然而大辽国的皇帝耶律洪基被乔峰抓了,想要赎命,拿了多少牲口来赎呢?是肥牛一千头、肥羊五千头、骏马三千匹,还不够东方不败一个人半年吃的。他一个人,就可以把整个大辽国吃垮。

幸亏金庸写小说的时候考虑周到,把魔教总部安排在河南,那是中原粮食大省、畜牧大省,才能养活东方不败这样的饮食狂魔。后来徐克拍《笑傲江湖》就欠考虑,把魔教安排在贵州——他也不想想当时的贵州有几斤米、几头猪给东方不败吃啊!

当然,贵州不是没有好吃的,比如酸汤鱼就很好吃,但是这种美食只能满足老饕,养不活饭桶啊。连《水浒》里的李逵都说:“吃肉不强似吃鱼”,何况是比李逵能吃100倍的东方不败阿姨呢!

使用道具 举报

833
发表于 2016-3-28 09:28 |只看该作者
文/六神磊磊在今早的飞机上,我咬着国航的烧饼,一边写下了这篇小文章。  话说有位老帮主,退出江湖好多年了,新帮主换了几届,但他却奇迹般地越来越招人疼——我说的是洪七公。大家看《神雕侠侣》,不管剧情多么热闹,不管年轻人的爱恨情仇大戏多么抓人眼球,但全书总是笼罩着一种淡淡的情绪,那就是怀念退下来的洪七公老爷子。老爷子其实不当大哥好多年了,一直处于半失踪状态。丐帮帮主的大位先传给了黄蓉,又传给了鲁有脚。接班人是俊杰,也都在按既定方针办,化子们的生活也被调理得满兴旺。但群化子们对老爷子的怀念,却不可抑制地与日剧增。每当有一点洪老帮主的消息,群丐就欢呼雀跃,鼓噪起来,祝祷老人家健康长寿,比吃了叫化鸡还开心。那一年,在那场隆重的武林大庆典——大胜关英雄大会上,在洪老帮主逊位十多年后,终于传来了他的消息。有人公布了他老人家新近的健康状况——身子好、胃口好、酒量好。 “半年之前,我在广南东路遇见洪老帮主,陪著他老人家喝了一顿酒。他老人家身子健旺,胃口极好,酒量跟先前亦是一般无二!”是啊,多少爱化成春泥,石沉大海的是你。如今,你带来了春的消息。大家轰动了,陷入一场狂欢。“帮众听了,登时齐声欢呼。”“他们十多年未得老帮主信息,常自挂念,忽闻他有号令到来,个个欣喜若狂。”“‘恭祝洪老帮主安好!众丐一齐呼叫,当真是声振天地。”“人人激动,有的甚至泪流满面。”这动情的一幕,让那些在场的后生们何等羡慕啊,比如台下的杨过。他握紧了拳头,心里默念着“洪七公”这个名字——“大丈夫得能如此,方不枉在这世上走一遭。”老帮主越老,大家就越念他的好,这是金庸笔下常有的一种奇幻而动人的景观。

使用道具 举报

834
发表于 2016-3-28 09:29 |只看该作者
其实洪七公在位的时候,化子们没疯到这个地步。他当然也很受爱戴,但和他捣蛋的化子也不少。比如有个挺坏的彭长老,不就带着一群化子和他捣蛋嘛。七公指定黄蓉接班,也是有化子不听的,非要跟着一个姓杨的(杨康)和老帮主作对,远远不像后来,一听他老人家的名字都激动得要哭。

我们很难解释,什么时候会忽然怀念一个人。它常常是默默发生的,你不一定会像群丐一样大哭,而可能悄悄地就湿了。就像很多年后,当我们老了,回望青春,那风吹起的小四的头发,也将不再是诗黄色的,而是七彩色的,揉碎在池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是的,令狐冲不也曾经怀念过东方不败吗。在日月神教总舵,在成德殿里,令狐冲远远看着履新的教主任我行,看着群雄向他拜倒,忽然没来由地有点怀念起老人东方不败来——唉,那个人,他其实也有好的地方啊,为什么当时只道是寻常呢。

此刻,我忽然想起了一个人,一个洋人的明星大美妞,叫做简方达。

这大美妞也是个敬老的人。为了向老父表达敬意,她特别搞了一部文艺得要死的电影送上,叫做《金色池塘》。

想象一下吧,美丽的池塘里碧波荡漾,荷风送香,虫鸣和蛤声交织,原来不止是我们,连好莱坞里的洋妞,居然也都觉得这是怀念老爷子的最佳意象。

当然,具体如何表达敬意,还是要看人家老同志的个人好恶。比如对柯镇恶老侠,你就不太适合放《金色池塘》给他看,因为他和欧阳锋有仇,平生最见不得蛤蟆功。你给他放《金色池塘》,他会以为你讽刺他的。

岁月让男人软化,使我们的记忆变得温和。近日重读天龙八部,翻到最后时,我不禁在想:段誉一定会很怀念自己当初懵懂踏入的那个江湖吧,它有点原始、有点野蛮,但却也有股青葱、水灵的劲儿,还有一只莽牯朱蛤,一跳一跳,叫着“江昂”“江昂”。

使用道具 举报

835
发表于 2016-3-28 09:29 |只看该作者
我们知道,在小说里,洪七公终于没有在英雄大会上露面。但每当我闭上眼睛,总觉得他老人家应该到场。

在那一刻,他一定是手扶着栏杆,看着台下,微微地笑着。

那是云淡风轻的笑,那是十年一觉扬州梦的笑。化子们喜悦着、兴奋着,欢呼欲从口中爆发而出,却又悄然压抑回深喉。那一刻夜未央、天未白,他和我们重又相见,如大地初开。

对那些欢呼,七公他老人家似乎听见了,又似乎没有听见。他手臂微曲,轻轻划着圆圈,好像是在向大家招手,又好像是在重温着“亢龙有悔”的起手势。

于是,天地之间,一切交融,都化为一句李煜的词: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使用道具 举报

836
发表于 2016-3-28 14:57 |只看该作者


你们总是碎碎念要我写阿朱。我就非先写阿碧。

这两个姑娘,是《天龙八部》里的一对美丽少女。她们一个喜欢“北乔峰”,一个喜欢“南慕容”。

前者爱得轰轰烈烈,所以你们津津乐道,感动得掉眼泪;而后者爱得无声无息,你们也就很少留意,甚至连阿碧是谁都想不起来。

其实,阿碧是金庸老爷子极其偏爱的一个人物。有证据吗?有的。金庸老爷子写小说时,写到英雄和美人的出场亮相,是特别有讲究的。越是老爷子心水的人,就越有炫酷的出场。

先说英雄。他们最炫的出场方式之一,是长啸而出。比如杨过,在风陵渡一节出场,是“清啸冷冷”;在襄阳大战中出场,是“一声清啸鼓风而至”。还有洪七公在桃花岛出场、觉远大师在华山出场,这几位大豪杰,都是清吟长啸而出。

那么美女呢?金庸小说里,少女最美的出场方式,是在江南水乡的碧波上划着小船而出。独自享有这最高待遇的,我印象里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黄蓉,另一个就是阿碧。

金庸特别偏爱这个姑娘,用了十成笔力来写她的亮相:“湖面绿波上飘来一叶小舟,一个绿衫少女手执双桨,缓缓划水而来。”

作者唯恐这样还不够美,还要精心配上台词,让她唱起唐代诗人皇甫松的《竹枝词》:“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晚来弄水船头滩,笑脱红裙裹鸭儿。”

对比一下同样是地道江南美女的程英、陆无双姐妹,作为《神雕侠侣》里的大青衣,出场时都不得不和一群少女同船划出,没有阿碧般的单独的戏份。你说金庸爱不爱阿碧。

使用道具 举报

837
发表于 2016-3-28 14:59 |只看该作者

金庸写阿碧的美,尤其写了她的皮肤白。在老爷子的书中,不是所有美女都必须要白的,《连城诀》里的水笙、《神雕侠侣》里的陆无双就不白;然而在他笔下,白的姑娘却一定美。

阿碧有多白呢?书上说,她“肤白如新剥的鲜菱”,“纤手皓肤如玉,映着绿波,便如透明一般”。

我相信金庸写到这里时,一定想起了那首《菩萨蛮》: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光是白还不行,白的姑娘有很多,也不是个个都好的。郭芙也白,李莫愁也白,阿珂也白,洪凌波也白,但这些女孩要么凶、要么蛮、要么粗、要么傻,统统都要不得。

然而阿碧还精致。她不像李莫愁这样粗声恶气,而是一口吴侬软语;她不像郭芙那样蠢,连亲妈都评价说“是个草包”,而是机智灵巧;她也不像阿珂那样没文化,一副太妹相,她唱的是唐宋词儿,住的是齐楚阁儿,连屋子的名字都叫“琴韵小筑”,那么文艺范。

她还特别能干,特别细心体贴。她厨艺精绝,做的几道点心——玫瑰松子糖、茯苓软糕、翡翠甜饼和藕粉火腿饺,都形状精雅,像是艺术品。她随手做几个小菜,如荷叶冬笋汤、翡翠鱼圆,都是“碧绿清新”,所用的杯碟都是精致的细磁,连顶级高富帅段誉吃了都大为倾倒。

金庸笔下还有谁有这个本事?黄蓉。阿碧这几道菜的风格,不正是十分像黄蓉的荷叶笋丁“好逑汤”和“玉笛谁家听落梅”吗?金庸把这份本事也给了阿碧。

她还会玩音乐、懂文艺,连江湖武夫们的兵器都能随手拿来演奏,软鞭可以当琴弹,算盘可以当铃铛敲,什么东西到了她手里都是乐器。

金庸笔下又有谁还会这种本事?黄药师啊!这个文艺老男人能在一根琴弦上弹出宫商角徵羽五个音。你看我说金庸偏心吧,把黄药师的本事也给了阿碧。

使用道具 举报

838
发表于 2016-3-28 15:02 |只看该作者

她美丽洁白,她精致文艺,她熨贴温柔。所有人都爱得不要不要的,然而只有一个货——她喜欢的慕容公子从来不在意。

见过阿碧的人,不管是公子王孙、和尚道士、妖魔鬼怪,都惊讶她的美。段誉算见过无数美女吧,遇到阿碧就直接晕了,“神魂俱醉”,“想不到江南女子,一美至斯”。

还有两个配角叫崔百泉、过彦之,都是杀人不眨眼的莽夫,和阿碧的东家——姑苏慕容有深仇大恨,但也对阿碧叶心疼得不行。过彦之还想:我就算杀了慕容家满门老小,也要饶了这个小姑娘。

还有大和尚鸠摩智,这个平时视一切美女如脓血、连女孩的体香味都已经自动闻不出来了的人,遇到阿碧的一句吴侬软语“我划船相送,好伐?”,都无法抵挡,乖乖上了阿碧的船。

然而,偏偏慕容复对她的好处从来没有注意。你翻翻天龙八部全书,他和阿碧就没什么完整的对话,几乎一句“你辛苦了”“多亏你了”都没有,连对视微笑都很少。

我不知道慕容复在家的生活是什么样,但可以想象,阿碧做的菜,他多半是匆匆几口扒掉了;阿碧缝的衣服,他也多半是漫不经心地穿着。

阿碧把慕容复收拾得齐齐整整,拥有天下第一男神的气质外表。你看段誉已经挺帅了,然而一看见穿着淡黄衫的慕容复,都感到自惭形秽,觉得慕容复是“人中龙凤”——这“人中龙凤”的外表里,有多少是阿碧的功劳?慕容复从来不知道,也没想过。

因为他忙,他事情多、压力大。他一心打拼“复国大业”,到处搞串联、忙应酬、打打杀杀,觉得时间要用在大事上,没功夫享受家中的温柔——有的身边的美丽,你一旦忙起来,就看不到了。

使用道具 举报

839
发表于 2016-3-28 15:04 |只看该作者

阿碧是什么反应?金庸老爷子几乎一句正面描写都没有。我们只能从旁人的嘴里知道一丁点。

“公子长公子短的,你从朝到晚,便是记挂着你家的公子。”这是阿朱说的。

“我们接连三晚,都在窗外见到那阿碧姑娘在缝一件男子的长袍,不住自言自语:公子爷,侬在外头冷?侬啥辰光才回来?”这是段誉的朋友巴天石看见的。

不管他有没有在意,她却始终如一。金庸怕你不懂她的心,还又特意让她吟唱了一首《踏莎行》词:

“乱入红楼,低飞绿岸,画梁轻拂歌尘转。为谁归去为谁来?主人恩重珠帘卷。”

和双儿、小昭相比,我更喜欢阿碧。她比双儿更独立,她对慕容公子的爱是自主选择的,和别人的安排无关。至于小昭,她骨子里是个小女强人,她的温柔有一点奉献的味道,故意让自己低到尘埃,而阿碧的温柔更像是天生的性情。

最终《天龙八部》的结局我们都知道了,守在慕容复身边的是谁?就是阿碧。

他可以离开王语嫣,可以离开包不同,可以离开所有人,但事实证明他唯独离不开阿碧。他过去很少注意她,但是她的细致和熨贴,他已经习惯了,无法省略。

使用道具 举报

840
发表于 2016-3-28 15:09 |只看该作者

很多人都问:慕容复最后为什么失败?

我曾说过他有很多短板:不会交朋友,不会和能人共事,而且,他还不会生活。

他的失败也多少与此有关。他一点也不懂得体会温柔和熨贴,心灵片刻都得不到慰抚,所以在江湖上总是表现得很脆弱,抗压能力差,容易折断。

这个道理,就连金庸笔下的另一个直男癌、工作狂张无忌都懂:“当真专心致志的爱了哪一个姑娘,未必便有碍光复大业。”然而慕容复却不懂。

经常很想和这个二货说:


有一种幸福,是当你回到家里,还有一个阿碧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