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李清照----带你一同探寻宋词的娇羞
文/楚才
谁的双手,抚过易安的轻愁
谁的兰舟,载满宋词的娇羞
这个是萍踪月影美女歌词中的句子,非常喜欢。常常神思飘渺,在这样的歌声中幻想那些经典宋词,确实是美妙不过。那宋词的娇羞究竟是怎样的一种风情?那易安的轻愁又究竟有一种怎样的魅力,让千年之后的我们忘情追寻?
李清照无疑是历代女词人最杰出的代表。没有之一。一本《绝妙好词笺》百代之下,还在情猜。我依然在想,这风华的女子,因着才情,不知道写过了多少华美篇章,但也因为命运坎坷,在颠沛流离中难免将很多作品遗失。因而她的作品流传后世的并不多。也或者正如此,现存的词笺才更弥足珍贵吧。
古人生活节奏没有现代人这么快,可以在舒缓的节拍里享受生活本该有的种种乐趣。尤其前期的李清照,生活的雅致,让那样灵动的少女心境成倍放大。李清照无疑是敏感而多情的,在她眼中的世界也大多明媚而美好。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解析,我只是说出我个人的感受。在阅读中思考,在文字里流连。
(一)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
滩鸥鹭。
溪亭是一个具体地名还是一种泛指,不得而知。经常记得,说明去得很多,有溪水和亭子的地方,想必清幽爽静。一个明媚天气,玩到了日暮,兴致还是很高,沉醉其间,可能行舟远了,也可能藕花太浓密,一时间居然迷路了。那个一个很大的荷塘吧。呼朋引伴,嬉笑怒骂间,又有点担忧,天黑回家晚了,会被父母责备的吧。
少女情怀总是诗,当年可能还没有男同学,只有一群少女或者是间或一两个亲戚家的男孩子在一起玩。藕花还很旺盛,说明不是去采莲子玩,可能很多荷塘里还有菱角什么的,女孩子很喜欢吃。不知道那时的女孩是否也喜欢用个小竹竿去钓小鱼玩。反正玩,玩就要玩得尽兴。
少女的矜持和文静在词中一反常态,青春活跃,顽皮胆大。裙衫湿身也没有关系,笑声和喊叫声音此起彼伏。也许是谁喊了句:清照,你妈喊你吃晚饭了。也不知道真假,反正清照精神一震,奋力飞桨,小舟飞快的向前。小伙伴们也不示弱,都桨声频传,你追我赶。
鸥鹭被惊起,飞去别处落脚。在晚霞的照映中,格外醒目。那鸥鹭的鸣叫声,也不绝于耳。
乡村,人烟,日暮,玩归。一幅原生态的田园图画,青春活泼的美少女无疑给画面添了无限美妙和生机。那些炊烟升起的地方,那些犬吠相闻的所在,人间几多深情,人间几多平淡。
画面声音感性,是词人成功的地方。白描,细节勾勒,平常平淡词语,细细道来,如同还在回忆那些美好天真的岁月。
伟大的作品总有伟大的地方。不在于作者写了别人没有经历的事情,而是写出了普通人都有的感受。千百年后情同此理,我们依然能够还原当时的情形,那种情绪流淌,那种美妙情节,依然让人怦然心动。
ps:
1. 暮雪回复:是少女时候写的,还是婚后写的?若从醉酒来说更像出自于为人妻后的创作。
楚才回帖:这首如梦令一般研究者认为是婚前写就的。这里的所谓沉醉,是沉溺迷醉的意思,和醉酒没有任何关系。所谓醉的状态,是指投入其间,浑然不觉时光的流逝。女孩子疯玩起来,也是够疯狂的。现代人饮食男女呼朋引伴去歌厅酒吧,不喝得晕晕乎乎决不罢手。古人的情致远高于现代人,亲近大自然,自得其乐。
2. 我在想,这首如梦令更像是作者初试才情的作品。像到藕塘疯玩的场景,又由常记两字,感觉写作年龄在十六七岁左右。女孩子无拘无束一般在十一二岁以前,才可以那般自在和逍遥。作者待字闺中,自然不可以那样去野了,然而记忆中的美好时时涌现出来,提笔写就,笑意还在嘴角,眼睛里还是夕阳西照,只是故事里的主人公长大了,需要矜持和文静。有些惆怅有些无奈,也有很多怀念。
ps:
很喜欢写这个系列的文字,想着重新整理和补充一些,以期能做一次更长久的精神之旅。李清照是留下了词论的词人,说明她的创作是有明确指向的。古人生活节奏缓慢,能有更多时间沉溺在古曲辞章中而可以不醒。这是多么令人羡慕的事情啊。 中国文字的独特性,极具审美价值,即便纵贯数千年,那词句里的风情都还依然鲜活。
对于词句的理解,各人都可以有不同看法。我也感觉没有必要有一个标准答案。更何况是古人情怀的现代解读,自然难免有误差。我只是坚信一点,几千年来人的基本情操和智商并没有多大改变,而某些操守上现代人表现还不如古人。因而人类的迷惘和追求是多么类似,唯如此才可以有跨时代的精神交流。
李清照的词前期明丽秀婉,后期沉抑感伤这和词人的生活经历是紧密相连的。其实个人的生活包括生存状态在绝大多数时间里是不能自由选择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命中注定吧。所以对于词人,我更多的是带着感悟的心情去理解的,理解她的欣喜忧愁,理解她的种种选择和种种不得已。在人类长河中有这样一个经典文本可以供我们反复研读,读她的人生故事,读她的才情学识,多么让人欣慰!
在首发数篇感悟李清照的文字时,就有一些网友参与讨论,带给我很多不同思考,更让我觉得有必要进一步去探寻某些有意思的问题。
2016.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