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愿言思归 于 2018-7-22 18:18 编辑
功首罪魁非两人-----平辽总兵毛文龙
“奴酋入犯(宁远),文龙全不知觉,牵制安在,辄敢言功!”这是天启帝的圣旨;
“毛文龙悬据海上,靡饷冒功,朝命频违,节制不受,近复提兵进登,索饷要挟,跋扈叵测,且通夷有迹,犄角无资,掣肘兼碍!”这是崇祯帝圣旨,据说原件在台北;
“厚南卫之毒,寒朝鲜之胆,夺西河之气,乱三方并进之本,误专遣联络之成算,目为奇捷,乃奇祸耳!”这是辽东经略熊廷弼的奏章;
文龙实不能制奴也”这是蓟辽督师孙承宗的结论。
目前得到的明朝的文献,对于毛文龙基本没有正面的赞誉,反而是一片呵斥贬低之声。
也有不同看法,来自敌方满洲的罗振玉就说:“毛氏开府东江,辟草莱,固边圉,牵制山海,厥功至伟。袁崇焕矫诏杀之,乃自坏长城!”
透过历史的烟云,如果想追溯真相,只能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去寻找那些蛛丝马迹的事实,通过事实判断事情的真伪。如盲人摸象一般,将所得资料汇集整理,尽可能得到一个完整的形象。首先需要肯定也必须认可的是,毛文龙也是一名善于作战的将领,且其有谋略,勇敢过人。毛文龙原先是李成梁手下的一名小军官,李成梁死后,后金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开始了造反的生涯。而毛文龙则作为明朝的军官,责无旁贷的负起守边之责。天启元年秋七月十四日,毛文龙率不足200人大胆奇袭镇江,擒获降将佟养正60多人,佟养正被押送京师斩首。虽然杀奴数量不多,但在那个闻奴色变的时候,以百人进击后金腹地,生擒重将,实在是鼓舞人心,振奋士气。
镇江奏捷乃至全辽震动,辽东很多城堡惧于文龙之威而相继归降。提起佟养正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他的后代可是鼎鼎大名,出了两个满清历史赫赫有名的人物:孙女嫁给了顺治帝是为孝康章皇后,也就是康熙的生母;另一个就是朝廷重臣隆科多。当然,毛文龙生擒佟养正的时候,不知道他的后代会如此显赫,否则历史的走向说不定因此也会改变。历史就是如此变幻莫测,是必然还是偶然,是人为是天力,所谓的道路能有几次是选定的?
如果说毛文龙的作用仅仅是擒获了佟养正,让他的后代成为满清的太后和重臣,这一点肯定无法说服观众也无法说服文龙自己。毛文龙的一大贡献是占据了皮岛,这皮岛的位置的重要性如何形容都不为过,直如在敌人腹内埋了一颗不定时炸弹。所以后金如骨鲠在喉,芒刺在背,出击关内总是忧虑后方不稳,不敢倾全力而出。
皮岛的位置其实现在已经不再中国境内,考虑到中朝关系,这里不做详述。但皮岛的位置可以用辽沈战役的葫芦岛的塔山相提并论,必守塔山共军才能无后方攻击锦州不能前后受敌;而国军拿下塔山则可两线夹击林彪的部队。皮岛就是如塔山这么一个重要的不能在重要的战略位置。
后金如果倾力大举入侵明朝关内,攻打锦州、宁远等地,毛文龙就可以进击后金空虚的后方,而且后金根本来不及撤兵回援。后金如果想出内蒙古攻击北京,那就必须有把握拿下北京,否则北京拿不下,后方被文龙一扫而空,那就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对于熟读《三国演义》的皇太极,以他曹操的性格,他肯定不会做这个风险极大的买卖。
毛文龙有没有必死的罪状?不可否认文龙本人谋略有限,贪腐的军饷无数。这家伙还和后金偷偷经商做买卖,如同我军的败类谷俊山一样,名义上在足饷官兵,实际上是妄出边塞中饱私囊。袁崇焕是一个树立军威军纪的文官,更是一个书生意气的将领,对毛文龙的贪腐作为不高兴也不会容忍,上书请求清理毛文龙的银饷,哪个边关将领喜欢审计?文龙也恐惧有审计署一边牵制,上书反驳,崇焕自然很不高兴:你毛文龙还是不是大明朝廷领导下的军队?听不听朝廷的话?
两人互动了几次,两人的性格如此鲜明,思维方式如此不同,沟通的困难性如登天一样,最后崇焕觉得此人无可救药,只能从肉体上消灭才能让辽东的战事一统。
不要怪罪崇焕,“攘外必先安内”,在崇焕眼里,此时军令统一有着无比的意义,200多年后的抗日战争,韩复榘携山东重兵不听调遣,一枪一弹不发,让出山东重地,老蒋也是无奈挥泪斩马谡。大敌当前,军令如山,步调一致,这是军队必须遵守的铁律。著名的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的主帅林彪和刘伯承元帅都对手下的纵队司令说过一句话:大兵团作战,军纪一定要严!其凛然杀气跃然纸上。
崇焕用了汉高祖晨入韩信军营的手法,剥夺了毛文龙的兵权,宣布了他的十二条大罪,文龙作为一介军汉,如何是才高八斗的崇焕的对手,自然哑口无言,束手待毙。在这个决定生死的两国争战的关头,是小节为大还是国家生死为大,两者是否有必然联系?现在都在褒扬的曾国藩的治兵之策,岂知湘军的烧杀劫掠比太平天国还甚,我们只能从书中看到陈庆之七千白袍一路凯歌,又有谁知道他的部队的勇气和动力很大一部分是以入城劫掠犒赏而来?
司马穰苴斩庄贾也是特殊时期特殊的做法,这也不是细柳营中亚夫谈兵的时刻,这是用人的特殊时刻,个人品德要让位于国家利益,此时,还有什么比国家生死利益更重要的事情吗?崇焕还是书生意气!
我们现在知道,文龙被斩后,三个月后金兵临北京城下,不仅带来财产和人口损失,多名大将折损,更重要的是让崇祯震骇,五年复辽,后金先复到了北京城下,其内心的不满与怒火可想而知。袁崇焕被抓下狱凌迟处死,孔友德、尚可喜、耿仲明这三个毛文龙的手下叛逃到后金,而且将红衣大炮的制作方法教给了后金,至此,后金不仅野战超越明朝,而且攻城略地有了媲美大明的利器。
清朝编纂的《明史》这样写道:“崇焕妄杀文龙,至是帝(崇祯)误杀崇焕。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