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开聊】太平天国 之 金田起义
楼主: 榆园书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聊】太平天国 之 金田起义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9-1-17 08:03 |只看该作者

烟云早。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19-1-17 09:4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19-1-20 07:03 编辑

  定都天京,这是从起义以来,太平天国政权建设的第四件大事:金田开国,东乡登基,永安建制,江宁定都。

  历史上的改朝换代,这几步,一般都在天下基本大局已定的时候,一次性完成。

  比如汉高祖刘邦,秦灭之后,刘邦顶着西楚霸王项羽分封的“汉王”名头,跟项羽打了四年,直到击败项羽之后,才称帝、定都,分封诸侯。而且刘邦这个人朴实,国号就叫“汉”。也不嫌弃这“汉”是项羽给起的。

  中原最大的民族最终冠名“汉族”,不知我们应该感谢刘邦还是感谢项羽。

  再说洪秀全刚刚拜过的朱元璋。朱元璋1356年就攻克“集庆路”,改名顺天府,就是现在的南京。朱元璋听从学士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坊传这三条计策是刘伯温提出来的,其实不然),先平定天下,十二年后,1368年正月才登基称帝,立国号“明”。

  洪秀全定都南京这件事,史上褒贬不一,众说纷纭。

  首先,定都南京是对的。南京乃江南首镇,鱼米之乡,水陆通衢,富庶繁华,而且南京这个地方风水好,“龙盘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李白诗),钟山如龙盘,石城似虎踞,乃帝王之气。六朝古都之外,明代朱元璋,近现代孙中山、蒋介石都定都在南京。

  但什么时候“称帝”什么时候“定都”,却关乎国运成败,大有讲究。

  洪秀全一向是沉不住气的,或者说,洪秀全似乎并没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刚被清兵从金田撵出来,仓皇之间,就在广西的东乡,一个穷乡僻壤荒凉地,房屋一间、地无一垄,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脚下还穿着草鞋呢,就登基称帝了。

  先当了皇帝再说。

  先也有先的好处,这叫捷足先登。先把声势造出去了。

  定都南京也是当时的形式所迫。

  太平军从广西金田村出发,两年多的时间,说一路北上、势如破竹也好,说被清军一路围追堵截,仓皇流窜也好,总之是一直在路上。没有个立足之地。

  太平军打下江宁的时候,已经达到五十万人了。当然至少有一半是家属和“难民”,就说“吃饭”这一件事,这五十万人,每人每天吃一斤粮食,一天就是五十万斤。一路走一路抢都抢不过来。总这样流动作战,后勤补给成了大问题。部队修整、练兵,就更无从谈起。

  太平天国急需要一个大后方,安顿家属难民,筹措粮草物资,休整部队。

  定都天京,建立一个稳固的根据地,进可攻退可守,有利于稳定军心民心,不失为一个长久之计。

  再说都当了皇帝封了诸王,也不能天天跑路啊,得有个皇宫吧。

  但过早的称帝定都,也有不利的一面。

  此后十一年时间,前两年太平军“北伐西征”,受挫之后,就一直在“保卫天京”。清军湘军先后六次围困天京,太平军忙于解围,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直到城破国亡。

  洪秀全身为农民起义的领袖,从来没参加过任何一次战役,没打过仗,甚至可能一辈子没摸过刀把子。真是个甩手掌柜的。

  金田起义后,太平军一直是东王杨秀清总指挥,萧朝贵和冯云山冲锋陷阵,不然两个人也不会那么早就牺牲。

  西王、南王战死,依然是杨秀清总指挥,石达开和韦昌辉在前方作战,江宁城就是石达开打下来的。

  洪秀全定都天京,把原来的两江总督府改造一番,设为天王府,一住十一年,到死都没有再踏出“天京”一步。

  一入江宁深似海,从此天王是路人。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19-1-17 11:1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画探 于 2019-1-17 11:12 编辑

论文武,冯云山都在洪秀全之上,那当初他为何要立洪秀全?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19-1-17 11:37 |只看该作者
画探 发表于 2019-1-17 11:10
论文武,冯云山都在洪秀全之上,那当初他为何要立洪秀全?

这个我也想过,而且后期杨秀清为什么不取而代之?

洪秀全肯定有他的价值和过人之处。等到后面我总结探讨一下。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19-1-17 11:38 |只看该作者
画探 发表于 2019-1-17 11:10
论文武,冯云山都在洪秀全之上,那当初他为何要立洪秀全?

小画探有思想有见地,赞一个。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19-1-17 12:3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画探 于 2019-1-17 20:26 编辑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9-1-17 11:37
这个我也想过,而且后期杨秀清为什么不取而代之?

洪秀全肯定有他的价值和过人之处。等到后面我总结探 ...

洪秀全肯定有他的价值和过人之处。


嗯嗯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19-1-18 06:49 |只看该作者
画探 发表于 2019-1-17 12:32
洪秀全肯定有他的价值和过人之处。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19-1-18 07:31 |只看该作者
今天有课,本来是上午上课,临时改在下午。

晚上来更。

该写到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稳定政权的措施。

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科举制度。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19-1-18 11:09 |只看该作者
备课结束,抓个空来写几句。

最近满脑子都是太平天国洪秀全。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19-1-18 11:3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19-7-3 15:20 编辑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马上就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以土地政策为核心,涉及太平天国的社会政治,军事,经济多方面政策,是太平天国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一部非常重要的纲领性文件。
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能被官方定性为“反封建”的、进步的、“革命”的运动,主要是因为这部《天朝田亩制度》。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19-1-18 11:5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19-1-18 16:18 编辑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

土地是农耕社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问题,是私有制社会一切矛盾斗争的根源。

四十年前的改革开放,就是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的。农村改革成功,中国才走上发展之路。

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将来如果改革出问题,就一定是在农村出问题。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19-1-19 10:17 |只看该作者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天下大同、绝对平均的“公有制”和“平均主义”原则。

  1,一切土地和财富都归上帝所有。

  2、把土地分成九等,好坏搭配,16岁以上不分男女每人一份,十五岁一下减半。——“万出同耕,百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3、产品分配原则:每家留足一年的粮食,剩下的都归“天库”。

  ——“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芝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帘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土,则土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匀,人人饱暖矣”。

       谁家有婚娶满月办喜事,到“天库”支取钱粮。

  4,县以下官吏实行民主选举,三年选一次。对百姓的赏罚,司法,都由官吏负责,有争议的逐级上报,最后由天王决断,军师执行。

  5,平时务农,打仗的时候,每一户出一名士兵。

  6,官吏不公平的,滥保举的,贪污受贿的,一切渎职行为,处罚是:黜为农。

  7,鳏寡孤独残疾人,国家奉养。——鳏寡孤独废疾免役,皆颁国库以养。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19-1-19 10:25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9-1-18 07:31
今天有课,本来是上午上课,临时改在下午。

晚上来更。

充实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19-1-19 10:2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画探 于 2019-1-19 10:49 编辑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9-1-18 11:09
备课结束,抓个空来写几句。

最近满脑子都是太平天国洪秀全。

太幸福了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19-1-19 11:0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19-1-19 16:38 编辑

  看上去还不错。

  《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是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分配制度”,把历代农民起义提出的“等贵贱、均贫富”、“均田免粮”理想,写在了纸上,把旧式的农民运动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对农民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这是《天朝田亩制度》受到当时的农民和后来的共产主义者狂热追捧的原因。

  但是,《天朝田亩制度》仅仅是写在纸上的。

  1,“天下大同和绝对平均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在小农经济的社会基础上,实现“公有制”,“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制度,是画饼充饥的“空想”,“乌托邦”。这一点,历史早就证明了。

  2,《天朝田亩制度》描绘的是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实际实行的却是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理论与实践是扭曲的,荒谬的。

  3、《天朝田亩制度》缺少可操作性,没有具体措施,无法落实。因为忙于战事,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政府机制,根本没有实行。在太平天国实际控制的地区,石达开韦昌辉等将领上奏天王同意,仍按清政府原有的体制:农民依然向地主交租,地主向政府交赋税。

  4,《天朝田亩制度》还有一个严重后果,就是从理论上动了天下地主、士大夫阶级的“奶酪”,尽管仅仅是写在纸上的,却引发了地主阶级的恐慌和疯狂反扑。太平天国运动最终被封建王朝与地主、士大夫和帝国主义势力形成的“统一战线”联手绞杀。

       可以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中,跟过早的登基、封王、定都一样,是目光短浅的,极不成熟的一个败笔。发布一个空想出来的制度,说的天花乱坠,无法实行也不可能实行,说一套,做一套,渐渐失去了民心,也招来了猛烈的反噬。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19-1-19 11:08 |只看该作者

总比想别的要好吧。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19-1-19 11:08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9-1-19 11:08
总比想别的要好吧。

我说洪秀全太幸福了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19-1-19 11:15 |只看该作者
画探 发表于 2019-1-19 11:08
我说洪秀全太幸福了

哈哈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19-1-19 11:22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9-1-19 11:00
  看上去还不错。

  《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是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分配制度”,把历代 ...

如果你是洪秀全,你会怎么做?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19-1-19 11:33 |只看该作者
画探 发表于 2019-1-19 11:22
如果你是洪秀全,你会怎么做?

像毛泽东那么做。我觉得,论打天下,毛泽东无疑是最成功的。




使用道具 举报

81
发表于 2019-1-19 11:51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9-1-19 11:33
像毛泽东那么做。我觉得,论打天下,毛泽东无疑是最成功的。

那个时候你还不知道毛泽东吧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19-1-19 11:56 |只看该作者
画探 发表于 2019-1-19 11:51
那个时候你还不知道毛泽东吧

那个时候是什么时候?

洪秀全当然不知道毛泽东,但我从小就知道。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19-1-19 12:07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9-1-19 11:56
那个时候是什么时候?

洪秀全当然不知道毛泽东,但我从小就知道。

毛泽东怎么做的,我不知道。
如果是我,我会这么做:
每占领一个地方,现先把地主收复,然后以身作则,论功行赏分配,不是说上帝是公平的吗,天赐良机,上帝真的有了用武之地,就得让上帝在人间显灵

使用道具 举报

84
发表于 2019-1-19 17:4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19-1-19 17:52 编辑

【太平天国的科举】

科举考试,是洪秀全心中的一个结。

参加四次院试,连个秀才都没考取,洪秀全视为奇耻大辱。于是改信基督,才有了后来的一切。

金田起义建了自己的“国”,洪秀全要开科取士,以解心中块垒。

所以,早在永安建制的时候,太平天国就做了开科取士的尝试。这一次进士科,录取的第一名就是冯云山,其他业都是太平天国的将领。

定都天京的第一年,就开始了正式的太平天国科举考试。

洪秀全一“开国”就宣布“四书五经”为“禁书”,太平天国就不许有儒家的书。尽管太平天国的《天朝礼制》还是按照《周礼》制定的。

太平天国科举考试的规定:

每年举行四次“京试”,以天王的名义举行一次,称“天试”,在世的诸王也每人主持一次科考,分别称“东试”、“西试”和“翼试”。考试范围以《原道醒世训》、《原道救世歌》、《原道觉世训》和《天朝田亩制度》等一系列拜上帝会教义和太平天国的方针政策为内容。

后来发生了“天京事变”东王、西王死了,翼王出走,这些考试也就取消了。剩下一个“天试”,后期洪秀全懒于政事,觉得一年一次科考太频繁,遂改为三年一次,跟清朝的科举“接轨”,还没等实施,洪秀全就死了,不久太平天国也灭亡了。

这样的科举,遭到天下士子的强烈反对和抵制。

单说第一年的第一科,“天试”。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拥有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差不多五个省的控制区域,广发告示,大力宣传,但应者寥寥,报名参加“天试”的只有55人。

天王很不高兴,又延期十天,动员甚至强迫民众参加,最后凑了300人开考。
  天试的题目为:

  ——“天父鸿恩,广大无边,不惜己子,遣之受难。因为代赎,吾侪罪孽,尚未报恩,又得荣光”。

  东试的题目有:

  ——东王九千岁,真道岂与世道相同?

  翼试的题目是:

  ——翼化如春润。

      据说录取率极高,只要答满卷子就录取。

     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不仅没有达到“招纳人才”的目的,反而让天下士子背弃。

     很多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跟《天朝田亩制度》一样,起到了加速灭亡的作用。


使用道具 举报

85
发表于 2019-1-19 18:2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19-1-20 00:02 编辑

  还有,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男女平等思想“进步性”的一件事:太平天国开设“女科”,录取了女状元。

  这件事是假的。

  太平天国开考女科,最早见于清末汪堃《盾鼻随闻录》,汪堃是道光二十一年(1841)进士。曾随清军围剿太平天国,后装病回家,这本书主要记载他与太平军作战中的见闻,但与史实出入很大。这件事又被署名沈懋良的《江南春梦庵笔记》附会夸大,《太平天国野史》更杜撰出洪宣娇为主考官,考题为“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状元为傅善祥的故事。

  太平天国“女状元”事属演绎,以讹传讹。

  学者罗尔纲在《太平天国史料辨伪集》中,将《盾鼻随闻录》《江南春梦庵笔记》作伪的地方,列表对照,考出其来源,最后得出了“虚上加虚,假中更假”的结论。

  首先,科举开女科一事,在太平天国和清朝正史以及当时的大臣奏折中,从未提及。

  傅善祥确有其人,但不是什么女状元,只是杨秀清的女秘书。

  《金陵癸甲纪略》记载:“女簿书,东贼逼取民女识字者充之,以代己批判。有傅善祥者,金陵人,二十余岁,自恃其才。东王闻之,选入伪府……病愈,善祥得随意往各女馆,无所禁,遂不知所终,或云逃去。”

  再说,就算有女科,也不可能以《论语》中的话为考题。四书五经在太平天国是禁书,不能提的。

  太平天国的男女平等,始于客家人的生活习俗。

  客家人久居两广山地丘陵,生活条件艰苦,妇女跟男人一样从事劳动,所以没有缠足的习惯。都是大脚。这并非是太平天国倡导的。

  而太平天国立国十四年,除了诸王家眷之外,并无一个女性成为管理者。

  其实,太平天国是否“男女平等”,从洪秀全拥有88个嫔妃就可以得出结论。



使用道具 举报

86
发表于 2019-1-20 08:42 |只看该作者
  【太平军北伐】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马上组织了北伐。

  洪秀全派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等主将率两万多太平军,直取清王朝的首都(今北京,明清两代称京师)。

  出发前,洪秀全、杨秀清给北伐军的指令是:“师行间道,疾趋燕都,毋贪攻城夺地,糜时日。意思说,北伐不以攻占城市扩大地盘为目的,而是直接奔清王朝的老巢。

  并约定,到达天津后,等待后援部队一起攻打北京。

  在洪秀全杨秀清看来,拿下北京,就算推翻了清王朝。

  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都是广西壮族人,拜上帝会的早期会员,从金田起义就开始跟着太平军冲锋陷阵,战功卓著。到定都天京,林凤祥官封天官副丞相,李开芳封地官正丞相,吉文元为春官副丞相。

  按太平天国官制,军师为最高官职,以下是丞相、检点、指挥、将军。

     永安建制时,丞相一职只有两个人:天官正丞相罗日纲,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到定都南京之后,共封了天地春夏秋冬“六官”正副又正又副24个丞相。











使用道具 举报

87
发表于 2019-1-20 10:28 |只看该作者
  北伐军一路猛打猛冲,非常的顺利,从江苏、安徽、河南、山西进入直隶省(明清两代,直接隶属京师管辖的周边地区称“直隶”。清康熙起称今河北省为直隶省),途中吉文元被流弹击中牺牲。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的静海县,震动京师。林凤祥李开芳驻守待援,被僧格林沁围困。

  僧格林沁是晚清著名将领,著名的蒙古骑兵统帅,是咸丰朝最骁勇善战的一支部队,负责守卫京师。

  洪秀全杨秀清得到北伐军打到天津后,两次派增援部队北上,被清军击溃。

  林凤祥李开芳久等援军不到,僧格林沁攻势猛烈,北伐军连吃败仗,被僧格林沁击溃。

  1855年3月,林凤祥被炮弹击中负伤,自知无幸,吃了毒药,藏在地道里等死,被叛徒出卖被俘,押往北京。3月15日被凌迟处死。

  林凤祥是第一个被俘的太平天国高级将领。清廷对太平天国恨之入骨,从林凤祥起,后来凡被俘的太平天国将领,除了李秀成外,大都被凌迟处死。

  李开芳与林凤祥分兵,往南去迎接增援部队,4月 ,被僧格林沁围困在茌平县冯官屯,僧格林沁为了活捉李开芳,以高官厚禄诱骗,李开芳竟率百余名将士投降。多数将士就地被凌迟处死,挖出心肝祭奠被北伐军杀死的清廷官兵。李开芳等七人被押送北京,4月27日,李开芳等七人在北京被凌迟处死。

  至此,历时两年的太平军北伐失败,两万多名太平军精锐全军覆没。自金田起义以来,这是太平天国首次遭遇重大失败。

      僧格林沁全歼太平天国北伐军,活捉主将林凤祥李开芳,封亲王,世袭罔替,赐黄马褂。一时威震海内。





使用道具 举报

88
发表于 2019-1-20 20:40 |只看该作者
关于李开芳投降。

教科书上说,李开芳并非真心投降,而是诈降之计,以求脱身,不料被僧格林沁识破,不及反抗被俘,云云。

当时跟李开芳一起投降或者诈降的人,都当场处死,真降也罢诈降也罢,这件事按说死无对证。

后世从僧格林沁给咸丰皇帝的奏折中发现,林凤祥李开芳被俘之后,僧格林沁曾经审问过他们,并把审问笔录一起报给了咸丰。称“供词”。

这两份供词,虽非二人亲笔所写,但从内容来看,都是二人参加拜上帝会和太平天国起义,与清兵作战的经历和升值经过。
在当时,此前从未接触过太平军的僧格林沁是不可能知道这些事的。

所以,这两份笔录,行文上自称“贼”“伪”北伐军行军称“窜”,称僧格林沁为“僧帅”,应该是执笔者的篡改,基本可以认定确实是林凤祥李开芳的自述。

林凤祥的自述,只讲述了自己参加太平天国的经过和这次北伐打仗和失败的经过。

而李开芳的“自述”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使用道具 举报

89
发表于 2019-1-20 20:50 |只看该作者
有图有真相:
图一,僧格林沁奏折中的“林凤祥自述”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90
发表于 2019-1-20 20:5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19-1-20 20:59 编辑

图二,李开芳的自述。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