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为了一枚纪念章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本帖最后由 涉江采芙蓉 于 2021-3-19 12:56 编辑
现在可以说说老人当时得的是什么病了,为什么会如此的凶险。在西安城最终被诊断为癔病,这不是靠药物所能彻底治愈的了的,这是心病,这是心被堵了,这件事对老人的打击是致命的。当老人知道国家没有忘记她,中央特批给她发来了一枚奖章时,病立马好了,就像是个焕发了清楚的年轻人。现在老人还没见到奖章,他的儿子最近才有时间回去。报纸先发了一篇,这篇很笼统,就算是造势。她跟随常香玉转战陕西、河南、朝鲜战场,很多故事、很多细节都要慢慢被挖掘出来,希望老人在这个回忆过程中快乐。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备忘(最后的话):3月19日下午3点,我把报纸的截图微信发给市委宣传部H科长后,H科长让把文本发过去,我发过去后不久,H科长突然打来电话,说,正好赶上建党100周年的一个征文活动,这个事迹很典型,准备明天就送省里,能否晚上加个班,按照要求,充实具体的事迹,在增补深化一下,明早就送过来。我说,可以,晚上做完没问题,马上去报社。放下电话,我很快就到了报社,找到了S主任,让她跟H科长电话做了直接沟通。之后,我去我这个朋友处,让他给他母亲打电话,按照要求,问一些具体的事情。他电话打了很长时间,边打边记要点,之后,又全部打出来。我一直等到晚上8点钟,之后,叫上报社S主任,边吃饭边说话,把她需要的都告诉她,晚上她回去后写出来,发给我,我再看看,明早就发给市宣传部。一旦走向政府这条路子,就是快车道了。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本帖最后由 涉江采芙蓉 于 2021-3-19 22:34 编辑
这件事情写到这里,属于我的戏份,就要完了,要彻底结束了。我想不久的将来,大家通过官方这个渠道就会知道以后发生的故事。我从尘埃中来,又回归尘埃中去。其他的故事要重新开头,我想会更精彩,只不过不会再是给政府部门打交道的事了。这件事让我对政府部门的看法有了转变,心情也舒畅了很多;但对打交道的这个央企充满了恶感,感觉这样伤天害理的部门不破产,真是天理难容!以后的故事可能会从一幅画开始,也可能会从一个策划开始,但跟政府与央企估计不会有什么交集了。人生短暂,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是最好的,也是最有意义的。好了,戏结束了!谢谢诸位的观看!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本帖最后由 涉江采芙蓉 于 2022-4-17 22:08 编辑
很可惜的是,正当王玉兰老人的事迹逐渐被知晓,引起宣传部门重视,后续宣传正要跟上的时候,王玉兰老人一直处于清醒与糊涂之间,已经无法正常交流了。北京方面的采访一拖再拖,终于不得不取消,不然,她会出现在今晚的节目中,这真是个遗憾! 好在她清醒的时候,看到了那枚她日思夜想的纪念章,没有留下遗憾。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本帖最后由 涉江采芙蓉 于 2022-5-16 09:10 编辑
2022年4月17号晚的黄金时间,央视一台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在介绍常香玉大师的事迹,其中出现的是她的第一代弟子、电影《花木兰》中扮演“刘大哥”的那位老人。这之前,北京方面一直联系在西安住院的王玉莲老人,说一旦老人病情稳定,他们要专程过去先做一个采访。非常遗憾的是,同是常香玉大师的第一代弟子,在电影《花木兰》中扮演花木兰弟弟花木力的王玉莲老人一直处于半清醒半糊涂的状态,因此无法告诉北京的记者来西安的时间,也因此错过了央视一台这栏弘扬爱国情怀的节目,王玉兰老人已经不能站在这个舞台上,跟他的师兄合唱一段花木兰来纪念自己的恩师常香玉了。 这世界上很多东西,是需要铭记心间的,譬如真情,譬如责任,譬如担当,王玉莲老人这一生一直很低调的活着,兢兢业业认认真真的做自己的图书管理工作,默默无闻,没有人知道她做过什么,没有人知道她竟是常香玉大师的第一代弟子、一个演武生的梨园豪杰。 我很高兴的是,王玉莲老人在清醒的时候看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这枚纪念章,能给老人做成这样一件事,让她没有遗憾,让她容光焕发、快快乐乐,值! | |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