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思君恩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23-9-12 12:3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译文
他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乡间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
篱笆边的菊花应该是近期才种上的,所以虽然到了秋天,还未曾开花。
敲门后未曾听到一声犬吠,要去向西家邻居打听情况。
邻人回答他是到山里去了,归来时怕是要黄昏时分了。

注释
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湖州境内),以擅长品茶著名,著有《茶经》一书,被后人奉为“茶圣”、“茶神”。
虽:一作“唯”。带:近。郭:外城,泛指城墙。
篱边菊:语出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著花:开花。
扣门:敲门。
西家:西邻。
报道:回答道,报,回报,回答。去:一作“出”。
归时每日斜:一作“归来日每斜”。日斜:日将落山,暮时也。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23-9-12 12:3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赏析
  这是诗人访友不遇之作。全诗描写了隐士闲适清静的生活情趣。诗人选取一些平常而又典型的事物,如种养桑麻菊花,邀游山林等,刻画了一位生活悠闲的隐士形象。全诗有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情趣,语言朴实自然,不加雕饰,流畅潇洒。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是说陆羽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乡间的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陆羽的新居离城不远,但已很幽静,沿着野外小径,直走到桑麻丛中才能见到。开始两句,颇有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隐士风格。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点出诗人造访的时间是在清爽的秋天,自然平淡。陆羽住宅外的菊花,大概是迁来以后刚刚才种上的,所以虽然到了秋天,还未曾开花。这两句一为转折,一为承接;用陶诗之典,一为正用,一为反用,却都表现了环境的幽僻。至此,一个超尘绝俗的隐士形象已如在眼前,而诗人访友的兴致亦侧面点出。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说诗人又去敲陆羽的门,不但无人应答,连狗吠的声音都没有。此时的诗人也许有些茫然,立刻就回转去,似有些眷恋不舍,还是问一问西边的邻居吧。一般说来,写到“扣门无犬吠”,“不遇”之意已见,再加生发,易成蛇足。就像柳宗元的《渔翁》一诗:“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崖上无心云相逐。”前人每谓末二句“着相”,情思刻露,如苏轼、严羽、胡应麟、王士祯、沈德潜等都持是说。但皎然之写问讯于西家却正得其所。一方面,见出对陆羽的思慕,表明相访不遇之惆怅;另一方面,则借西家之口,衬托出陆羽高蹈尘外的形象,表明二人相契之根由。同时对诗中所描写的对象即陆羽,并未给予任何直接的刻画,但其品格却呼之欲出,这也正符合禅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旨。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是邻人的回答:陆羽往山中去了,经常要到太阳西下的时候才回来。这两句和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的后两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恰为同趣。“每日斜”的“每”字,活脱脱地勾画出西邻说话时,对陆羽整天流连山水而迷惑不解和怪异的神态,这就从侧面烘托出陆羽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的襟怀和风度。

  这首诗前半写陆羽隐居之地的景;后半写不遇的情况,似都不在陆羽身上着笔,而最终还是为了咏人。偏僻的住处,篱边未开的菊花,无犬吠的门户,西邻对陆羽行踪的叙述,都刻画出陆羽生性疏放不俗。全诗四十字,语言清空如话,不加雕饰,吐属自然,流畅潇洒,别有隽味。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23-9-12 12:3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皎然

僧皎然,生卒年不详。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23-9-12 12:4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欢迎赏评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23-9-12 13:3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风吹锦衣印梨花 于 2023-9-12 13:45 编辑

10、和《杜秋娘诗》

江南水碧秀,生女艳脂白。
有名杜秋者,天然玉芙蓉。
老濞藩镇府,婢女三千人。
秋秉粉袖舞,款歌金杯液。
濞却反叛急,秋自零泪面。
吴江帆落尽,灞柳足离别。
幽幽见天子,顾盼美目驰。
椒房养娇体,镜中仙姿浮。
低首见爱怜,受宠朝与夕。
月照西厢壁,桂枝摇凉夜。
立阶袜露冷,笙箫夜夜欢。
车辇华盖荫,滑痕雁荡南。
簇拥千骑乘,旌旗猎艳艳。
日日丰筵宴,肥餍投箸难。
瑶池酒香郁,铜雀分天泽。
威仪一时壮,落花缤纷彩。
幸又生皇子,天聪气安然。
玉堂封保姆,亲侍贵儿郎。
珍珠绣衣服,犀角镇帷帐。
学射百步箭,初成青年郎。
竹马戏已往,闻鸡起舞剑。
冠带宛玉貌,君子颜碧海。
眉目含英俊,秀神溢天外。
一尺桐偶人,事泄反被削。
王事终凋零,赐秋回故乡。
天梦华绮丽,梦醒知太迟。
四朝三十载,梦里春秋衣。
潼关遇旧吏,白发苍苍人。
呼唤摇渡者,舟人怎知详?
归来旧邻在,庭前草树薇。
风吹雨打过,萧瑟秋叶零。
素衣一何简,谁识华贵人?
吾今金陵遇,细忖寸心悲。
古来无穷变,人生若转蓬。
夏姬当两国,后作巫臣妾。
西施灭吴国,一舟泛湖烟。
织室被俘掠,反作汉业基。
误置代籍里,两朝尊母仪。
光武一代帝,出身唐儿婢。
珊瑚破高齐,沦落舂糜女。
萧后离扬州,可汗政垂帘。
女子生世险,士人亦风波。
射钩后称父,渭水钓姜公。
孟子不得时,仲尼丧家犬。
秦国尊法家,斯承当权柄。
安知魏齐首,见断箦中尸?
给丧蹶张辈,廊庙冠峩危。
珥貂七叶贵,何妨戎虏支?
苏武得生返,邓通却饿死。
天意实难测,反复逆常理。
地载万年物,天外有青云。
伸手捉住甚?足踏非实倚。
耳听可为真?目视可为凭?
己身不自主,思虑更无依。
且倾千杯饮,秋娘喟一吟。
长咏代作歌,清啸意入星。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23-9-12 13:3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原文。杜秋娘诗

杜牧〔唐代〕

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为李錡妾。后錡叛灭,籍之入宫,有宠于景陵。穆宗即位,命秋为皇子傅姆。皇子壮,封漳王。郑注用事,诬丞相欲去己者,指王为根。王被罪废削,秋因赐归故乡。予过金陵,感其穷且老,为之赋诗。

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
其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
老濞即山铸,后庭千双眉。
秋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
濞既白首叛,秋亦红泪滋。
吴江落日渡,灞岸绿杨垂。
联裾见天子,盼眄独依依。
椒壁悬锦幕,镜奁蟠蛟螭。
低鬟认新宠,窈袅复融怡。
月上白璧门,桂影凉参差。
金阶露新重,闲捻紫箫吹。
莓苔夹城路,南苑雁初飞。
红粉羽林仗,独赐辟邪旗。
归来煮豹胎,餍饫不能饴。
咸池升日庆,铜雀分香悲。
雷音后车远,事往落花时。
燕禖得皇子,壮发绿緌緌。
画堂授傅姆,天人亲捧持。
虎睛珠络褓,金盘犀镇帷。
长杨射熊罴,武帐弄哑咿。
渐抛竹马剧,稍出舞鸡奇。
崭崭整冠佩,侍宴坐瑶池。
眉宇俨图画,神秀射朝辉。
一尺桐偶人,江充知自欺。
王幽茅土削,秋放故乡归。
觚稜拂斗极,回首尚迟迟。
四朝三十载,似梦复疑非。
潼关识旧吏,吏发已如丝。
却唤吴江渡,舟人哪得知?
归来四邻改,茂苑草菲菲。
清血洒不尽,仰天知问谁?
寒衣一疋素,夜借邻人机。
我昨金陵过,闻之为歔欷。
自古皆一贯,变化安能推?
夏姬灭两国,逃作巫臣姬。
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
织室魏豹俘,作汉太平基。
误置代籍中,两朝尊母仪。
光武绍高祖,本系生唐儿。
珊瑚破高齐,作婢舂黄糜。
萧后去扬州,突厥为阏氏。
女子固不定,士林亦难期。
射钩后呼父,钓翁王者师。
无国要孟子,有人毁仲尼。
秦国逐客令,柄归丞相斯。
安知魏齐首,见断箦中尸?
给丧蹶张辈,廊庙冠峩危。
珥貂七叶贵,何妨戎虏支?
苏武却生返,邓通终死饥。
主张既难测,翻覆亦其宜。
地尽有何物?天外复何之?
指何为而捉?足何为而驰?
耳何为而听?目何为而窥?
己身不自晓,此外何思惟?
因倾一樽酒,题作杜秋诗。
愁来独长咏,聊可以自贻。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23-9-12 13:3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译文
杜秋是一个金陵女子。十五岁时,做了李錡的侍妾。后来李錡叛乱被诛,杜秋籍没入宫,受到宪宗的宠爱。穆宗即位,命杜秋为皇子李凑的保姆。皇子成年以后,封为漳王。郑注当权,诬陷丞相阴谋排除异己,指控漳王是祸根。漳王得罪后,被废除王号,削去封地。杜秋也因此放归故乡。我经过金陵,感叹杜秋困穷年老,为她作了这首诗。

京江流水清且滑,生出女子白如脂。
中有名叫杜秋女,更不需用脂粉施。
老濞依山铸钱,后庭双眉成千。
杜秋手捧玉杯,为他歌唱《金缕衣》。
刘濞白首叛乱,杜秋红泪双滋。
离去落日映照吴江渡,来到绿杨垂拂灞水旁。
宫女们手拉手堂上拜帝王,唯有杜秋引得天子频顾望。
椒房悬垂锦幕,镜奁缠绕蛟螭。
发髻低垂成新宠,体态窈窕更融怡。
月光初上白璧门,桂树生凉影参差。
金阶新露浓重,闲按紫箫奏吹。
夹城青苔满生,南苑大雁初飞。
宫女随着羽林仗,杜秋独赐辟邪旗。
出游归来烹豹胎,饱食已不觉甘饴。
日出咸池普天同庆,分香铜雀姬妾伤悲。
雷声车后已远去,往事犹如落花飞。
神佑帝王得皇子,泼发覆额绿緌緌。
传命杜秋任傅姆,天人由她亲扶持。
虎睛珍珠缝缀襁褓,金盘犀坠镇压帷帐。
皇帝长杨射熊罴,武帐逗弄声哑咿。
长大不再戏竹马,斗鸡本领渐称奇。
冠帽高高玉佩齐,后宫侍宴在瑶池。
眉目之间宛如画,神采焕发映朝晖。
一朝祸起桐偶人,元应尽知江充欺。
漳王幽禁封号削,杜秋被放归故里。
高堂瓦脊接星斗,回头遥望行步迟。
经历四朝三十载,似梦复又疑是非。
还识潼关当年吏,老吏白发已如丝。
来到吴江唤渡船,船翁哪知这经历?
故乡四邻已改易,家园唯有荒草盛。
血泪挥洒去不尽,仰天叹息向谁知?
一匹白绡制寒衣,深夜借用邻人机。
昨日路经金陵城,闻说杜秋声歔欷。
自古以来一个理,人世变化怎预知?
夏姬曾使两国灭,逃走作了巫臣妾。
西施来到姑苏台,乘船追随范蠡去。
魏豹妾俘作织室奴,奠定汉朝太平基。
窦姬误置代国籍,由此两朝尊母仪。
光武继承高祖业,本世出于侍婢唐儿。
珊瑚因宠灭绝高齐,自己也落得作婢舂黄米。
隋朝萧后扬州被俘去,进得突厥成为可汗妻。
女子的命运固然不一定,士大夫也同样难以预期。
射中带钩的后来被尊为仲父,钓鱼翁也做了王者之师。
没有一国愿意接纳孟子,始终有人诽谤仲尼。
秦国由于下一道逐客令,权柄从此归于丞相李斯。
谁能知道魏齐的头颅,落于竹席包裹的尸体。
吹鼓手和踏弩武卒等流辈,进了廊庙高官危危。
七朝以来插貂尾的贵族,又何妨是戎虏的支裔后辈?
苏武却得以生还,邓通终死于贫饥。
造化主张既然难以预料,人事翻覆也是各得其宜。
大地尽头还有何物?天的外边又能到达哪里?
手指为何能把握?两足为何能奔驰?
耳朵为何能谛听?眼睛为何看得清?
自己身体还不能知晓,身外之物又何须思虑?
只好斟上一杯美酒,写下这首《杜秋娘诗》。
愁闷时独自长声吟咏,还可以求得片刻欢怡。

注释
金陵:此指今江苏镇江。唐代镇江为润州,又叫金陵。
李錡(qí):唐顺宗时任镇海节度使,元和二年(807年)反,兵败被杀。
景陵:指唐宪宗。
穆宗:即李恒,唐宪宗之子。
皇子:指唐穆宗子李凑,封漳王。傅姆:保姆。
郑注:唐文宗时宦官王守澄的门客。用事:当权。
京江:润州古名京口,故长江流经润州城北一段称京江。
不劳:不用。
老濞(bì):指刘濞,此处用以喻李錡,含贬意。
双眉:一作“蛾眉”。指女子。
玉斝(jiǎ):玉酒杯。
金缕衣:古乐府曲名。
滋:形容泪流得多。
联裾(jū):犹言“联袂”,指携手。
盼眄(miǎn):顾盼。
椒壁:椒房墙壁。椒房原为汉宫殿名,后泛指后妃住所。
窈袅(yǎoniǎo):体态美好的样子。
南苑:唐长安城东南有曲江,曲江西南有芙蓉园,称为南苑,是皇帝游赏之地。
餍饫(yàn yù):饱食。饴(yí):本是麦芽糖,这里指味道甘美。
咸池:神话中地名,太阳初升时要在咸池沐浴,象征新皇帝穆宗即位。
雷音:指君王的车声。
燕禖(méi):上古时求子所祀的神,又称高禖。
壮发:覆盖在额前的头发。緌(ruí)緌:头发下垂的样子。
天人:不同凡人的天才。
犀镇:犀牛角制作的镇压帷帐的用具。
武帐:皇帝坐息之所,帐中有兵器护卫。
舞鸡:斗鸡。
崭崭:突出貌。
江充:汉武帝时佞臣。
茅土:古代用白茅包土授给诸侯,作为分封土地的象征。
觚稜:宫阙上转角处的瓦脊成方角棱瓣之形,此处借指杜秋娘离开的皇宫。
斗:北斗星。极:北极星。
潼关:今陕西潼关,是交通要冲。
菲菲:荒草茂盛的样子。
清血:血泪。
素:白绢。
歔欷(xūxī):哀叹抽泣声。
夏姬:春秋时期郑穆公的女儿。
鸱(chī)夷:鸱夷子皮。春秋时范蠡因自称鸱夷子皮,故后人称为“鸱夷”。
魏豹:秦末汉初人。原战国时魏国的贵族,被项羽封为西魏王,后被韩信所俘。
唐儿:唐姬,汉景帝妃程姬的侍女,因偶然的机会得幸于汉景帝,生长沙王刘发。
黄糜(mí):黄米。
阏氏(yān zhī):汉代匈奴单于、诸王妻的统称,后借指少数民族君主之妻妾。
士林:指文人士大夫阶层。
射钩:指管仲射齐桓公事。
要:通“邀”,邀请。
见断:被断。箦(zé)中尸:指范雎。
给(jǐ)丧:供应丧事。蹶(jué)张:用脚踏强弩使张开。
廊庙:指朝廷。冠峩(é)危:冠帽高耸的样子。
珥(ěr)貂:插着貂尾。七叶:指汉武帝至平帝共七朝。
戎虏:指少数民族。
主张:犹如说“天意”。
捉:握。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23-9-12 13:3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创作背景
  这首长篇五言古诗作于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年)春天,杜牧三十一岁。当时作者正在宣州(今安徽宣城)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幕中,奉沈之命至扬州聘问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经过镇江,见到年老色衰而孤苦无助的杜秋,倾听其诉说平生,“感其穷且老”,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宋代李昉《太平广记》引《本事诗》:“李锜之擒也,侍婢一人随之。锜夜自裂衣襟,书己冤,筦榷之功,言为张子良所卖。教侍婢曰:‘结之于带。吾若从容赐对,当为丞相、扬、益节度使;若不从容,受极刑矣。我死,汝必入内,上必问汝,汝当以是进。’……按李锜宗属、亟居重位,颇以尊豪自奉,声色之选,冠绝于时。乃浙西之败,配掖庭者,曰郑、曰杜。郎得幸于宪宗,是生宣宗皇帝,实为孝明皇太后。次即杜,杜名秋,亦建康人也,有宠于穆宗,穆宗即位,以为皇子漳王傅姆,太和中,漳王得罪,国除。诏赐秋归老故乡,或曰:系帛书者,即杜秋也。而宫闱事秘,世莫得知。夫秋,女婢也。而能以义申锜之冤,且逮事累朝,用物殚极。及其被弃于家也,朝饥不给,故名士闻而伤之,中书舍人杜牧为诗以唁之。”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23-9-12 13:3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赏析
  全诗一百一十二句,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从开始到“夜借邻人机”为第一部分,写杜秋生平。这一部分以叙事为主,但叙事中又有抒慨。

  首先,作者刻画出了一个美貌的少女形象。在山清水秀的镇江,有一位女子天生丽质,她就是杜秋。她在美女如云的镇海军节度使李錡(诗中以叛乱被杀的汉吴王刘濞喻指)的后庭中,深受宠爱。她手持玉杯劝酒,李錡欣然陶醉,然后又唱起《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她十分美丽风流。作者先从肤色描写外貌,然后又通过行动来侧面表现,虚实相生,互为补充。接着,李錡被杀,杜秋被籍入宫,受到宪宗(李纯)的宠爱,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位雍容华贵,但又略带一丝忧郁的皇妃形象。作者采用烘托的手法,用“椒壁”“金阶”“夹城”“南苑”“羽林仗”“辟邪旗”等皇宫特有的装饰和物件,来暗示人物的身份。在这新的环境中,她始则“盼眄独依依”,半是对旧主的依恋,半是对新君的畏惧,还有些羞怯,但在“低鬟认新宠”之后,终于“窈袅复融怡”了,恢复了青春的活泼和当日的丰采。然而,在“月上白璧门,桂影凉参差,金秋露新重”的清秋夜晚,她却“闲捻紫箫吹”,一个“闲”字,将心中的无聊和愁闷曲曲传出;“归来煮豹胎,餍饫不能饴”,不仅表现出宫中贵妇厌食甘肥的一般心理,其中也暗寓着个人身世的不愉快。作者在描写人物形象时手法富有变化,且十分精微。然而,好景不长,宪宗死后,杜秋却作了皇子李凑的“傅姆”,这是一次重大变化,出现在读者眼前的则是一位辛勤的保姆的形象。不过,作者却并没有正面描写保姆照料孩子的具体细节,而是通过写皇子的外貌(“壮绿緌緌”、“虎睛珠络褓”)、语言(“武帐弄哑咿”)、游戏(“渐抛竹马剧,稍出舞鸡奇”)和侍宴(“崭崭整冠佩,侍宴坐瑶池”)等情形,来侧面表现皇子的成长,保姆在十几年间的日夜照料、辛苦操劳,自然也默默包含在其中了。这位保姆眼看着自己辛勤抚育长大的皇子,“眉宇俨图画,神秀射朝辉”,心中也流露出一丝欣慰。但是,皇子终于被废弃,最后,杜秋被遣回故乡,沦落为一个无依无靠、穷困潦倒的孤苦老妪。这一形象,作者写得特别细致:杜秋出宫之时,“回首尚迟迟”,似梦非梦,一片凄楚;她已经老了,面对衰颜,连潼关旧吏和吴江舟人也认不出当年美丽的她;返回镇江住处,只见一片草莱,满目凄凉;冬天,她借邻居的织布机,才织出一疋白绢,为自己做御寒的衣服。那昔日少女的美丽风流和皇妃的雍容华贵,皆化为乌有,连做保姆也不可得,留下的只是无限悲楚和凄凉。至此,作者把杜秋这一妇女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示在读者面前。这一形象中不单单包含着杜秋一人的身世之叹,还有着十分丰富而深刻的内蕴。作者把杜秋放在从元和二年(807年)略前到大和七年(833年)这“四朝三十载”的历史背景上,其中寓有深意。这三十年,正是藩镇割据、宦官专权之时。杜秋正当妙年,被李锜占有并被籍入宫,就是由于李锜这个藩镇作威作福和叛乱而直接造成的,从此在思想上给杜秋投下了阴影。她在入宫以后,几经变故:宪宗和敬宗先后被宦官害死,上台的穆宗和文宗也是被宦官拥护的;而皇子漳王李凑被废,也是由于宦官王守澄及其宾客郑注与宰相宋申锡争权,受到牵连而得罪的。此时,朝廷外有藩镇之乱,内有宦官之祸,国家经常动荡不安,人命危险,朝不虑夕。杜秋从一个美丽的少女,成为宠妾、皇妃,后又成为皇子保姆,最后竟沦为一个穷愁的老妪,命运的无常,令人感叹。

  从“我昨金陵过”到末尾,是全诗的第二部分,着重抒写作者由杜秋生平而生发出来的感叹,但在抒情中也有叙事。

  这一部分,“变化安能推”一句是中心,作者从杜秋生平,从剧烈动荡的政局中,感到变化无定、幻灭无常,于是产生了人生无常的感喟。作者围绕这一中心,采用推衍的手法,一层一层地将感叹慢慢扩大、加深。诗中先是由杜秋这个女子,引出了历史上的一群女子,她们是春秋时陈国的夏姬、越国的西施,汉朝时的薄姬、窦姬、唐姬,北朝时北齐的冯小怜,隋朝的萧皇后,这些女子虽然身世各各有别,共同的一点却是都被卷进了血腥的政治斗争漩涡之中,身不由己,或升或降,或浮或沉,历尽磨难。接着,作者由女子而联想到“士林”中的男子,他们也是一样。例如周朝的吕望,春秋时的管仲,战国时的孔子、孟子、范雎,秦朝的李斯,汉朝的周勃、申屠嘉、金日磾、苏武、邓通等等,他们在政治舞台上也是冒险犯难,穷通难卜,只能听天由命,谁也不能事先预知自己的未来。然后,作者于伤感和迷惑之中,像屈原写《天问》那样,连珠炮般地提出了一大堆问题:“地尽有何物?天外复何之?指何为而捉?足何为而驰?耳何为而听?目何为而窥?”从天地到自己的一身,这些是无法解答的问题。“己身不自晓,此外何思惟?”连自己身上的某个部分都不明究竟,身外之事,例如个人一生的荣辱进退,以及人间世道、政治斗争等等,自然不能够考虑得明白。正因为如此,所以才写了这首《杜秋娘诗》,寄寓着自己的感慨,愁来时独自长咏,聊以自叹自慰。在这里,作者流露出了浓厚的人生无常的思想。作者在这一部分中,由杜秋一人而推及历史上的许多人,最后又归结到自己一身,一方面点明了作诗的目的,同时也深深地寄托着个人的身世命运之叹,情感深沉荡气,结构也十分圆满、严谨。

  表面上看,前后两部分似乎有些游离,但其实它们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前一部分是后一部分的形象基础,后一部分是形象的引申和发挥,没有后一部分,前一部分的形象就不可能那样丰满和内涵深刻,作者的沉痛心情也不会表达得那样强烈、充分。两部分相辅相成,不可或缺。这两部分中,作者在叙事、抒慨时,又作了精心的剪裁,详略极为恰当。前一部分刻画杜秋,把笔墨主要是对她的各个不同时期的形象的富有特征的描写上,其间几次重大政治斗争的转折,都只是一笔带过。例如李锜败亡,杜秋入京,只说“濞既白首叛,秋亦红泪滋。吴江落日渡,灞岸绿杨垂”;宪宗死亡,杜秋作保姆,也只说了“铜雀分香悲”、“画堂授傅姆”几句;至于漳王遭废、杜秋被放那样复杂的情事,作者也只说了四句:“一尺桐偶人,江充知自欺。王幽茅土削,秋放故乡归。”这样显得笔墨极为节省,是作者有意为之:把作为背景的政治斗争交待得比较含蓄,让读者自去体味深蕴其中的深意;同时也是在有限的篇幅中腾出更多的笔墨来刻画杜秋这个中心人物的形象。通过这样的精心安排,虚实相生,疏密有致,在细心而集中的刻画中,杜秋这个形象血肉饱满、呼之欲出,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故事人物。后一部分作者抒发感叹,也是详略得当。对于历史人物中的男男女女,作者通过使用典故,点到即止,而蕴含其中的丰富内容,却让读者自己玩而得之。但在末尾写到自己的感慨时,却比较详细,重笔浓墨,极意挥洒,特别是疑问句的排比连用,更体现出作者难于抑遏的哀愤。这些,都体现了作者驾驭长篇的能力和精妙构思的高度艺术技巧。

  在遣词造句方面,精炼形象。例如“吴江落日渡,灞岸绿杨垂”二句,不仅对仗精切,而且形象鲜明,含义丰富。杜秋乘船离开镇江时,落日的余辉照在吴江的渡口上,无限的依依分别之情见于言外;来到长安时,灞岸千万条柳丝正在春风中低垂荡漾,帝都的气派以及通过柳丝而暗喻的杜秋体态的袅娜,也全都如在目前。只有十个字,南北千里的变换,鲜明如画的景物,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都交待得一清二楚,在叙事、抒情长诗中,堪称洗练精致。其他如“椒壁悬锦幕,镜奁蟠蛟螭”、“咸池升日庆,铜雀分香悲”以及“觚稜拂斗极,回首尚迟迟”、“归来四邻改,茂苑草菲菲”等等,无不如此。这使得全诗在清丽中显得骨气刚劲,表现了杜牧诗独特的风格。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23-9-12 13:4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23-9-12 13:4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欢迎赏评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23-9-12 14:2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11、和《寄人》

风流寂寞谢娘家,曲廊暖月绮生涯。
当时春宵朦胧月,风吹庭草动梨花。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23-9-12 14:2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原文。寄人

张泌〔唐代〕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23-9-12 14:2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译文
别后思念深深,经常梦到你家。院中风景依旧,小廊曲阑仍在。
只有天上春月最是多情,还为离人照着庭院落花。

注释
谢家:泛指闺中女子。晋谢奕之女谢道韫、唐李德裕之妾谢秋娘等皆有盛名,故后人多以“谢家”代闺中女子。
“小廊”句:指梦中所见景物。回合:回环、回绕。阑:栏杆。
“多情”句:指梦后所见。
离人:这里指寻梦人。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23-9-12 14:2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赏析
  以诗代柬,来表达自己心里要说的话,这是古代常有的事。这首题为《寄人》的诗,就是用来代替一封信的。

  诗是从叙述一个梦境开始的。“谢家”,代指女子的家,盖以东晋才女谢道韫借称其人。大概诗人曾经在女子家里待过,或者在她家里和她见过面。曲径回廊,本来都是当年旧游或定情的地方。因此,诗人在进入梦境以后,就觉得自己飘飘荡荡地进到了她的家里。这里的环境是这样熟悉:院子里四面走廊,那是两人曾经谈过心的地方;曲折的阑干,也像往常一样,似乎还留着自己抚摸过的手迹,可是,眼前廊阑依旧,独不见所思之人。他的梦魂绕遍回廊,倚尽阑干,他失望地徘徊着,追忆着,直到连自己也不知道怎样脱出这种难堪的梦境。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周邦彦《玉楼春》词:“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一种物是人非的依恋心情,写得同样动人。然而,“别梦”两句却以梦境出之,则前此旧游,往日欢情,别后相思,都在不言之中,而在梦里也难寻觅所爱之人,那惆怅的情怀就加倍使人难堪了。

  “别梦依依到谢家”写诗人与情人梦中重聚,难舍难离;“小廊回合曲阑斜”写依旧是当年环境,往日欢情,表明自己思念之深。第三句写明月有情;第四句写落花有恨。寄希望于对方,含蓄深厚,曲折委婉,情真意真。前两句写入梦的原因与梦中所见的景物,是向对方表明自己思忆之深;后两句写出多情的明月依旧照人,那就更是对这位女子的埋怨之情了。

  人是再也找不到了,作者问:那么,还剩下些什么呢?这时候,一轮皎月,正好把它幽冷的清光洒在园子里,地上的片片落花,反射出惨淡的颜色。花是落了,然而曾经映照过枝上芳菲的明月,依然如此多情地临照着,似乎还没有忘记一对爱侣在这里结下的一段恋情呢。这后两句诗就是诗人要告诉她的话。

  正因为这首诗是“寄人”的。前两句写入梦之由与梦中所见之景,是向对方表明自己思忆之深;后两句写出多情的明月依旧照人,那就更是对这位女子的鱼沉雁杳,有点埋怨了。“花”固然已经落了,然而,春庭的明月还是多情的,诗人言外之意,还是希望彼此一通音问的。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23-9-12 14:2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创作背景
  诗人张泌曾与一女子相爱,后来却彼此分手了。然而诗人对她始终没有忘怀。但在封建礼教的阻隔下,不能直截痛快地倾吐衷肠,只好借用诗的形式,曲折而又隐约地加以表达,希望她能够了解自己。这也是题为《寄人》的原因。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23-9-12 14:2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张泌(bì)(生卒年不详),《全唐诗》作曰字子澄,安徽淮南人。五代后蜀词人。是花间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词用字工炼,章法巧妙,描绘细腻,用语流便。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23-9-12 14:2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欢迎赏评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23-9-12 14:3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12、和《洞庭阻风》

空荡江边少人烟,几只飘浮钓鱼船。
青草浸水浪弥岩,堤柳丝醉夕阳斜。
多情浪子不羁岸,身无分文少酒钱。
暂借渔翁舟中宿,夜听潮声思万千。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23-9-12 14:3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原文。洞庭阻风

许棠(一说张泌)〔唐代〕

空江浩荡景萧然,尽日菰蒲泊钓船。
青草浪高三月渡,绿杨花扑一溪烟。
情多莫举伤春目,愁极兼无买酒钱。
犹有渔人数家住,不成村落夕阳边。

使用道具 举报

81
发表于 2023-9-12 14:3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译文
江面上浩荡荡景色萧萧然,终日里只看见菰蒲钓鱼船。
青草湖里浪高三月从此过,杨花飞絮扑面江上风烟满。
多情怀绪莫要观看伤春景,无法消愁只因没有买酒钱。
极远处还布那几户渔家在,不成村落散住在那夕阳边。

注释
空江:洞庭湖水面横无际涯,尽日因风被阻,所以显得江面空旷。浩荡:指风吹浪涌,白波浩荡记。景萧然:这是同无风时比较,无风时江面百舸争流,异常热闹,而今船只避风,江面显得萧然。
菰(gū):即艾白;蒲(pú):水草,孤与蒲,皆生长在浅水处。泊钓船:钓船停在港湾中。
青草:湖名,今在湖南省岳阳县西南,接湘阴县界,因湖南省有青草山,而且湖中多青草,故名。青草湖向来就和洞庭湖并称。一湖之内,有沙洲间隔,一名青草,一名洞庭。
情多:指多愁善感的人。莫举伤春目:不要放眼看那使人伤心的春天的景象。
兼:又加上。
渔人:打渔的人。夕阳边:在夕阳洒落的岸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23-9-12 14:3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赏析
  这是诗人途经洞庭遇风路阻时所写的一首诗,诗歌描写了洞庭的风光,并于诗歌中寄寓了自己的伤春情怀。

  “空江浩荡景萧然,尽日菰蒲泊钓船”,诗人因风大阻于洞庭湖边,举目远眺,但见与洞庭湖相连的江面上空荡荡的,天气阴沉,景物萧索,使人顿生抑郁之情,风大浪高,无法渡过洞庭,只得枯坐在钓船之内,尽日相伴的只有岸边的菰蒲。“尽日”二字,表明了诗人因风路阻而无法行路的无可奈何心情。首联通过空江的萧然景致与整日地面对菰蒲,一种寂寞抑郁的情感油然而生,为下面的进一步描写作了铺垫。

  “青草浪高三月渡,绿杨花扑一溪烟”,是写诗人坐在钓船内所目睹的舱外情景。诗人举目向青草湖方向望去,暮春三月的风特别大,湖面被吹得波涌浪翻,岸上的杨花也被吹得四处飞扬,迷蒙一片,把流入洞庭的河汊上空都给遮掩住了。这两句是描写洞庭湖边周围的萧然景致,是承接首联中所描绘的氛围而来的。一个“扑”字写出了柳絮逐风而舞的状态,极具动感。《唐诗别裁》注云:“夜泊洞庭湖港汉,故有‘绿杨花扑一溪烟’之句。否则风景全不合矣,玩末句自明。”一边是白浪层层,一边是白絮纷纷,水上陆上尽是白色,这种冷色调更添了几许凄凉。首句直接写风,连日的风使水面空空荡荡,足见风之大,而这两句则从侧面来写风之大,正是因为有风,才有“浪高”,才有“花扑”,前后两联从不同角度入手,将洞庭暮春风起时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情多莫举伤春目,愁极兼无买酒钱”,在首颔两联的写景后,颈联的这两句承上开始抒情。路阻于洞庭之滨,又遇上了不作美的天公,诗人感叹道,如果是个有着坎坷经历又极易感伤的人,遇到这种情形,切不可举目远眺,显然这是诗人自身的经验之谈,因为诗人已经远眺了并已生了伤春之心,而且更令其尴尬的是,愁闷已极的诗人此刻身上却没有多余的钱可以沽酒来解愁。沈德潜在《说诗语》中对律诗的五六两句是这样要求的:“五六必耸然挺拔,别开一境,上既和平,至此必须振起也。”这两句由景转情,确有别开一境、耸然挺拔的感觉。

  “犹有渔人数家住,不成村落夕阳边”,诗歌的最后一联以景作结。诗人从自己的感伤情绪中摆脱出来,举目远眺,只见此刻已经夕阳西下,虽说景色萧然,但仍有几家渔人的房子,零零落落地散布在远处,只是看上去不成村落而已。这里的零星房屋,远方的西下夕阳,同样也给人以萧然的感觉,当然,也是因风受阻于郊外的孤身旅人抑郁心理的折射。

  该诗以景传情,以情染景,情景交融。这首诗中景物本身就含有不尽的情意,而诗人的悲愁又给景物罩上了一层惨淡的色彩。因此,饶有余味,绵绵不尽。在结构章法上,所见与所感交互递现,诗脉清晰,不失为一首有特色的律诗。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23-9-12 14:3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欢迎赏评

使用道具 举报

84
发表于 2023-9-12 14:3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13、和《奉酬九日东峰道人溥公见赠之作》

经年云梦山水间,九日登高谩嗟叹。
点检风花过往事,一番新月升梁岩。
三生无据今虚幻,万法齐仞云游天。
谈笑风生僧莫恼,元境如镜自芳然。

使用道具 举报

85
发表于 2023-9-12 14:3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原文。奉酬九日东峰道人溥公见赠之作

朱熹〔宋代〕

几年回首梦云关,此日重来两鬓斑。
点检梁间新岁月,招呼台上旧溪山。
三生漫说终无据,万法由来本自闲。
一笑支郎又相恼,新诗不落语言间。

使用道具 举报

86
发表于 2023-9-12 14:3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译文
几年来一直梦中回首这令人难忘的东峰,今天重游故地却已花白了双鬓。
查看梁间的燕子,它们飞去飞来,不知经历了多少新的岁月,台上所见的旧时溪山仍然像往日一样喜迎故人。
佛家所说的“三生”毕竟是没有什么实据的,佛教所持的“万法”实则本于闲静。
相逢一笑之后你可能又对我的见解不满,可是,为表达重逢喜悦的诗篇恰恰不在这语言之中。

注释
道人:此指佛教僧人。溥公:事迹未详,当为九日山僧,朱熹故人,东峰道人当为其别号。
三生:佛教语,指前生、今生、来生,即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万法:佛教语,通称一切事物和道理。闲:空洞、空虚,即佛家所谓寂静、寂灭。
支郎:即支谦,又名支越,字恭明。三国时月支国僧。曾仕吴为博士,后隐居穹窿山。身细长黑瘦,博览经籍,莫不精究。这里代指溥公,交郎本是三国时期高僧支谦的称号,后世因尊称僧人为支郎。

使用道具 举报

87
发表于 2023-9-12 14:3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几年回首梦云关,此日重来两鬓斑。”表明别后几年,经常思念自己的友人,回首前尘,当年聚首的云关,还频频萦现在梦寐之间,那里的东峰,正是溥公栖息之所。而这次重逢,恰好还在云峰,重逢的喜悦是可想而知的。虽说时光流逝,自己的双鬓已经斑白,但能会见故人,也就是莫大的安慰了。接着申足前意:“点检梁间新岁月,招呼台上旧溪山。”检点梁间的燕子,它们自去自来,已经经历了不少新的岁月,燕巢犹在,已是新筑的了。那台上所见的溪山,还像旧时一样,妩媚迎人,似乎和老友招呼:“你们旧日的游踪,还存留在这儿哩!”这两句进一步写重逢的喜悦,溪山依然如画,燕语如迎敌人,岁月是消失了,却喜旧情还在。

  五六两句,转进一层,写重逢以后谈论的内容:“三生漫说终无据,万法由来本自闲。”尽管佛家爱说三生(前生、今生、来生),溥公也不例外,但作者看来“三生”毕竟是无据的。所谓万法归根,实皆本于寂静。佛家主张寂灭,追求不生不灭的涅粲境界。道家则主张清静无为。而儒家主张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主张居敬镇独。但归根结蒂,佛家、道家的宗旨,其由来只在于一个“闲”字。闲则静,静则百念皆空,神完志适。这和儒家重视人事,主张格物致知、居仁由义,在观点上也是迥然不同的。这两句说明作者和溥公,尽管是知交,但对哲学上的观点不妨各有见解。

  结尾两句:“一笑支郎又相恼,新诗不落语言间。”作者知道上面“三生”、“万法”的说法,支郎必定不会同意,甚至还要相恼。诗句中以“又相恼”表示和溥公的解说,早有不同。又以“不落语言间”表示,之奉酬新诗的本意,只是表白自我的情志,真情所在,原是不落于语言之间的。这最后一句意思是说:新诗在语言之外,寓有深情。相逢一笑,溥公于“相恼”之外,当亦为重逢的喜悦,而欣然相谅吧。

使用道具 举报

88
发表于 2023-9-12 14:4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的泉州。诗人和溥公久别重逢,正值重阳,溥公有诗为赠,诗人酬答了这首律诗。

使用道具 举报

89
发表于 2023-9-12 14:4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使用道具 举报

90
发表于 2023-9-12 14:4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欢迎赏评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