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国学堂 如是我闻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楼主: 君爱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是我闻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24-11-2 17:5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我老师在天涯论坛呆过,当时他提出一悟至佛地,受到所有派别围攻。但我认同他的观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24-11-2 17:5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公案里那个剿灭知见的状态。会引发身心反应和认知提升。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24-11-2 18:41 |只看该作者
《修行4》

一、
修止的过程及依据,可参考《杂阿含经》的内容。其他内容或有争论,但四部阿含,南传与大乘都是承认的。
观呼吸,是最广泛的入定修法。
至于入四禅的呼吸停止,参考前面《世界》系列的相关陈述,建议自己体会,不再做更深讲解。

修止,置心一处,或心境合一。
将心置于何处,或与何合一?按教法,有四十种事物可作为合一的对象,其学名叫业处,呼吸(出入息)是其中一种。
将心至于不同的对象之上,能修到不同的禅定境界,有些只能修到近行定,有些能修到初禅,有些能修到四禅,有些能修到无色界的定。
选择的修止对象,与你所能修到的境界直接硬关联,不是由着性子想怎样修就怎样修。

二、
至于修观,所选择的“观”的对象有两种:名业处,色业处。
具体分类依次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四圣谛。

上面内容出自阿毗达摩。但是,看这几个名字,是不是有点眼熟?
不错,这正是《心经》的主内容及次序,一模一样。

所以现在应知:《心经》本质上其实是一部指导修观的经;所以,应该从修观的角度来读《心经》。如此才能读懂,至少不至于解读的离谱。整部心经,就是一个修观法门的精简版。

若难以接受这个观点,那是被最流行的玄奘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迷惑了。建议:应该去读宋施护版的《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会发现原文的前后部分各删了一段,导致对经文产生很多歧义。
曾有学佛很久的人,在解读《心经》时,将“舍利子”解读为佛陀遗骨,不同阵营还争论不休。之所以出现这种闹剧,是对不同版本的经文了解不足,简单对比一下,很多问题根本不存在。

“摩诃般若波罗蜜心经”,这个题目直译一下:以智慧(得)解脱的要点。慧即观,该经文全名也可叫“修观概要”。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24-11-2 20:0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君爱 于 2024-11-2 21:37 编辑

《修行5》

修禅。
一、
先从理上明,再从事上修。
理上明澈,日积跬步;理上不明,盲修瞎练。
前文一再告诫,修禅很难,修禅太难。因为觉得容易的那些人,他修的根本不是禅,是他自定义的所谓的禅。最后修到哪里去,天知道。

止,观,禅,修有三法;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涅槃寂静,觉有三印。
定是慧之体,慧是定之用。由此可知:止,从体起修;观,从用起修。
诸法无我,是觉之体;诸行无常,是觉之用;涅槃寂静,是觉之性。

条条大路通罗马:
修止的终点,见诸法无我;修观的终点,见诸行无常;修禅,是从涅槃寂静起修(生在罗马)。

只要到了终点,都能解脱。

二、
心要:
修止,静极见体;修观,幻动知用;修禅,动静不取,止观不用;如镜照物,如叶随风,体用不二。

本文的50楼,曾提到一句但又被忽略的:明心见性,悟后起修,特指修禅法门。
为何强调这句?这是明确告诉读者:修禅的门槛很高。

悟后,才有资格迈出修禅第一步,这之后才叫修禅。因为,修禅的基础,就是那个大彻大悟的境界。
有的人,受点委屈破罐子破摔就自称悟了;破产失恋厌世,也自称悟了。他们可能对明心见性有些误解。
别说普通人,就算修行人把神通修出来,离悟也差很远。

四大如幻,五蕴成空,六道出离,心性束缚彻底消散,这时候再来谈见性和悟。
禅宗说它的修法是一步登天,可惜被后人逐渐弄成了耍嘴皮子。就没人想下凭啥一步登天?

三、
禅宗修法,险峻危耸。
修禅的人,可能蹉跎一生都迈不出第一步。如果一生都无寸进,结局还不如老老实实修止和修观的人,甚至不如修福的人,能在六道落个好去处。

修禅的人,悟后起修,之后的修法可止可观,一日千里,势如破竹。
不懂修禅的人,把修止以为修禅,或把修观以为是修禅。他只看到禅宗的自在,却不知对方已开悟见性。邯郸学步,拙劣模仿禅宗的放浪,照猫画虎的枯坐,才被禅宗骂是死木头。看禅宗灯录,不能只看那些故事的表面,还要看到深层的道理。

修禅对悟性要求很高,或禅师选弟子很苛刻,这在很多禅宗故事里应该看到过吧。律、教、禅、密、净,在其他宗门可曾见过这种要求?

四、
至于现在很多自称学禅的群体,大多并不知道什么是禅,修禅者大概早已断绝法脉了。

个人不建议修禅,一步一个脚印的修止,或是当下最踏实的选择。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24-11-2 21:03 |只看该作者
《修行6》

欠下的话题,一并了结吧。

一、
耳根圆通。

究其本质也是修观,修法不外乎三种。
虽是修观,但耳根圆通的修法与修禅颇有相似之处。

这个法门观照的对象,是耳根能听的这个“能力”,时时刻刻来关注这个能力如何“起用”,起用的全过程。关注点一定要放在这里,是关键。

声音来,立即有“感觉”,这个感觉就是听到了。“感觉”一出现,就能觉察。注意,不是觉察声音,而是觉察这个“感觉”的出现并消失的过程,注意力不要放在声音上,放在这种能够起反应的能力上。反反复复的去品味,体会。

全神贯注,体会的久了,你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于这个向内的自省、觉知,渐渐就忽略了外部的声音,直至声音消失,处于寂静状态。

没有声,只有静。这种极静的感觉很美,它也是一种声的形式,对这种“极静之声”的觉察、觉知,也是耳根的能力。
就继续体会、品味这种能够觉知到寂静之声的能力,是在如何发生作用的。直到最后,连这种静,也消失。此刻,只剩下这个觉知能力,与你面对。

抵达这种境界,不要欢喜,也不应迷恋享受,而是继续保持关注力,对这个境界与状态毫无迷恋。如此,境界就会继续提升。

忽然,连这种注意力都不见了。空空荡荡,一无所有,乃至思想、思维能力都不知所踪。只剩这种空空如也。

在这空空如也的状态与境界之下,不要感到欢喜,不要满足,也不迷恋。如此,境界就会继续提升。

对于这种空空如也的觉知,最后也消失了,这是你会抵达一个湛然明澈的状态。抵达这里,就是你的修行目的地。

二、
止观双运。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养兵,是修止;用兵,是修观。
持续的修止,能让定力不断提高;这不断提高的定力,用来强化你观的能力,它们是相辅相成,这才是正确的止观双运。

而不是,在同一时间,修止又修观。有个关于一边刷牙一边唱歌的笑话,大概意思如此。
修止,如吃饭睡觉,修观,如干活。
总吃不动,会变成一个肥宅;只干活不休息,会没力气。

修止的过程,不断回复精力;修观的过程,精力不断地消耗。

修止的过程,就像不断锻炼自己的肺活量,初禅直到四禅,每上一个台阶,肺活量越高。
修观就像在潜水,肺活量越大,你潜入的越深,下潜的越深见到的越多,所见所闻的经历,就是你的慧,见多识广。

欲界:有观无止。
色界:观多止少。
四禅:止观均等(佛在四禅入涅槃)。
无色界:止多观少。
灭尽定:有止无观。


这里,引用一段广超法师的论述:
“大多数人不是观太强,就是定太强。
很多人不知道修观时有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就是修观时千万不要入定太久,那样会障碍修观。
为什么?
因为你观没多久就入定了。这样的定力不利于修观。不明白的人还以为这个人很用功在修行,外表看这个人修得很好,在明眼人看来,他一点都没有进步。
为什么?
他想修观,可是一点也没观就入定去了。结果是定力越来越强,最后只会发神通,不能开智慧。”


三、

若人生百岁,不见生灭法;
不如生一日,而能得见之。

以上是个人体会,主要内容都是首次整理成文。抛砖引玉,若对同修能有些微帮助,则不胜荣幸。
文中的瑕疵谬误,恳请谅解。

四、

我休息了。

那美好的仗,我打过了;当跑的路,我跑完了;所信的道,我守住了。
从此,有公义的冠冕为我预备,按公义审判的主会在祂来的那一天把它赐给我,不但会赐给我,也会赐给所有爱慕祂显现的人。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24-11-3 00:4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挺认真的读完了,您辛苦啦。
谢谢您的无私分享。
我回头还是要思考一下您说的四大及止观,形成和概念。
对您说的修行次第无异议,但就所说慧就是观这句
不知是楼主篇幅所限还是我学习的方向问题,理解的和您所说有差异。

等我再好好学习一下。理解理解~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24-11-3 07:53 |只看该作者
隐香 发表于 2024-11-3 00:48
挺认真的读完了,您辛苦啦。
谢谢您的无私分享。
我回头还是要思考一下您说的四大及止观,形成和概念。

《世界》系列,是以须弥山世界为模型,用三界六道、四相、五蕴、七大、八识、十二因缘等骨架,并列搭建的一个框架。无色界部分一直是个模糊区域,通过世界模型建立体系。
个别地方引用南传,有些概念可能与别人有出入,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很多时候,如提到慧多与观关联,两字转换后更贴近原意与便于理解。

愿您正法正见,精进不怠。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24-11-3 10:3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君爱 于 2024-11-3 10:40 编辑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10-31 16:10
从大方面去分,修行有且只有三法,心经属于观慧修行,取慧解脱。
既要走这条路,更不能把经文给读错了。 ...

读经不能只读原文,必须看大德的论述,相当于对原文的译注,译注越详尽越好。如果有那种逐字逐词逐句的解说版本最好。
譬如楞严经,首先推荐成观法师的《楞严经义贯》、云门佛学院的《楞严经讲义》,都是很好的读本,后者纸质版我之前碰到就一次扫空了。其他如元音老人、圆瑛法师、虚云和尚等人的译注,有基础以后可以再看。此外,还有个普愿讲堂的《白话楞严经》,我觉得这个译本非常好,通俗、准确、易懂,非常适合略有一点基础的初学者。

阿毗达摩,在看过的书里,个人觉得马欣德尊者的《阿毗达摩讲要》,系统而详细,绝对值得反复阅读,建议留存可做查阅的综合工具书。其他的阿毗达摩类书籍太多,没法具体推荐了。

至于禅修方面,太多且各有侧重,不具体推荐了,先打好基础再说禅修的事。

楞伽经之所以不推荐选学,不说原文,即使详尽的《楞伽经义贯》读起来也非常艰涩,除非有志做一个专门的研学者。如果确实想学,我觉得吴信如居士的《楞伽经讲记》非常好,相对容易接受。


其实,领会错并没什么,读错才是常态。
天资如六祖慧能,初听金刚经,再到写偈,领悟的内容也都有问题么。直到最后老师给他单独开小灶上课给他讲解经文,学完后才言下大悟。
你看,即使六祖这样的大根器,也需要老师指点才能开悟。所以,不能认为自己天才,只看原文就能看懂。

祝精进开悟。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24-11-3 11:27 |只看该作者
君爱 发表于 2024-11-3 10:37
读经不能只读原文,必须看大德的论述,相当于对原文的译注,译注越详尽越好。如果有那种逐字逐词逐句的解 ...

谢谢君爱。前几天论金也推荐楞严经。又说,我可能读不懂,我……自然是读不懂的。你这个《白话楞严经》译本,既然说,通俗、准确、易懂,大抵我是能读的吧。等我先沉淀沉淀,有了想读的心思再说。佛法讲究随缘,我信:想读,大概就可读、能读了~~~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24-11-3 11:38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11-3 11:27
谢谢君爱。前几天论金也推荐楞严经。又说,我可能读不懂,我……自然是读不懂的。你这个《白话楞严经》译 ...

鱼目混珠的东西多,你要看清我专门标注的版本。

另外,这个普愿讲堂的版本,如果请不到纸质版,就看电子版吧。

如果有时间,最好读 成观法师的楞严经义贯。看完这一本,以后读其他大乘类的经基本没大问题,至少不会出现认知方面的基础错误。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24-11-4 10:16 |只看该作者
君爱 发表于 2024-10-30 11:12
《三界六道》
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非常好,有时间就写写。自己复习一下,我等也学习一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