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 翻译,全文未删改。
(由于技术原因,联网搜索暂不可用)
平型关战役
高举战利品的八路军第115师士兵
9月21日,第5师团长板垣中将命令步兵第21旅团(三浦支队)从灵邱向大营镇方向追击。22日,向大营镇进发的三浦支队(以3个步兵大队为基干)在平型关(现灵丘县白崖台乡与繁峙县横涧乡交界处附近的山口)前遭遇中国军队激烈抵抗,战况难以推进[2]。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下令在平型关-雁门关-神池连接的长城防线部署第6集团军(司令:杨爱源)、第7集团军(司令:傅作义)等部队进行抵抗[10][11]。总兵力约6-7万,其中平型关由第6集团军负责阻击日军[10]。
9月中旬,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共合作协议,派遣第18集团军(八路军)进入山西省,配合第二战区作战。第115师(师长:林彪)为袭击日军后方,迂回潜伏至平型关以东。9月25日,在傅作义指挥的增援部队配合下,平型关正面的中国军队发动阵前反攻,三浦支队陷入包围。同时出击的第115师在小寒村-关沟村间伏击了第5师团的辎重部队。遭袭部队包括兵站汽车中队(从前线返回灵邱途中)和步兵第21联队的大行李(向前线行进途中),两支部队在山间隘路不同地点几乎同时遭到歼灭性打击[12]。此战日军战死约150人,负伤约40人[13]。中国共产党宣称歼灭日军万余人(后改为千余人)[14],并宣传这是抗日战争的首场胜利[12]。此后当地修建了纪念迂回包围作战成功的建筑物,用于抗日宣传。
由于补给部队被全歼,三浦支队弹药告罄,士兵们甚至使用缴获的手榴弹、投石和白刃格斗进行战斗[15]。9月25日,第5师团得知三浦支队陷入危机后,急派步兵第42联队驰援平型关。同时,原计划从北面迂回平型关后方的步兵第21联队主力获知旅团困境,于28日与旅团主力会合。关东军方面也于9月22日派出十川支队支援第5师团。整合两个联队的步兵第21旅团(三浦支队)自29日起发起总攻,十川支队协同作战,但未能突破防线[16]。
此时,关东军误获"第5师团突破平型关占领大营镇,正向繁峙西进"的情报,遂派混成第15旅团和混成第2旅团前往繁峙截断中国军队退路。但混成第15旅团在茹越口遭遇坚固防线,经9月27日至29日激战后突破阵地,急进占领繁峙[16]。平型关正面的中国军队因后路被断,于9月30日开始总撤退。但大部分部队未向西方繁峙方向,而是南撤五台山,导致兵力薄弱的混成旅团未能实施歼灭。同日,三浦旅团在大营镇集结休整。此役第5师团战死270余人,负伤800余人[16][17][18]。
(译文说明:保留原文注释标号;对"大行李"等日军编制术语采用直译加注处理;部分复杂句式进行分拆重组以符合中文表达习惯;确保军事术语准确性,如"輜重部隊"译作"辎重部队";对易混淆地名如"霊邱"采用通用译名"灵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