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楼主: 左手刀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爷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25-7-7 18:17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左手刀以前一定记日记,不然你怎么记得住那么多细节呢~~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25-7-8 16:46 |只看该作者
从那时起,母亲就下定了分家的念头,自己挣的自己花不到,坐月子自己娘家拿的鸡蛋小米红糖都变成了大锅饭,这还没个说礼的地方了。分家在乡村也是个大事情,母亲找了大队干部,又找了父亲的老叔——我的老爷,老爷和大舅都是三队社员,又是邻居,这是一层关系,关键是老爷觉着二侄子这么好还受欺负想帮着找个理,所以作为长辈决定出这个头。我后来采访了一下父亲,你这个封建大孝子,怎么就同意了我妈的分家建议的?老爸坦诚,开资邮回的钱不够粮份钱,那阵你妈,你姐,还有你三张嘴,你爷你奶觉着吃亏,再说你妈坚决要分,分就分吧,都不满意,一股绳也拧不一起了那就分吧!这还不算迂腐,我忍不住夸了父亲几句,还行!你比电影《家》里的大少爷还强不少。

      分家对爷爷奶奶来说,肯定是不太愿意,虽然大爷大娘这阵子已经分家另过,爷爷奶奶于是化悲痛为力量,应该是化不利为有利,提出分家条件,当初娶亲彩礼若干,招待费用又花费多少,在一起生活又有饥荒,这些费用你们都得背着,当然好处也是得着了一些,碗筷盘子给了几个,结婚的铺盖你们拿走,咸盐坛子一口,一个泥三盆,一个水瓢,一个高粱秸秆盖帘,几斤余粮,土豆若干,好像母亲经常叨咕的就这些。

       农村的闲房子很少,分家没地方安置,老爷就又做主让他的大儿子,儿媳,我的大叔大婶倒出一间屋给我们住,这又惹得人家几口不满意,直到将近一年后,父亲从煤矿回乡探亲,找了当时的生产队长,把这困难说了一遍,请人家帮帮忙,正赶上二队新倒出个羊圈,那木料就分给了我家,然后,大家帮忙给盖了个高丽房。我对这高丽房很是好奇,和我们中国的房子有什么不同?父亲说,就是一个空的房架子,填上石头,抹上黄泥,铺上茅草盖,就是个挺不错的房子。父亲说得很简单,我却记得几年后好像还漏雨,父亲又求人割了草,重新换了个盖儿。

      这之后,父母边还着饥荒,边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偶尔也能给我们煮个鸡蛋吃,父亲这时也有些开化,体谅母亲的不易,觉着她在家孤陋寡闻,与世界接不了轨,花了几十块买了个收音机,这于我也有好处,知道了中国大石管总抗议越南黎笋集团,这在我六七岁的年龄有些超纲,而嗒嘀嗒,嗒嘀嗒的小喇叭,就很适合我,这时候我知道了猪八戒和猴哥,沙师弟,知道了孙敬修老爷爷讲故事。听了几天的新鲜,爷爷知道了我家添了个宝贝,大为不满,我儿子买的东西应该孝敬他爹,怎么能放在别人手里,于是上门讨要,当然是说借,只是借了就不还,母亲就让我去讨回来,要回来没几天,爷爷又给拿走,三番两次母亲亲自去要了回来,至此爷爷见这儿媳再不似从前,拿捏不住才作罢。

      老爷做主帮着分了家,得罪了爷爷奶奶,关系就有些不睦起来,奶奶有个妹妹,我叫做姨奶,家里的儿子比较优秀,又有工作,老爷就托人把自己的女儿,我叫做姑的介绍过去,奶奶有些不愿意,就对自己的妹妹说这姑娘比较厉害,泼辣,但两个年轻人同意,再说压茬不受欺负也不算不好,姨奶看老爷家庭不错,勤劳肯干,这门亲事终于圆满达成,有了这插曲,老爷老奶对奶奶也是有了嫌隙,老一辈的恩怨大概还有,但父母辈说的也只记住这些。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25-7-8 17:01 |只看该作者
左手刀 发表于 2025-7-8 16:46
从那时起,母亲就下定了分家的念头,自己挣的自己花不到,坐月子自己娘家拿的鸡蛋小米红糖都变成了大锅饭, ...

这些记忆好生动啊~~
歌神加才子~~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25-7-8 17:01 |只看该作者
有事先下了,晚上再来~~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25-7-8 18:44 |只看该作者
远去的烟云 发表于 2025-7-6 16:50
我年轻在部队时,这事常干。后来真的是我母亲信佛以后,我的手就怯了,很少杀生了。

人没了杀意,面相都会和善,有人就说我慈眉善目的,和我写东西联想出的面容不符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25-7-8 18:48 |只看该作者
四手 发表于 2025-7-6 18:28
你和泌水老师的字厚重,很好~~

我只是听说,写的不够苦,没有深度,看泌水老师文章会得到很好的印证。咱俩再去催催泌水大哥接着发文吧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25-7-8 18:5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25-7-8 18:52 |只看该作者
隐香 发表于 2025-7-6 19:26
我放过牛羊。放暑假,那时没手机啥的,拿本书耐得住寂寞,中午不回家,等晚上赶牛羊回家
最烦牛下犊子, ...

我父亲总给我们讲古,说他五岁放猪,七岁放牛,看不住跑人家地里,没少挨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25-7-8 18:53 |只看该作者
隐香 发表于 2025-7-6 19:38
可以为家庭写传记啦~
建议刀兄写写写~
其实刀兄自小还是挺敏感的孩子,内秀,一点也不笨呢。

我还内秀,六吧!再写就是我的蠢了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25-7-8 18:56 |只看该作者
四手 发表于 2025-7-7 18:17
我觉得左手刀以前一定记日记,不然你怎么记得住那么多细节呢~~

我从写字到现在也就二十年吧,从二三百字到现在一扯就一大篇纯是锻炼出来的,越写越能扯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25-7-8 18:57 |只看该作者
四手 发表于 2025-7-8 17:01
这些记忆好生动啊~~
歌神加才子~~

一个都没实现,娱乐水平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25-7-9 19:37 |只看该作者
左手刀 发表于 2025-7-8 16:46
从那时起,母亲就下定了分家的念头,自己挣的自己花不到,坐月子自己娘家拿的鸡蛋小米红糖都变成了大锅饭, ...

分家了这是分对了~
长辈一碗水端不平或者自私点那日子过得憋屈
一般长晚辈家里的恩怨,不是很严重,慢慢就会淡
要是恩怨深重一般的都会等某个人走了才能放下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25-7-9 19:40 |只看该作者
左手刀 发表于 2025-7-8 18:52
我父亲总给我们讲古,说他五岁放猪,七岁放牛,看不住跑人家地里,没少挨揍

我放牛也差不多六七岁吧,哥姐上学去了
他们不喜欢放牛一般父亲安排我去
到三年级就开始出去卖菜了,我弟接班放牛
哈~在农村没有闲人~

看你写的,觉得你小时候净默默观察人去了~
不是很调皮~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25-7-12 15:5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左手刀 于 2025-7-12 16:01 编辑

      从搬家离开故乡,我只回去过三次,九岁离开,十三岁是第一次回乡。

      父母做了最充分的准备,母亲的晕车药是必备的,汽车在盘山路上几个小时的颠簸,没有晕车药根本扛不住,母亲晕车尤其厉害,出趟门有时要躺几天才能恢复好。回家的礼品也是准备的双份,爷爷奶奶家一份,姥娘家一份。两户人家只隔着一条小路,走过几垄芸豆架,几垄苞米地就是两家的窗户,秋天割完地,有时吆喝一声就能听到。

     先经过的是姥娘家,母亲不能越门而过,万一舅舅舅妈挑理,到底是嫁出去的人,经过娘家门都不进,这罪名就有些大。母亲先坐十几分钟,和姥娘说说话,然后从大提包里拿出分好的饼干,蛋糕,罐头之类的物品,那阵子基本就是这些玩意,没什么新式样的东西,然后赶紧再提着剩下的东西赶到婆家去,去晚了又怕人家挑理,把我儿子拿的好东西都送给了娘家人,这罪名也不小。

      我们几个小的,在姥娘家转了几圈,早跑到了爷奶家,说是对着不好,不想,能不想么?毕竟新搬去的地方没有亲戚可走。

      看见我们来了,奶奶必先问一句,和谁回来的?听说没有父亲,奶奶又嗯~的一声,再啧啧几句,忙,忙,就顾左右而不吱声了,爷爷奶奶喜欢的是父亲,至于儿媳,孙子孙女那是差了许多。

      爷爷是忍了好几忍,几句场面话说完,把爷贤子孙孝的精神贯彻完,终于发出了灵魂拷问,当初你写信,砸锅卖铁给你买酒喝那句是你妈让你写的还是你爸让你写的?

       想当初,父亲每到年节的时候都要给亲戚们写信,为了怕麻烦,又为了让我和姐姐练练笔,就匀给我们每人几封。我们这小学文化,连字都没认全,咋会写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好在有爸爸的范文做模仿,前面几句很好糊弄,无非就是敬爱的XXX您好:近来身体好吧,精神愉快吧,总之一切都好吧!后面更好糊弄,此致敬礼!想念你的XXX,关键是中间这大自然段,年年写没有什么新变化,我就忽然想到,请他们来串门,爷爷爱喝酒,为了表示孝顺,我就写到砸锅卖铁也要满足他们的愿望,在我朴实的心愿里,其实没什么大毛病,我就放学没事出去捡个废铁,也积攒了几块钱,买几瓶酒还是不在话下的。大作写完还要给父母读读,二老给把把关,听到这一句还真被我这句打动,笑的不行,便问我怎么想的,见我说的没什么歧义,也就算勉强通过,哪想到就这句让爷爷大大的不满意,我一天是喝几桶了?就逼着你们去砸锅卖铁了?爷爷猜测,凭我小学没毕业统共也没认识几个字,断写不出这句话,所以才疑心别人,以我之口来攻击他老人家。

      长大后,我重新研究了一下砸锅卖铁这几个字,一般是指供谁念书才说这话,能出人头地的买卖锅砸也就砸了,我这还是病句,换做是我,谁这么说我,我心里也会不大舒服。

       从爷爷家出门,我又来到姥姥家,大舅从地里干活回来,也盘问了我一句,这砸锅卖铁供你喝酒究竟是谁说出来的?想来是爷爷不高兴,拿出信找我大舅,你看你的大外甥,我的好三孙儿说的什么话?大舅也喝酒,大概和他能共鸣吧。

       还有几天就过年了,爷爷家供起了老祖宗,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或者是小时候太小我没有记住。一张八仙桌上摆放的杯盘,香烛,香烛大概比小孩胳膊还粗一些,烫着金,像电影中的御供之物,我这没见识的觉着是差不许多,靠墙贴着,也或者是挂着一张家谱,最上边的祖辈是赵文,后边按着辈分又好些趟名字,我只记住中间有一行中间是德字。从听《杨家将》之后,我竟然发现赵德芳——八贤王,竟然和我能排上些关系,后来才考证出大概只是重名而已。

      不知怎么想的,我忽然问爷爷一个问题,怎么顶上没有姓潘的?爷爷用手指指外屋地,你奶做饭腻,你去问问她怎么不在顶上?这又成了我一大罪状,于是好些人都开始念叨并记住了好久,母亲也生气我太潮巴,给她丢了脸,其实,我只是觉着岁数大了,受人尊敬,应该在上面留个名。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25-7-12 15:57 |只看该作者
隐香 发表于 2025-7-9 19:37
分家了这是分对了~
长辈一碗水端不平或者自私点那日子过得憋屈
一般长晚辈家里的恩怨,不是很严重,慢 ...

一碗水永远端不平,矛盾有时是从父母的不智开始,并最终会影响到他们。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25-7-12 16:00 |只看该作者
隐香 发表于 2025-7-9 19:40
我放牛也差不多六七岁吧,哥姐上学去了
他们不喜欢放牛一般父亲安排我去
到三年级就开始出去卖菜了,我 ...

我蔫吧淘,并且真潮吧,现在有时候说话也不过脑子,也得罪人,我心思我少说点,不让人知道我的观点,又特么说我太牛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25-7-13 20:4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左手刀 于 2025-7-13 20:44 编辑

       爷奶倒没真的生气,毕竟我小学还没毕业,农村老祖宗的事,可能真没研究明白。爷爷问我,以后我老了,这个老祖宗给你你要不?说这话时,爷爷不像在开玩笑,看见他看我的眼神,我低下头想了几秒,低声说,不要!

       离开家乡四年,我觉着亲情都好像变得没以前亲了,宗族,祖宗不是离得更遥远了么?爷爷不再说话。不知为什么,我总觉着这红烛大蜡让我有种不安,我为什么有些害怕呢?一直到我长大后,我还在犹疑,是怕我承受不起么?

      鞭炮响起,年到了,我坐在爷奶家的炕上高谈阔论,在我们那里,孩子给长辈拜年,长辈都是要给压岁钱的,爷奶并不搭言,我却为他们的不合作感到失望,于是自言自语道,我给你们磕头,一个头给一分钱就行,我为了找到挣钱的方法感到惊喜,于是一个高从炕上蹦到了地上,还没等有所行动,奶奶一个箭步窜了过来,抓住我送到了炕上,我大囧,一个头也没磕出去。

      爷爷说他没钱,我很怀疑,五个儿子,每个儿子给你六十,五六就三百,我爸一个月才开五十二块钱,还养一家五口,我家还没地哪!

       几个儿子?听见爷爷让我重算,又想了半天,才想起老叔老婶养爷奶的老,他们不用交钱,那不还有二百四么?爷奶并不做声。

      爷爷很郑重的把我叫到一边,从炕琴柜下掏出一个小孩巴掌长宽的扁扁的长方形纸包,看到印刷的图案和阿拉伯数字,我知道这是一百响的鞭炮,爷爷看着我的表情,希望我能露出欣喜若狂的表情,可惜他猜错了,我内心暗道,这老头真抠,才一百响,怎么也得二百响才拿得出手,我肯定是没说谢谢,直到我的小鞭比别人家响,比别人崩出的花大,我才高兴起来,这个是炸药鞭,这好像是爷爷第一次给我的礼物,再仔细想了一下,以前他和四叔给我做过一个爬犁,虽然不知道是谁用板子钉的,是谁买的螺母,我得记住他俩的恩情,在有这爬犁之前,我只能拽着别的小朋友的衣服襟,跟着他的爬犁出溜,这样受人拘束让人很不爽,所以几乎没人愿意带我,他们更愿意比谁的速度更快,这次我也算是有车一族的人了。这爬犁我保留了好几年,搬家时也带到了新家,我这个爬犁有些特殊,带头的可以转弯,所以经常被推举在前做他们的司机。

      一百响的小鞭实在不够放,拆的再零碎也是一百响,最后别的小朋友放鞭点着了捻子扔了出去,我们几个没鞭的就上前踩灭,捡回家自己放,有一次力度不够,拿在手指上时鞭响了,把手崩的黢黑,流着泪去找奶奶,奶奶没好气数落我一顿,又倒了一小盘醋,让我把手指放在里面止疼,可惜还是疼。

      这只是一出,另一出是我学爷爷卷烟,虽然样子还像那么回事,但爷爷总说卷得太松,别的小孩比我卷得好,我还不服气,他们可是总在家帮着家里的老人卷烟的,烟有了我也学他们偷着抽两口,只是他们大概就是装装样子,我是实打实的抽了一大口,那感觉就是不住的恶心,哕,吐!奶奶边骂边吓唬我,说我的某位老一辈学人家抽烟,最后呕得都吐粑粑,这把我吓得眼泪婆娑,真怕我也步那位老前辈的后尘,好在后来是老前辈眷顾,终于没发生丢人的事。

      现在我也总是回想,是不是小时候实在太淘,爷爷奶奶才不喜欢我?奶奶家有一盘磨,放在三间房正中间,我们叫做外屋地,小时候,每回到奶奶家,我都要趁人家不注意,上去推两圈,农村里没玩具,这东西就算是吧,每回听到磨盘响,爷爷奶奶出来骂我的时候,我还很是委屈,那时候根本不懂,推空磨会磨坏石匠故意铲好的石槽,请石匠再去铲磨还是要花钱的。而当爷奶家真要磨苞米,磨豆子时,奶奶见我过去总要让我上去推几圈,这就很不好玩,小毛驴拉车没长劲,转个三五圈我就又跑了,这是我能想起来的,想不起来的呢?我也是那一年怼了老爷一杵子的。

      我要磕一个头挣一分钱的笑话,我终于没忍住在姥娘家说了出来,母亲只是斥责我,你个傻样子,大舅家的五表姐倒是义愤填膺给我上课,你的头怎么那么不值钱?就值一分钱啊?我从那时才知道,原来这世上还有叫尊严叫骨气的东西。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25-7-14 23:32 |只看该作者
左手刀 发表于 2025-7-13 20:42
爷奶倒没真的生气,毕竟我小学还没毕业,农村老祖宗的事,可能真没研究明白。爷爷问我,以后我老了 ...

你写得真好啊,这些回忆都是时代的记忆啊~~~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25-7-15 12:35 |只看该作者
砸锅卖铁的孝心。族谱里的名字
一分钱一个头的坚决。
笑~
昨晚就看了,这些细碎的记忆都闪着光呐~

前几年我山东老家修族谱,他们拍了给我看
我爸爸名下,五个子女,(我们起名字男孩女孩都按照辈分起的名字)
我的名字后面括号(嫁给浙江沈氏)
也算入族谱啦。可惜我儿子这边沈家是大姓,竟然没有族谱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25-7-15 13:54 |只看该作者
安徽安庆地区还保持着明代的称呼。

爷爷叫爹,爷爷的弟弟叫小爹爹,爸爸叫爷,通常叫大大,爸爸的弟弟叫小爷。

使用道具 举报

81
发表于 2025-7-17 15:0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左手刀 于 2025-7-17 20:42 编辑

      相比我对于亲情的淡漠,姐姐倒是热切了许多,每当我说出不觉着爷奶的好时,她总跟我唱反调,我觉着爷奶挺好啊!

      刚要搬家那阵子,有婶子大娘逗姐姐,你家搬走了,离爷奶都远了,你不想啊?你就在这边上学吧!姐姐就觉着真看不到爷奶和这边的小伙伴,心里会不舒服,于是答应的好好的,嗯!我就在爷奶家住,在这里多好啊!

      这小心愿不几天就被自己给打破了,奶奶很明显的把某种好东西给了大爷家的姐姐时(这关键的物证我竟然想不起来了),姐姐终于对同为孙女的不同待遇感到了不满,再有人问姐姐留下来的话时,姐姐便反驳说,我才不在这哪,什么好东西都给姐姐,所有人都哄笑,尤其奶奶还笑话道,这还翻小肠哪!

       几年后,忘了是三婶还是老婶过来串门,临走时就撺掇姐姐,你不回老家看一看啊!你爷你奶都那么大岁数了,他们还都想你哪……姐姐是感性的人,心潮激动真的跟着回去了。再回来的时候大概是一两个月之后,回来就说她爷奶的好,给她做了新棉袄,然后就穿上给我们展示。

      有个戏中一句唱词说,新里新面新棉花,棉花是不是新的不知道,里子面子还真的是新的,做的又肥肥大大,又是农村传统红花配绿叶的样式,我觉着有村姑的模样,其实我更觉着像傻大姐。

      我还是有些羡慕的,我们真没怎么穿过新东西,那年代一般都是捡现成的,弟弟妹妹捡哥哥姐姐的,甚至父母的改成孩子的,不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也差不多,小孩子长得快,几年就窜了一大截,就接腿加腰,让棉裤长个儿,这一下子有了能穿几年还没补丁的棉袄棉裤,心里不发酸都不可能。

      姐姐工作早,在父亲单位的吸管厂做临时工,里面有进料的塑料编织袋,姐姐偷拿回来好几个,恰逢大舅妈过来串门,就说他们那里现在许多旱田都改种了水稻,这袋子拿回去装大米正合适。姐姐就给大舅妈七八条。

      那些天,父亲的脸色很不善,经常给姐姐甩脸子,说话也发脾气, 我们也知道父亲这是挑了理,爷奶怎么没有舅妈近面?这真是爱吃热东西——不长凉心,爷奶白对你好了。直到几月后,家乡传来消息,姐姐竟然托舅妈给爷奶捎去三十块钱,相比较,那几个破袋子又算得了什么?父亲这时就像做了错事一样不自在起来,也不好意思去给姐姐赔个礼,只是在我们面前念央道,我也不知道啊,谁心思了,讪讪的脸色让人觉着有些可笑。我偷着问姐姐,姐姐一幅不屑的神情,说那干啥,谁对我好,我又不是不知道。

      我二十二岁的时候,父亲接到家信,有事回去商谈,我正冬天放假在家,父亲便把我也领了回去。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25-7-17 15:05 |只看该作者
四手 发表于 2025-7-14 23:32
你写得真好啊,这些回忆都是时代的记忆啊~~~

这是我糗事的集合,我小时候并不聪明,现在也反应慢,但算不上傻,真如母亲说我的那样,有些潮吧!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25-7-17 15:10 |只看该作者
隐香 发表于 2025-7-15 12:35
砸锅卖铁的孝心。族谱里的名字
一分钱一个头的坚决。
笑~

山东重视宗族,我记得有个脱口秀演员说,她考了什么好大学都在族谱里记着,然后脱口秀得了什么奖,上了中央电视台,每有个光宗耀祖的辉煌都要添进去,隐香也是宗族的光荣吧!

使用道具 举报

84
发表于 2025-7-17 15:13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5-7-15 13:54
安徽安庆地区还保持着明代的称呼。

爷爷叫爹,爷爷的弟弟叫小爹爹,爸爸叫爷,通常叫大大,爸爸的弟弟叫 ...

四哥就是文化人,旁征博引,出处时代,您上课时下边是不是都是小迷弟小迷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发表于 2025-7-17 20:31 |只看该作者
我还是有些羡慕的,我们真没怎么穿过新东西,那年代一般都是捡现成的,弟弟妹妹捡哥哥姐姐的~~
那个年代就是呢~~
读得津津有味~~

使用道具 举报

86
发表于 2025-7-17 21:2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左手刀 于 2025-7-17 22:04 编辑

老叔老婶结婚后一直和爷奶一起生活,按照以前的约定是每个儿子每年拿六十块钱,这数字在现在看来是笑话,在当时也还算可以,父亲不用人家张嘴讨要,没到过年直接就邮回家去,我们离得远,靠着别人照顾,不能做得最好,起码不拖别人的后腿,这次的赡养问题,父亲临走的时候也说,老五要是觉着少,我们每家再多拿点,毕竟他们住一起这么长时间,脾气秉性都熟,再换别人家也不会和路。

      大爷照例变成了甩手当家,在别的问题上他是人生导师,但要动钱时,他远远的躲在了身后。爷爷觉着自己的二儿子回来了,有了依靠,老太爷的架势又开始抬头,说话的声音也有了抬头,但是养老问题不是以老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首先做的是老婶的工作,老婶以往美丽亲切的笑容如今是愁云密布,这是攻坚战,养老问题只要老婶吐了口那一切都好办了。父亲离着远,年纪大,关键是平常钱物方面不比别人差,德行够了,也算是有说服力吧!做了几天工作,老婶终于默认了下来,接着就是做另外几家人的工作,最后是勉强答应涨到一百五,儿子们同意,还得回家做儿媳的工作。

      大娘性格大大咧咧的,万事不做主,当然是大爷精通心理学,会调动大娘的情绪价值,换言说大爷掌权;母亲说自己像老面瓜,扁了圆了都是父亲说了算,父亲说啥母亲都不会反对;三婶嘛!大嗓门,从小我们就知道三叔怕三婶,吃东西又挑拣,碰到她不吃的就拿到我们家让母亲做,我们跟着借光,但养老问题上不含糊,但气却难以通顺。

      我们分家出来后,爷奶大概觉着这方式好,三叔三婶单过时,也给他们分了一大堆饥荒,爷奶继续轻装前进,三叔三婶又四个孩子却并不轻松,我十三岁回去时,原来窗户上的塑料都没有换,妹妹弟弟身上衣服破了,三婶都没空缝补,我还拿针去揪补了几下。这阵子三婶气的老胃病也犯了,一手摁着胃,一边打着嗝,我这个小客人去做客,给我炒了一盘溜肥肠,三婶也不去动筷子,我心思说个笑话缓解一下气氛,三婶你吃吧!你不吃我怎么好意思吃,按以往的脾气,三婶怎么也得假装生气数落我几句,这次是怎么都不管用了。

      四婶嘛!父母总是逗我,将来娶了媳妇能不能忘了娘?我说,放心吧一定对你们好,他们就哈哈大笑说,你呀!没准儿就像你四叔一样,没结婚时八张嘴,结了婚夹着嘴。四婶长得漂亮,按现在的说法大个漂亮白,于是四叔就觉着高攀,高高捧在手里,这新定好的钱,还得回去和四婶商量。

       眼见得调解差不多了,父亲也觉着该回去上班了,见主心骨要走,爷爷心里又没了底,在众儿子面前说道,你们到表个态啊!大概是他觉着在他二儿子面前保了证,困难会迎刃而解,满天云彩会散,可惜谁都像没听到似的,人老了就不再有力度,儿子们才是说了算的人。

       大概是一年后,家里又来了信,父亲请了假又回去督办这烦心之事,人啊!有时挺会找巧,老人我不养,我也不拿钱。父亲和三叔是最不讨喜之人,定下的钱,早早交付完毕,这没说的。大爷哪!只说是没钱,父亲让他做表率,最后只掏出八十,好赖就这些了,还是大爷家的大哥看他二叔太坚决,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亲自做了保,我爸不拿这钱,我给补上。

      四叔这里,别说一百五,以前的六十也经常不给,一问就困难,再问就抹眼泪,我的爷奶就同情,就给免了,又何况现在的一百五了,这么多儿子,这么做难免有人说不公都说孝敬父母不讲条件,有些方面做的确实让人心寒。

      父亲和三叔是背了债走的,至于四叔就没这一说道,无债一身轻嘛!据说四叔订完婚不久,四婶家要退亲,这边找人说和,人家又多要了一遍彩礼才答应,爷奶这样的无偿帮助,应该起步就不错吧,分家也不用背债,却连六十都不出,偏了向了,难怪心里都不太顺。

       父亲督办回来生着闷气,我们也生他的气,自己做好自己就行,怎么去把兄弟,侄子辈得罪个精光,但好赖这团散沙暂时攥到了一起。

使用道具 举报

87
发表于 2025-7-17 22:05 |只看该作者
四手 发表于 2025-7-17 20:31
我还是有些羡慕的,我们真没怎么穿过新东西,那年代一般都是捡现成的,弟弟妹妹捡哥哥姐姐的~~
那个年代 ...

我这是痛说家史,要是被父母知道,非得骂我三天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