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荒腔走板 音乐和诗词歌赋的交互影响探微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楼主: 啊哩哩啊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乐和诗词歌赋的交互影响探微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25-8-24 01:23 |只看该作者
秦鲁子 发表于 2025-8-21 22:03
这个帖子,值得细细品读。

欢迎秦鲁子兄,也想听听你的意见,我们是自由散漫地侃大山呢。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25-8-24 01:23 |只看该作者
秦鲁子 发表于 2025-8-21 22:03
这个帖子,值得细细品读。

欢迎秦鲁子兄,也想听听你的意见,我们是自由散漫地侃大山呢。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25-8-25 17:4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膜拜一下。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25-8-25 22:19 |只看该作者

坡度兄客气,我们就是在闲聊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25-8-25 22:40 |只看该作者
座有兰言 发表于 2025-8-20 09:17
才到家,迟复为歉,这趟实在太远了。

就您这认真学问的态度,结果其实不重要,过程中的沉浸与思考有着 ...

看了你发的链接,陈彼得的声音让我想起日本的那位国宝级歌手玉置浩二,有沧桑感,也有一种天真在里面。照理说,这场表演应该不错了,不过我总觉得还能更完美点。歌词表达的是一种生命的轮回和情感的不灭,如果是舞台的表演,或许让几位歌声来回动起来更好,形体动作也是表演语言,一种来来去去的简单的循环走步,或许就能把轮回这个意味表达出来,现在这样的表演设置,让演出有点显得呆板,特别是这样的群体表演;如果灯光聚焦在演唱的歌手身上而让周围黑暗下来,则更可以表达出此生与来世的区别;最后部分,在全黑的场景下演唱更有震撼力;快结尾部分,老者和少年的合唱,如果采用一人一句的方式,或许更能表达出这首歌的意蕴。当然,这不是歌德问题,是舞台表演的问题。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25-8-25 23:3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座有兰言 于 2025-8-25 23:39 编辑
啊哩哩啊 发表于 2025-8-25 22:40
看了你发的链接,陈彼得的声音让我想起日本的那位国宝级歌手玉置浩二,有沧桑感,也有一种天真在里面。照 ...

刚刚和几个发烧友聊完音乐,上来查一个以前写的资料,看到您这几句,忍不住跟一下。其实,我最早的回复说得比较直接,除了陈老,其他人都是减分的,至少给我感觉,他们更多在意技巧的呈现,更多取悦听觉与视觉,而没太去琢磨歌曲本身。但后来想想,还是删除了。毕竟我的感觉也只是片面之词。我很想听陈老完整得唱上一曲,可惜……不能了。

发现您上来经常也是很晚,有时差问题?我们这样聊挺好的,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当是唠嗑,也当是学习。您是个有涵养,又能坚持自我认知的人。只是我又要进入杂事期,上来很是不规律,期待有时间和您更多交流。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25-8-25 23:42 |只看该作者
座有兰言 发表于 2025-8-25 23:36
刚刚和几个发烧友聊完音乐,上来查一个以前写的资料,看到您这几句,忍不住跟一下。其实,我最早的回复说 ...

哈哈,正好逮住你。看到你很开心。本来想接着写几句,你说的四条标准里有提到旋律,前几天在出差路上想起来一些东西,今天本想随意写几句,后来贪玩,在红星公社回帖,还没来得及写。想写的其实蛮多的。
我是经常跑来跑去,应酬也多,所以常晚上上来写几句。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25-8-25 23:46 |只看该作者
座有兰言 发表于 2025-8-25 23:36
刚刚和几个发烧友聊完音乐,上来查一个以前写的资料,看到您这几句,忍不住跟一下。其实,我最早的回复说 ...

就这样,有事去忙,这里可以作为一个换脑筋的地方,想起来就来说几句。前几天我想到了一些自以为比较精彩的解释,但后来一忙又忘了,哈哈,改天我再来琢磨琢磨。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25-8-26 08:00 |只看该作者
啊哩哩啊 发表于 2025-7-28 00:49
所以,《诗经》常被用来教化;楚辞常被用来抒情。

诗经重人伦道德,春耕秋获,大多数为人间实在的事情。
楚辞重抒情,情感强烈奔放,纵情渲染,浪漫主义幻想,飞扬的想象力。
比如说,诗经中的黍麦桑麻,皆为经济作物,楚辞则是兰芷椒桂,芬芳馥郁。
我认为各有千秋, 诗经用于传唱,语言朴素,楚辞用于吟诵,情感上细致华丽。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25-8-30 00:48 |只看该作者
金牌打手 发表于 2025-8-23 18:16
忘了划黑线
螽斯羽 用的是叠字

来和霸爷聊几句,拖那么久没回复,说声抱歉。

霸爷说螽斯羽与张老三不同,螽斯羽的内容牵涉子孙绵延的大事,不大可能是轻巧的范式来表现,不像张老三那歌,三言诗,拉长调唱出来和一字一字蹦出来,其效果是不一样的,像大长今的一个版本,就是节奏缓慢庄重,且,叠字容易歌唱,容易拉长调。

霸爷说的也有几分道理,但我还是想来探讨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考虑三言诗配上曲子的歌唱效果。从节奏上说,它就是3/4拍,滴-哒-哒,强-弱-弱。《大长今》主题曲呼啦啦就是3/4拍,张老三那首,也是3/4拍。也就是说,诗经《螽斯羽》配曲的节奏,也应该是3/4拍,才能词曲适配。3/4拍的曲子其实很难表现典雅庄重的。西方的舞曲发展史也能佐证这一点。比如,3/4拍的圆舞曲,节奏就是澎恰恰澎恰恰,原来只是在德国和奥地利的农村流行的民间舞曲,并不登大雅之堂,直到法国大革命之后,才登堂入室,成了时尚的华尔兹舞曲。而16世纪之前的欧洲宫廷舞曲,大多是偶数拍的,2/4拍,4/4拍的舞曲,文艺复兴时期有大量的帕凡舞曲就是这类,这类节奏的舞步就容易表现出高傲,典雅,庄重之类的舞姿,从而突显出贵族的高贵气质。像电影《茜茜公主》里那种慢速的集体舞,就是宫廷帕凡舞。宫廷舞会的舞曲一般是慢速的帕凡舞开头,然后是较快的加亚尔德舞和活泼的萨尔塔雷洛舞,后者就会有3/4拍和6/8拍节奏。
帕凡舞曲:
萨尔塔雷洛舞曲:

加亚尔德舞曲网上没找到,搜索跳出来的是加沃特舞曲,前者3/4拍,后者2/4拍,两者不是一回事。


我们在《诗经》中看到的三言诗并不多,配乐的问题可能也是一个因素。而春秋战国时期的宫廷乐曲,就很在意庄重典雅的贵族范,偶尔活泼一下可以,但不会是主要部分。象国风,小雅之类诗配乐后的歌唱,都是在飨宴上,伴奏乐器主要是钟鼓和琴瑟,打击乐乐器为主,那么,节奏就很重要。而3/拍之类节奏的歌舞曲,在宫廷燕乐场合,就会因活泼而被视为轻佻,因紧凑而被视为局促,被认为不够大方和华贵。这似乎是中外都存在的一种现象。

此外,春秋战国时期的宫廷诗歌,不仅仅是宴乐上的娱乐之用,还被赋予了着政治和外交的功能。《左传》里记载就有“歌诗必类”和“赋诗断章”之说:歌诗必类就是在外交场合两国使者吟唱的诗歌应该对等,类似,相称;赋诗断章就是可以摘取诗经某首诗歌的部分吟诵,取其意而不是按照字面意思解读。歌诗必类在春秋战国时期不是小事,因使者在外交场合歌诗不当而产生的歌诗不类,就会导致国际战争。《左传》记载:襄公八年,晋范宣子来聘,赋《摽有梅》,季武子以《角弓》问对;襄公十六年,晋侯与诸侯宴于温,使诸大夫舞,曰:‘歌诗必类!齐高厚之诗不类。荀偃怒,且曰:‘诸侯有异志矣!使诸大夫盟高厚,高厚逃归,于是,叔孙豹、晋荀偃、宋向戌、卫宁殖、郑公孙虿、小邾之大夫盟曰:‘同讨不庭’“。因歌诗不类导致了战争。那么,在这种国际外交场合歌唱《诗经》,换作是你,是选3/4拍还是2/4拍的呢?

从中国音乐发展史来看,中国的传统音乐似乎不怎么喜欢3/4拍之类的奇数拍节奏,而是钟情2/4和4/4之类的偶数拍节奏。象板眼体系。在中国民族音乐和戏曲中,每小节乐曲中,强拍叫板,弱拍叫眼。强-弱-强-弱就叫一板一眼,强-弱-弱-弱就叫一板三眼。强-弱-弱那种3/4拍的节奏很少见,只在散板(自由节奏)中有所体现,不作为主要的音乐表现形式。

我对音乐的理解还很肤浅,还是没琢磨透中国音乐为什么不太中意3/4拍这类节奏/。想来大概是我们的文化喜欢对称,规矩,方正,,可预期可控制和更多的理性。

如果撇开文化影响因素而从人本身找原因的话,那么,现代神经科学或许会有一些解释。这个说起来有点复杂,我就根据我有限的神经科学知识简单说说:

人的大脑神经元组成了神经网络。举例的话,这就象一个超大城市内的道路系统。是一个全局相关但又有边界模糊的功能分区的结构。它能够同时处理各类信息并同时保持互联互通。所以,这是一个分布并行式网络。音乐本质上是声音在时间上线性运动的一组音响符号,这组音响符号通过声音频率的高低形成高音和低音的组合变化,这就是所谓旋律。而在时间线上的音的强弱,长度的有规律的变化,就形成了节奏。音乐是以声音频率变化引起大脑的神经反应,从而产生记忆,联想,共情等心理活动。

3/4拍节奏循环会产生大脑神经振荡,诱导大脑默认模式网络与听觉皮层形成稳定的θ波(西塔波)-γ波(伽玛波)耦合模式。大脑默认模式网络(DMN)是指在无任务状态下,大脑自发进行内在思维活动的神经网络;听觉皮层分为三级,是大脑中负责处理听觉信息的区域。而脑电波θ波(西塔波)主要存在于精神恍惚和催眠状态下,使人心态放松和开放,有助于激发直觉和创造力;γ波(伽玛波)就和学习,记忆和以及相关信息处理有关,在冥想状态下,γ波就比较活跃。θ波-γ波耦合,就会产生情感共鸣和记忆编码,会让人放松,开放,活跃;
同时,3/4的乐曲韵律会让人产生摇摆感,这种摇摆感的韵律会增强海马体和杏仁核的功能连接。大脑海马体负责短时记忆的转换和存储,也负责人体的定向;杏仁核则负责识别、产生和调节情绪。这两者功能连接,则就促进了多巴胺的释放,使人兴奋和产生浪漫体验的愉悦感。

2/4拍节奏是一强一弱交替出现,激活的是网状激活网络,它在调节大脑的警觉或唤醒方面发挥作用。因此,产生了警觉性的神经反应,使注意力集中。同时,2/4拍节奏的规律性刺激了伏隔核,伏隔核具有行为调控、镇痛作用,是大脑的快乐中枢,人对某些事物的上瘾与这个区域有关,因为它参与了大脑的奖赏作用。2/4拍的快速节奏激活交感神经,引发了战斗或逃跑反应,这个反应有助语文人们在面对威胁时快速决策,保护自身安全。2/4拍节奏同时也增加了背外侧前额叶对听觉信息的编码能力,提高了对节奏预期的准确性,这是与逻辑思维和认知控制相关,也即,使人更理性。

显然,3/4拍节奏会引发松弛,开放,摇摆体态反应,在心理上产生多虑,浪漫等情绪,比较个性化;而2/4拍节奏则会使人因警惕而收敛,行为上会比较守规矩,使人更理性,使人对此节奏产生上瘾而产生路径依赖,产生从众心理。

写困了,先说这些吧。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25-8-30 00:57 |只看该作者
归晚 发表于 2025-8-26 08:00
诗经重人伦道德,春耕秋获,大多数为人间实在的事情。
楚辞重抒情,情感强烈奔放,纵情渲染,浪漫主义幻 ...

其实,这是中原礼乐文化与楚地巫鬼文化的不同造成的结果。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25-8-30 10:14 |只看该作者
啊哩哩啊 发表于 2025-8-30 00:48
来和霸爷聊几句,拖那么久没回复,说声抱歉。
霸爷说螽斯羽与张老三不同,螽斯羽的内容牵涉子孙绵延的大 ...

超喜欢看阿狸讲课。
都是科学和玄学双线并行的知识点。
奇数拍意犹未尽。充满了好奇愉悦的探险。偶数拍次次起落有回应。给足安全感。
表情:总结完毕。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25-8-30 22:42 |只看该作者
啊哩哩啊 发表于 2025-8-30 00:48
来和霸爷聊几句,拖那么久没回复,说声抱歉。
霸爷说螽斯羽与张老三不同,螽斯羽的内容牵涉子孙绵延的大 ...

收到!

感谢感谢。

[url=金智贤 (김지현)《오나라Ⅱ (呼唤Ⅱ)》https://c6.y.qq.com/base/fcgi-bin/u?__=sEZ7LKSjvtqn @QQ音乐]三  三  四的表达[/url]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25-8-30 22:44 |只看该作者
金牌打手 发表于 2025-8-30 22:42
收到!

感谢感谢。

不是四三拍。
是它拖长了音节。

叠字延长造成的混响感。

有宗教高穹顶的庄重感。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25-8-30 22:50 |只看该作者
金牌打手 发表于 2025-8-30 22:44
不是四三拍。
是它拖长了音节。

[url=【宋素熙-阿里郎-哔哩哔哩】 https://b23.tv/XYrMXAK]阿里郎 宋素熙[/url]


三字三字四字


乐府的慢摇。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25-8-30 23:06 |只看该作者
金牌打手 发表于 2025-8-30 22:50
https://b23.tv/XYrMXAK]阿里郎 宋素熙[/url]

可能是我先入为主,觉得螽斯羽是年祭虫子的五虫之一。

涉及到祭祀,又是出自周南。
便要多生出些庄重感。

话说回来,赶牲灵的拍子是


走头头
三盏盏

这样的。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25-8-30 23:12 |只看该作者
金牌打手 发表于 2025-8-30 23:06
可能是我先入为主,觉得螽斯羽是年祭虫子的五虫之一。

涉及到祭祀,又是出自周南。

[url=【《呼唤》宋素熙 -【大长今】OST-哔哩哔哩】 https://b23.tv/VM8OBww]祝祷时的舞乐[/url]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25-8-30 23:21 |只看该作者
金牌打手 发表于 2025-8-30 23:12
https://b23.tv/VM8OBww]祝祷时的舞乐[/url]

我好强词夺理。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25-8-31 13:19 |只看该作者
雾鬓新梳绀绿 发表于 2025-8-30 10:14
超喜欢看阿狸讲课。
都是科学和玄学双线并行的知识点。
奇数拍意犹未尽。充满了好奇愉悦的探险。偶数拍 ...

不是讲课啊,就是瞎侃,把自己那点想法翻出来晒一下。你喜欢我就继续,继续到你喊够了够了才停,我晃晃肚子,还有半桶呢,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25-8-31 13:24 |只看该作者

你强词夺理是可以的,没理有词,也是可以滴,会说的人都好看,是吧?

使用道具 举报

81
发表于 2025-8-31 13:43 |只看该作者
金牌打手 发表于 2025-8-30 22:44
不是四三拍。
是它拖长了音节。

大长今是3/4拍,阿里郎也是3/4拍,把调子拉长,它还是3/4拍,哈哈。嘀哒哒,滴-----哒-----哒,滴-------------哒----------哒,它们的节奏还是一样的。3/4拍是一个乐句里有三拍的节奏,和一句话三个字是一样的。把三个字的句子谱成2/4拍就乱了。其实,叠字的出现,本身就是为了凑韵,为了节奏,通过韵律和节奏来强调。至于你说叠字延长后会产生宗教教堂高穹顶的庄重感,那么,怎么解释很多儿歌其实是叠字多的三拍形式?洗手手。。。吃果果。。。擦嘴嘴。。。抹香香。。。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25-8-31 13:52 |只看该作者
金牌打手 发表于 2025-8-30 23:06
可能是我先入为主,觉得螽斯羽是年祭虫子的五虫之一。

涉及到祭祀,又是出自周南。

祭祀一般是用颂,再不济也是用大雅,螽斯羽是国风,适合在宫廷飨宴上歌唱,而不会用在祭祀场合,所以,它可以适当活泼,无伤大雅。《赶牲灵》那首是2/4拍,刚查了。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25-9-2 10:15 |只看该作者
啊哩哩啊 发表于 2025-8-31 13:19
不是讲课啊,就是瞎侃,把自己那点想法翻出来晒一下。你喜欢我就继续,继续到你喊够了够了才停,我晃晃肚 ...

不够不够。把肚子里半桶倒完了。再把脑子里的半桶也倒出来……表情:吨吨吨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