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读金庸,六神磊磊说
楼主: 令箭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金庸,六神磊磊说 [复制链接]

871
发表于 2016-3-29 11:30 |只看该作者
五、
你看郭芙的这个小家庭里,最坚强有力的关系,是爸爸郭靖和妈妈黄蓉的关系。

郭芙的确是被黄蓉溺爱着,其实也被郭靖溺爱着。但她从来不会觉得,自己对妈妈而言比爸爸重要,或者自己对爸爸而言比妈妈重要。

郭芙眼里的家庭关系是:妈妈爱我,但也爱我爸;爸爸爱我,但也爱我妈。我不是天下第一,不是宇宙中心。我只是家里的一个成员。

父母之间的爱,是熊孩子的清醒剂,可以让孩子学会分寸感。

这就是为什么郭芙虽然鲁莽,但从来没有越俎代庖,胡乱搅合过家里的任何大事:不让家里召开英雄大会,不让保卫襄阳,不让家里收留杨过,或者是打死不让爸爸妈妈生弟弟妹妹。

反之,很多崩坏的、失衡的家庭,往往都是爹可以不要妈,只认孩子;或者妈不认爹,只认孩子。而孩子呢?则觉得谁都没有自己重要。

这让人想起《圣经》。它认为家庭中最首要的关系是什么呢?是夫妻关系,而不是母子关系或者父子关系。

这种说法,或者会让中国人里做父母的感到有些难过,甚至委屈,但我不得不说,它是有一定道理的,是一种智慧。

孩子的意见再重要,也不能一己管理母亲的子宫。连郭芙这么横的都没有。

说到底,要不要二,要不要精终报国,你俩的事情终究要你俩决定。

使用道具 举报

872
发表于 2016-3-29 11:33 |只看该作者
文/六神磊磊

今天来聊一聊江湖上三个著名的创业故事。

有人问:六神,在金庸的江湖里,为什么创业成功的大侠这么少?

我的看法是:你不能拿旧社会和今天比。

是的,今天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业的好时代,满大街都是CEO,马云的语录满天飞,投资人一个个坐在咖啡厅里抖着腿,随时准备听你的故事,活像是为了写《聊斋》摆摊听段子的蒲松龄。

机场里还循环播放着各色成功学讲座,老师们嗓门之大,尤其是作劈掌动作时,肥大的西服被拉出帅气的横褶,伴随着口中的爆破音:“巴!菲特说过……”,经常吵得我听不见机场广播,连换了登机口都不知道。

金庸的江湖里,可没有这么好的创业环境。

你要看一页《胡家刀法》,或是想搞到半本《九阴真经》,都要玩命去抢。要想像今天读马云语录一样方便,一上微信营销号,就能愉悦地读到红黄蓝各种配色、字体边缘还闪着荧光的王重阳语录心法?门都没有。

然而,即便是这样恶劣的环境,也挡不住有想法的青年。

仍然有一批优秀的青年侠客,在没有马云语录、没有机场讲座的年代,也成就了不凡的事业,乃至创造出了伟大的公司和品牌。

使用道具 举报

873
发表于 2016-3-29 11:34 |只看该作者

第一个人,叫做令狐冲。

他原来是江湖上一个大中型企业——华山公司的接班人。他的继承顺位在公司里排第一,前途一片大好。何况,公司的小公举灵珊妹子也对他青睐有加,等于是事业的双保险。

可惜令狐冲架不住一条政治铁律——接班人等得太久,往往都没有好下场的,就像金庸1967年写的时评《自来皇帝不喜太子》一样。

令狐冲的形势急转直下,掌门人开始嫌弃他,小公举也变心了。眼看女婿当不成,接班人也要鸡飞蛋打。他想走夫人路线救命,以为师娘至少会向着自己吧,却哪想师娘也不赞成婚事:

“冲儿胡闹任性、轻浮好酒,珊儿倘若嫁了他,势必给他误了终身。”

这一年,令狐冲拖着一颗疲惫的心,来到了华山顶上一个寂静的地方。他一贯喜欢热闹,唯独此刻想要独处。这个地方有一个意味深长的名字:思过崖。

在这里,他找到了一些可以潜心钻研的东西——许多失传的剑招。

一个个漆黑、静谧的深夜,令狐冲举起火把,细看那些失传的剑术,完全沉浸在了武学的世界中。在此之前,他满脑子里想的都是宠辱、爱恨、政治、争斗,他已经很久没有好好想过武功了。

更人品爆棚的是,他还在这里遇到了一位好老师——风清扬。老人教了他一句金子般的话:“无招胜有招”。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当他走下思过崖时,华山公司的“接班人令狐冲”死了,而“大侠令狐冲”从此诞生。一个不羁的人,一把无招的剑,开始名动新三板。

当然,令狐冲的创业,没有后两个人走得远。他始终沿用的是“独孤九剑”的品牌,没有个人项目,也没有创立新公司。但他无愧为一个伟大的个体户。

使用道具 举报

874
发表于 2016-3-29 11:37 |只看该作者

第二个人,叫做杨过。

那一年,那个叫郭靖的投资人送他去陕西,让他加盟江湖上最大的企业——全真公司。

“过儿啊,不让你参与桃花岛的项目,却送你来这里,你恨不恨郭伯伯?”

“不……良辰不恨。”杨过捏紧了小拳头,低声说。

“唉,我知道你还是有怨气的。你可不要小看全真公司。虽然这几年没有太尖端的产品,但它的市场份额还是第一的。”郭靖安慰说。

然而,让郭靖大跌眼镜的是,没过一年,杨过就被全真公司的竞争对手——古墓公司挖走了。

这一次卤莽的跳槽,对郭靖和杨过双方都是重创。

杨过的事业没有很快成功,反而路子越走越窄。他先后模仿了很多前人的成功项目,比如玉女剑法、玉箫剑法、美女拳法,却都华而不实,水平始终在二三流徘徊。

此外,杨过和郭靖的桃花岛母公司的关系也很紧张,到了决裂边缘,连手臂都被郭家的小公举砍了。

他彷徨失意、风尘困顿,陷入了迷惘之中。

终于有一天,他来到了一个地方——剑魔独孤求败的山谷。

在这深深的幽谷中,伟大的剑魔给他留下了一部讲义,精髓是四个字:“重剑无锋”。

杨过恍然大悟。他放下了轻灵而锋利的君子剑,拿起了粗黑的玄铁大宝剑。轻浮的杨过永远成为过去,从今天起,请叫我神雕侠。

和令狐冲相比,杨过的创业走得更远。他不只是模仿前人的项目,还创造了杰出的个人品牌——黯然销魂掌。

后来,强大的外资企业蒙古公司大举进军中原市场,和“黯然销魂掌”正面交锋。几轮交手之下,蒙古公司的首席运营官——金轮法王惨败后狗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蒙哥大汗也狗带。

或许,杨过还不是最伟大的创业者,但一定是创业大佬中西装穿得最帅的那一个。

使用道具 举报

875
发表于 2016-3-29 11:40 |只看该作者

第三个人,叫做张三丰。

那一年,他还是个少林寺里的小男孩,热情、阳光、好胜,说话大嗓门。

按道理说,少林寺本来已经是一个很成功的孵化基地。如果不出意外,张三丰也会走这里的传统孵化路线:入门之后,先学少林长拳,再学罗汉拳、韦陀掌……

按这个路子走下去,他或许也能成才,拿个全国武术冠军,再加上浓眉大眼,还能演电影什么的。

然而,在少林寺的藏经阁里,他遇到了一个伟大的老师——觉远大师。

觉远从不教他练武功,不教他打拳飞腿、插眼撩阴,只给他讲道理,最关键的是那四个字:“后发制人”。

张三丰悟到了。他离开了少林公司,开启了艰难而伟大的创业之旅。

他比令狐冲、杨过走得更远,不但创造了划时代的个人品牌“太极”,还缔造了可以和少林公司并驾齐驱的伟大企业——武当公司。

这是三个伟大的人,三种不同的创业层次和境界。

他们的西服有的穿得好,有的穿得差;有的喜欢酒,有的喜欢姑娘。他们的创业之路也各不一样。然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

使用道具 举报

876
发表于 2016-3-29 11:44 |只看该作者
在人生的关键时刻,经历了一次伟大的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877
发表于 2016-3-29 11:47 |只看该作者

金庸小说里,有一个经常被误会的门派,叫做星宿派。

读者们一直对星宿派有误解,以为这里面的徒弟就知道唱赞歌、拍马屁,认为这个门派的头头星宿老仙也只爱听好话,不喜欢听意见。其实这是不对的,是很片面的理解。

我想为星宿派说几句公道话。其实这个门派一直是很鼓励徒弟们说话提意见的。

使用道具 举报

878
发表于 2016-3-29 14:26 |只看该作者

首先,从总量上看,整个金庸十四部小说里,哪个门派说的话总量最多呢?毫无疑问是星宿派。

比如星宿老仙和丐帮一战,仅仅只是规模不大的一场小范围冲突,徒弟们就说了无数的话:

众人颂声大作:“师父功力,震烁古今!这些叫化儿和咱们作对,那真乃荧火虫与日月争光!”“螳臂挡车,自不量力,可笑啊可笑!”“师父你老人家谈笑之间,便将一干幺魔小丑置于死地,催枯拉朽般大获全胜,徒儿不但见所未见,真是闻所未闻……”

短短几分钟,大家就噼里啪啦地说了几百句话,而且内容、形式都十分丰富,从语气上看有祈使句、疑问句、反问句;从修辞上看有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怎么叫不鼓励人说话呢?

大家平时喜欢拿丐帮和星宿派作对比,都觉得丐帮的形象好,星宿派的形象不太好。但其实我们翻翻金庸原著就知道,丐帮才是真的氛围压抑、道路以目,大家都不敢乱说话的。

不信我随便举几个丐帮的人亮相的例子,看看它内部是什么样的氛围:“四人都是丐帮装束,手扶旗杆,不发一言。”“四名背负九袋的长老,一个个都默不作声的翻身下马,分列两旁”……

你看,丐帮弟子动不动就是“不发一言”“默不作声”,连堂堂九袋长老都“默不作声”。要知道九袋长老可是丐帮的高级管理人员,连他们都不敢随便说话,可见丐帮的氛围有多么压抑,多么地一言堂,不像星宿派,哪怕当着掌门人的面,也都可以随意地、自由地表达。

使用道具 举报

879
发表于 2016-3-31 08:19 |只看该作者
文/六神磊磊



刚刚重温了唐伯虎点秋香。

9527,是唐伯虎泡秋香姐的代号。他隐姓埋名,顶着这个号码,跑到华府去当扫狗屎的低等下人。

死做活做像条狗,被人骂不许汪汪叫。

这个片儿,你们全部看得傻笑,只有我45度角仰望天空,感动不已。

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种可能:

如果唐伯虎还没来得及表露身份,华府就被坏蛋大boss宁王攻破了,太师死了,夫人挂了,大家土崩瓦解。

秋香姐流落江湖,过去的生活都成了一场梦,眼下无依无靠,风刀霜剑严相逼。

那么唐伯虎会怎么样?

我猜他可能会从此守护在秋香左右,一直当他的9527。

点秋香的桥段,是不会有了;他也可能不会表露真实身份了。

但不管她走到哪里,他就会在哪里。有唐家的霸王枪在,她会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虽然不能锦衣玉食,但一定平安顺利。

她仍然不会注意他,更不会知道他名字。她不知道为什么之前调戏自己的小流氓,忽然就鼻青脸肿被抽成猪头;之前驱赶自己的暴徒恶吏,忽然被扒光衣服扔在移动公厕里。

在她眼里,他还是那个9527,一个和“东淫西贱南荡北色”差不多的轻佻角色,肚子里有一点墨水就要撩妹的家伙而已。

她不明真相,他喜乐知足,人生的路上,他们就这样一直走下去。

使用道具 举报

880
发表于 2016-3-31 08:22 |只看该作者

你可能觉得我这是在幻想。还真不是。我的主业是读金庸,在老爷子的小说里,有好多这样的9527。

问一个问题:最爱陈圆圆的人是谁?

是天下第一大汉奸、老乌龟吴三桂?还是天下第一大反贼、胸毛狂魔李自成?还是天下第一倒霉王朝接盘侠皇帝、性冷淡崇祯?

显然都不是。正确答案是:隔壁老王。

这个隔壁老王陪了陈圆圆很久很久。她嫁到云南平西王府,他就跑去王府里当花匠;她后来到三圣庵出家了,他又跟着去庵里做低等下人,打柴挑水,种菜扫地。

他这样陪了她多少年呢?二十三年,四分之一个世纪。

老王以前不叫老王的,而是叫做“美刀王”,大名叫胡逸之。“此人风流英俊,当年是武林中第一美男子”,“武功之高,声望之隆,武林中算得是第一流人物”,和我有点像对不对。

爱上陈圆圆以后,他就从“美刀王”变成种菜种花的老王了。

她从来没有留意他,也不知道他的名字和身世。

但他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她偶尔叫他一声:“老王,来帮我捡个风筝”。二十三年里,他和她说了三十九句话,她倒反而和他说了五十五句。每一句他都记在心里。

偶尔地,老王又会变成美刀王——在月黑风高的时候,在荒沟古水、险恶滩涂,当敌人来了,他就会睁开眼,掣出雪亮的刀来,守护她的世界。

后来,陈圆圆在乱军中失去了踪迹,不知所终。

但那些知情者们,比如韦小宝,对此只有惆怅,却不担心她的安全。他知道,“对她痴心一片的胡逸之一定随侍在侧,寸步不离。”

不排除这种可能,他们会像猥琐的韦小宝猜想的一样:“在兵荒马乱之中,他却跟陈圆圆搂搂抱抱,勾勾搭搭”。

但更大的可能,是他们会像此前二十三年一样,“连一片衣角也不碰她的”。

使用道具 举报

881
发表于 2016-3-31 08:25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9527,不只是一个胡逸之。

《天龙八部》里面,有一个人就这样天南地北地陪着阿紫。

她很少留意他,也不知道他的来历和身世。但只要她叫一声他的代号“庄大哥”,他就很开心。

还有阿碧也这样陪着慕容复。他已经疯了,我怀疑他都未必认得人了,在他眼里,阿碧也只是9527。

小时候,我觉得这真是大亏本生意。江湖好汉们也是这么暗骂“美刀王”的:“美貌女子,窑子里有的是”,此人真是“为老不尊”,“失心疯了”。

我们会为他们感到惋惜:都是一流的人才,却要去做9527,值吗?当他们回首往事的时候,会不会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为什么不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就像段誉,看到阿碧最后选择要陪伴慕容复,他的第一反应是:“怜惜之念大起,只盼招呼她和慕容复回去大理,妥为安顿”。

可阿碧的眼神提醒了他——“瞧着慕容复的眼色中柔情无限”。段誉心中登时一凛:我觉得她付出太多,但其实她心中,焉知不是心满意足?我又何必多事?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使用道具 举报

882
发表于 2016-3-31 08:26 |只看该作者

后来,读到一首诗,我慢慢地更加感觉到,人生和感情这些东西,都是没有唯一正确的模式的。

君游东山东复东,安得奋飞逐西风。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月暂晦,星常明。   
留明待月复,三五共盈盈。

这可能是最感人的一种陪伴:

陪你闯荡天际,无声守护你的平安,哪怕你不记得我的姓名和身世来历。

偶尔,你好奇地问我叫什么,我会告诉你:

我叫9527。

使用道具 举报

883
发表于 2016-3-31 08:29 |只看该作者
文/六神磊磊

今天的话题是诗歌。

公元584年,一个强大的皇帝即将统一中国。


这位皇帝有一个很酷的鲜卑族名字,叫做“普六茹那罗延”,意思是“金刚不坏”;他的汉名叫做杨坚,也就是后来的隋文帝。

中国已经分裂了三个世纪。可以想象,分裂了这么多年,想要重新统一,是很困难的。所以这一年杨坚很忙,他有很多大事要办:

在西北,他的军队正在进攻凶悍的吐谷浑;在北方,他的使者正在出使突厥。

在南方,一个叫陈朝的对手还在凭着长江天险,对着杨坚比中指。

在内部,杨坚刚刚搬到新的首都,可当地的渭水水太少,没法搞漕运,需要加紧修渠。

然而,在这么多紧急的军政大事里,杨坚却抽出时间,专门抓了一件看起来并不很紧急的事——文艺。

为什么呢?简而言之就是,因为当时的文学,比如诗歌,实在是:太烂了!

隋文帝专门下达了命令:过去的诗文,都是靡靡之音!朕看不惯已经很久了!从此刻起,朕要提倡一种新的文风,让那些浮华虚文都成为过去!

当时的文艺究竟糟糕到什么地步呢?说一句你就明白了:

偌大的中国,已经接近一百年没出过一个一流的诗人了。

使用道具 举报

884
发表于 2016-3-31 08:33 |只看该作者

往上追溯一个世纪,公元499年,一位名叫谢朓的大诗人死去了。

他卷入了一场政治阴谋,被人躲了猫猫,死在了号子里。但可能当时害死他的所有人都没意识到,他们所干掉的,也许将是6世纪中国唯一的一个一流诗人。

今天的很多读者可能都不知道谢朓的名字,也不知道“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或是“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但只说一点你就知道他有多牛了,谢朓在后世有一个死忠粉,叫做李白。

李白实在太喜欢谢朓了,一辈子都在频繁地碎碎念:我登上了高楼,就想起了谢朓;风吹起来了,我想起了谢朓;看着那月色啊,我想起了谢朓……

在谢朓生前,诗歌的江湖大致可分为两大门派——山水派和宫廷派。谢朓是山水派掌门人、最后一根台柱子。

他死之后,山水派的武功日渐式微,宫廷诗派一统江湖,开始肆意妄为。

这一派武功的特色,用隋文帝的话说,就是“多淫丽”。

这么说似乎有点委屈人家,人家宫廷派也写乐府诗,也写风景诗,数量都不少,只不过都没写出太大的名堂来,唯独一种诗的创作高潮迭起——小黄诗。

例如宫廷派的一代高手——简文帝萧纲,就开创了这个门派里的一大支派“放荡门”。这不是我胡诌的,是萧纲自己说的:“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

这位大宗师的主要诗歌题材是两个——一是大姑娘;二是大姑娘的床上用品。

他的几首代表作的题目,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我那正在睡觉的老婆》《我那正在制作床上用品的老婆》,以及《我那长得像大姑娘一样的小白脸》。

有大宗师作出表率,派中的高手们也自然把放荡神功发扬光大。

这些诗人开口闭口自称“上客”,什么叫“上客”呢?你理解为“嫖客”就差不多了——“上客娇难逼”“上客莫虑掷黄金”,随时准备胡天胡帝。姑娘则动不动就“横陈”,“立望复横陈”“不见正横陈”,一不小心就被放倒了。

做丈夫的固然是流氓,“知君亦荡子”;当媳妇的也不简单,“贱妾自倡家”;他们约在一起做什么呢?“托意风流子”“密处也寻香”。这就是那个时候的诗。

在那些年里,南中国发生了无数大事:国家战乱频繁,权贵互相屠戮,人民流离失所。

但是这些内容,你在他们的诗里几乎看不到、读不到。如果只看这些诗,你会以为那时候中国人的生活天天歌舞升平、花好月圆。

使用道具 举报

885
发表于 2016-3-31 08:38 |只看该作者

南朝的诗坛那么惨,那北朝呢?

北朝是不是可以用它的苍凉、古直、雄浑,撑起诗的大厦?答案是:你想多了,北朝比南朝还惨。

惨到什么程度呢?后来唐朝还流传一个段子,说南朝第一才子庾信去北朝出使,人们问他北方文士水平如何。

庾信说:“也就勉强只有薛道衡、卢思道这俩人,略微能写上两笔。其余的货,都是四个字——驴鸣狗叫!”

话说这庾信也太直白了,一点不给北朝面子。

诗人凋零怎么办?北朝的人开动脑筋,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让后世的我每次读到,都禁不住举双手佩服:

既然我们不出产诗人,那么把南朝的诗人抓过来不就是了?

北朝人说干就干。于是乎,南朝三个最牛的诗人——庾信、王褒、徐陵,统统被抓了,一出使北朝就被扣住不放。大官给做,骏马给骑,充分进行情感留人、待遇留人,就是不让回家。

北朝给他们的待遇好到什么地步呢?

先看庾信。西魏给他的待遇,是开府仪同三司,做车骑大将军,就是当年刘备封给张飞做的官;后来又做骠骑大将军,就是刘备给马超做的官——“五虎上将”的官他一人干了俩。

再看王褒,北朝给他直封到太子少保,没错就是后来岳飞、于谦的那个头衔,两个最大的民族英雄享受的待遇。

俩人就此滞留在北朝多年。好不容易等到时局变化,南北两边关系和缓了,政策松动了,允许双方人员搞“三通”了。南朝那边打来申请:您以前扣留的我们的人,现在可以放回来了吧?

北朝爽快地答应了:放!都放!不过只有两个人例外——庾信和王褒不准回去。

北朝真是可爱,也真舍得下血本。

隋文帝对当时的文风不满意,还不仅仅是指诗歌。在那个年代,浮华的文风深入人们骨髓,大家写公文、搞音乐都是这个调调,就连写史书都是骈四俪六,花拳绣腿。

比如《后汉书》,当时的大家范晔写的,文笔好得当然没话说,但写人物传记时总忍不住要来点骈四俪六。

例如他写董卓,非要来点“残寇乘之,倒山倾海;昆冈之火,自兹而焚”;写马援,非要来个“夫利不在身,以之谋事则智;虑不私己,以之断义必厉”,空洞重复,比起当年《史记》《汉书》的爽利,总觉得有点多余。

使用道具 举报

886
发表于 2016-3-31 08:41 |只看该作者

这么一说,大家可能就理解为什么隋文帝不满意、要改革文风了。

一般来说,皇帝想推动重大改革,不但要开大会、发文件,还要树典型。

所谓典型,包括反面典型和正面典型。隋文帝需要杀鸡儆猴,他很快找到了那只鸡——泗州刺史司马幼之。

这位老兄颇有来历,是大名鼎鼎的司马懿的后代,少年时就曾在北齐当高级干部,后来又在隋朝当地方大员,也算是乱世中的一号人物。

然而这家伙却成了文风改革的倒霉蛋。

开皇四年九月,正是文风改革发动后的敏感时期。

司马幼之学习上级文件精神不到位,顶风作案,犯了一个严重错误——“文表华艳”,估计是写文件、写报告有点假大空,套话略多了些,被皇帝抓了反面典型,居然“付所司治罪”。

因为文件没写好,一个地方大干部就被治了罪,也真是够惨的。

抓了反面典型,皇帝又大力树立了一个正面典型——治书侍御史李谔。

对于皇帝的文风改革,这位李谔先生响应最积极、放炮最猛烈,很快就写出了多达一千字的长篇心得体会。

在这篇学习体会中,他顺着皇上的思路,强烈抨击浮华文风,而且指出坏风气的源头不是我们国家,而是境外——“江左齐梁,其弊弥甚”,坏文风不是我们国家特有的,而是全世界面临的普遍问题。我们国家是间接受到的污染。

李谔还表态说,坚决支持朝廷依法严惩司马幼之的决定,抓得好,抓得对,起到了教育警示作用。并积极声明:对这种类似的家伙,要“请勒诸司,普加搜访”,搞大走访、大排查,一旦发现,决不姑息。

隋文帝看了之后非常高兴,当即批示:这封信很好,印发全体干部学习讨论。

李谔蹿红,很多高层干部坐不住了,纷纷表态:我们也支持文风改革。后来有一个地位特别高、影响特别大的人也加入了,他就是太子杨广,后来的隋炀帝。

杨广激烈抨击浮华的南朝文学,还以身作则,亲自写作一种雄壮的诗歌,比如:

“肃肃秋风起,
悠悠行万里;
万里何所行,
横漠筑长城。”

诗不是最一流的,仅论炼字对仗上的造诣,杨广似乎也还不如他长江对面的敌人,南陈后主陈叔宝。

但在他的秋风里,涌动着一种新的东西。

使用道具 举报

887
发表于 2016-3-31 08:44 |只看该作者

最后,这场由皇上亲自发动、广大干部积极参与的文学改革,搞成了吗?

对不起,没搞成。

它的结果差强人意,没有广大文人热烈响应,没有佳作如雨后春笋,没有群众奔走相告,没有出现伟大的文学盛世。

为什么没搞成呢?原因有很多,但一个最直接原因是——隋朝很快就垮掉了!

连王朝都垮掉了,还搞什么文学?

后来的那些年,皇帝被弑,天下大乱,反王蜂起,遍地都是程咬金、秦叔宝,拿着刀子斧子到处砍人。那个时代的主题不是文学,而是铁和血。

不过,这场文风改革尽管没成功,但是我希望大家记住公元584年。

它确实是文学史上极普通、极不出名的一年。它没有值得写入历史的文艺座谈会,也没有催生出第一流的伟大作品。

然而,中国历史上却极少有这样的时候:皇帝和太子,都成了提倡文学新风的战士。

上一次出现这样的事,还是三百五十多年前了,中国同样涌现出一对帝王父子,共同擎起了诗歌的天穹。他们就是伟大的曹氏父子,而那个了不起的时代,叫做建安。

相比之下,杨坚和杨广父子没有曹操父子的天分和才华,但他们却同样站在了一个伟大文学时代的开端,看到了变革的方向。

他们努力推动了那扇门,发出了呐喊。

这一年,距离后来的王勃出生只有66年,距离陈子昂出生只有77年。

新的诗歌的种子正在血色、动荡中孕育,伺机绽放,直到唐诗的盛世。

伟大的时代往往都是这样开启的:当门被推开的时候,常常是悄然无声的,人们都在沉睡。只有光照进来之后,人们才会被惊醒,发出赞叹的声音

使用道具 举报

888
发表于 2016-3-31 08:48 |只看该作者
文/六神磊磊

两岸的领导人在新加坡会面了,这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而双方领导人相互之间的称呼,是“先生”。

这是一个好称呼,也是个很有历史感的称呼。

我生活在重庆。这一次新加坡的会面,让我想起70年前的重庆谈判。当时双方的领导人——毛和蒋互相之间的称呼是什么呢?主席?委员长?亲?

很有趣,也是先生。

是蒋先开的头。他给延安拍过来电报,叫“毛泽东先生”。

延安给他回电报,第一封还有点端着,不是叫先生,而是叫“蒋委员长”。等回到第二封的时候,称呼就微妙地变化了,改叫蒋介石“先生”。

从此“先生”的称呼就这么定下了。后来重庆谈判,毛从8月28号呆到10月11号,双方一直互相叫先生,只有部分时候叫“委员长”。当然,这是公开的称呼,双方私下叫什么就不好说了。

那么,先生这个词到底好在哪里呢,为什么几次历史时刻,大家都选择“先生”当称呼呢?

使用道具 举报

889
发表于 2016-3-31 08:49 |只看该作者

首先提个问题:和“先生”相对的称呼是什么?

可能有人会说,是“女士”。

但我觉得不是女士,而是“大官人”。为什么呢?因为所谓“大官人”,就是对方明明不是官,却非要喊得有官的味道。例子我就不举了,免得误会。

而“先生”恰恰相反,它的含义是:对方明明有官方身份,但却由于种种原因,在称呼上要淡化这种身份。就好像重庆谈判,大家互相之间都叫先生,不能叫大官人,不然就乱了套了。

我的主业是读金庸。在金庸的小说里,就有许多类似的情况:对方其实有一定官方身份,却不方便称呼,于是“先生”就成了最合适的叫法。

例如《天龙八部》里,有一位大高手,叫做慕容博。他是有政治身份的,相当于大燕王朝流亡政府的首脑。他自己最喜欢的称呼,应该是皇上,哪怕降一格也是燕王。

但是别人称呼他皇上、燕王就不太方便,这一叫就等于是承认了燕国。所以大家都叫他“慕容先生”,既表示充分尊敬,又回避了承不承认燕国的话题。

哪怕是他最好的朋友——另一位大高手鸠摩智,叫他也是一口一个“慕容先生”,不叫燕君、燕王。因为鸠摩智是吐蕃国的国师,公开一叫,就等于吐蕃国承认了燕国复国了,大宋要抗议的:哪里有什么燕国啊,燕国都亡了几百年了。

使用道具 举报

890
发表于 2016-3-31 08:51 |只看该作者

因此,在金庸江湖上,什么时候叫“先生”,是很考量政治智慧的。

《笑傲江湖》里,有一个著名的高手,叫做任我行。他是魔教的前任教主。当他重出江湖的时候,正派人士怎么称呼他呢?是叫任教主?还是叫任老师、任大官人,或者干脆撕破脸叫任魔头?

实际情况非常有意思。当双方刚一照面的时候,正派人士还有点懵,还没想好应急预案,所以正派人士的头头——少林寺方丈方证大师未及思索,脱口而出,叫了一个“任教主”:

“原来是任教主和向左使,当真久仰大名”。

方证是个公认的比较天真、质朴的正教领袖,没有太多机变的才能,这一句“教主”和“左使”就叫得不太妥当:毕竟任我行和向问天在当时魔教的官方口径里都是叛徒,你作为正教领袖,叫他们“教主”和“左使”,到底是啥意思啊,难道是表示力挺他俩,和现任教主东方不败作对不成?

所以大家注意,除了方证这一句“教主”之外,接下来几位更聪明机变的正教领袖——冲虚道长、左冷禅、岳不群等,和任我行对话时都不叫“任教主”了,叫向问天时也不叫“向左使”了,通通改成了“任先生”“向先生”。

任我行的反应也很有趣。对于他比较尊重的人,他就承认人家是“先生”。比如对风清扬,就一口一个“风老先生”,不但是“先生”,而且还加上一个“老”,分量更重了。

而对于他瞧不上的人,则连“先生”也不承认。比如他看不上岳不群,就来了一句尖酸刻薄的:

“岳什么先生,可没听说过”,当面打岳不群的脸。

使用道具 举报

891
发表于 2016-3-31 08:52 |只看该作者

所以说,“先生”是一个好词。它既尊重、又稳妥;既热络,又超然。

而且,用“先生”称呼别人,和用头衔称呼相比,还隐隐另有一层意味:用头衔称呼人,那么优先尊重的是对方的身份;用“先生”称呼,则优先尊重的是你的年庚、人品、风度、学识。

这是一个独一无二、难以替换的词。比如重庆人喜欢喊人“老师”,凡是对头衔不明的都亲切地乱喊“老师”,哪怕你去买袜子,都可以和摊主互相乱喊老师,但这只适合在方言里用,不适宜正式场合。

至于其它的称呼,什么同志、哥们、伙计、小马哥、亲,都不好用。你要是喊人家“亲”,人家弄不好误以为你要卖东西给他。

其实,我们平时都被一些世俗的头衔和身份包裹着,这个“长”那个“总”,挺沉重的,挺闷的。倘若男人之间有时候能不提头衔,一起坐下来,超然地互称一声先生,谈点理想,聊点抱负,不是很好的事吗?

最后忽然想起,宋词之中,最有名的一句“先生”,出自辛弃疾的《水龙吟》:“为先生寿”。

把这首词抄半阙,作为这一篇聊两岸会面的文章结尾吧: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
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
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
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

使用道具 举报

892
发表于 2016-3-31 08:56 |只看该作者
文/六神磊磊

刘瑛姑花了五十年的时间,来恨一个人。

那个人叫裘千仞,他曾经杀了刘瑛姑的孩子。

这是所有金庸小说里,最旷日持久、最刻骨铭心的一场仇恨。

我经常想:当他们相遇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刘瑛姑大吼一声,猛扑上去?咬他,打他,和他拼命?

金庸是高手。他太懂得人性和人心了。他写出的结果是:

刘瑛姑居然认不出仇人了。

她白了他一眼,漫不经心:“我怎认得这和尚?”

旁人温和地提醒:他就是你的大仇人啊。你恨了他五十年的。

刘瑛姑惊呆了,这才反应过来,大声尖叫:

“裘千仞这恶贼,你便是尸骨化灰,我也认得出你!”

你看,前一秒,她还认不出人家;后一秒,又变成了“化成灰我也认识你”。

每次看到这里,我就很感慨:有时候,我们真的夸大了仇恨的力量。

它无法保证我们记住一个人。

使用道具 举报

893
发表于 2016-3-31 08:57 |只看该作者

这种故事,并不只是发生在刘瑛姑身上的。

还有一个大高手,叫做黄裳,他是大名鼎鼎的《九阴真经》的作者。

黄裳虽然武功这么厉害,但他也是有仇人的。他们杀光了他的父母妻儿,所以他多年来一心想报仇。

四十年后,他觉得自己练好了武功,找到了仇人,却发现他们不是老死了,就是几乎变的不认得了。

他找到的唯一一个在世的仇人,当年“只是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但现在已变成了个六十来岁的病骨支离的老婆婆。他已经快认不出她了。

我想起王家卫在电影里不厌其烦地说,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电影这东西,有时候是可以用这么一两句做作的话吓唬人的,但长篇小说就难一点。

所以在金庸笔下,久别重逢是有很多种的。你所心心念念的相遇,却可能最后形同陌路、格格不入、相见不相识。

使用道具 举报

894
发表于 2016-3-31 08:59 |只看该作者

金庸或许相信,仇恨做不到的事情,爱可以做到。仇恨不能保证让你记住一个人,但爱却或许可以。

刘瑛姑有一个男朋友,就是周伯通。

他们照样很多年没见了。书上说,他们“少年时分手,暮年才重会”。刘瑛姑有多少年没见到裘千仞,就有多少年没见到周伯通。

这漫长的分别中,她的变化不一定就比仇人裘千仞的小。她从一个皇宫里得宠的美人,变成了一个半人半鬼的可怕形象,“一个年老婆婆,一头白发,衣衫褴褛,容颜令人生怖”。

然而,同样是分别几十年,同样是沧桑巨变,她认不出仇人了,可她的男朋友周伯通却一眼就认出了她。

——周伯通走到瑛姑身前,大声道:“瑛姑,咱们所生的孩儿,头顶是一个旋儿呢?还是两个旋儿?”

这让人觉得好笑,但笑完之后,又可能会特别感动:你什么都变了,变得已经没有一点点像你了,但我知道这就是你。

使用道具 举报

895
发表于 2016-3-31 09:01 |只看该作者

最著名的一次久别重逢,是小龙女和杨过。

杨过等她十六年,没有等到,然后跳崖自杀。但就在谷底,他确定了她就在这里。

杨过是凭借什么确定小龙女一定在的呢?你可能不记得了——只是靠几个手印。

在谷底的大树上,有一些蜂巢。“杨过一见到,就禁不住啊的一声惊呼出来。”

因为“蜂巢之旁糊有泥土,依稀是小龙女的手迹。”

我猜想,当写到这一段的时候,金庸一定想过,该让杨过从什么确信小龙女来过这里?让她刻几个字?还是留几个纪念品?

最后他别出心裁地选择了手印。金庸觉得,辨识出牵挂的人,有几个泥巴上的淡淡手迹就够了。

杨过和小龙女随后的重逢,也真的是很难写。如果放到电视剧里,多半是安排一个喊“娘子”,一个喊“官人”,哭天抢地,从桥的两头迎面对跑,然后一个熊抱,恨不得把叶童捂死在咪里。

金庸大师怎么能干这种事?

他写的是:一只柔软的手,轻轻抚着杨过的头发,柔声问道:“过儿,甚么事不痛快了?”

这就够了。根本不用说什么“过儿,是你吗?真的是你吗?我不是在做梦吧”的台词。

我认出你来了,你认出我来了,我们愉快地开始聊天玩耍吧。

使用道具 举报

896
发表于 2016-3-31 09:03 |只看该作者

经常被问到“你觉得金庸笔下,最感人的初遇是哪一次?”

是乔峰遇到阿朱,张无忌遇到赵敏,还是袁承志遇到阿九?

我其实总是想说,有时候,更美好的的不是初遇,而是重逢。

有一种爱,叫做我知道这就是你。


你也许没变,也许变了,

我都能第一时间一眼就认出你

使用道具 举报

897
发表于 2016-3-31 09:11 |只看该作者
文/六神磊磊

今天来解读金庸笔下一段有意思的小细节。

故事的主人公,是《天龙八部》里的一个小人物,名字叫做崔百泉。

这位崔老师的兵器很有特点,是一把算盘,他的外号也就叫做“金算盘”。除此之外,他几乎一无是处,长相不好,“形貌猥琐”,武功也不高,基本上可以划为死跑龙套的一类。

可惜造化弄人,这位弱小的崔老师偏偏摊上了一件大事:江湖传言,强大的姑苏慕容世家杀了他的同门。

这就意味着,按照江湖规矩,弱小的崔老师必须要去找强大的姑苏慕容报仇,不然他就要被人看不起,被说成是软蛋、怂包。

崔老师很仗义,也很勇敢,他真的拎着算盘就去报仇了。

好了,背景交代完了。下面是故事正题了。

使用道具 举报

898
发表于 2016-3-31 09:11 |只看该作者

崔老师愤怒地冲到了姑苏,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个姑苏慕容家里的人。

大家猜是谁?是老族长慕容博,还是小少爷慕容复?

都不是,而是小丫头阿碧。别误会,这次不是卫浴广告,真是的阿碧。

众所周知,阿碧脾气好,人又温柔。虽然崔老师恶狠狠地跑来寻衅滋事,阿碧却没太当回事,反而对他很客气。

阿碧温和地解释说:崔老师,我们对你不生气。我们姑苏慕容太出名了,每天上门来找茬的好汉太多了,我们早就习惯了。个个都打一场的话,我们实在打不过来。

这一点很像少林派。同样因为名气太大,每天不知道多少江湖好汉来少林派找茬闹事、比武较量,这种架是打不完的,少林子弟早就见怪不怪了。

顺便说一句闲话,这不禁让我想起最近的一件事:前几天,有一位叫贾葭的专栏作者,写了一篇文章找厦门大学的茬,说它不是一流大学。结果厦大的同学、校友们炸锅了,群起反击。

印象里厦大很美,我曾经骑着自行车从芙蓉隧道溜进学校玩。在此想对厦大的同学和校友提一点点建议:

一流的门派的典型特征之一,就是永远会有人来找茬。比如少林派、比如姑苏慕容。

只要不是严重到像明教大举来攻、魔教倾巢来袭之类的事,反击时最好不要一窝蜂,又是联名、又是携手,搞成全员上阵、筑起血肉长城的感觉,这样会显得不太洋气。

说抽象一点,我们对什么样的事情作出多大的反应,能体现我们的B格。

举个我自己居住的城市的例子。我住在可爱的重庆,前几年有个外地哥们不知道怎么想的,忽然写了个文章,说“重庆是一座很搞的城市”,说了些刻薄话。

结果重庆的网站、论坛全炸锅了,乡亲们很激动,纷纷起来声讨,全市的报纸都发文章反击,要代表三千万人民齐上阵来争口气。

这样就不太好了,这只说明一件事——我的城市,还不习惯被关注的感觉。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事情,才值得我们学子一起动员起来呢?

比如几年前,西南政法的老校区差点被人拿走了,西政的校友们很不开心,联合起来和社会各界一起守护住了它,这可能才是我们值得携手做的事。

总之一句话:我们要珍惜我们的愤怒。

使用道具 举报

899
发表于 2016-3-31 09:12 |只看该作者

好了,回归正题。对于怒气冲冲的崔百泉老师,阿碧见怪不怪,反而拉他坐船去家里喝茶。

这坐船的一路上,崔老师的心思那叫一个复杂。他陷入了一种无止境的恐慌之中,总觉得坐船喝茶这事没这么简单,一定有阴谋。

首先,他刚一上船,就怀疑这丫头一定是想要把船搞翻,把自己淹死。

所以他决定了一件事:要把桨抢在手上!让她想翻船也没那么容易。

计议已定,崔老师想必大大松了口气:我终于挫败了姑苏慕容的一个阴谋。

然而,他要拿船桨,阿碧却不肯。为什么不肯?很简单,因为他是客人,阿碧是丫环,让客人划船多不像话。

可阿碧这一不肯,让崔百泉老师更加警觉起来,“疑心更甚”,越发料定这是一个敌人的阴谋。

——她不肯,恰恰证明了这里面有名堂!如果不是要把船搞翻,她为什么不肯?

——这哪里是抢船桨那么简单?这明明是我和姑苏慕容之间的针锋相对、你死我活的较量。

崔老师急中生智,对阿碧说:姑娘,不是不让你划船,我们是想听你弹奏乐器。你不是把别人的兵器都能弹出曲子吗?给我们弹一个好不好,我们好想听啊。

他不由分说,把身边同伴的兵器塞过去了,用书上的话说是“取过软鞭,交在她手里,道:你弹,你弹!”急切之情溢于言表。

然后,崔老师趁机一把从阿碧的手上抢过了船桨。

他大概又松了口气:我又挫败了姑苏慕容的一场阴谋。

使用道具 举报

900
发表于 2016-3-31 09:12 |只看该作者

于是,崔老师就从好端端的坐船的人,变成了呼哧呼哧的划船的人。

划了多久呢?书上说是“两个多时辰”,也就是足足四五个小时。一把年纪了,也真是不容易。

可惜崔老师没有高兴多久,变故又发生了:

阿碧不但要弹崔老师的同伴的兵器,还要弹崔老师自己的兵器!“你的金算盘,再借我拨一下好伐?”

为什么呢?也很简单,因为阿碧多才多艺啊,只弹一个弦乐多没意思,她还要来一个键盘乐。

崔老师心里顿时一万只草泥马奔腾而过,他怀疑阿碧又是别有用心:

“她要将我们两件兵刃都收了去,莫非有甚阴谋?”

弹兵器这档子事明明是他自己提出来的,现在他又觉得是人家的阴谋。

不只是这些,连阿碧随口说的话,都句句像阴谋。比如崔老师随口夸这湖里的红菱好吃,阿碧一听很开心,拍手说:“那就在这湖里一辈子勿出去好哉!”

听她说“一辈子勿出去”,崔老师可吓坏了,“矍然一惊”,老半天都提心吊胆。

总之,这一路上,阿碧的一切行为在崔老师的眼里都包藏祸心——划船是阴谋,弹曲也是阴谋;听你的话是阴谋,不听你的话也是阴谋。

他还能给这些阴谋以完美的解释:阿碧要船桨,那是要牢牢把控小船的控制权;阿碧要弹曲,那是为了用糖衣炮弹麻痹我方;阿碧要兵器,那是要解除我们的武装。

至于阿碧扬言“在湖里一辈子勿出去”,更是暴露了姑苏慕容家的叵测居心,充分体现了一个反动买办阶层的家奴的猖狂气焰。

而且,在阴谋论者崔老师面前,阿碧无法证明自己无辜。

如果她解释,那么解释就是掩饰;如果她不解释,那就等于是默认;即便到最后她都没有动手,那也是因为被识破了阴谋,无法下手,但一定是亡我之心不死。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