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六星书房 走遍河山:在行走中记录壮美中国
楼主: 般若山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遍河山:在行走中记录壮美中国 [复制链接]

91
发表于 2012-10-1 08:52 |只看该作者
今天父母远游,我一再叮嘱多拍多录……

使用道具 举报

92
发表于 2012-10-2 06:23 |只看该作者
离离 发表于 2012-10-1 08:52
今天父母远游,我一再叮嘱多拍多录……

赞成。至少可以留作回忆。

使用道具 举报

93
发表于 2012-10-2 16:5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般若山人 于 2012-10-2 16:55 编辑

        


      品味四川之14:金沙遗址—寻找断裂的远古文明
     
     应该是从9岁开始吧,儿子不再那么迷恋少儿频道里的那些动画片或是各大卫视反复播出的《家有儿女》,而是迷上了央视的科教频道,迷上了考古或探秘类的专题节目。
  也不知道小家伙儿哪来那么大兴趣,一到周末,不管我和邻家女孩怎么抗议,他都牢牢掌控着电视遥控器,锁定科教频道狂看猛看。
  我的邻家女孩并不喜欢此类节目,甚至有些害怕那些揭露古墓之秘的电视专题片,不止一次恳求儿子换台换节目,但屡遭拒绝。
     儿子喜欢历史探秘,可能与我的这一爱好有关。
     没事的时候,我与和小家伙讲一讲中外历史上那些离奇好玩的故事。儿子每次都是兴趣盎然,每次都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每次都弄得我哑口无言。
     可能是感觉老爸也不过如此,在我的再三推荐下,儿子干脆自己看起了科教频道,顺带买了些考研探秘类的读物不时翻翻看看。
     哈哈,都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看来我这播种功夫还算可以,想让儿子传承的,他都原封不动的继承了过去。
     比如都喜欢看书,比如都喜欢历史,比如都喜欢胡吹海侃。
     对于那些久远的历史,我真的很感兴趣。
     新到一个地方,我首先要去看的,一般是当地的博物馆。如果遇到古文化遗址,百分之百会前往拜访。
     9月29日下午,我和同事忙完在乐山的前期工作任务返回成都准备撤离四川时,趁着半天的空闲,我们先后驱车去了金沙遗址、杜甫草堂和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
      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西郊青羊区金沙遗址路(原名苏坡乡金沙村,现已拓展成为市区),面积超过5平方公里,属于商周时代遗址,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金沙遗址是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一项重大考古发现,一段沉睡了3000年之久的历史被发掘出来,从此“一醒惊天下”。
     金沙遗址出土了大量商代(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晚期和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早期的文物,还少部分为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文物。其数量之多、品质之高,当时震惊了考古界和文物界。
     至今,考古人员仍未找到与金沙遗址有关的任何文字记载,甚至连只言片语都没发现。
     显然,这是一段与传承了5000年的中华文化断裂开了的远古文明,是一个需要去探寻去发现的文化传奇。
     那天,为了揭开金沙遗址的神秘面纱,弄清金沙文化的前世今生,我们特意请了一个女导游。
     彻底忘记了这位女导游的姓名,只记得她留短发,圆脸蛋,满面笑容,很有亲和力。
     尤其让我们惊喜不已的,是她那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带点淡淡的北京味,还多少有些东北人说话的味道,听起来特别顺耳,特别舒服。
     在女导游的引领下,我们进入修建在遗址之上、完全封闭的金沙遗址博物馆,一同寻找那段断裂至今的远古文明。
     为了便于游客参观,博物馆的第一展厅保留了考古时留下的切面,四四方方的作业切面一个连着一个,像是在无声诉说着那些遥远的光辉岁月。
     实在的讲,对于我们这些门外汉来说,这些考古留下的切面真没啥意思,看不透彻,听不明白,简直就和读天书一般迷茫。
     相对而言,还是别的展厅陈列的那些珍贵文物更有助于我们了解金沙曾经的灿烂与辉煌。
     这里已经出土的1000多件文物精美程度极高,观赏价值极强。尤其是那些造型各异、小巧玲珑的金器,更是让人惊叹不已。
     比如那些黄金面具,据称与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青铜面具很有渊源,造型风格上基本一致。
     比如这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太阳神鸟金饰金箔,厚度仅为0.02厘米,图案采用镂空方式表现,足见3000多年前古人雕刻工艺之精湛。
     比如那些种类繁多、色泽哪初、制作精美的玉器,刻纹极其细致,几何图形规整,让人不得不惊叹金沙曾经有过的高度文明。
     还有那些象牙雕刻艺术品,还有那些石人、石虎、石蛇、石龟,个个造型别致,个个栩栩如生。
     专家们一致认为,金沙遗址是四川省继广汉三星堆之后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对于研究古蜀历史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按照文字记载,成都有据可查的建城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张仪筑成都城的战国晚期。而金沙遗址所出土的文物,远远早于这个年代。这就意味着成都甚至四川的古代史都将重写。
     据那名女导游讲,金沙遗址是我国先秦时期最重要的遗址之一,与成都平原的史前古城址群、三星堆遗址、战国船棺墓葬共同构建了古蜀文明发展演进的四个不同阶段。
     金沙遗址的发现,极大地拓展了古蜀文化地内涵与外延,对蜀文化起源、发展、衰亡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为破解三星堆文明突然消亡之谜找到了有力的证据。
     现在有种观点,认为金沙遗址是三星堆文明的延续,再现了古代蜀国的辉煌,复活了一段失落的历史,揭示了一个沉睡了3000多年的古代文明。
     完全可以大胆猜测:金沙当时已经成为西南地区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很有可能是古蜀国的又一都邑所在。
     解说过程中,那位女导游说了一个非常鲜明、非常独到的观点:历史是用来借鉴的,不是用来膜拜的。
     其核心意思,就是不能为了凸显某段历史的重要性而无情抹杀另一段历史,尊重事实,互相包容,在交流和传承中弘扬传统文化,全力打造属于所有华夏子孙的精神家园。
     深以为然。
     
     天高云淡  2011年11月7日06:40于沈阳某医院209病房27病床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94
发表于 2012-10-2 17:04 |只看该作者



       品味四川之15:杜甫草堂——拜谒心中的文学圣地


  9月29日下午,从金沙遗址出来后,我们直奔杜甫草堂,直奔我神往已久的中国文学圣地。
  杜甫草堂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流浪成都时的居所。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不存在。后来,五代前蜀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再后来,经宋元明清和当代多次修复,形成非常独特的“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
  如今的杜甫草堂,成完整保留着清代嘉庆年间重建时的格局,总面积近300亩,古树参天,风景秀美,是一个绝佳的旅游休闲之处。
  抵达杜甫草堂,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草堂正门匾额上的“杜甫草堂”四个大字。
  这四个大字,由康熙皇帝第十七子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所书写,刚劲有力,飘逸潇洒,很有大家风范。
  本来想找个导游,不料来的游客太多,小杨寻找了一大圈,也没见到一个导游的影子。
  没办法,只好来个自助游了。
  进了正门,才发现杜甫草堂太大,要想逛个差不多,至少需要一天时间。
  因为次日上午就要撤离成都,因为一会儿还要去熊猫繁育基地,我们直奔草堂而去。
  顺着指示牌,我们先后路过杜甫的石刻雕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石碑等具有纪念意义的景点,一一细细看过,一一合影留念。
  终于抵达杜甫的茅屋故居了。
  这是一处修旧如旧的人文景致:竹篱笆,小院落,土坯墙体,茅草屋顶,一切都是原来的样子。
  走进杜甫故居的那一刻,我分明感到自己回到了唐朝,回到了“安史之乱”那个动荡的年代。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躲避战乱,携家带口从甘肃省南部来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严武的帮助下,诗人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史称 “成都草堂”。
  如今的茅屋故居,就是杜甫当年在诗中提到的“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
  在这里,杜甫留下诗作2400余首。最为著名的,应该算是《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千古绝唱,写的也正是这座草堂被秋风刮漏后的真实心境。
  现在看来,当年的杜甫很不得志,甚至可以说是相当落魄。如果抛开诗人心怀天下的胸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其实更像是满腹牢骚。
  哈哈,郁闷的时候,谁都会发牢骚,不过诗人这牢骚发得更有层次、更有水平罢了。
  我们一一看过厨房、书房、客厅、卧室。虽然也有三室一厅,但房间都很小,足见当年诗人的日子是多么穷困潦倒。
  即便如今,杜甫还是诗兴不减,在这里留下了不少名篇名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描绘的就是诗人在草堂所见的满园春色。
  公元765年,严武不幸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携家告别成都,两年后经三峡流进入荆湘等地,重新过上了颠沛流离的落魄生活。
  从茅屋故居出来,我们经过那个游满金鲤的池塘,经过美轮美奂的小桥流水,经过浣花池,经过当年毛泽东主席留念的地方。
  这里还有个典故呢。
  据说当年毛主席参观杜甫草堂时只留下一张照片。不过是这张照片很特别,照的只是个背影。
  当年主席背着双手,用心看那两个用磁砖镶在影壁上的“草堂”二字。工作人员不敢喊主席回头,就从背后照了这张流传至令的经典照片。
  就因为这张照片,这个地方成了游客必经之处。包括前来参观的国家领导人,都会选择在“草堂”二字下面照相。
  有的游客搞笑得很,干脆学着主席的样子,背着双手照相,给自己也给别人留下一个意味深长的背影。
  我们还去了那个放满历代著名诗人雕像的房间,逐一和李白、苏轼、辛弃疾等大家名家来了次亲密接触。
  往回走时,我们选择了另一条路线,看到了冯至对杜甫草堂的精彩评价。
  那是一段刻在石头上的话:“人们提到杜甫草堂,尽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天高云淡  2011年11月8日05:30于沈阳某医院209病房27病床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95
发表于 2012-10-2 17:11 |只看该作者



      品味四川之16:我和熊猫有个约会




     应该是在上小学时,歌星程琳曾经唱过一首歌曲《熊猫咪咪》,红极一时,几乎大人小孩都会哼唱,包括我们这些山里的娃娃,一样跟着哼哼唧唧地学唱。
     那时,真不知道这首歌曲的名称,也不知道是谁演唱的,更没听过什么磁带或是CD,甚至连完完整整的歌词也没见过。
     那真是一顿胡学乱学哈,好多歌词都学错了。比如最后一句,原本是“这世界,会变得更美丽”,我们却唱成了“这世间,灰变的更美丽”。
     那时,也不知道这首歌曲与熊猫有关,以为是妈妈唱给孩子的摇篮曲。
     上高中以后才知道,这是一首呼吁社会各界为熊猫捐助饲养费用的公益歌曲,也知道了这首歌曲名叫《熊猫咪咪》。
     知道这首歌曲的真实背景后,我对从未见过的大熊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慢慢了解到这是我们中国的国宝,生活在四川、陕西等盛产箭竹的山区地带。
     四川名扬天下,憨态的掬的大熊猫和“熊猫故里”这个美誉功不可没。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大熊猫的生死一度成为热门话题,汶川的卧龙大熊猫繁育基地更是受到高度关注。
     9月24日下午从震中映秀出来,我们曾经试图去卧龙看看可爱的熊猫,后因走错了方向而作罢,留下一个小小的遗憾。
     这个遗憾,终于在6天之后得以弥补。
  9月29日下午3时许,多杜甫草堂出来后,小杨开车拉着我和旭东,直奔位于蓉城北郊斧头山的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
  区区10公里的路途,却因遇到一次严重的塞车而受到阻滞。
  好在小杨路况较熟,来了个强行掉头,再绕行两三公里,终于驶上了宽阔的熊猫大道。
  随着城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本地处成都市郊的大熊猫繁育基地已与市区相连。
  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现已成为国内开展大熊猫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移地保护的主要基地之一。这里常年饲养有大熊猫、小熊猫、黑颈鹤、白鹳和白天鹅、黑天鹅、雁、鸳鸯及孔雀等动物。
  现在的大熊猫基地翠竹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自然山野风光和优美人工景观巧妙融合,各种珍稀濒危动物在基地内生息繁衍,悠然自得,好不快活。
  我们抵达基地时,不少游人已经走出大门准备撤退。
  赶紧找了个临时停车的地方,之后进入基地,开始了与大熊猫的亲密约会。
  我们要去的第一个地方是大熊猫纪念馆。沿途见到不少造型各异的熊猫雕像,或憨厚,或活泼,一个比一个可爱。
  快到闭园时间了,大熊猫纪念馆里没有别的游人,没有工作人员,一下子成了我们三个的专场。
  其实这里也没有太多可看的东西,无外乎就是一些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
  也有我感兴趣的东西,比如那些挂在馆内的形态各异的大熊猫照片。
  除了翻拍,我确实找不到更好的方式留下这些国宝们的靓影。于是举起相机,打开闪光,一一寻找角度,一一进行翻拍。
  我们要去的第二个地方是小熊猫养殖区。
  小熊猫并非大熊猫的幼子,而是另一个物种,体形小了许多,毛色棕黑相间,与黑白相间的大熊猫有着天壤之别。
  我们的运气还不算太差,看到了一只可爱的小熊猫由远至近,一直来到我们跟前。
  透过栏杆,我们与小熊猫来了次近距离接触。这只小熊猫胆大得很,根本不在乎我们的吆喝,倒是对旁边那个小朋友手里的零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久久不愿离去。
  我们要去的第三个地方是大熊猫幼崽繁育室。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和初生儿一样可爱的大熊猫幼崽。
  6只可爱的大熊猫幼崽一字排开,那么安静地躺在铺着白色毛巾的幼儿床上,任由玻璃之外的游客观赏、惊叹和拍照。
  平时是不允许拍照的,怕惊扰了小家伙们的美梦。这天人少,负责维护秩序的保安格外开恩,允许我们拍照留念,前提是关照闪光灯。
  这位保安告诉我们,人多的时候,人挨着人,一个接一个往前走,连停留片刻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拍照留念了。
  作为此番四川之行的最后一站,看来我和旭东的运气却是好得可以。
  告别了可爱的大熊猫幼崽,我们来到室外,四处寻觅成年大熊猫的踪迹。
  可能是嫌人少吧,这天的成年大熊猫们大都回到宿舍静卧休息,我们只能偶尔远远看到一只大熊猫的背影。
  转了好几个地方,都是这个样子。
  正当我们准备失望而归时,一位好心的保安称前方的树上有两只大熊猫正在玩耍。
  赶紧跑了过去。刚转角,我们便远远地看见了那两只在树上静静休息的大熊猫。
  真是太安静了,真是太可爱了,表情那么温柔,姿态那么恬然,全然没把我们这些游客放在眼里。
  
  赶紧照相,赶紧从不同角度照相,把可爱的大熊猫永远留在相机里,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还是让我们在程琳《熊猫咪咪》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日志,暂时结束快乐的四川之旅,暂时结束这个《品味四川》系列吧。
     
     
熊猫咪咪
演唱  程琳


竹子开花罗喂
咪咪躺在妈妈的怀里数星星
星星呀星星多美丽
明天的早餐在哪里?
咪咪牙咪咪请你相信我们没有忘记你
高高的月儿天上挂
明天的早餐在我心底
请让我来帮助你
就像帮助我自己
请让我去关心你
就像关心我们自己
这世界,会变得更美丽
太阳出来罗喂
照亮我也照亮你
一样的空气我们呼吸
这世界,我和你生活在一起
  
     天高云淡  2011年11月1日05:30于沈阳蜗居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