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丹江诺儿 于 2013-8-2 19:27 编辑
第四十一章大旱之年
事儿邪哩很。郑家庄满打满收了一个秋,冬天却让庄稼人意外。自从撒下麦子儿,就没落过一滴雨珠儿。麦子倒是顺畅地出来了。三九寒冬,没有落一场雪,暖暖的天气,麦子哧溜溜窜出半尺深。冬季的麦子咋能这么疯长呢?这老天爷难不成要变了?人们担惊受怕地蹲在地头发愁。年里不落一场雪咋整,没有雪盖,明年夏季麦子怕是没有好收成了。 有人开解:“没逑事儿啊,年里不下雪,年外倒春寒,说不定那雪下得更大哩。” 又有人说:“倒春寒也不一定,听说南方现在开放发达,三天能盖起一座大楼,工厂遍地都是,那烟雾把天儿都遮住了,把云都盖着了,咋能下雨下雪。” 老人们吓坏了,老天爷啊,是不是真要变年景了。烟雾咋都能把天遮住了。郑家庄的村民没有去过南方,也没有人见过把天遮住的烟雾,可无风不起浪,既然有人这么说,那就是有影子的事儿。 人们愁坏了,要是真暖冬了,可咋活啊,麦子全靠雪水的滋润呀,没雪咋收成。咋整哪?整个冬天人们都眼巴巴地瞅着雾蒙蒙地天空,期待一场大雪的降临。 谢晓燕的肚子大得像扣了个盆子。按照日子,她是年内阴历八月怀的娃儿,到年根儿五个月,可她的肚子看着明显大得多,思旺叔瞅着不对劲,和郑叶儿说了。 郑叶儿趁星期天,带晓燕去乡里医院做了B超。这一检查不打紧,竟然检查出晓燕怀了双胞胎。做B超的医生认识郑叶儿,那人还悄悄地告诉她,是一对双胞胎儿子,说完又说一句,男女也不一定准哦,B超也有误差,但双胞胎是肯定的。 蚂蚱爷啊,这下把郑叶儿喜坏了,她对着晓燕的耳朵说:“晓燕,不得了,不得了,你可是我们郑家的大功臣,一下子就两个娃儿。” 听说双胞胎,谢晓燕也喜出望外。她上学时,班里有两个女生是双胞胎,穿的衣服一模一样,长的样子一模一样,偏偏姐妹俩非要坐同桌,同学们都分不清谁是老大谁是老二。有一次,妹妹调皮,用姐姐的名义请假逃课玩。老师上课提问喊妹妹,姐姐坐着不动,老师到她跟前说提问你回答问题为啥不站起来。她说正奇怪老师为啥还提问妹妹,她都请假了。老师才知道被捉弄了。后来把她们两个分开坐,才算弄清楚。 如今自己肚子里也装着两个一模一样的娃儿,将来也穿一样的衣服,一样的模样在她面前蹦跶。晓燕想想自己都乐得笑起来。 思旺叔和思旺婶高兴得差点蹦起来,逢人就说,晓燕的肚子里很可能是一对孙子,如果是,就要改写中华一根独苗的难为情了。 郑家人激动,杀鸡买肉,炒菜,做饭,把俩闺女两家六口人都喊来庆贺。思旺叔和俩女婿不停地碰杯,又喝迷瞪了,黑了抱着王大妞不停地闹腾。晓燕隔着山墙听见了,羞红了脸,钻在新花被子里浑身滚烫。 说暖冬真暖冬,一个冬天过去了,没落雨,没下雪。 过了阴历大年,才落了一场四指深的小雪便再也没有动静。人们眼巴巴地盼着倒春寒,期待一场大雪或者一场透墒雨,结果是越来越暖和了。 春天来了,各种树木不甘寂寞地发了芽。桃红柳绿,乡村到处蔓延着春天的喜气洋洋,郑家装的土坯房,披上了暖阳,孩子们一层层剥掉厚重的棉衣棉裤。有孩子的人家把带着尿骚味的被子搭到柴火垛上晒。邋遢了一个冬天的老头们,靠在墙角,用黑乎乎的指甲在肚皮上搓灰条。 地里的麦子,借着四指深的雪水,齐小腿深了。三月、四月,依旧没落一滴雨。麦子正养花,急需要水分,可老天爷就不下雨。郑家装的村民和麦子一样苦愁把脸。没有雨水的滋润,麦子强撑着结穗了。可麦子粒瘦得不成样子。这一季实打实地欠收了。假差的麦子,看着是麦子,实际上就是一个皮皮儿。 冬天留的春地,被人们强支架(勉强)栽上辣椒苗烟叶苗红薯苗,因为旱,死了大半。活着也是愁头吧闹,没有生机。为了能确保秋天有点经济收入,人们开始人工浇水。拖拉机带动水泵抽水。从河里用胳膊粗的胶管接到地里,开始的时候,村前村后两条河里水多,大家都是整块地灌溉。后来大家一算账,机油太贵了,整块地灌溉,需要的机油几乎超出了地里庄稼的收入。为了节约开支,村民们聪明了,他们只把水浇到庄稼苗子上。这招也很管用,有了水,苗子一夜之间就变样了。绿得心花怒放。 人工灌溉,使大家看到了前景。一瞬间,丹阳乡里各大门市的水管都卖空了,人们为争水管,水泵,吵得脸红脖子粗。谁也不觉得几百上千的水泵和水管贵。 丹江河两岸,架满了拖拉机,一辆车头挨一辆车头,为了占一个好的停车位置,也是水多的地方,人们彻夜不睡,开着拖拉机沿河嘟嘟嘟地跑。郑家庄的南河和北河,黑明白天,到处冒着黑烟。没多久,这一切都没有了。天气太干旱,浇过水没几天,丹江河里的水迅速消失,似乎就那么三五天时间,南河北河都没有水了。就连常年不干的英子潭,也只剩下一点点水了。 浇过水的地没几天又炸缝了。浇水不像下雨,大面积大方位的滋润。因为人们只把水浇到庄稼苗上,这就造成了局部湿润,局部干旱,上边太阳晒,下边干旱蒸发。几天过后,浇过水和没有浇到水的又一样了,相反,浇过水的反而有过之。地面一层壳,干强干强(干蹦蹦)。苗子绿了几天后,又开始发黄。 郑家庄前后两条河全干涸了。水一直消,一直消到离村子十几里外的丹江大河里。郑家庄村子西南部,寨坡下边的三岔口以及西边的丹江河,大片的河面,只剩下泥水一滩。 大家开始以为是浇水浇哩,把水抽干了。后来才知道不是,拖拉机没有那么厉害。 八九个月没有落雨,整个豫西南和鄂西北都大旱。丹江水位下降了很多。人们又开始胡思乱想,早知道要大旱,还不如去年秋里涨水,习惯了秋季捞庄稼,总比不收麦子强,麦子才是重要的粮食。 话是这么说,涨水的事儿岂是自己决定哩,大旱的事儿又能是人左右的吗?会掐会算的算命先生也不能掐出天灾。郑家庄的人自说自唱。 河水消了,丹江河里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景象。不知道是哪个村子的人在河里抽水,竟然发现了河蚌,原本拿回去想喂鸭子。石头砸开后,却发现里边有白色的珠珠儿,有经验的人说是珍珠。河里竟然有珍珠。哎呀,我哩妈呀,哎呀我老天爷呀,听说珍珠值钱的很,有珍珠谁还种庄稼,土里刨食,还得看天。既然丹江河里有珍珠,那咱们抽水干啥啊!费油费力气,收成不收成还不一定呢! 沿河村子,所有的人不再抽水了。缷了水泵,熄了拖拉机,男女老少背着框子跳进齐腰身的泥糊里摸河蚌。 十来里长的河面泥糊之上,出现了从古至今都未有的现象,全是人头,背着筐的,挎着篮的,更有聪明的人,在蛇皮袋口处用藤条缠起来,这样不仅仅有一个圆口面,下边的蛇皮袋可以随意折叠,这又省了分量,在齐腰深的泥糊里行动便快了些。 男人们光着膀子,穿个裤头。女人含蓄点,穿着短袖,大裤衩,胳膊伸进泥糊中,来来回回地摸。 烟波浩渺的丹江,发源秦岭,注入汉江,可谓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里发现过一亿年前的恐龙蛋化石和50万年前的大象门齿化石以及20多种古脊椎动物化石。 追溯丹江,这里物产丰富,土地肥沃。考古专家还发现有猿人牙齿化石和30余处新石器时代遗址、10余处古城址、20余处大型古代墓葬、残留的一些古建筑群。而且历史上比较著名的“秦晋伐”“秦楚丹阳血战”等战役在这里发生。 丹江河里,究竟有多少宝物和未知的谜底,谁也说不清楚。如今,又增加了一项可探寻的瑰宝,那就是珍珠。这可是考古专家没有发现的奇迹。 丹江河里的河蚌真多啊,人们捞啊捞,一个一个有大又圆,有的河蚌不甘被捉,在河面上划过一道印子,深藏到泥里。却不知,人类的智慧更加明显,他们通过一道道痕迹,称之为犁铧痕,更加清晰明快地找到河蚌。 丹江河两岸的人们都在捞河蚌,砸珍珠。外地的,甚至几十里外的人听说了,也骑着摩托或者自行车来到河边,脱了裤子,加入到摸河蚌的队伍。 郑家庄锁门闭户,男女劳力统统去丹江河里捞大河蚌了。再也听不到拖拉机的嘟嘟声了。赵强和郑草儿不甘落后,起早摸黑地跳入到泥糊中摸河蚌。 每天天黑,骑着摩托或者骑着自行车的摸河蚌大军归巢。把一袋袋或者一篮一筐的河蚌倒在院子里,拉一盏一百瓦灯泡在门口,哐哧哐哧砸河蚌。破柴的斧子、砸东西的铁锤这会儿都排上了用处,孩子们着急,掂起大石头对着砸。每家老少瞪着牛蛋般的眼睛寻找珍珠。 每一个河蚌,都存着一个美好的希望,每一个河蚌,都代表着发家致富的愿景。 当一个又一个河蚌被砸破,一个又一个希望被破灭。人们便在心里骂那些说有珍珠的人;扯淡,逑哩珍珠。第二天,原本不想再去摸河蚌了,却忽然又听说某某村子的谁谁,砸到了一颗白晶晶亮闪闪的珍珠,所有的希望便有又应运而生,继续到摸河蚌的队伍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