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流水思静之《浮世红尘》
楼主: 薰衣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流水思静之《浮世红尘》 [复制链接]

91
发表于 2016-10-10 15:35 |只看该作者
第九十一回  宋词名句试新解 茶酒治学晒境界

 
  黄龙子笑道:“我看对智能机器人的担忧大可不必,尤其诗词的创作,其优劣高下在于一种意境,若只是抒怀而不能悟道,那就无气无味,自然也无灵无境了。所以机器人在这个层面上是无法和人类相比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样的诗词,这样的境界,我看机器人无论多么智慧,都是难以达到的。”
  洪辰点头道:“遥想当年此论一出,文坛震惊。今日有幸得遇前辈高人,玩索大学问家之妙语,击节赞叹之余,心境豁然,忽有所得:不光治学有此三境界,就是职场经营,立业成家,喝酒品茶,岂不亦有此三境界也?”
  黄龙子颔首微笑,心想孺子可教也。于是说道:“近百年来的无数境界说,不过拾其牙慧。王国维认为的治学第一境界,这词句出自北宋晏殊的《蝶恋花》,如果按原词解,这几句意在登高望远,不仅是情感的堆积蕴酿,也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的一种铺垫。王国维却独辟蹊径,将此句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高瞻远瞩,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这是以小见大,推陈出新。”
  青龙子是贪杯之人,便笑着接口道:“男人好酒,自古皆然。达官贵人好酒,图的是享受;英雄豪杰好酒,要的是痛快;文人墨客好酒,玩的是个性;草根平民好酒,却是释放生活的艰辛。若以喝酒来比喻这个境界,就是寒喧之后,三杯酒下肚,热气略微上升,就像我们此时。人在这个阶段往往是欢者更欢,愁者愈愁,不过胸中纵有千言万语,表面上却还是和风细雨,波澜不惊。”
  洪辰也点头说道:“喝酒以动见长,喝茶以静为先。酒茶动静相宜,构筑了中国两大源远流长的文化。如果以此来推论喝茶,这第一境界我想就是不及讲究。所谓茶修之途,前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刚开始接触茶,对茶的认知较为模糊,什么茶都能试,什么茶都敢喝。至于怎样冲泡味道才好并不大清楚,怎样制作口感才佳也不太明白。所以,这个阶段喝茶,只是学会接受、忍耐和适应,还谈不上讲究。”
  黄龙子笑着点头道:“你们二人都说得颇有新意。王国维的治学第二境界,是引用北宋柳永《蝶恋花》的最后两句词,原词只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无悔。王国维则别出心裁,把‘伊’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境界立即得到了升华。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就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历无数辛勤劳作,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终不后悔。这正是他慧眼独到之处。”
  青龙子端起酒杯来喝了一大口,面色微醺地说道:“喝酒大致可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晚来天欲雪,能饮几杯无’、‘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婉约派,‘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是豪放派。喝酒到了这第二层境界,则是酒至酣处,脸飞红霞,雄心万丈。此时飞觞交盏,颐指气使,这是最来感觉的时候,嘴上则是豪言壮语:人生难得几个秋,不醉不罢休!反正是唾沫飞溅,豪言迭出,仿佛不一醉方休就不显气概。”
  洪辰此时却端起茶来啜了一口,说道:“相较而言,我更欣赏婉约式的饮酒方式,因为这更接近茶道,体现着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精神:以静制动,以静修身。因此我喜欢‘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闲适。至于喝茶到了这第二境界,就该是甚求讲究。这时对茶也熟悉了,懂得了,产生兴趣了,能了解茶性,会分辨优劣,于是对喝什么茶,怎样冲泡都有了要求,喝茶自然就开始讲究起来。这个阶段,是学会辨析、选择和成长的过程。随着对茶越了解,就越是追求更好的,就更加讲究品味。所以是甚求讲究。”
  黄龙子心道,不仅三弟是酒中精英,这洪辰小朋友也是茶中达人啊,皆深得其中情趣。遂端起酒来呷了一口,继续说道:“王国维的治学第三境界,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关联。王国维则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治学的最终之目标,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却因此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大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这最高的境界,必须要有专注的精神,反复求索钻研,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到自由王国。能把词意引伸到这个方面来,王国维的修为和境界都让人望尘。”
  青龙子此时酒也喝得到位了,就大声笑道:“今夜在这山野之中,有一二知己把盏小酌,屋外松啸泉潺,室内酒香茶浓,这种惬意是无法用笔墨形容的。喝酒喝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这时的酒从严格意义上讲,已经不再是酒,而是一种精神了!所谓狂醉似醒,长歌当哭,繁华销尽,浮躁渐去。李白的‘斗酒诗百篇’,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些人生的豪情才情,显然都出自这个境界!”
  洪辰此刻也被其情绪所感染,于是接口说道:“我钟情古人‘寒夜客来茶当酒’的随意,亦陶醉‘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闲适。品茶到了这最高的境界,反而是不求讲究了。不求讲究,实际上就是超越了讲究。自由了,才能够真正享受喝茶,而不受茶的束缚。茶人到了这个阶段,对茶的了解已超越常人的高度,蓦然回首,才发现在这过来的路上,有人为之癫狂,有人为之淡泊,有人一念入魔,有人立地成佛。心境就豁然开朗,一切皆融会贯通,突然就明白茶是怎么一回事。这时无论喝什么茶,怎样冲泡,都能清晰地体会到茶的真味。所以不再执着于喝哪一种茶,只会很享受地欣赏茶的优点,并且释然接受茶的缺点。就这样自自然然到了随心所欲的境界。”

使用道具 举报

92
发表于 2016-10-10 15:36 |只看该作者
第九十二回  一朝轻生无再辱 百年沧桑忆英魂



    纵使千年铁门槛,终需一个土馒头。
    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庶民百姓,到头来都是同样结局。在奈何桥前,什么万丈红尘恩恩怨怨、千秋霸业打打杀杀,都统统化为乌有。
    青龙子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突然一拍桌子道:“我一直弄不明白,王国维为何就会轻生呢?”
    黄龙子喟然叹道:“惜哉痛哉,一代大师!‘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用李白的这两句诗来形容王国维的自尽,也许有些牵强,又似乎颇为贴切。他对这个世界绝望了,就毅然离开,到另一个世界去漂泊。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
    青龙子说道:“一个人年纪大了,最后病了死了,没有人会介意。但王国维正值五十一岁的盛年之际,同时也是他的学问成熟时期,他居然用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是让人十分扼腕痛心的!一个有理性的人,一个思想家,一个大学者,王国维面对生命的最终课题,却是采取了一种自觉的方式来结束一切。这也许应该赞赏,但终觉有些惋惜!”
    洪辰感慨道:“宋代先贤词人的那些脍炙人口的名句,给我们后代提供的其实不只是文字之美,而且也包含了他们对人生的思考。王国维先生正是用他生命的智慧和不幸经历,帮助我们完成了这样的思考。他给我们的启示在于,让我们对自己这一生中所经历的那些曲折坎坷重新认识:当你功成名就之时,再回过头来看看你走过的路程,就会发现这一路的艰难辛酸,都只是奔向自己坚定目标的必须过程! ”
    “王国维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极深造诣和创新,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自己却在失意潦倒里诀别在人生的半途之中!他的一生,其实也浓缩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苦恼和悲情。”说到这里,黄龙子神情显得有些肃然。
    洪辰便将茶杯递给他,他微微点头啜了一口,继续说道:“有人说王国维能够认识罗振玉是他的一大机缘,我却不敢苟同。他们的相识,是罗振玉在他主办的专门补习日文的东文学社里,看到王国维给一个同学写的扇面,上面有咏史诗一首:‘西域纵横尽百城,张陈远略逊甘英。千秋壮观君知否?黑海东头望大秦。’罗振玉看到后大为赞赏,便刻意和王国维结交,并在经济上给予他极大的支持,使其无后顾之忧。后来又帮他到日本去留学。对于罗振玉的支持,王国维一方面心存感激,另一方面,也感到是一种压力。这不能不是一个极大的矛盾,即追求学术独立和经济上不得不依附于他人的苦恼。这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的悲哀!”
    洪辰此时也感慨于王国维一生的坎坷经历,就黯然说道:“一个人的成就,在其生命终结之后,或者戛然而止,或者继续流芳,都只是因为后人的评判,于其本身并无意义。不过,王国维对于中华文化的贡献却是无法抹杀的。而他的死因,却成了20世纪的一个学术之谜。”
    黄龙子道:“辛亥革命后,清帝逊位,民国与之签了条款,采取优待清室的条件,准许溥仪仍住在紫禁城内,相关的礼仪也不变,在紫禁城里照样过着皇帝的生活。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1924年,冯玉祥把溥仪赶出了皇宫。王国维本来是一个纯学者,从不参与政治。但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却有了一段特殊的经历,当上了逊位皇帝溥仪的老师,正是这段经历,把他与政治搅到了一起。他的生命,就身不由己地陷入到敏感的政治漩涡之中去了。”
    青龙子叹道:“当社会变迁的时候,会产生两种不同的人。一种是趋时的幸运儿,一种是不合适宜的痛苦者。王国维就是这样一个不合适宜的痛苦者。当溥仪被赶出宫以后,王国维虽然痛苦,但还不至于痛苦得想去自杀。”
    黄龙子道:“王国维在颐和园昆明湖鱼藻轩投湖自尽,是在溥仪出宫几年之后,关于他的死因说法非常多,我觉得对于王国维之死给予最正确解释的是陈寅恪,他认为王国维最后是殉了文化理想,而不是殉了清王朝。”
    洪辰道:“面对因为文化价值的断裂而陷入进退失据的困境,王国维最终选择用自杀的方式来保全自己的人格。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自杀虽然看起来消极,甚或有些无奈,却蕴含了丰富和深刻文化意义。因为在他的命运里,浓缩了一个过渡时代的困惑与迷茫。”
    黄龙子道:“对我们这些修道之人来说,生有何欢,死有何惧!所以陈寅恪说王国维‘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相比之下,我们则是六旬开外,尚苟一躯,说来实在有些惭愧!”

使用道具 举报

93
发表于 2016-10-10 15:36 |只看该作者
第九十三回  修身养性天行善 积德载物地酬勤




    洪辰来青城山之前,有位长者告诉他,自古以来,道家有三不:即一不问寿,二不言俗事,三不拉家常籍贯。所以他严遵此嘱,这次与两位世外高人相对,只是品茶喝酒,谈诗论道,因此深得黄、青两位前辈的赏识。
    道家本来就看淡生死,修行的目的就是求得解脱,超脱生死。认为生与死,不过是生命在某个时间段的转换,仅仅是一场生命的轮回。修道者不在乎年纪的大小,故忌问寿。
    世俗之人一见面就喜欢问:“你多大年纪了?结婚了吗?父母怎么样?家里还有什么人?”诸如此类等等问题。而且一听对方是老乡,就赶紧套近乎,甚或称兄道弟,这叫道俗不分。出家之人正是因为看透这种种繁杂之事对人所产生的烦恼,才出家以求清静。红尘中人总是看不透名利二字,所以出家人对利令智昏者尤为警惕。若再问俗家六亲琐事,就是重提烦恼,自然是犯了忌讳。
    黄龙子他们来此建居安身,就是因为道家最讲究清静。道观乃十方修真之士聚会之地,地秀物灵,仙气浓郁,羽士出入,道范宣行。众生来此闻经悟道,当以清静、虔诚、淡泊之心志出入道观,不可妄为喧哗。凡是道院设置的钟鼓锣铃诸般法器,均各有妙用;尤其是大钟大鼓乃壮大道观之威仪,增强道观之气势,感召百灵。故敲打念唱,自有法度。若非其时而敲击诸般法器,就会打破清静,惊扰微灵,导致阴阳之气紊乱,致使鬼神难安,人事不和,则魔障四起,是非丛生。因而道院对此管理非常严格。无论修行之士还是香客游人,都需以清静心入观,用恭敬心面圣,文明游览,以祈家安人和,四时顺遂,诸事和谐。
    这一夜,二老一少三人茶酒交错,谈兴盎然,时间也不知过了多久,面对满桌的酒菜,洪辰居然感觉肚子一点不饱,这才就着泡菜吃了一小碗饭。因为先前的菜比较油腻,此时特别能体味到青城泡菜爽口解荤的妙处。
    黄龙子的徒弟则只是在一旁静静聆听,并不参言。此时就将餐桌厨房收拾干净,重新泡上茶来,才先去歇息了。
    青龙子道:“山中无日月,难得今天这么开心,酒足饭饱也不宜马上就寝,我们就不妨多聊一会。”
    洪辰笑道:“晚辈求之不得呢,正好有一些疑惑想请教两位前辈。”
    见黄龙子微笑着喝了一口茶后,洪辰才问道:“我听说过道家有三宝,不知具体是指什么?”
    黄龙子答道:“道家和道教,两者是有区别的。先说道教三宝,是称道宝、经宝、师宝为三宝。所谓‘道宝’,是指太上三清之尊;所谓‘经宝’,是指三洞四辅真经;所谓‘师宝’,是指十方得道神仙。其次说道家开山祖师老子的核心思想: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是精神领域的三宝。最后要说的呢,则是道教修炼大道的修炼家所总结的精、气、神,这为人身的三宝。”
    “哦,原来如此。”洪辰点了点头,又问道,“道家修炼的大道,是否就是修身养性之道?”
    青龙子答道:“按民间的认识,也可以这样说,只不过人们认识的只是修炼的初级阶段。宇宙万物生生不息,天有三宝,三光为宝:日、月、星;地有三宝,三柔为宝:风、水、火;人有三宝,三品为宝:精、气、神。道家修炼,核心在于回归自然,将天、地、人融化贯通于一体。”
    黄龙子补充道:“我们修道之人,最重一个德字。所谓修之以身,其德乃真。君子忧德不忧贫!”
    洪辰道:“听前辈这样说,我忽然就明白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内涵了。风水学上的‘一德二命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黄龙子微笑道:“德,不仅是道家的根本,也是我们中华文化推崇的品行。简单地解释,就是发善心,做好事。有一句成语叫天道酬勤,我觉得有些欠妥。天道酬的应该是善,地道酬的才是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道呢,酬的一定就是信,人无信不立。冥冥之中,一切皆有因果报应。”
    黄龙子说到这里,端起茶杯来啜了一口,继续说道:“在一杯茶里,一片茶叶似乎并不重要,因为少了一片,仍然是一杯茶。不过,对于茶而言,每一片茶叶都非常的重要,因为每一滴水的芬芳,都包含有每一片茶叶的味道。”   
    青龙子接口道:“行善积德不就是这样吗?做人,不以善小而不为。犹如加一片茶到一大壶茶里,少了我这一片,看似不影响茶的味道;其实不然,加进我这一片,整壶茶就有了我的芳香。虽然我施的很少,但也会溶于每一滴水中。人人行善,我们在这滚滚红尘中,就能品尝到爱的甘露。”
    洪辰突然就明白,在这些远离朝堂的处士眼里,一杯养心的好茶,就是那一片片茶叶共同创造的净土。

使用道具 举报

94
发表于 2016-10-10 15:37 |只看该作者
第九十四回  曾经终究回不去 今日相逢是路人


    何谓天长?何谓地久?或许只有他知,她知,还有红尘中那些曾经沧桑的人知。
    罗莫不懂他,他不怪她。然而,不怪并不是就没有问题。只不过是回避了问题,掩盖了问题。所以后来,在某个时间段,在某种环境里,这些潜伏的问题还是冒了出来。可是他和她都不肯让步,于是,无奈地选择了分手。
    三年前,是谁在风中率先吟唱出那阕离歌?又是谁将那如麻的心事绾结成片片落红?飘飘荡荡,缠缠绕绕,终究,逃不过那浮世红尘中的一劫!
    自从分手之后,罗莫就去了外地,从此渺无音信。她和洪辰之间一直没有联系,更别说见面了。
    洪辰刚从青城山回来,就意外地接到罗莫的电话,约他一起喝茶见个面。两人分手至今,不知不觉已经三年。
    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足以让沧海变成桑田,何况那颗脆弱的心!
    再见的地方,是相约在一家僻静的茶楼。这里环境幽静,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还有淡淡的苦涩,缠绕在舌尖。一切仿佛都还是在昨天,只不过,早已物是人非。
    罗莫发现洪辰的目光透过镜片默默地看着她,便假作不知地向窗外张望,试图在躲避他探寻的目光。
    她那白皙修长的手指轻轻握着玻璃杯,小指头微微伸开,洪辰觉得她喝茶的动作看来比以前更加优雅。
    窗边,摆放着一盆花,静静地发散出若有若无的暗香。洪辰看见她用手在鼻尖前轻挥了一下,便微微一笑问道:“你还对花香过敏?”
    洪辰一直觉得不解的是罗莫虽然对花香过敏,却唯独对花茶不过敏。
    她幽幽地叹了一口气:“你也还是老样子,还喜欢喝花茶,一点没变。”
    洪辰心里勾起了一丝温暖的回忆,望着她依旧美艳的脸,叹了口气道:“你又何尝不是呢?”
    是啊,有些人,有些事,并不是想忘就能忘掉的,他们毕竟一起生活过整整六年。
    她似乎是感觉到了他的情绪,端起杯子轻啜了一口茶,眼神中折射出一丝莫名的幽怨。
    洪辰望着她那曾经熟悉的面容,却又感觉有些陌生。心中不禁升起一丝怜惜,双手同时把茶杯握得紧紧的。
    是老样子又怎样?不是老样子又怎样?一切终究回不到过去了。她似乎是想到了曾经的什么,眼神中不禁闪现出一些遗憾,或许还有一丝愧疚。
    不知是否感觉到了对方的歉意,洪辰的眼神变得柔和起来,脑海里那些零落的记忆在努力拼凑,但很快又破碎掉,再也无法拼出当初的那个完整。
    一声轻轻地叹息,他幽幽地问道:“你还是那样,总以自我为中心?”
    听到洪辰的问话时,她的身子微微一震,端起茶杯的手也顿时僵住了。
    是啊,自己何尝不还是如此呢?事已至此,说这些又有什么意义?过去的,终究是回不去了。
    “茶,总有这么一丝苦涩,你知道为什么我却从不会抛弃它的原因吗?”他端起茶,闻了闻近在鼻翼的浓郁香气,淡淡地说道。
    她只是望着他,一言不发,像是猜到他接下来将要说的。
    因为爱情,因为爱她,无论经历怎样的挫折,他都从未想过要放弃这段感情。
    他望着她深邃的眼眸,想要研透她的心。
    她仿佛听见了,平静的脸上看不出一丝变化。她只是用纤细的手指敲打着原木茶几,响起一阵阵有节奏的清响。
    “你想听我这三年的遭遇吗?”她只是轻声问他,轻细的声音几不可闻,那柔弱的表情让人忍不住怜惜。
    突然觉得,不知如何回应她。听或不听,不过一念之间,但仿佛又隔着千山万水。
    她似乎没有发现他内心的挣扎,轻啜了一口茶,眼神像是在回忆一场刻骨的伤痛。然后缓缓地说道:“那时,与你分手之后,我很失落,所以很快就找了新的男朋友。可是,像你这样的男人实在太少。没有人会像你一样,在我生病时,忙上忙下,结果我的病好了,你自己却病了。也没有人会像你一样,知道我的喜好,知道什么是我要的,什么是我所厌恶的。你知道吗?与你分手以后,我才发觉你的好,只不过已经太迟了。”
    她一边动情地诉说着,一边直直地望着他,似乎在寻找新的答案。
    他看着她,眼神散漫而深情。那目光似乎在说:你可知,我曾经爱你,爱了整整一个曾经!爱亦如茶,苦涩难解。曾经,如此地爱你,曾经,如此地恋你。只是,那都只是曾经。
    她知道,他们都是内心骄傲的人。
    她目光充满失落地看着他,最后苦涩地说道:“你,终究不属于我了。”
    茶楼的灯光散乱而迷离,仿佛离人的眼神旖旎而哀伤。
    这时洪辰的电话突然响起,他做了个抱歉手势就起身到一边去接电话。
    待他打完电话回来,她终于站起身,伸出手来与他握别。落寞的身影将他的心生生地扯了一下。
    冷冷的夜晚,望着罗莫离去的阑珊背影,渐渐消失在夜色朦胧中。他一个人站在沉沉的夜色中,发呆。
    曾经,终究是回不去了。

    (第一部完)

使用道具 举报

95
发表于 2016-10-10 15:43 |只看该作者
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思静历时一年零七个月的创作,特整理出完整的九十四回,这是浮世红尘的第一部分。思静锅子,辛苦了!

使用道具 举报

96
发表于 2016-10-10 20:01 |只看该作者
薰衣草 发表于 2016-10-10 15:43
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思静历时一年零七个月的创作,特整理出完整的九十四回,这是浮世红尘的第一部分。思静锅子 ...

草儿辛苦

使用道具 举报

97
发表于 2016-10-10 22:01 |只看该作者

思静锅子才辛苦,我只是复制粘贴

使用道具 举报

98
发表于 2016-10-11 07:18 |只看该作者
薰衣草 发表于 2016-10-10 15:43
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思静历时一年零七个月的创作,特整理出完整的九十四回,这是浮世红尘的第一部分。思静锅子 ...

草儿有心。工作量够大。。。

使用道具 举报

99
发表于 2016-10-11 07:49 |只看该作者
小草辛苦了!
从心底为思静点一个大大的赞!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发表于 2016-10-11 19:39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16-10-11 07:18
草儿有心。工作量够大。。。

还好,弄了几个小时吧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发表于 2016-10-11 19:39 |只看该作者
慕容锦上 发表于 2016-10-11 07:49
小草辛苦了!
从心底为思静点一个大大的赞!

嗯嗯,必须点赞,太不容易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发表于 2016-10-12 09:23 |只看该作者
谢谢草儿!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发表于 2016-10-12 15:38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